肌肉 – Teddy Bear

10-TIMER-TIL-PARADIS

縱然有著一身強悍的肌肉,卻到了47歲也還是跟母親一起住的單身漢,想與異性開始交往,但卻因為乏味不善言辭而讓女人為之卻步。這樣的男人所可以發洩的,就只有自己的身體,練就巨大無比的肌肉,刻紋上面積龐大的紋身。男人的生活幾乎就只有健身,還有家裡那白髮蒼蒼的老母親。

但認識的親戚在泰國找了個老婆,讓他覺得這樣的選擇可能是自己缺席的情感狀態的解決出路,於是瞞騙了母親千里迢迢去了遙遠的泰國,認識了一個寡婦,並要準備開始他的人生下一步。

如此的人物故事,如此實在地敲打着觀眾的內心,強烈的共鳴給觀眾一記醒目的警告:你總有一天會無法再忍受情感的缺席圍繞親人繼續至死,沉溺於一成不變的自我意淫只是自欺欺人,縱然身軀如何龐大,內心的空洞還是需要某些東西才能夠填充。情感的關係,原來是無法替代的。

當母親肆無忌憚地進入兒子正在洗澡中的洗手間進行小便時,這母子關係似乎有着那麼些莫名的過分。兒子畢竟只是兒子,倫理是他也無法替代缺席的丈夫;母親也畢竟只是母親,只是作為一個權威符號的存在而非平等的存在。當兒子在沒有告知的情況下晚歸時,母親大發雷霆,到底是控制欲過強的緣故抑或是內心不安而導致的焦躁。非一般常人狀態的關係現狀,過去總有太多的前因造就。

電影不過是兩個孤獨的人的故事,也不過是一個泰國寡婦與丹麥寡婦的爭奪戰,最後的勝利結果不過是一個男人本性的發作階段而決定。

征服 – 世界征服 謀略之星

Sekai-Seifuku-Bōryaku-no-Zvezda

雖然原創動畫,在如今的動畫市場顯得那麼的彌足珍貴,但喜歡劍走偏鋒的原創動畫,未免有點冒險的不討喜。雖然動畫有着諸多媚俗於市場的橋段,幼女、獨眼娘、四眼娘、機器娘、面具和大叔,但主題大得會被以為是乏味——征服世界,又雖然實際小的不過是幾個中二跟很多中二們的玩面具大戰遊戲。

一個不知什麼世代的世代,男孩與父親吵架而離家出走,偶遇一個幼女,懵然不知地被幼女拉攏進了征服世界組織,開始了一場與自衛隊的對戰,後來更是與父親成為敵對陣營。而在過程中,男孩的身邊人原來都有着他所不知道的真實身份,如自己愛慕的女同學竟然是敵對陣營的隊長,自己的父親竟是敵對陣營的大BOSS,結局一場“幫幼女不幫親父”的糾結戲碼上演。

但其實,觀眾認為這動畫完全就一部禁煙宣傳動畫罷了。尤其在結局的時候,男孩爸爸所吐出來的煙成為了罪惡的武器增強道具,濃煙之後,巨大機器人得到了強化。另外一證據是EP動畫,一雜兵角色的吞雲吐霧,讓旁邊的幼女相當不適而拉上大家群起而攻之。

其實近期的動畫都愛好以國王大家所嫌棄的反派角色名號為主角,一反常態的從他們的角度來講述他們的正義。但其實呢,當看多了,就會覺得都不過是換一個毛皮的主角最高的動畫罷了。

自由 – 安娜貝爾

Annabel

生命的遠去,換來生命的開始。父女出海遇害的開場,如預言般的告知韋恩/安娜貝爾的到來。雖然其實兩件事情並無關聯,起碼客觀上是不應該有的。卻因為托馬辛娜而有了主觀上的關聯,一個擁有女兒身的男孩降生,猶如死去的女兒借這男孩而得到了重生,起碼讀者是這麼以為這母親是有這想法的。

於是,故事是一個承載了不同人的期望而出現在這世界上的,一個父親以為繼承人的誕生而期望,一個死去女兒的母親以為逝去生命的重生而期望,只有男孩/女孩的親生母親,在糾結於期盼中接受新生命的到來。新生命有着男孩的生殖器,也有女孩的生殖器,在那麼一個充斥男性荷爾蒙威嚴的極地,這真相是不可接受的,但這卻是自己所孕育來的小生命。

男孩/女孩的真相一直被隱瞞,直到有一天孩子的身體出現了各種的異狀,譬如她總覺得肚子脹脹的,後來才知道,那是經血,那是自己體內的精子與卵子所發生的“意外”。而這異狀的出現,也敲醒了孩子父親對這真相一直以來的逃避。

男孩/女孩長大了,起碼長大到能夠有信心和能力自己離開熟悉的家鄉遠去的時候。他/她獲得自由之後,卻也失去了自由,他/她被幾個男人強暴了。因為他/她的好奇,和想以一個他/她一直不敢呈現的自己的形象出現,一個女孩的模樣,而遭致了毒手。

雙性人。變性人。不同的事情,卻都有着一種貌似相同的事情,都曾經歷男性女性的過程。兒時,讀者以為自己在某個年歲,會從體內蛻變出對立性別出來,猶如破繭蝴蝶般。讀者也曾經幻想過一個故事,一對天上的兄妹,因為一次過錯,而遭到天父的懲罰,被迫交換了身體心靈。

故事中的安娜貝爾/韋恩,又何不是感受到彼此的一種關係,我是存在你體內的另一個身份,不為別人(哪怕自己)所察覺的存在,卻原來一直影響着自己的鉅細大小。他的身體中,也存在着兩種勇敢,一種是父親那能夠挑戰大自然的勇敢,另一種是死去女兒的母親那敢於衝破困難與未知的勇敢。父親的勇敢,其實固步自封於他的世界與認知當中,而韋恩也被迫承受着他的“勇敢”,而被壓抑內心安娜貝爾的存在,被欺騙着她的“存在”。卻是托馬辛娜一直苦苦拉扯着安娜貝爾不被遺忘在父權當中。

雖然這是雙性人的主題故事,但又何不看到一個女性意識縈繞其中呢!

戀愛 – 中二病也要戀愛!戀

Chu-2-byo-demo-KOI-ga-shitai

話說進入續篇,人物角色雖然依舊得以圍繞“中二”進行,但故事已經更多的以“戀愛”為主,六花與勇太的青澀愛情如何亦步亦趨地發展,而中間又如何被突然而至的青梅竹馬七宮給攪亂。愛情都無不外乎各種猜疑和不確定中的憂慮。

“我要如何才能擺脫對你的痴戀?”

七宮的出現無疑將六花的女主角地位給搶去,糾結的內心戲對比之下讓六花顯得單薄脆弱,三角關係使得六花的邪王真眼力量被削弱,沉溺在中二世界而對戀愛一知半解也讓六花以為半夜尋找破解封印方法可以挽留勇太,得以與他建立最終堅定的契約。一如一季,最後一集的勇太獨白總能夠讓觀眾無比的治愈,雖然過程無比的日常寡淡。

森大人和凸守那曖昧的百合羈絆隨點綴卻最見真摯,完全將主角的三角戲給狠狠地搶了下來,丹森谷競選學生會長的一集無疑是整季最見精彩而好笑的一集,也喚來了一季所奠定下來“中二”與“正常”之間的對立反差戲劇衝突。

結局,戲份僅剩一兩場的一色誠再次成為整番的搶戲關鍵,掉節操的更衣室基情愛撫揉捏將動畫恥度降低了不止一兩個級別。

創世 – LOG HORIZON

Log-Horizon

同為現實世界與網絡遊戲的結合題材,同是輕小說改編動畫,所以不可少的是與前者的比較。觀眾較之會偏向與設定更為硬核的《記錄的地平線》,而《刀劍神域》在後篇媚俗狗血掉節操的設定使得本來見優的靈氣頓失。

老牌網絡遊戲[幻境神話]發生一場大坍塌,三萬多名玩家被困在遊戲世界中不能登出,但要如何成功逃出遊戲世界,至今都未能夠找到方法。高端玩家賦予術師城惠在遊戲中結識到守護戰士直繼和刺客曉,故事就從三人踏上征途而開始,一路經過解救弱小玩家,建立圓桌會議和小公會『記錄的地平線』,後發展與NPC大地人們的建交等等一系列的事件,使得整個世界在這些事件中逐漸具化成型,既是城惠在探索大坍塌之後的遊戲世界,也是讓觀眾了解故事的背景設定。

《記錄的地平線》所見優的是對於遊戲進行設定的考究及嚴謹,而不會因為故事矛盾點而莫名地引入遊戲作弊行為來作強硬解析。豐富的職業設定,無論是作為觀眾抑或玩家,都得到大大的滿足,尤其在中段,公會裡的幾個低等級玩家組隊探險的配合情節看得尤其樂趣,完全表現到網絡遊戲中不同玩家之間的配合所能夠發揮出來的強大優勢,觀眾邊看心中邊讚歎“這才是遊戲的真正!”而關於動畫的遊戲背景設定,甚是嚴謹,尤其對於不曾存在的大魔法設定,情理有所懷疑然又不可否定合理性。

其實《記錄的地平線》另一值得稱讚的是其龐大的人物陣容。雖然多數圍繞那麼幾個主角,但故事每每會進行雙線甚至多線發展,一方面是可以表現到城惠牛掰的統籌判斷能力,另一方面是讓故事得以通過多人物視角而深化飽滿。

而與其他網游動畫有所不同的是,《記錄的地平線》會較之成人化,商業+政治成為動畫另一主題,組織之間的斡旋是另一值得斟酌細味之處,不過,觀眾更淺白地偏向直接的武鬥內容。

唯一讓觀眾心存芥蒂的,人設與音樂。人設太硬朗,女主角如何也不見一美人;音樂太簡單粗暴,尤其OP簡直虐耳聒噪。

繼承者們 – 聖鬥士星矢Ω

Saint-Seiya-Omega

當被宣傳有續篇時,很多人都為新版人設而吐槽不已,但觀眾仍然抱持着最忠誠的心態去相信車田正美對系列的呵護,認為作者不會任有自己的經典遭到糟蹋。但結果說明,觀眾竟然比作者更加在乎而遭到更加的失落。

人設,續篇請來了擅長少女動畫的馬越嘉彥,於是開篇果不其然就被各種失去金屬質感而偏向緊身衣的聖衣設定給嚇到一陣。而當特寫的時候,就每每被提醒道《小魔女DoReMi》的金魚眼,雖然銳氣依舊卻少了所應該有的硬朗熱血氣質。而之後集集都畫崩就更是讓觀眾傷心不已(這東映好歹也是老牌大公司,豈可出現如此不尊重觀眾不尊重經典的畫面呀)

設定,補充上文提到的聖衣設定,原作那裝載在聖衣箱的設定在續篇竟然只是成為一顆為之的聖衣石,在星座的守護下能夠成為聖衣裝給聖鬥士身上。而風雷土水火光暗的屬性相剋設定,則一定程度細化了原作,但另一個角度也讓原作不同星座的個性化給粗暴的劃分了。

故事,關於故事,其實該份兩部分來進行評述。其一,故事階段劃分,有種生硬搬套原作的觀感,『瑪爾斯篇』『十二宮篇』『新生聖衣篇』『Ω覺醒篇』,這猶如前作開篇時的推進節奏,經過人物介紹鋪墊鍛煉後進入十二宮經歷一番對決,而經過一場慘戰後轉入新篇章,再進行武術反复的雜兵戰最後進入BOSS戰,大結局。這種刻意不刻意的沿襲使得故事模式化,也受篇幅制約而經常會導致劇情無話可說般的乏味。其二,一如前作依舊也是女神雅典娜與其他神的對陣,前篇是戰神瑪爾斯,後篇是愛神帕拉斯和死神撒旦。前作所圍繞的神話體系基本是希臘神話,而這後作則已開展到了聖經體系。雖則神話體系設定擴充,但人物設定卻乏味重複,人物的性格特點難見鮮明且竟然出現反派角色在前後篇重複出現至少有兩人(水瓶座和雙子座)。故事推進過程中最雞肋的莫過於過程的諸多雜兵戰,重複的敵我角色對戰不下三回,情況尤見嚴重是後篇,幾乎讓觀眾以為這動畫是不是在不停的重播重播繼續重播。而那些所謂高潮的BOSS戰,跟變身少女系列竟然也有莫名的類似度,同樣的同伴扭轉同樣的同伴犧牲,然後同樣的匯聚同伴的力量來製造終極一擊粉碎BOSS的企圖。尤其是後篇出現有前後設定不合理的情況,常常會有主角們的力量對陣三級刻鬥士相當吃力,卻到了對付本應更強大的二級刻鬥士時又莫名地一擊必殺起來,這種種的情節硬傷使得觀眾看得相當撓頭,WTF!!

97話下來,觀眾唯一的觀感:嗚,終於都結束了這毀經典毫不留情且消費觀眾熱情的狗尾續貂了!

夢想 – 銀之匙 第2期

SilverSpoonS2

平淡中的感動,也就不過於此,故事輕輕的用力卻帶出大大的共鳴。

在第1期沒有完全說白八軒的過去時,在第2期藉著其他同學的經歷來敘說一種青春的夢想與熱血。如果說第1期是八軒與觀眾一起經歷農高的迷惑,那麼第2期的八軒和觀眾們,都已經成熟習慣了農高的大小,依舊有農高裡關於現代農業的各種見聞外,還有作為一個年輕人徘徊在迷惘失敗中的重新振作,而這種振作,是藉著在農高中的人與事所體會了解到的。人生有着太多的無奈,但也伴隨很多的驚喜。

2期開篇從馬術部開始,在御影的魅力吸引下進入馬術部的八軒也開始參加了校際馬術比賽,免不了橋段上所設置主角在失敗中感受到正能量與鼓勵。而後因為八軒的性格所帶來的彆扭矛盾,則逐漸開始揭開他的過去以及與家人關係的矛盾,藉以表現為了追逐夢想所作出的捨棄和堅持。無論是駒場的投球夢抑或御影的與馬相關的未來,都是在對立中帶來感動。

雖則,其實觀眾對其中淡淡的用力帶來的感動是認為理所當然的,青春成長故事不都是如此有所失落有所成功嗎?倒是結局時,八軒和他父親關於自己的失敗所作出的反駁是讓觀眾當時頭皮一陣麻,“難道我是經濟動物失敗了一次之後就什麼都做不好了嗎?”對於活在一個“以相互比較”為價值觀的環境中,再沒有什麼反駁比此更讓人覺得振奮。

真愛之吻 – FROZEN

FROZEN

迪士尼的出品,從來就有着情意結,莫論早前被嫌棄故事老套陳腐,抑或技術跟不上時代的種種,但公主王子的模式依舊簡單純美得讓人不捨。

其實觀眾並不能體會電影所能掀起的熱議,因為結局打破了過去公主的沉睡只能夠依靠王子的吻才能化解的套路嗎?又抑或不再面譜化的反派角色設定?更抑或姐妹直接的羈絆被賦予很多的遐想?但這些,本不是一種戲劇處理的各種可能的表現嗎?單純僅僅因為觀眾對於迪士尼的陳腐印象而感受到了大大的意外驚喜嗎?

有抑或是,被賦予誤會的冰雪女王並非十惡不赦的反派,而是被自己的冰雪魔法所困擾的糾結,於是讓觀眾產生強烈的憐憫情緒?意外的反轉讓角色產生出乎意料的人物魅力,而且一串擺脫束縛的釋放高歌,也是對觀眾的一劑心靈慰藉?

當然可以從中讀取到觀眾希望的解讀,譬如破除滲入公主心臟的冰雪最後是因為女王的擁抱而得到破解可被讀取成姐妹百合禁戀,而麋鹿與雪人的友誼也可讀解為情感是穿越種族的,而正氣凜然的王子其實心中糾結着各種的小心思……但這一切的解讀,又是否只是每個人心中的哈姆雷特表現而已呢?

她和她的前任男友們 – 2 DAYS IN PARIS

2-DAYS-IN-PARIS

假正經PK真開放,到底哪好哪不好?而或許最後會得到答案是,做自己最好!兩個人能夠在一起,多少是那麼幸運呀,而且是能夠覺得對方有趣而欣賞,美麗而可以忍受,那都是前輩子修來的緣分呀。好吧,歐美人不相信緣分。

期望異國戀嗎?多麼美好呀,人見人羨慕的架勢,不自覺就會讓別人覺得你高大上。但故事就是要告訴觀眾,異國戀也並非如想像那般美好,迥異的文化差異猶如不可忽視的鴻溝,隔阻在兩個以為自己深愛彼此的人中間。我鄙視你這個法國大婊子,我不屑你這個美國偽君子,BALABALABALA

果不其然的,Julie Delpy一展其知性女導演的特質,劇本話癆得非常,非要用魔音靡靡來攻陷觀眾的樂趣。段子都有趣,尤其是兩人旅行,男友卻只顧不停地在景點照相照相照相,而忘記了與女友牽手親吻共同感受異國的點滴。其實這小小的價值觀差異就已經預示着結局。

愛情可以讓彼此兩人無視彼此的缺點與不足,而最後將愛情轉化為親情感情。我那個去!正如女主角在結尾的時候所自白的“我不是一個可以和一個男人一輩子到老的。”雖然話語很殘忍,但也很真實。於是才會有一個又一個的前任男友的出現。而那些過去,都或者只是將來每一個愛人的重複,總有很多理由去相愛,又有很多理由去不愛,然後結束。

“當你認識我時已經33歲,早應該知道我不是處女。”是呀,哪怕開放如美國人,對於愛人的過去也是會耿耿於懷,哪怕現在她是屬於自己的“財產”。愛情因為有了生活,有了性愛,有了彼此更多更多的介入,而不若熱戀時的盲目,彼此生活的融入會讓彼此無法無視彼此的這些那些,因為可能是一碰觸就無法拔出的根刺。

警察 – McCANICK

McCANICK

警察之餘,認為應更賦之予“父親”於電影當中。

開場一個壯碩的男人起床,微弱的光照進入,營造出濃烈的寂冷氛圍,而後除了男人就沒有其他人物進入。而男人就是電影的主角。直到男人穿上衣服拿起一個破碎而重新黏合一起的杯子出門後,才看到另一個人物出現,他的鄰居,但對方對於他的招呼並沒有予以回應。其實這也就告訴觀眾角色的交際關係是如何的惡劣。而又直到去找一個黑人老闆時,觀眾才看到主角較之友好的交流。而在兩人話語間,才知道男人原來有一個家庭,但妻子兒子都已經離開,這也就埋下了伏筆:家人為什麼離開?而他的鄰里關係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而隨著主角回到警局,與新拍檔會面,被上司點名“慶祝”生日,而一切人際關係在他身上都顯得格格不入而不自在。他找到上司,他有案件線索要匯報,是他就拍檔被殺案的事情。但上司對於他的發現很不樂意,覺得這是他自找麻煩。

而電影開始閃回,尋找線人,一個長髪的男妓,觀眾理解那是死去舊拍檔的愛人,想要從他口中發現殺死拍檔的兇手。不果。回到現實,與新拍檔伺機追捕毒販,而在大樓兩人圍剿追捕時,意外的誤擊打破了一直的晦澀,逐步將過去的真相掀出,而這掀開也難免扭捏悶騷。

講故事的悶騷,人物亦然的壓抑。在欲言又止中,會將過去與現在通過主角的鬍子進行分別的對齊重組,而拼湊出觀眾的答案。現在,男主角要重新找到那個長髪的男妓,是他引起了這一切,導致自己的誤擊同僚。過去,他要找到長髪的男妓,要幫助他,收留他。而當提出這建議的時候,男妓假裝出來的哀憐和挑逗,讓男主角的所有掩飾都褪去,兩人不歡而散的彼此惡言,是揭開了男主角的“櫃男”身份,也暗示拍檔的被殺事件與他有所關係,甚至是他蓄謀的真相,只因為要把男妓攬在自己身邊。

而當回到現在,追尋男妓的過去,不曾出現過的妻子和兒子,一個給兒子的留言電話,都似乎在暗示追捕背後的真相,殘忍而原罪。

電影的剪輯有所巧思,但僅僅依靠David Morse的鬍子作為線索穿梭過去與現在顯得相當薄弱,事件的零碎讓這懸疑留給觀眾有很大的難題而不友好。David Morse的演出撐起了整部電影,他與Cory Monteith的一吻看着揪心,壓抑而又欲罷不能,糾結十分。

電影院 – Porn Theater

Porn-Theater

此片五年之後,導演Jacques Nolot又拍了一部《Before I Forget》,類似的人物形象也傳達類似的哀憐。

密閉漆黑的電影院裡,借助大銀幕反射的光,男人們遊走其中進行各種搜獵,無所顧忌地適時掏出自己的“傢伙”相互慰藉。電影院猶如男人們的舞台、避難所,肆意飾演欲求的自己,從而得到快感的滿足。沒有金錢交易,純粹的肉慾交流。

從觀眾看來,當中一張張的面孔,或麻木或風騷。但風騷中卻散發着一種可憐的廉價,一直徘徊遊走人群當中,風騷女裝之下,或等待,或逢迎。麻木之下,更是一種蒼白的可悲。

電影設置着一種相當諷刺的話語環境:等待被男人操或等待操男人的聚集在直男色情電影院裡進行各種肉體交易。裡面又一場,警察突然進行搜查,充滿不屑地說電影院裡的男人“為什麼不去同志電影院?”是呀,為什麼不去同志電影院。而當電影散場,一個臃腫的男人換去女裝抹去妝容,恢復原來一粗魯男人形象的時候,這疑問也因此而能夠得到答案。

風騷的人會繼續着他風騷人生,一抹輕紗掛身,挑逗着擦身而過的各種好奇。

夢想 – 狂舞派

THE-WAY-WE-DANCE

“為了夢想 你可以去到幾盡?”

說道跳舞片,倒喚起了當年幼時所反复觀看最多的是甄子丹主演的《情逢敵手》,雖然影片會被覺得是偏向動作片,但在結局之前的大篇幅其實都圍繞霹靂舞來進行,而又時至今日的跳舞電影,HIP-HOP大行其道,各種節奏性強更徘徊在雜技與極限運動之間的舞技充斥。但卻意外發現舞技與武技在前後者之間都有所出現則是值得玩味的,“這不就是失傳已久的太極HIP-HOP”

喜歡跳舞的女孩因為遭到曾經自己所犯下的錯誤的報復而放棄了最愛的跳舞去打太極,當重新與跳舞邂逅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不若往時那般的單純。太極的悠遊與跳舞的狂熱如此對比鮮明卻因為女孩發生了意外的結合,本以為重新的自己可以繼續跳舞的快樂時,卻遇到意外而要被迫暫停,失意之時遇到身殘志不殘的鼓勵而對舞蹈有了不一樣的堅持與感受。

其實對於對白“為了夢想”是有所異議,覺得應該是“心愛的事情”更為合適,夢想太虛無太遙遠,心愛的事情卻是多麼親切,只要不對之放棄它亦不會有所離棄。而因為彼此的不捨不棄,才有着堅持到底哪怕失去所有的信念。

電影講故事是比較鬆散的,不要因為都圍繞着一個女孩的身邊故事就以為推進流暢,但貪婪地想通過插入其他角色的故事線來表現對舞蹈的堅持以及青春的無怨無悔,卻在故事上顯得零碎。

觀眾也有所檢討,到底是因為青春空白而難以從中獲得共鳴,又對於夢想的堅持不曾經歷而難以為之振奮。於是會轉而芥蒂於新晉演員們的表演有所拙劣而刻意,尤其想表現當下年輕人狀態時的對白,這種刻意尤其明顯。拋卻戲劇表演,跳舞則是必然精彩,被結尾時候跳出舞蹈是靠雙腿進行的理解,光影的融合以及太極的混搭,都使得高潮之處的群舞創意十足,場面豐富有加。

借屍還魂 – 殭屍

Rigor-Mortis

作為一個曾經不敢看殭屍片的觀眾而言,此類型片輝煌與樂趣是不曾感受到的,而於是到了如今這接受能力稍可加強的時候,觀看一部致敬緬懷殭屍片的電影,有着更多是較之直觀而單純的感受,無論是對於故事抑或鏡頭運用和表演,但也是只能感受到這些。

饒有意味的人物背景,從屋村走出來的男主角,家庭變故與事業不濟後重新回到開始的地方,一種輪迴的意味環繞其中。而住進了一家曾經發生慘絕人寰血案的屋子裡,家庭教師強姦雙胞胎女學生而導致三人相互傷害生還者自殺,在世者發瘋,到底是這房子不吉利的原因?本來一切安好的老夫妻因為意外與人為而陰陽相隔,相互的依賴導致失去理智地挽留軀殼殘害生者,妻子圍繞丈夫走動而自言自語,複述暴躁丈夫的曾經話語,以乞求丈夫依舊常伴。老婦縫衣的身份得以讓煉屍有了個很好的藉口,而讓本來摔得面容扭曲的丈夫容貌得以修整。

一棟密集的樓房,不見住客的來往熱鬧,卻見樓道中的冷清死寂,開場男主角走進大樓時的灰沉畫面色調,除了要營造恐怖氛圍外,也覺得是一種對香港當下與香港殭屍片的一種暗喻,蕭條冷落且破敗。到底是潮流推翻了曾經的類型片輝煌,抑或是制度的演變而讓類型片不再。

雖說有着日本恐怖大師的監製協助,但殭屍片所曾經有的故事鋪墊推進依舊可見,往昔的喜劇與驚悚結合,如今的劇情與驚悚糾纏,不外是相應潮流的轉變,不若往昔的大戰過後是平安,卻是對決之後的元氣大傷同歸於盡。為了施展法陣而被法器折斷一手的血腥特寫橋段,也是有違往昔的選擇。

戰爭 – 新機動戰記鋼彈W

Gundam-W

一圓當年的遺憾,終於將動畫完整觀畢。沒有波瀾壯闊沒有激動不已,所有期望或激動都只存在於未能完成的曾經,當結束過後,所有的曾經以為都被證實是過高過於美好的想像。其實本應該從之後的劇場版《無盡的華爾茲》中一窺這前者的故事。

故事從AC195年殖民星發起的“流星計劃”而開始,五台假裝流星的高達降落地球,掀起了不斷的革命反革命,不斷的政權更迭與敵我轉變(地球圈聯合國、OZ、羅姆菲拉財團、殖民地、白色獠牙)。而到頭來讓觀眾發覺一切都是難以自圓其說而悶騷之極的“反戰意淫宣言”。一部完全就是為了戰爭而得以展開的動畫,卻不斷揚言出諸多讓人摸不着頭腦的戰爭與和平的理解。為了最終的和平,必須要用戰爭與極惡之人來喚起所有人對於和平的渴求及反思,當目的達到時,就將自己壯烈犧牲得以大義昭顯天下。

主角的五個少年,尤其是希羅,完全一副的人格扭曲狀態來讓觀眾難以理解,一種無意識機器執行者的形象來執行任務維護他所理解的“正義”,報復他所理解的仇恨。以及女主角莉莉安以一種聖母的姿態出現,莫名的求死又嚮往倡導和平。男女主角那難以讓觀眾所理解的性格塑造都讓人物關係和故事推進顯得難以理解。

但拋卻故事以及人物,高達題材所更讓觀眾注意的機器人設定,則必然讓觀眾為之稱快的。完整看完動畫之後,才知道機體的演變過程及不同機體間的差別,及在戰爭中所起到的作用。至今依然認為《高達W》的機體設計是最華麗的,更別說之後再漫畫《敗者們的榮耀》及OVA、劇場版《無盡的華爾茲》中的機體重新設定了。華麗到違背了UC系列所希望依循的機械原理,偏向於更加科幻不可理喻的形象出現。但,也最是喜愛此系列的機體設定。而剛才查到,OZ的MS機體代號,都用到星座進行命名,一種意外的心思卻因為譯名而被忽視。當以為這些雜兵都不過是作為“被割草”而出現時,驚喜於他們背後的這種聯繫。

如果身處上世紀90年代中期來觀看這動畫,又是否會有上文描述到的諸種雜音觀感?而抑或會是較之純粹對於機器人戰爭所帶來熱血沸騰的興奮呢?

男孩 – The Kid with a Bike

The-Kid-with-a-Bike

故事所要講述的依然是一個男孩成長的故事,男孩有着偏執頑固的性格,被遺棄在福利院中,所留下的只有父親曾經送他而後賣掉的單車。

世界太自私,於是敏感的男孩無依無靠,當他執拗要找到自己父親時所表現出來的蠻橫,觀眾看着會不問究竟地認為他如此厭惡。後來遇上善良的監護人,他依舊表現出來的偏執也愈加讓觀眾厭煩。而直到男孩找到父親,被直接地告訴自己已經被拋棄。男孩的故事並沒有因此結束,當以為他將成為一個沒有父母愛的男孩住在監護人家中時,他的單車帶給他另一次的背叛。當單純的遇到一個以為對他好意的人時,孤獨單純的心靈以為找到依靠,而無視了一直陪伴身旁的監護人。

成長過程中所感受到的人間殘忍,必須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背叛,才能發現,也因此才能發現身邊真正一直陪伴而不捨不棄的人,那人會不作任何計較自己所曾經做過的任何傷害,平淡地將自己帶去警局向襲擊過的人以道歉,教導如何去承擔責任,如何明白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傷害。

鏡頭依舊是如此的沉靜的跟拍記錄,不做評價只做展示,而讓觀眾置於一個冷漠的角色,看着男孩從樹上掉下,都以為因此而死去的時候,卻突然醒了回來。結局沉悶的一重擊,是對觀眾的一鞭笞,也是對成人們的一次反諷。曾經不願意原諒男孩的受害者將男孩襲擊墜地後卻想到要逃避責任編造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