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畫家 – 草間彌生 到死都還想畫下去

這個女人自小就飽受幻覺的困擾,就只有畫畫能夠將她從這種種的幻覺中解決出來。那應該怎麼理解這女人的創作生涯呢?是否有所認證到天才都總有那麼點的微妙瑕疵困惑呢?又是否因為對周遭的敏感而讓她得以在繪畫藝術中有所造詣,而能夠在充滿壓抑(讀者是這麼認為的)的畫面上釋放心中的恐慌與喜怒。

翻閱雜誌終畢,會片面地認為草間的畫作圍繞着無窮慾望而延伸,《無限的網》系列、《積聚》系列,無不是通過重複的形象來造就藝術之美與衝擊。再者,會猜測其實草間對於色彩而言是有所天生不足的,而所以呈現出來的是大膽的對比色又或單色,畫作上的形象非具象而是抽象表現,因為對於色彩非敏感者而言,強烈的色彩及輪廓形象反之會更能夠得到自身的審美認同。(當然,這不過是讀者作為一色彩非敏感者的不負責任推測罷了。)大眾觀看草間的作品,如今或會報之予“密集恐懼”的矯揉中,但藝術何不挑戰著人的底線,一次又一次。

你認為她鍾情於圓點嗎?可能吧。個人較之鍾情她的《南瓜》系列,黃與黑這種強烈對比用色讓讀者不得不能更愛的組合。而圓點女王其實在7、80年代曾避難於文字世界,通過種種偏執壓抑的情節故事得到創作的滿足。是污穢是骯髒,但原來在極壞之下能夠孕育出極美的遐想。

膚淺地疑惑:如果草間彌生沒有與路易·威登的一次合作,其名氣又是否有如今的普羅大眾呢?

bijutsu04

老夫老妻 – Late Bloomers

Trois-fois-20-ans

其實,這麼一種題材真不是一時興起就能明白箇中意味的,所謂中年危機和婚姻危機,或也就是要到了相當年歲才能獲得其中共鳴。

於是觀眾未必能夠感受到本是人人都羨慕的一對夫妻,家庭幸福事業成功,卻為了忽然而至對於年歲的感悟而有所思考,對於婚姻和人生:到底伴侶是否還能與自己偕老,餘生就只有這麼蒼白的等待老去嗎?

於是妻子開始了自己挽留青春的積極,而丈夫也在妻子的影響下發生了變化,兩人的生活和感情也在這當中不再步履一致了。妻子邂逅了體育館的工作員,丈夫也沉溺在年輕女下屬的曖昧中,兩人也踏上了各自的出軌之路。似乎當所有都往當初所不曾預料的方向前進時,年邁的老母親離開了,葬禮讓夫妻單獨地訴說這段時間的反思,本來歸於平靜的婚姻卻因葬禮上的這麼一次談論而有了復甦的轉機。

一潭死水,原來不過是需要一陣漣漪來蕩起波瀾,才能重遇激情。而這漣漪,是彼此的愧疚嗎?來日待答案吧~~

蛇 – 目隱都市的演繹者

Mekaku-City-Actors

其實說,在之前追看此番時,觀眾被吐槽是未得明白動畫箇中的樂趣,聲優。當追番完畢,再回看其他觀眾的評價,錯失的還有原起始由音樂人Jin發起的“陽炎計劃”的多媒體項目,而如今的動畫不過是項目中的分支,而且是不被原著聽眾所接受的動畫改編。

但觀眾以為,足矣。

首先觀眾欣喜的是動畫大色塊的畫面以及那抽象化的構圖,這深邃的畫風儼然非多數觀眾所接受的娛樂,但然於部分人而言,這晦澀的畫面演繹出別樣的視覺樂趣。且那低飽和度的配色也是另一打擊觀眾意欲。但這些,皆為觀眾所喜聞樂見的。

其次,龐大的角色陣容。開篇基本以每一個非目隱團主角為一集故事,引出他們原來的生活和過去,以及他們獲得[蛇]的能力的因由,而之後就逐步揭開目隱團、陽炎眩亂和美杜莎的故事。最後結局所有人集合破壞了“父親”的陰謀。而且,對於這麼龐大人物架構的團隊設定,必然的好感存在。再加之不同角色所擁有的不同超能力,雖然刻畫上都不過輕描淡寫,但足夠讓觀眾感覺個性所在。

而關於故事,在以上兩種基礎上,故事的要求似乎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基本能夠首尾相同則滿足了,哪怕中間故意玩的故弄玄虛,及關於美杜莎故事的童話背景描述。當然過程中是頗考驗觀眾耐性的,其中的概念通過畫面來呈現會尤顯得晦澀難懂。

失憶 – 一週的朋友

ONE WEEK FRIEND

動畫有說明男主角為什麼對女主角情有獨鍾,在人人都疏遠覺得這女孩不友善的時候,會想要跟她做朋友呢?又是什麼事情堅定起了男主角的心,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懷疑後,仍然說出那句“請和我做朋友吧!”

雖然女孩關於朋友的記憶只能保持一週的時間,但男孩堅持一週又一週地說著同樣的自我介紹,與女孩在天台上經歷一次又一次看似熟悉的午餐時間,直到女孩用日記的方式將與男孩相處的點滴記錄下來,在每週記憶重置的時候,通過門後的提醒去翻開日記的文字試圖想起上一週的經歷和感受,雖然這一切的經歷和感受都不過是通過過去的文字所呈現,其實對於這重新一周的女孩而言,都不過停留在文字上的意義。

猶如一個很美好的童話:雖然女孩外表很冷漠,但內心其實有著一顆溫柔的心,自從小學之後就不曾有過普通女生所曾經歷過的平常事;而雖然男孩承受着每一次的希望和失落,但仍不曾放棄過對女孩的執著與堅持。

男女主角之外,或會因一個看似冷漠的男閨蜜和一個呆萌的女閨蜜這兩個之間曖昧又不失直白的配角而有了不少的樂趣。也再次證實了一個配角總比主角搶眼的定論,兩配角之間的這從小學開始的同伴同學關係,女配的冒失而斷斷續續的延續至今,卻終因男女主角的關係的思考而莫名有了勇氣向男配提出類似表白的想法。

觀眾早已過了或沒有了得以為這青澀愛情而感動的年歲,但為所描繪的淡淡青蔥歲月而樂在其中,閒逸的享受這淡淡的故事和畫面。

寶藏 – 龍孃七七七埋藏的寶藏

Nanana's-Buried-Treasure

到底是現在心態原因抑或已經落後於潮流,觀眾發覺如今每次所追看心儀的動畫,都並不能得到期望的滿足和愉悅。本來選擇的時候已經抱著熟悉的元素進行,人設畫風,以及對故事的猜測是圍繞寶藏來進行的單元性推進。

於是故事由男主角被流放到七重島,並在出租屋裡遇到被殺害後不能成佛而困在房子裡的七重島創始人龍孃七七七,然後男主角就誤打誤撞地開始他在島上的尋寶冒險,也認識了同校裡面的冒險社成員,在島上闖蕩通關一個又一個的探險謎題。

如此的故事設定,理應該認為這是能夠頗好發揮的動畫吧,然而情節推進節奏控制是如此的莫名,每次寶藏關卡都還沒交代清楚或者每次的戲劇矛盾所在都沒有形成就開始了闖關,然後就開始迎接下一場的鋪墊,往往故事就這麼莫名的開始結束,觀眾都還沒有看明白箇中的所以然來就已經結束了,雖然又差不多每次都不過是給七七七買布丁結束,故事總有野心想埋下伏筆欲言又止,但這遮遮掩掩的控制卻並沒有控制多麼自如。人物是在逐漸立體起來,但人物所要推進出來讓觀眾得到滿足的故事卻並沒有道明。

雖然有著優秀的畫面製作素質,但或也因為原著輕小說那同樣讓人撓頭的故事,導致這動畫改編後的成品也並不那麼賞心悅目。

武器 – SOUL EATER NOT!

Soul-Eater-Not!

本抱著強烈的期望開追此續篇新番,豈料原作動畫在爛尾之後的此一番外篇續作,爛得不是一兩個等級。惡俗的橋段,崩塌的畫面,讓人乏趣的看點……在毫無期待的追看過程中迎來了結束。實在不能不吐槽大久保篤是有多缺錢多創意匱乏而想深挖SOULEATER的老財。

動畫其實作為原做《SOUL EATER》的副線,才新開了一個“NOT”的設定,死武專其實分為EAT和NOT兩種學生,EAT是較之優秀能夠抗衡魔女的學生,但NOT可能就只是作為輔助的存在。而主角春鳥鶇本只是普通女孩,卻一天不經意地變成了武器才被挖掘進入了死武專,更認識了另兩個女孩美美和阿妮亞,而此三個女孩的死武專生活就是如此開始了。

其實如果動畫能夠單純走日常故事路線是可以接受的,但偏偏要與原作那樣走冒險動作情節,於是這混雜的設定相當讓人莫名,也對NOT這設定讓觀眾摸頭腦,最後三人還能夠挑戰連EAT都未必能輕鬆解決的魔女謝烏拉。這都是因為主角光環嗎?!

但其實動畫最讓觀眾難以接受的是動畫有著前作極具風格化的畫風前提,這續篇竟然寡淡得毫無特色,甚至人物走形得讓觀眾不忍目睹。更別說成為賣肉主角的美美,那無知的面容下的各種走光搖乳情節。

唯一讓觀眾欣慰的是,結尾武器打破了只能配屬一個工匠的設定,讓鶇可以根據是美美抑或阿妮亞而變成是利矛抑或鋒斧,結尾那必殺就不過是常規的高潮主角光環設定了。

備胎 – 白夜

White-Nights

當女人重新回到自己所朝思夢想深愛的男人身邊時,還虛偽地討求那對她一見鍾情的男人的原諒時,讀者多麼唾棄這樣虛偽的女人。前一刻還將自己多麼厭棄被戲弄的恥辱,又多麼誠摯地去接受面前這男人的真誠,但轉頭看到那個苦苦等待的男人到來後,所有片刻之前的真摯都變成了無效的承諾。

如此一處愛情的悲劇,歌頌著人生的荒誕與愛情的謬誤嗎?但人生本不就是荒誕莫名的嗎!當以為自己的幻想家故事得到少女的聆聽時,又何不是以交換少女的情感垃圾桶作代價呢!荒誕?這是有所預知的代價,是輸贏在片刻之間的賭博。

夢想家,永遠都只能遊走在夢與現實之間,感受著夢的迷幻和現實的殘酷,猶如白夜,即使白晝的光景但已是黑夜的時辰。

平衡 – GODZILLA

GODZILLA

當剛看完一本魔獸小說而為當中熊貓人的“平衡哲學”而有所思考後,觀看電影時渡邊謙一句“其實大自然有著它保持平衡的方法”時,心頭為之一觸。雖然電影整體而言並非多麼的滿意,且多為大道理主題,但從這一個角度來帶出哥斯拉的評價,又多少可以加分。

作為一部商業片,電影講故事的角度倒是頗特別的,先由父親為主視點來引出鋪墊巨獸穆托的出場,而後轉至兒子來完成見證哥斯拉如何成為一個救世英雄追殺穆托。哥斯拉的形象,其實觀眾認為猶如以自然現象,如同樣具有毀滅性的海嘯可能會拯救到一山林大火,當然人類在災難當中是毀滅性的,亦如此電影中的人類們。自信去研究這些未知的怪物,卻不知道自己是何其無力,整個城市被巨獸們的作戰牽連而摧毀至廢墟般。以為能夠加入其中自救,最後亦不過都或逃命或等待或掙扎。

當哥斯拉從疲憊中甦醒過來,拖著龐大的身軀重新回到自己的深海時,人們都將哥斯拉奉為拯救城市的英雄,是忘記了這巨獸所造成的死傷破壞嗎!

一如之前一部機器人大戰怪獸般,戰鬥都集中在黑夜進行,低亮度的畫面令觀影感受並不佳。且這接連的科幻大片視覺效果,都漸漸開始讓觀眾產生視覺疲勞。音效值得鼓掌,但在充滿危機的安靜過後突然來上一陣爆炸巨響,流水線般的處理手法所帶來的既視感(既聽感?),只能說愈加乏味,就不過是把機器人換成哥斯拉罷了。

無論是視覺上抑或劇本上,都延續著流水線的不足與成功。但娛樂,足矣。

舞 – Cuban Fury

CUABN-FURY

其實又是什麼會讓我們一蹶不振?被否定被打擊被傷害被嘲笑被愚弄被失敗,又是什麼會讓我們重新上路奮發圖強?愛情?快樂?滿足?

於是電影一如所有的勵志電影那般,本沉溺在平淡乏味的生活中,因為一個新來到的女上司而激發了曾經年少輝煌後來因被嘲笑侮辱的經歷而自斷未來的Salsa舞者的熱情。好吧,當年自己曾經自豪不已而又痛苦結束的事情,就不過因為一個女人而重新振作的這橋段,讓觀眾看時心中略微言:這自豪的事情是否也太兒戲了點!

其實關於Nick Frost在戲中那矯健靈活的舞姿,是否會有所詫異的疑問,就不過是只覺得視覺上不大開心外,這熱鬧好玩是不會因此而削減的。而且那熱鬧的拉丁音樂貫穿全片,實在讓整部電影在熱鬧之中帶來娛樂。而其實這由Nick Frost想出來的故事,也不過是一些大路勵志片般,不過是用Salsa舞來包裝出個不一樣。

而作為Nick Frost首次擔正做電影男主角,好基友Simon Pegg也當然來露個臉湊個熱鬧,在一想不到的時間讓本來火藥味十足的鬥舞場景淋了一陣冰涼冷水,好一陣的惡趣味。

釣 – Stranger By The Lake

L'Inconnu-du-lac

其實,對於這麼一部雖然有著強烈畫面元素然而其實內涵深刻意蘊的電影,觀眾個人評價是:不外如此,似乎過於的清高虛偽,何不樂於在當中的赤裸裸呢!

簡單的不可得的故事,通片的長鏡頭來記錄人物些微的自然反應和演員演出,卻常常會看到人物當中的尷尬,除去相互試探的沉默挑逗。幾乎一致的幾個場景,停車地、湖邊、湖中、林中,幾乎一致的橋段:裸曬,等做愛,做愛。而一切抽絲剝繭之後剩下的內核是,慾望。人的慾望會驅使人忘記危險而滿足這索求。

一如之前所看過的一部短片《CANIBALES》般的圈內狀態,男人們都不過游離在固定的場所中進行肉體的交換,叢叢密林不過是一道道的圍欄來表示男人之間彼此的所有權而已,彼此猶如饕客般享用着從湖邊釣起的鲇鱼。

然後,就不過如此。慾望的危險,拜託!!

綁架 – 被偷走的人生

A-Stolen-Life

1991年6月1日(多麼諷刺的日子),女孩被一陌生男人和他的妻子綁架,從此之後的十八年,十一歲的女孩成了這男人秘密洩慾的“玩具 ”。

關於綁架,出於各種心理都總會被賦之與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以為有那麼中戲劇感在那些受害者的人生當中。但那只是看客,當設身處地地想像,甚至無法進行想像,身邊已經沒有了任何可以相信可以依賴的人,面前的是一個陌生的男人,企圖傷害自己的男人,而當時還只是十一歲的心智,一種成熟不成熟之間,感知到危險卻又無法去逃離危險,只能麻木地去接受這一切,甚至可能不明白所遭遇的一切是什麼,在混沌當中只知道哭泣,只能夠哭泣來發洩心中的恐懼。

其實,十八年過去,十八年,無法想像這被掠奪最青春的十八年,一切都停滯不前的十八年,那會是如何的十八年。哪怕當事人將這十八年的些微回憶記下,但那也是無法想像的痛苦。十八年的開始是痛苦,十八年的過程是痛苦,十八年的結束更是痛苦。

讀者沒有辦法從一個十一歲的心智去感受往後十八年的經歷,也無法以緩慢停滯的心智去面對被綁架的人生。當被綁架之後,那男人以似乎仁慈的話語安慰驚恐的內心,然而轉身之後就以禽獸般的兇殘來傷害自己的身體,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而不知道何時會是結束,哪怕懷上了一個又一個的嬰孩,那兩個因為罪惡而誕生的嬰孩。

為什麼不知道逃跑?為什麼不知道在出外的時候逃跑?但,十一歲被綁架後,生命所可依賴的就只有那個傷害自己的男人,而他所教導的是那房子之外的無限罪惡,在徬徨完全無知之下,所有祈求保佑的心願都無力的。

關於兒童被綁架肆虐的事件仍然殘忍地在齷齪發生着,在某個房子的某個房間或者地下室裡,又有哪個鄰居哪個路人哪個警察能夠發現罪惡的端倪呢!

傷痕 – 歸來

COMING-HOME

那額頭上漫下的磚紅鮮血,似乎有所解釋這人物經歷的因由,但當那火車站無法伸手相牽的絕望後的三年,歸來,異常的反應,是告知觀眾,記憶的失去其實並不一定是因為那一次意外,而可能是那三年間不做呈現的經歷。

同出自嚴歌苓之手的小說原作,不自覺地聯想到《天浴》,同樣的為著那飄渺而不可靠的承諾,做出撕心的犧牲,而結局同樣是那麼的流氓可恨。這到底是對那一個年代人性與誠信缺失的控訴。女兒最後把父親與母親的相見揭發給組織,期望能夠換取在《紅色娘子軍》中能夠飾演到主角,但事實告訴她,這大義滅親是天真而愚昧的,她並沒能換取到夢寐以求的結局,而這一愚蠢的決定不但犧牲了她的角色,也犧牲了她的家庭,犧牲了她父母誠摯的愛情。

關於這年代的電影,其實已乏導演敢於去敘述,一來是制度,二來是市場。早被馴化得失去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的觀眾,對於故事的年代背景,大抵也只是道聽途說,於是期望從這麼個似乎陌生的年代故事當中得到廉價的感動。因為當中的堅持與守候,對於當下的觀眾而言,太陌生且難以理解了。

當時觀影的時候,旁邊坐著一堆老夫婦,莫約7、80左右的年歲,丈夫念叨著普通話,妻子用粵語時而嘀咕著劇情,猜想大概猶如他們在家裡看電視的模樣。離場的時候,發現夫妻倆是兩人前來,沒有兒女的相伴。說起則聯想到電影結尾,漫天飄雪中,夫妻倆來到火車站,一如多年以前,在每月5日等待著那個一直說要回來的丈夫。

歷史 – 封神演義

Hoshin-Engi

在漫畫之前,讀者一直以為這不過是稍有不同的中國神怪小說改編漫畫,哪怕在漫畫3/4的進程的時候也依舊是這麼個想法,而直到女媧的出現,女媧背後的故事後,才讓讀者驚覺,這漫畫所飽含的哲學內涵竟有如此深邃。

當殷周的故事都在如此熟悉的推進中,甚而讓讀者有興趣去翻查對比90年代的電視劇時,後隨着仙界大戰的開始結束,大量的人物出現而又被封神之後,封神計劃一次又一次被推翻發現真實的時候,幕後的女媧,歷史的道標出現了。

女媧原來是外星人,與同伴從自己的故鄉逃難來到地球。故鄉的災難導致女媧想要在這看似熟悉的地球上重演故鄉的一切,糾正故鄉的錯誤,而開始導向着她所理想的世界歷史,無論是殷周的大戰抑或是之後一次又一次的世界戰爭革命,都似乎在她的一次又一次重複的導向中往理想的模式進行。直到不知第幾次的歷史重演,被仙界的仙人發現當中的真相時,歷史開始失控。

是的,從這裡開始就帶出地球、歷史、人類的起源的思考,到底所生存着的地球所經歷過的歷史,是客觀的事情抑或是主觀而成呢?故事的結尾在偏向唯心的進行,而人類也不過猶如螻蟻一般地存在,被擺弄。可能如今所敲的每一個字所想的每一個事,都不過是受到操縱的事情。

漫畫早在中學還在熱衷翻看動漫志的時候而大熱,更是為當時的COSPLAYER所熱衷扮演當中的眾多角色。而讀者當時還真無力去拜讀經典,直到多年後的如今。當時也只是道聽途說,直到如今才發現其中的如此重口味和暴力。

自然 – 蟲師

Mushishi

蟲,不為人眼所見而於世界周遭存在。那是一個未知的年代,落後而原始,人們的生活圍繞自然而進行,單純而枯燥。他們會遇到諸多所不知的情況,一籌莫展於如何能夠從當中解脫出來。

額上長有角、無法脫逃於竹林、發出光亮的酒、暗藏眼瞼內的真正黑暗、糾纏不清的雨水、尾隨的沼澤……而這都因為一種生物,蟲,而發生。而因為他們的存在,也衍生出了“蟲師”這職業的出現,能夠化解蟲與人之間關係的人。他們見識到諸多惹上蟲的經歷,也從中得到將蟲從人的困擾中解除的方法。不過,也有很多情況是蟲師也無辦法解決的。

其實,蟲師的故事,不過是從日本的靈異故事中得以衍生出來的。靈異故事是因為人心而致,那蟲的故事,則是因為自然而致。其實對大和民族有著那麼的欣賞,因為他們對自然的敬畏,而讓他們能夠與自然能夠和諧地共處。當失去對自然的敬畏,而以為自己作為人類無所不能時,那種囂張跋扈必然導致自然的反噬,故事當中不乏這種人,如那以為自己那隻能夠迷惑動物的手的青年,最後也因為自己的手而招致血光之災。

自然是那麼公平而簡單的,都不過求一個平衡。你我皆是有所時限的存在,彼此和諧共處地生存度過則安,如果人心不古貪婪無度,則平衡打破遭殃的你我皆為。

舞 – MRS. HENDERSON

MRS.-HENDERSON

如不是Bob Hoskins的遠去,這部電影也不知何時會有衝動進行觀賞,雖然它有著太必然的理由於其中吸引觀眾作觀看,但那霎那的裸露玩笑也不過一時噱頭。其中不是有著太嚴肅的主題於其中嗎!

喪夫喪兒之後的寡婦,買下了一家大劇院,她要給這城市一份禮物,一場又一場的表演。劇場建成了,有了劇場的管理者有了劇場的演員也開始有了觀眾,但女人似乎在這事情當中只是一個投資者般的身份。然而卻是這投資者想到在競爭當中引出脫衣舞孃的想法,也是她在戰火紛飛的環境中,依舊堅持劇場的繼續。

“戰士們要遠赴戰場了,但這些年輕的戰士可能在迎接自己可能的死亡之前,都沒有看過裸體的女人。”

一場場讓虛偽的觀眾都羞紅了臉的表演,本不過是一次次的表演交易,但當面臨大時代的時候,這一場場的表演卻成了鼓舞人心見證時代的歷史。哪怕戰火紛飛硝煙滾滾,劇院也屹立在頹廢的倫敦中繼續表演。與其說這是一個女人的堅韌,倒不如說是英國人那面對危難時候的樂觀精神。兩個年過不惑的老人,在灰濛蒙的天底下,在破落的樓頂上,一邊拌嘴一邊跳著他倆沒有音樂的華爾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