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 – 媽媽

九月的時候,看到演員和故事簡介,就很期待這部電影的上映。終於到了OTT上有得更新後,看罷成片,就還是有部分國產電影的慣病:故事脫離現實,對白又離地,人物也令人難以信服。可能在場景設計上能夠喚起一些觀衆的期盼吧,但那都是脫離了黎民百姓的生活。

故事的大概就是65隨的女兒得了阿兹海默症,就需要更加年老的媽媽來照料她的生活了,於是本來的照料身份發生了對調。電影開篇就是描繪生活清規的女兒照料散漫的母親是如何的講究又細緻,作爲知識分子家庭的生活又如何的精緻又有格調:兩房一廳的一層別墅樓,再一個種滿花草的花園,如此生活甚讓人神往。女兒作爲退休大學教師,閑來也給老人院和街道做志願者,晚上在家就和母親一起修整父親的考古日記。但就是這樣的清規生活,因爲女兒被確診患有阿兹海默症而被打破了。女兒變得情緒不穩,生活不能自理,對人也不再認得。哪怕是本來最親密的母親也變得處處作對……

其實關於病發時候的女兒與母親那種矛盾,觀衆是覺得疑惑的:阿兹海默症病人是因爲過去心理的不安而一直不能走出來所致的嗎?因爲在故事裡,觀衆看到女兒的精神狀態是完全倒回去年輕時候,父親還健在,家庭圓滿的時候,但因爲自己所曾經的錯誤導致父母天人相隔,這就成爲了母女之間一直不曾戳破的隔閡,也是女兒内心的一直無法拔出的刺。所以在病發時候,觀衆看到的女兒如何被過去的記憶所困擾,過去的幻覺又如何纏繞她額當下,父親的形象總是出現在她的當下。於是這些情節,都是讓觀衆疑惑:阿兹海默症的病源是因爲記憶所致的嗎?

另外,讓觀衆對電影的評價有所影響的,是對白的設計太過文藝了,哪怕角色的身份設計是知識分子,但話語中都流露出脫離顯示脫離百姓生活的文藝腔,哪怕母女之間的日常對話也要詩歌呼應,就著實令觀衆反感。後來回頭想,其實這劇本更適合作爲舞臺劇來演出,無論是場景設置,演員演出,情節銜接,都更適合在舞臺上來進行,對白的設計在舞臺上才顯得更爲合理。

凡人 – 隱入塵烟

觀衆本以爲自己是能夠有耐性觀看比較冷靜的電影,但卻不知,或者從來都高估了自己,哪怕在電影院這樣的封閉環境裡,觀看這一部圍繞農村兩被遺棄的夫妻的故事,原來也是這麽的浮躁。整個電影的推進其實是很冷靜疏離的,觀衆都幾乎是如村裡的村民那樣旁觀這對苦命男女,但觀衆就是被電影裡面的畫外音所影響,久久不能入戲。

對白
全片都以甘肅當地方言來拍攝,確實是能夠使得電影的故事具可信性,也讓觀衆能夠被帶入到電影裡的環境,就如前文提到是將觀衆可以置身在鏡頭之内。但,女主角的演出總顯得在這樣的方言之下顯得有距離,又可能是因爲角色的設計,她的對白相對很少(其實全片的角色都很少對白),但在這少量的對白裡,還是會覺得演員與角色是有距離,雖然能夠看到演員在形體上是努力來塑造到這樣的角色。但相較之下,男主角那種幾乎原型演出的對白與形體,就使得角色更見可信且動人。

馬有鐵
是的,其實觀衆并不覺得這是一部關於一對苦命男女的故事,更覺得是一個農村樸實男人的坎坷一生。看罷電影,過往曾經有過的想法又在浮起:既然是悲苦的結局,又何必讓它開始。如果男人終究是要一個人面對人生疾苦,又何必在他的人生參入愛情,讓他從地獄之中看到希望。

而男主角是完全的素人演出,但他切實的演出是完全沒有表演痕跡的動作。無論是種地建房,又無論是賣麥子上城市拉嫁妝,都動作純熟。觀衆是覺得這樣具有可信度的勞動人民演出,是尤其見得吸引有魅力,這無關容貌外形的,是從人物氣質散發出來的。

題外話
開始之所以說久久不能入戲,是因爲對於這種題材的電影竟然能夠在國内院綫上映,是詫異的。因爲它同樣的展現有中國農村的醜陋一面,無論是村民抑或是環境。可能是因爲提及到“中國新農村建設”政策,鄉村振興,某層面的肯定來獲得某部分人的鬆手吧。

浮塵世間,凡人都是那般艱苦。莫論所在的環境是如何艱苦或幸運,他們所可能遭遇到的苦難竟是不可逃避的,哪怕是多麽深愛。

信念 – 飛馳人生

如果不是朋友推薦,觀衆還真不會看這部電影,無論從導演編劇還是演員都沒有吸引觀衆會觀看。但既然觀衆朋友熱切推薦這部讓他有所感觸的電影,就也一起感受是否能有所共鳴。

結果……觀影其實是很個人的體驗。

電影的故事就是講述一個本來叱吒風雲的拉力賽車手,因爲一時迷失參加私賽而被禁賽五年,後淪落為經營炒飯大排檔,還帶著一個不是自己親生兒子的男孩相依爲命。如今,他要爲了過往的榮譽以及樹立兒子心中的形象,他要重新加入比賽,與年輕一代的車手競賽一番。但已經沒錢沒人脈的失意賽車手,要重新踏入賽場,可是要將尊嚴都要出賣掉的。於是呢,這電影就講述這麽個中年人是爲了自己的熱愛付諸一切……

但,在講如何籌備參與比賽的前半段電影情節,劇本也太零散,銜接得也太不公整吧。終於來到比賽,必然的大難關,必然地將之前的努力付之東流,就不知道這種情節設計是現在流行的還是有這樣的模板,總之觀衆看到那通電話的情節,就已經猜到之後了。至於結尾是喜劇還是悲劇,悲劇的話,成年人也太不負責任了吧,爲了自己的所謂夢想就罔顧那個隨自己生活成長的男孩,是要他獨自成長來成就你的飛馳夢想嗎!

只能説,導演編劇是真愛拉力賽,而喜歡電影的觀衆又是真愛導演編劇。

末日 – 獨行月球

有點料想不到,中國的科幻題材電影製作已經能有如此優良,在特效表現技術上已有如此高度,加之鏡頭調度上也足見成熟。雖則是能夠看到好多前輩的影子和參考,但起碼有些場景是能夠讓觀衆看得熱血沸騰一下的。

誤打誤撞被獨留在月球,也因此而從地球末日中幸存下來。這也確實是喜劇故事而設計的橋段了。當以爲自己是唯一的地球人時,卻誤會收到了地球幸存者的通訊,靠著這信念而讓這男人繼續生存著,並尋找能夠回到地球的方法。而其實在地球的一側,又確實有幸存者,且發現了獨留在月球上的男人,以爲將他塑造成英雄就能讓瀕臨絕望邊緣的幸存人類有希望繼續堅持活著。

整部電影就分了地球和月球兩條綫,地球綫是配合月球上的幸存者如何繼續生存,月球綫則是幸存人類與一隻袋鼠相互“支撐”來繼續在月球上生存且尋找回地球的方法。最後是奇跡地將本不可能實現的溝通重新連結起來。其實觀衆看著是最有不理解的點就從地球與月球實現通訊這一點,地球和月球不是相差好長一段距離嗎?能夠實現有即時通訊的可能?而且在地球上的人類串聯起燈光就能夠讓月球上的人看到?這種情節也太過浪漫了吧,雖則觀衆是被這設計而感動到了。

整部電影的大情節綫索就是:被獨留月球-以爲是唯一幸存-發現不是唯一幸存-努力返回地球-發現真是唯一幸存-放棄之際發現真不是唯一幸存-返回地球-發現地球又要面臨末日危機-發現自己犧牲就能拯救人類-犧牲。要説角色升華改變呢,倒更覺得是角色被發現他的善良和美好的本質,在這連環矛盾又化解矛盾之後,讓主角的形象得到喜愛。雖然好多矛盾都是在各種巧合設計而堆積成,不能説是脫離了現實情感和邏輯,畢竟喜劇,時而還致敬一下開心麻花自己的系列作品,也算是讓觀衆心領神會的設計。

從技術而言,電影還是讓觀衆發現原來中國的創作團隊的能力是值得受到肯定的,在鏡頭設計上也能夠引導到觀衆情緒,當然是指那一路與太陽追趕的場景了。

電影真的讓觀衆一直聯想到[火星救援]咯,同樣被獨自留在外星,同樣在太空站有資源可以繼續生存,又同樣想方設法找到自救和逃離。

運動 – 大李小李和老李

其實電影現在看來也絲毫不見得脫節,因爲國内的大小晚會喜劇小品,無不是依舊演繹這種大集體内的小個體想法,目的爲了歌頌集體主義的好處而貶低個人主義的弊端。就譬如這電影圍繞這一家肉類加工廠,大夥都相應號召積極參與運動,但總會有幾個人因爲自己的顧慮而不願意參加。忽然想到,就算連本地電視臺的處境劇其實也是用這樣的技巧模式來講故事,來推廣各種政策措施。

大李一直有“氣象臺”的外號,就因爲每到陰雨天,他都會有腰酸背痛的症狀,大樓裡的鄰居們都能夠因爲他的這身體而知道是否需要帶雨傘上下班。而老李總因爲熱衷生產又覺得自己年齡大,都不積極參與廠裡組織的廣播操和運動比賽。但兒子小李卻與他相反,凡是運動都熱衷參與。就是這樣的三個主要人物,也就是片名,代表了在當時三種代表性格臉譜:保守、進步‘中立,而電影就是鼓勵這三種性格特色的人能夠合作起來,看結尾運動會的拔河比賽就知道是有聚攏群衆的想法。

“運動”其實也能夠看成是對當時共產黨領導的相應,所以讓年輕一輩的小李成爲了運動受益者,因爲他們的年輕代表了未來,也就是對共產黨領導的持續,所以他們的形象都是健康强壯的;而代表老一輩守舊的老李,則衰老固執,與他夥伴的大力士則肥胖,兩人一起拍檔就是一種處處碰壁的醜態形象;而代表中立的大李,在響應領導後,他的老毛病一掃而空,還鼓勵妻子一起參加其中,更令她得到鼓勵后參與到自行車比賽贏得冠軍,某程度而言又是樹立女性自强形象,他們不再是男性的依附品。

電影的故事背景是上海某家的肉類加工廠,觀衆是能夠看到又是那種大鍋飯時代下,工人都住在工廠宿舍内的場景設計。爲了表現工人們下班後都生活在一起的居住環境,有好幾個鏡頭是以從上至下的運鏡,來描繪當時的和諧的生活氛圍,而在這樣的縱向場景中,每天上班時候工人們一起上班,有條不紊的情況,也是想從側面表現當時候的“美好時代”。

馬車 – 青鬆嶺

就在敲打這篇日志的前幾分鐘,看到了關於這電影的評論,關於這電影當時的政治任務,和各種不合理的對白意圖,是與當下百姓真實想法相去甚遠的。而老實地説,觀衆在觀看的時候也并沒有很入戲,而且都會對當中各種不合理的情節和對白都欣然接受,因爲是知道在當時拍攝電影所必然肩負的任務,所以對於當中的情節和對白早已有心理准備離不開那種套路,主綫是表現階級矛盾,然後貶低個人為美好生活所做的各種努力和嘗試從而凸顯在社會主義領導的優勢。所以就會很旁觀冷淡地看著這樣的故事。

故事起於一匹馬,年輕人們想學趕車,但卻被一直的利益既得者諸多阻攔,而因爲新任黨支部書記的到來,他希望將這生產隊的未來掌握在老一輩人的手中的現狀作出改變……其實看這,直白歸納就是權利爭奪的。故事的編寫控制權掌握在哪一方,故事的勝利者就會歸在哪一方。所以可以看到這樣的故事,人物都是相當臉譜化的,直接看他們的容貌就能夠判別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誰最後能夠為百姓謀得福利,誰最後又會被挖出黑料遭到公審。

其實電影在場景調度上市能夠看到很多不合理的動綫,完全都是爲了構圖服務,而這構圖完全就是一幅幅宣傳海報那樣的,是完全能夠直接截圖配上宣傳語來做海報的。而且爲了拉攏群衆,在角色的塑造上是能夠看到進步之處的,是會看到女性不是那種刻板的女性形象,而是作爲勞動者那般,可以與男性一起從事相同的工作。所以某方面而言呢,馬車在那時候還是有向前走的一面,雖然那也只是爲了將人看作勞動力的舉動。

父權 – 雷雨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觀衆是夾雜了兩種情緒想法在其中。先者是因爲這電影原著劇本在高中課本上已有印載,演員在電影裡的對白總能喚起觀衆高中時候看課文的模糊記憶;後者是因爲觀衆大學時也曾演出過這劇本第四幕,演了周萍這一角,學習與羞愧的情緒一直糾纏。而在這兩種想法擋在思緒之前,其實還是有在電影裡看到劇本想表現的主題

活在父權下的扭曲人性
蘩漪和周萍都屬是周樸園壓迫下的扭曲人物,丈夫和父親的長期缺位,導致這兩人相互舔傷甚而發生有違倫常的事情,一個以爲對方能夠撫慰自己寂寞的心,另一個因爲母親的自幼缺位而對年紀相約的繼母萌生情愫。但這種不爲外人道的關係也只是父權壓迫下的無聲反抗,以爲彼此的這種關係能夠對丈夫和父親的壓迫有所抵抗,但最後才自知原來植根心底的懦弱如此堅固。周樸園强逼蘩漪飲藥的一場戲,完全表現了這個周家如何在父權之下的各種相互擠壓的扭曲關係。彼此的親密關係都會成爲被傷害的利器。

這樣寫著這一場喂藥戯,忽然想起後來由張藝謀改編翻拍的古裝版[滿城盡帶黃金甲],同樣有改編到這一場,妄自猜想是因爲要為演員建立結局高潮矛盾點,所以原本的人物關係改編成了三兄弟,原著的兩兄弟被迫喂藥改編成了三兄弟,也就是將本來是離散的魯大海和周樸園父子關係進行了修改,這是讓改編故事最後二王子(也就是原著的魯大海)能夠掀起軍事對壘説得算有理據可言,因爲原著的魯大海是代表受壓迫的礦工工人與礦主周樸園有著尖銳矛盾的。這樣的改編如今想想也是可以記一筆的適合,畢竟後者的製作上映完全是爲了磅礴視覺場面而成嘛。

逃離父權後的悲劇結局
故事的悲劇,是出現在周樸園年輕時私通的女傭鲁侍萍逃離控制開始。但其實,悲劇的必然不可以說是鲁侍萍的關係,只是因爲她的逃離埋下了悲劇的種子,悲劇的種子之所以出現是因爲周樸園屈服於權貴誘惑的,如不是他甘心接受富家千金聯姻而逼走了糟糠,也就不會有之後一步一步往悲劇墮落的結局。

在電影裡面,其實是能夠看到周樸園本身也是父權制度下的產物和受害者,他屈服於這個父權制度,也甘心沿襲這個制度來讓自己的家人同樣受到這樣的迫害,當他日後成爲了父權當權者的時候,他所能夠做的也就只是緬懷曾經深愛的糟糠,那個被自己迫害過而以爲她早已命喪江河的愛人,但也就每天燒香拜佛來緬懷,讓自己良心算是好過而已的虛僞。

而周萍和魯四鳳、周冲就徹底是父權之下的,一個是敢做不敢當,一個是將自己的命運聽命於他人,另一個是有所反思又有所理論但最後也因爲長期受益於制度的思想派,三人都是如此無力。或者就真是只有死亡才能將他們從必然悲劇之中解救出來。

倒是慘了魯貴,完全不知緣由的參入了這趟渾水,一直忠心耿耿地爲了主人兢兢業業,最後更是送上了自己女兒的性命,觀衆看著也是心生憐憫。再者,這版飾演魯貴的演員胡庆树確實讓觀衆印象深刻,忠誠又老實,同時又有著小百姓的狡猾。

電影中的繁漪確實演出了觀衆心中所以爲劇本中的她,她是一個無力反抗的受害者,有著自己的驕傲也有著自己的無助,遠不是所以爲的跋扈驕蠻。觀衆是曾經將繁漪與[烟雨濛濛]中的雪琴串戲了。但在這電影之後,其實並不然的,她是那般無助,所能做的也只是以卵擊石般的反抗,她並沒有如鲁侍萍那般有周樸園的愛的這籌碼,她在周樸園面前完全只有聽命的份。

看著結局,是會感覺悲劇的希望是勞動階級,因爲所有年輕人就只剩下代表勞動階級的魯大海還活著,而其他長輩卻諷刺的都活著,感受後代接連離開的悲痛,被自己所曾經做的惡糾纏終身。

破敗 – MOONFALL

近期實在太少引入外國電影在戲院上演了,於是知道這部本來不是期待的電影能夠在戲院上演,也還是會進入觀看的,起碼覺得導演Roland Emmerich的出品還是能夠有所保證的,起碼在災難場面的呈現上不會讓觀衆失望的。結果呢,觀衆超級失望!!!!!失望到甚至懷疑這部電影完全就是因爲有人大額投資了,有人想要拍大災難電影且能夠帶來自己正面形象,但故事發生背景又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的,這部電影才應運而生的。

電影開場是男女主角曾經是宇航員拍檔,不料突如其來的不明襲擊,導致同行夥伴身亡,而這拍檔也因爲意外發生時各自的狀況不同而發生了誤會,更導致男主角因此身敗名裂,妻離子散。多年之後了,NASA發現天上的月球運動軌跡發生了變化,而被認爲一事無成的清潔員卻通過機密數據觀察到這發生在天上的異變。發現這真相的人們(主角三人)聚在了一起,爲了拯救地球和自己的家人,在因爲月球接近地球而天災不斷之下,登上燃料不足的穿梭機衝上月球,尋找在月球上到底發生了什麽可怕的事情……

這時候,故事裡面都還能夠讓觀衆相信其實不會有太科幻虛構的内容(起碼從目前可知的月球還是非人爲的星體),那些從洞穴竄出的不明物質可能只是月球内部的物質莫名消耗而已。但卻不知,真如那些科幻迷所料想的那樣,月球是數十億年前高度文明的“人類”遠遷製造的人工智能星體,地球也是這個星體花數千年建造而成的適合人類再生的土地,也就是月球其實是地球的保姆(甚至是母親)。而主角三人組費勁了千辛萬苦(其實觀衆看也并沒有多千辛萬苦,完全如那些超級英雄般在碎石陣靈活穿梭)進入到月球内部,發現月幔包裹之下原來是高度人造建築,現在不斷遭受到追蹤了數億年的曾經的敵對AI物體襲擊控制。“無敵”的主角三人組完全靠著自己的力量來摧毀這些曾經能夠毀滅高度發達“人類”文明的不明物體,這合理嗎?這不合理呀!

整部電影都完全是爽片般的故事,完全不講邏輯合理性,自説自話,爲了製造矛盾高潮點就不惜犧牲劇情邏輯。而開始提到導演Roland Emmerich拿手的災難大場景,在這部電影裡面,就几乎是調味的醬料而已,要説震撼完全談不上,觀衆看罷完全覺得只是將[2012]曾經的畫面複刻再用而已,毫無感覺。

主角們能夠重新回到地球,重遇自己珍惜的家人們后,觀衆唯一感覺是,導演or編劇是對前妻的現任丈夫肯定有很大仇恨,否則不會每次都要讓他們犧牲(可參考[2012],情敵同樣被犧牲了)。

家庭 – 秘密訪客

想想,這還是第一次看陳正道的電影,雖則有所聞他的類型風格,但當實際觀看過后,則是更延續了對他的印象(和八卦)。

電影的故事從一起交通事故而起,特效拍得很是“特效”,就是要告訴觀衆這車禍很嚴重,車上的孩子必然傷亡不輕的。又果然的是,車上的小學生都幾乎不能幸免地在這車禍中身亡,除了一個遭受同學欺凌的小孩。而後負責要接載這群學生的司機,就因爲這事故,遭到家長們的追討。而為了逃避這些家長的追究,這個司機決定隱藏到一個善心商人的地下室內⋯⋯

其實如果解釋這個司機為什麼會甘心失去自由躲藏在不見天日的地下室內的手段有那些,是頗有意思的,為了要將這個男人甘心被剝奪自由又做了些什麼。但當之後解釋附富商一家費盡心機做出了這些事背後的因由,及這些人彼此之間有著如何的關係時,就見得太狗血了。一個拼湊的家庭,原來都是和那場車禍有關係的,家庭之所以開始,是因為這陌生富商要為了自己的兒子而懲罰這個司機,用自己的手段來讓這個司機失去自由,承擔起他認為這個司機需要承擔的罪責。而富商之所以大費周章“報仇”,都是因為情人所留下來的兒子因為這場車禍而離世,而這個情人的身分,就與開篇提到導演的八卦有關了。

戲劇 – 第十一回

自從[一個勺子]之後,是對陳建斌的作品有所期待的,期待他的單純,也期待他角色的執拗。但不知道是因爲新鮮感過後的冷靜,又抑或是這次他終於放開手放肆自己的喜愛了,他的劇場情結這回是從裡到外的肆無忌憚了。那種“詩人”的孤高更是讓觀衆摸不清頭腦個因由。

故事緣於一場改編自真實事件的劇場演出,當年殺害妻子和情夫的男人,到底是最有應得抑或是無辜擔罪?如若殺害,那對被殺害的奸夫淫婦又是罪有應得嗎?就是這樣的執拗,促就了演員導演和事件當事人之間的矛盾。也就是因爲這樣的矛盾,帶出演員和導演之間的齷齪事,又帶出主人公新家庭内部的矛盾。寫著寫著,其實覺得這故事的架構其實挺巧妙工整的,雖則電影本身被劃分成了劇場演出的場次來交代進度也是有工整。

關於角色,陳建斌飾演的馬福禮自然是這電影故事的穿針人,就總覺他在電影的角色塑造上會延續了以前那種執拗勁,就是一種質樸的單純直接。到最後,其實真是懷疑他是否真殺了自己的妻子,雖則開場他的自白和他的愛人都堅持他是無辜的。但最終,在舞臺之上他所“回憶”當日情景時,所演出的真是讓觀衆懷疑他當日是惱羞成怒的錯失之舉。雖則周迅飾演的金財鈴看來更多是一種對比襯托般的存在,對比襯托的對象是馬福禮死去的妻子,能夠看得出真心在意相愛相伴的人會是怎樣的。

而導演胡昆汀和女主角賈梅怡私情,則是牽出馬福禮妻子當年爲什麽和情人私通,揭開那紅杏出墻的女人的内心感受。借今喻古,敘説一個女人的無奈。但就因爲是在劇場上真一對出軌男女所演出,就甚是讓觀衆反感那賈梅怡那種自以爲是與角色共情的辯駁,更別説胡昆汀那種窩囊,無論從造型抑或選角,都令觀衆難對他喜愛。雖則感覺這樣的安排是刻意爲之的橋段安排。

關於演員的演出,倒想提周迅飾演金財鈴,觀衆還真有覺得她演出到一中年女人的堅韌和粗魯,角色回歸到角色是可信的,哪怕她與竇靖童所配合的母女在情感上顯得那麽誇張地隱忍,但她的角色確實是可信的,她的妝容和設計的動作都加强了這角色的現實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