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 – 柚木家的四兄弟

作爲一個獨生子女,對動畫裏所述説的兄弟情誼故事,觀衆抱有的也真是更多的期盼遐想。共鳴?真談不上。但年少喪親,倒是讓觀衆聯想到親人的同樣經歷,或者他們對於年紀輕輕就沒有了父母親,徒有兄弟姐妹的相伴成長,更能夠有感而發。

故事開場講述這個家父母意外早逝,除了已成年的大哥外還有三個年幼的弟弟待養。大哥要學習如何成爲家長,彌補弟弟們沒有父母的遺憾;中間的二弟、三弟因爲年紀相約而在矛盾(寵溺&排斥)中成長;最小的四弟卻是最爲早熟,敏感細膩的性格更爲惹人憐愛。性格各異的兄弟四人,在沒有父母的環境下相互扶持成長,中間或者會鬧出最成熟的大哥因爲長期操勞病倒而使得兄弟們都彷徨無措,又或兄弟之間因爲彼此不能諒解而閙小脾氣,也或者因爲太在意彼此而使得彼此都敏感受傷。四兄弟之間的成長故事,其實更多是關於“溝通”,哪怕最親近的親人,也是需要將埋在心裏的話給説出來。

除了兄弟之間的親情關係外,也有通過三弟的角度來講述少男少女們的朦朧情愫,青梅竹馬之間是如何探索内心對男女之間友情的感悟。也由此帶出好友如何看待真實自在的自己,擺脫情感的勒索回歸輕鬆的自己。

動畫是擺明就是爲了煽情的,幾乎每一集都存在觸動觀衆淚腺的情節,是否感人,也是因觀衆而異吧。

母親 – 媽媽的神奇小子

因爲電臺的大力宣傳之下,對電影在内地未上映之前已經有著很大的期待,本來是計劃可在影院裡感受被感動的時候的,卻各種原因影響后只能在OTT點播觀看了,但依然能夠為這勵志故事所感動滲淚。

首先電影開場,場景竟然是80年代初的廣州欸,而飾演外婆的演員竟然還是廣州本土演員欸(雖然只有一個鏡頭啦),更別説當年從廣州偷渡去香港的盧海鵬了,這樣一對廣州外公外婆的演員背景,實在讓觀衆太有共鳴了吧。而後就是要交代角色背景了。兒子被診斷患有黃疸病,造成腦部受損終生弱聼且痙攣行動不便。就是這樣的一個兒子,作爲母親又如何堅持下來將這孩子撫養成人,更締造香港歷史呢?其實觀衆很容易就被母親題材的故事所感動,畢竟是幾乎由母親獨立養大的孩子,關於母親的故事都能夠觸動到觀衆的心。

之後就講母親要養育這樣一個殘障的孩子,要忍受周邊的異樣眼光和歧視,可能別人的善意都會成爲刺激到母親敏感神經的原因。但也是因爲這樣的心理,更加使得這母親對兒子的愛會無視周遭,包括她的丈夫和小兒子。就如電影在宣傳期間,聽到電臺主持介紹這電影的時候,介紹裡面情節是關於母親和這小兒子矛盾,當實際看電影這一段的時候,確實深有感觸的。當電影帶著觀衆來感受這故事,和角色一同經歷的時候,就會覺得這突然的角色矛盾插曲,就會提醒到在感人的母子關係中,太陽光之下原來是有陰影不被看到的,母親與大兒子的感人代價是母親與小兒子的疏離。

同樣的,隨著年歲漸長,經歷漸丰,本來孩童不能夠理解但能夠接受的安排在長大後就成爲心裡面的疙瘩和忍受,當到了一定忍受限度之後,原來親密的關係都會被撕裂。觀衆也是因爲這樣的情緒堆積推倒而也眼淚缺堤,兒子終於忍受不了母親的干預和積極安排,在親愛的母親面前嘶吼,母親也終於將自己的隱忍吐露,作爲一個殘障體育運動員的母親的無奈和堅忍。當吳君如在戯裡面聲淚俱下地說,這個母親不爲旁人所理解獨自忍下所有的埋怨時候的傷心時,就覺得太悲傷感人了,這感覺是直搗觀衆内心的衝擊。

看這類母親題材的電影,都會將故事裡面的角色情感轉移為自己的母親,會覺得裡面痛徹心扉的對白是由她口中説出的,是那麽的沉痛的,也因此才會使得看電影時候的衝擊在内心是多麽的沉重。

夏天 – 八月

要説80年代初中國有傷痕文學傷痕電影,那麽到了21世紀之後,就會有電影是關注到國企改革工人下崗潮的大背景之下,百姓們的衆生相故事。既有緬懷曾經的大鍋飯歲月,也有反思當時工人下崗前后的彷徨與無措。於是這部[八月]就是後者,以孩子的角度來看當時市場經濟改革大環境下,大人們的點滴。

雖然故事是發生在内蒙古,但卻竟然意外地讓南方觀衆也能夠有共鳴感,或者畢竟是同一個國家政策之下的必然聯係經歷吧。小雷終於要小升初了,這個暑假他也隨著父親下崗隨他人遠赴他鄉的時候,才驀然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周遭的變化。 孩子放假或者還真不能太閑,否則他們所看到感受到的會讓一夜長大。想想觀衆是什麽時候覺得自己長大了?其實通過小孩的角度來看一個時代的轉變,也并不是新鮮事了,早在之前的[我11]已經有所感受。故事發生的工廠職工宿舍,觀衆也是在國企員工宿舍内生活,也曾經歷企業組織的娛樂活動,在活動中所現身的職工家屬也真會如小雷所景仰的大哥哥般的存在,在宿舍小孩子群裡面流傳,不過那些都會在成長之後消逝在人事列車上。

觀衆是覺得,這種借小孩子的視覺來看大人世界的變遷,通過他們自身的表現來傳達時代變遷,是有著特別的觀影樂趣,有種“藉刀殺人”般的奇妙。并不是共情于變遷當事人的彷徨與無力,卻是代入關係人的旁觀者,從他們的不明所以看待變遷世代中的衆生。

奶奶 – THE FAREWELL

幾年前,有親人離開了,而在幾年之後就看了這樣一部,講述中國人如何面對家人的即將離世。而在看著電影的裡的人情世故,有所共鳴又有所諷刺。共鳴,是所有的儀式與相聚,原來都是做給在世者人看;諷刺,也是所有的離愁別緒,原來也是在世者的相互取暖。而更讓觀衆覺得可笑的是,電影裡的故事,即將離開的奶奶並不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也不知道美好的婚禮原來是她的離別宴會。

在美國的孫女,得知兒時曾經照顧自己的奶奶得了癌症,即將不久于人世,而家人們想要爲這家裡的大家長辦一個離別宴,但卻不會讓奶奶知道這宴會的真相,就讓已經在日本定居的長孫找到假冒女友來演一場婚禮宴席。陰錯陽差之下,那些已經不曾再聚的情誼就在這個謊言之下的宴席上得到重逢。是呀,回想所曾參與的席宴,非紅即白,而就是因爲這樣的因由才讓在世者能夠齊聚一堂,哪怕是多麽傷心的緣由,哭泣過後還是回首往日細數當年。當然,悲傷的真相是不可逃避的,哪怕過程中會有如何的意想不到。

當看到戲中人們如何爲了這場宴席費盡心思,但中國人那種骨子裡的死要面子的虛僞和形式主義,所呈現出來的真真假假看著都讓觀衆感覺諷刺,也爲自己同樣所經歷的感到可笑又愚昧。記得當時情人離開的時候,家裡人都很是憂傷,過程的繁瑣又讓人苦惱,而他們也自我安慰,這些都不過是“生人做給生人看”,都不過是爲了在生者能夠心安理得。要繼續問在電影裡看到什麽,那該是國人的人情社會現象,很多事情原來不是規則,而是人情人爲而成就事情。

家人 – 海街日記

有著這樣的姐妹,有著這樣的一棟帶院小宅,有著這樣的生活小區,何不樂哉?

因爲離家多年的父親突然的死訊,讓一直在婆婆舊居裡生活的三姐妹遇見同父異母的小妹妹,他們還突發奇想讓這個第一次見的妹妹來跟這三個姐姐一起生活。活潑善良的妹妹很快就跟三個性格各異有著各自煩惱的姐姐融洽的定居了下來。他們似乎并沒有因爲血緣的稍微差別而心有芥蒂,而且一直作爲大家長的姐姐似乎也對這妹妹有著特殊的情感,這種情感的產生,可能是出於自己所處的愛情關係。而一直都跟父親生活在一起的妹妹,也在小心翼翼地有所隱藏,忌諱自己的稍有多言就會觸碰到姐姐們的敏感傷心処。也是因爲在上一代人的恩怨,讓妹妹的這種忌諱慢慢地演變成了自卑。

姐妹四人生活在一棟老舊的木建宅邸中,有著一個小院子,裡面種有一顆梅子樹,往年都是婆婆拿這些梅子來泡酒,今年就是這四姐妹來嘗試泡酒,或濃或淡的梅子酒香,或濃或淡釀造出不同層次的味道。海街日記,記錄這姐妹四人的日常點滴,是你是我的日常,有生離死別,有悲歡離合,不變的是親人之間的緊密關懷。想想,又是這麽一種小小波瀾過後,生活依舊如常。

煮食日常 – 昨日の美食

才想到原來所曾看過吉永史漫畫的衍生作品還不算少的,而原來現在所看到的這一部電視劇,則該算第一部她BL作品改編的了。而因爲在公共電視臺播出,内容的含蓄是可想而知,會料想不到的是在關於描述同性戀人日常生活細節時,所附帶的煮食内容又會是那麽吸引人。是會覺得,其實抛卻日常劇情,專注在描寫如何給愛人料理也是相當不錯的内容了。

講述了業已中年的律師筧史郎,在職場上不曾公開自己是一同性戀的身份,而如今他正在和戀人矢吹賢二同居。他們的生活似乎同一般的同居戀人無異,每天準時下班后就等待超市特價菜肉的發售,然後采購回家做出一桌豐盛的晚餐,為一天的辛勞給與安慰。自小得到母親烹飪指導的筧史郎自是每一餐盛宴的厨師,而賢二則發揮一滿分食客的身份,每次都給與相當高的評價。

而他們又會跟很多的同性戀人那樣,會遇到各種不可逃避的問題,譬如對家人坦誠自己的真相,以及介紹自己所愛著的人也是男人。生活中的各道難關都在面前等著,就看兩人適合可以解決的。不過……

觀衆對於這些同性戀人日常,也并無太多的好奇和喜悅,反而是史郎因就每天所采購到的不同食菜,並進行針對的烹飪煮食倒更是讓觀衆專注觀看的。生活日常點滴,或者更多是細水長流的重複重複,偶爾會汎起波瀾漣漪,都會在片刻后回歸平靜,如每到一年的聖誕,史郎都會滿足賢二煮他最愛的聖誕大餐,這一餐席無需顧慮糖分卡路里營養成分和家庭預算,就是爲了能夠在特別的日子裡共同感受特別的喜悅。足矣

客 – 客途秋恨

觀衆有時會疑惑,自己到底是哪裡人?生在城市卻血自山野田間,幼時父親帶著回鄉,但鄉裡人的話語又是如此陌生地把觀衆隔離了開來。近年因爲家父都總會提及對兒子成家的期望,觀衆就總會言他來擺脫話題,就會提及家父當年對選擇背井離鄉在外讀書的想法是否後悔?

當年因爲失戀而選擇跟隨父親兄長遠赴中國,又在這個陌生的地方遇上愛自己的男人,並追隨他定居在異鄉,生下女兒,並和無法溝通對話的父母同住一屋簷下,這個日本女人就是這樣過了她的青春年歲,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在無法對話的家庭了度日如年地過著。

吳念真,看他的故事總是覺得能夠感受到一種人生的無力感,一如在這部電影中的母親,耗盡半生青春,等待著愛自己的男人回家,寄情在無法理解自己的女兒,緬懷已經錯過的昔日家族榮耀,總有一個錯過的後悔選項在她的面前。電影大半的篇幅在刻畫母親,當年在異國如何孤獨,後來在小女兒結婚而徒留曾經不理解自己的大女兒相伴時的無助,後來回到日本卻已一切物是人非,錯過的已無法追回地錯過。

其實今日再看這電影,客,除了是這日本女人,又何不是香港這彈丸之地呢?當大女兒回到廣州,將身上華服脫去換上樸素的衣著,回到祖父祖母身邊時,曾經最疼愛自己的兩老身旁時,會看到大時代潮流下小人物的弱小與隨波逐流。哪怕最後祖父在病榻上祝福孫女“不要對中國失望”,一種哀愁隔著熒幕也滿溢出來。香港,如此漂泊地輾轉在漁港小島到殖民地再到亞洲四小龍,再到之後要回歸中國的特區,一直都在漂泊不定。就如電影中的母親,失去了自己的家不斷地在漂泊。

家 – 步履不停

家,是什麼?家人,又是什麼?

次子良多帶著妻子及她的兒子,長途跋涉回到家鄉,參加兄長的忌日。當他們來到祖屋時,姐姐和她的丈夫及一對兒女已經來到,幫助媽媽為聚餐準備。他們談起了弟弟的這個二婚妻子,及當年被哥哥犧牲自己而救下的小孩。母親嫻熟而有條不紊地為餐宴準備著各種食物,捏飯糰、煮豆莢、炸天婦羅,就像所有日本主婦的那樣,為丈夫、為兒女默默地付出⋯⋯

本來會是一個家庭相當平常的聚會相逢,甚而會有”一期一會”的生活美學之念於當中。但就是本來如此平淡的日常,卻原來暗藏種種所不為察覺的暗湧。當觀眾還沈浸在電影這恬靜的日常故事時,隨著這個家庭中各成員之間的對話所表現出來的矛盾,觀眾是會有一種隨時爆發衝突的不安感。尤當兒子問及母親為什麼還繼續邀請當年被救的小孩前來時?母親那平淡的面容訴說自己內心所不可擺脫的怨恨,恬靜慈祥的面容之下,原來抑壓著何其沈重的情緒。而又再是母親,在丈夫已經行動不靈活的現在,告訴他其實早已察知他曾經發生過的不倫事。是呀,原來每個家庭,每個母親,她身上背負有家庭中如此沈重的思緒,這些思緒是關於親人,愛人。觀眾是會覺得,這是可怕又可敬的。

哪怕母親身上背負有如此沈重的思緒,但她隱忍,她堅持留在這個舊居,堅持這樣的時日,步履不停。原來,家人離開了,他們還是存在的,他們存在留於世的親人心中,以過去所曾共處時日的光景,存留於世。

家 – PADDINGTON2

帕丁頓熊留在了倫敦生活,而它思思念念遠在叢林中獨自生活的嬸嬸,還想要在她生日時給她一份精心準備的禮物——一部立體繪本書。

第一部的帕丁頓是要離開自己所熟悉的森林來到陌生的倫敦,尋找新的生存空間,而在這第二部,帕丁頓則是希望在新的生存空間裡獲取嬸嬸的安心,而所迎來的結局,觀眾也是有所預期這發展。而於是故事發展過程中,則是享受在這充滿驚喜和平穩的生活中的點點波瀾,譬如被誤會是小偷抓進牢獄,邂逅一幫外表凶悍實質溫柔的牢獄夥伴(這設定也就只能發生在童話故事中),而家人(布朗一家)則為了幫帕丁頓洗清嫌疑並將它從牢獄中解救出來,則是發揮在生活中所慢慢積累的進步能力給予幫助。

故事上來說,就基本套路吧,欣喜的是在電影構圖上見得驚喜。各種工整精緻的居中對稱構圖,都讓觀眾獲得視覺上的享受。其實慢慢發現,類型題材的電影都鍾情於使用大牌演員來飾演反派,第一部是邀請了Nicole Kidman,而這第二部則請來了Hugh Grand。這一大牌參演實在不能不提醒觀眾要去重溫[諾丁山]了,遙想20年前,他可是曾跟布朗先生(Hugh Bonneville)同場爭搶心儀女神呀。而經過一部山莊劇集之後,情場敗者成為了如今的克服中年危機的家庭頂樑柱,情場大贏家則成了拍攝狗糧廣告的過氣明星。

觀眾就是喜歡成為這種混淆戲劇和真實的膚淺觀眾!!

哥德 – the Addams Family

關於電影,完全就是因為童年情懷的,模糊的憶記中,觀眾曾幾何時觀看過這系列電視劇,或動畫的,是被當中的古怪所吸引的。而當多年後,得知原來系列也曾有出現過電影,就對此抱有期待了。其實觀眾一直以為印象中的亞當斯家庭中的成員都是各路鬼怪而組合而來的家庭,什麼女巫、吸血鬼、巫婆和改造人之類的,他們居住在墓園和沼澤旁邊,完全就是黑暗濃罩著的莊園內,他們以自己的鬼怪習慣過著人類的日常生活,當中會鬧出各種的荒誕笑話。

亞當斯男主人與哥哥已失散多年,這一直纏繞著他,而近期一個女醫生將流落死亡三角洲的哥哥給帶了回來,但他似乎忘記了很多過去的事情,本應了然於心的事情他都說錯了,到底這個和哥哥有著相同樣貌的男人是不是哥哥,如果不是,那他到底是誰?

電影就是在擺著一種強烈的性格反差來形成戲劇衝突,看似邪惡的一家人本來應該狡詐聰明,但卻偏偏因為親情所欺騙,而蒙蔽了自己的雙眼,誤墮入愚蠢的詭計中。看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一副陰森恐怖的模樣,都會以為能夠使用邪惡的力量來害人生事,但其實他們就不過是偶爾捉弄一下鄰居,猶如受虐狂般的享受各種死亡實驗,又探討死亡的美好。當看到一半的時候,觀眾覺得應該和之前所看的動畫[coco]連在一起看會更能夠享受這種死亡與家庭結合的故事,在驚悚的外表之內,其實是溫情的感動。

而話說,整部電影,最印象深刻的該是那隻「手」呀,不能說話卻能夠和家裡的成員溝通無阻,在危難時起到至關重要的通風報信作用。好玩的是,它要告訴男主人關於女主人被捉走時,它用僅有的手勢來「說話」,而男主人還真如聽著他說話般僅通過他的動作來猜到所要說的事情,還吐槽它焦急起來會口齒不清。其實整部電影,實在太多這種煞有介事的正兒八經,哥德式的形象之下是純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