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離職之前在方所購入的,想想當時是久違不曾在方所游蕩,就想添置一兩本書看看,就有心想要以“獨居”的主題來找書。於是就找到了這本書,當時還估錯了價錢,到結賬的時候才咯噔了一下。當時的情況就可以看這日志啦哈,這經歷在看完書之後,就真是徹底與書中所説的主旨違背咯。
就剛剛,因爲想要重新訂購Spotify,就又花了70元去加入一個spotify付費家庭組,而其實此時銀行戶口的活動資金就只剩下了200多10元,就完全是爲了能夠聽到有正版授權的平臺歌曲,而翻山越嶺冒險訂購這樣的陌生家庭付費計劃。而其實,書裡作者就提到消費應是“當花則花、張弛有度”的呀。檢討之前每次的失業狀態,好像都會是處於欠費啃老,之後就一直徘徊在彷徨狀態等運到,雖則運氣是都會來,但就要經歷一年半個月之類呀。
其實因爲自從搬出來自己住之後,以及現在始終不能逃出的感情狀態,就會開始想如何能夠安穩的度過往後的人生。但計劃所不能準備到,或者是物欲過盛之下,爲了可能出現的待業狀態而備有的積蓄此時看來還不夠,足夠讓讀者能夠在預估中可度過這待業時間。所幸是當下疫情,使得周遭的人與事都沒有那麽多令讀者有强烈意欲要花錢的,而且現時已經能夠稍不錯地讓自己不去在意(偷窺)他人的生活,所以内心的嫉妒也就不會讓自己去多想。而且因爲之前幾年的工作,花費都積纍到一定的生活樂趣,使得現在就算是賦閑在家也是不至於苦悶困惱的。雖則爲了逃避親戚鄰居的多事而在家裡要多花心思注意假裝,但起碼也算是能夠在這時間能夠休息到。就如書中說,要知道享受屬於自己的時光。哪怕沒有伴侶沒有夥伴,但每天投遞簡歷看書學軟件玩電子游戲寫博客,都會令到這段時間過得尚充實。雖然工作還是未有著落,而且38嵗的年齡在求職市場確實是一個難關,但這樣自覺充實的生活確實是讓這種壓力感略有所緩的,而且每一晚利用Switch來運動也該是對心理有所撫慰的。
作者是一個60歲的離異母親,膝下有兩兒子,離異的生活迫使要重新安排自己的日常。當時在看書的時候,其實是有在心裡比對的,因爲讀者并不如作者那樣有兩兒子可以作不能自理時的依靠,作者的狀態是否能夠參考呢?而且作者是一曾在職場上任職高位的員工,哪怕是之後轉職成了兼職員工也還是得到企業領導的信賴。而且猜測作爲職業婦女的作者也必然是能夠輕鬆處理周遭的人情關係,卻并非如讀者這般在人情世故上有諸多的自卑,哪怕是到了30多歲在職場混職多時還會被年輕的小妹妹取笑木訥大叔。這麽一種狀態就導致了現在可能之後都要獨力處理事情,哪怕可能要去看病甚至簽字對生命負責,都要自己獨自處理,那有該怎做?或者也如讀者在最後一節所説,即使再如何莫可奈何,也只能做的是累積今天。
就如當下,對未來仍要保持希望與信念,哪怕前路要摸爬才能看到/等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