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 – PLUTO

《PLUTO》動畫版的這次上綫,真有種不幸的意外巧合,關於仇恨,關於戰爭。13年前看漫畫的記憶早已經被清空了,無論主題或人物情節,直到觀衆看到阿童木犧牲後才記起漫畫裏唯一的劇情轉折位。

原來浦沢直樹成熟精美的畫風已經是賞心悅目的事情,而如今動畫的演出則更是營造出一種上世紀8、90年代偵探電影的觀感,節奏推進緩慢,配樂在其中的影響作用尤見關鍵。但動作打鬥場景在動畫則未見有很突出的表現,基本上七大機器人的打鬥場面都是通過光影特效來讓觀衆意會當時的激烈狀況,明白這樣處理會是爲了讓觀衆更專注在人物性格發展及故事矛盾鋪墊上的取捨,但就會覺得這樣的從形象到形意的處理轉變會有出戲的突兀感覺。另外不確定是否載體原因,開始第1、2集有些場景會有失幀的感覺,另外有個蓋吉特行走的場景3D處理效果也有種突兀的情況,猜想又可能是監督想在這進行不一樣的嘗試操作,以此來表現蓋吉特當時不穩定的被清空記憶後的“心理”狀態。

而此番動畫帶給觀衆更多的思考,是關於戰爭、仇恨和AI人工智能。

觀衆不確定原著漫畫的原著漫畫是否帶有政治立場的,但從如今觀感而言,觀衆解讀到是對美國“正義”的聲討。波斯王國國王本是想依靠實驗機器人來創造一個能夠讓中亞沙漠變成綠葉如茵的土地,但卻被造謠成違反國際條約欺壓機器人的獨裁國家,也因此而被推翻政權,但同時也令到參與鎮壓的七大機器人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而造成波斯王國慘劇的幕後主腦,正是特拉克亞合衆國,正是影射美國。而恰逢此時,世界正發生俄烏戰爭和巴以戰爭,歐美國家在戰爭中都有充當某程度的角色作用。要不是因爲動畫的上綫安排早於巴以戰爭爆發,觀衆真是會認爲NETFLIX絕對是爲了話題流量而進行這樣的上綫安排。

較之當時看漫畫,感覺這次看動畫對機器人仇恨的共感是更强烈,尤其是人類那種傲慢所做出的各種對機器人的殘忍暴戾行爲,就更覺得自己設身處地也會如蓋吉特那樣做出報復殺人的舉動。也能明白遭受到陷害的人民,家人被殺害無一幸免的悲痛,要對所有人類進行報復也是情有可原的,(哪怕這選擇還抱持有以爲人類滅亡後仇恨也會消除的一廂情願)。

觀衆以爲故事這樣安排是折衷的選擇,甚而覺得故事并不是對人類未來抱有希望的……前段時間的AI話題頗爲熱鬧,當AI技術開始被廣汎應用在很多行業時,各人爲了當下的利益而進行捍衛排斥技術的干涉,而此時觀衆觀看完這動畫,只是覺得可笑又諷刺。人類當初從動物演化而來,侵占破壞了地球各種資源;如今AI人工智能從人類發明,也開始進入人類社會的諸方方面面,但這時候,人類也開始恐懼了,恐懼自己未來會被取代。但想想當初大自然因爲人類發展而受到破壞,動植物原來的環境又何不被你們侵占,本來自己在自然平衡發揮的作用又何不是被占據了呢。人類的誕生是大自然進化的結果,那麽人工智能的發明或也是人類進化發展的結果而已。這一次的波拉被攔截了,但只要人類的原罪沒有停止,還是會有下一個波拉的出現,人類的危機還是會再次出現。

人性可能是人體化學元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那麽機器人的人性則是不同數字公式不斷演算出來的結果,都是以不同形式的作用演算結果而已。

家人 – MOVING

觀衆偶然都會隨熱潮來追話題電視劇的,就比如說這部《MOVING(異能)》。與其説觀衆喜歡這個漫畫改編的故事,觀衆更認爲是喜歡這部電視劇講故事的節奏,對於伏筆和每個人物的前情倒敘反更讓觀衆看得有樂趣,會像是拼拼圖那樣將缺失的空格給補上的滿足感,也就是將之前埋下的伏筆給補充上的滿足感,就會覺得是被編劇給操弄著但還樂在其中。

在第1-7集,都在講述三位高中生他們的高中生活日常,但其實他們身上都隱藏各自的秘密,而秘密的緣由都出自他們的父母;之後的8-13集則講述他們父母的過去,及他們身上的超能力所帶來的各種無可奈何,比如要給政府進行各種秘密任務,但這些秘密同時也爲他們帶來各種殺身之禍,甚而會禍及妻兒;所以14-20集就講述父母一輩和孩子們如何在這些危機中掙扎生存下來。

其實到後段,已經不是國家機構和這些秘密成員之間的關係揭秘,更是將國家之間各種見不得人的手段揭露。當權者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不惜對人民進行各種精神脅迫和强制服從,從而達到自身的統治目的。就很喜歡在劇集後半部,對立立場人物之間的爭辯對白:人民是無辜的,强迫犧牲的人才是有罪的。觀衆俯首看現在所在的土地,身邊周遭公共媒體無不歌頌各種犧牲,贊揚對當權者的各種統治政策,當聽罷此對白的時候,是真有種强烈共鳴的感受。是真會幻想,要是哪天作爲黎民百姓是真有可能會成爲統治權力的墊脚石而已,而家人就是之所以會成爲墊脚石的軟肋。

電視劇是很精彩,各種打鬥場面也見刺激能夠喚起觀衆期待及拉扯觀衆的耐性,但下來回想整部劇集,是真有種相當公式化的套路,就未必是精彩到能夠讓觀衆久久難忘的程度。雖然有些打鬥畫面會暴力又血腥,有些鏡頭也見設計大氣。

末日 – 天國大魔境

觀衆很久之前就因爲此番的預告而關注,然後……就遺忘了這《天國大魔境》的開播期待了。直到近期它的某個相關影片封面反復出現在觀衆youtube首頁上,觀衆才想起此番的存在。這幾天終於一睹全貌,直驚嘆此番製作的精良,劇情所舖下的雙綫劇情懸念環環相扣的,看得就頗爲過癮。

故事開場在一對少男少女,少女貴留子受委托要將男孩小丸護送去一個叫“天國”的地方,尋找一個與小丸長得一樣的人。之後故事展開另一條故事綫,一群少男少女被圈養在一個與世隔絕的機構裡,他們的成長一直被觀察並潛移默化地引導去某個方向。這些被圈養的小孩并沒有被教育什麽當代的性別和道德觀念,他們很多的親密行爲都沒有被阻止反倒是成爲大人們觀察的内容……直到出現了觀察之外的事情發生,少女時男與比她年長的男孩小奈戀愛並懷有他的孩子了。

小丸與貴留子這一路的冒險,既要躲逃會吞噬傷害人類的蛭子,也要顧及在大災難過後幸存下來的各種人類組織的各懷鬼胎。這個冒險過程,真讓觀衆聯想到《最後生還者》的,這一路前行認識到不同的人,認識到末世之下不同人的的掙扎求存。而這今天不知明天事的世界,人類的道德標準與生存本能就如天使與惡魔在爭鬥撕扯,人類内心被修飾掩藏的“惡”稍不注意就顯露無遺……

1、兒子被蛭子所吞噬,失去了本作爲生存下來的心靈依靠,生存下來的母親,因爲兒子的死去而錯將蛭子以爲是兒子意識的轉生,更不惜將路過的旅店顧客作爲食物喂給這蛭子。對兒子的思念可以轉化為對他人的殘忍,最終也只是落得玩火自焚。

2、醫生本只是單純想要拯救患有怪病的愛人,卻不知成爲了患有同樣疾病的病人的救世主。其實所謂的治療就不過是直接將染病的肢體切除,而讓人絕望的是要是將因爲各種治療手術而整得不成人形的愛人殺死的話,就只是直接將愛人變成了吃人的蛭子。就是這樣生不能死不得的狀態折磨著這對愛人。而當小丸二人的到來,終於實現了能夠將愛人殺死的願望後,醫生也選擇隨之離開現世。矢志不渝的愛情,末世之下也可見證的。

3、一個騙子曾經是一個封禁區的種豬,作爲精子提供人被圈養著。後來他因爲令一對戀人其中一人懷上了孩子,奈何這孩子是男孩,也就是這對戀人的兒子之後也只是成爲其他女人的奴隸,種豬。於是這對女人策劃跟男人帶著孩子一起逃離這封禁區,但因爲遭到舉報女人和孩子越獄失敗,這對女人也因此遭到了處決。數年後,這騙子遇到小丸與貴留子,更在一路同行的過程中重遇了昔日同爲種豬的夥伴們,更可喜的是見到了自己的兒子,哪怕他的兒子是蛭子會有將四周降溫的危險。但夥伴們都沒有放棄這對重逢的父子,更讓他們留下來和大夥一起生活。然而,騙子看似吊兒郎當,其實他并沒有忘記他“妻子”們被舉報處決而死的仇恨,昔日那舉報的人,正是這些年將自己兒子視如己出的組織首領。

4、貴留子其實是一對姐弟的結合體,姐姐桐子被暗殺而弟弟春希被蛭子吃剩下上半身,神秘的醫生將這這對姐弟縫合了成一體,將弟弟的靈魂“換”到了姐姐的身軀裡。而要找到醫生問曾經發生過什麽事情,也是貴留子踏上旅程的原因。讓貴留子一直心心念念的還有另一個原因,是自己曾經視爲偶像、英雄的露敏。當最後見到在危難時會呼叫求救的英雄時,所有的危機判斷都會卸下,當受到這堅信的人對自己做出殘忍的傷害時,遲鈍與自我懷疑就如保護機制般的發生。

末日之下,是真能看到各種扭曲又黑暗的人性。觀衆看著露敏對自己曾經關愛的姐弟做出極其可恨的破壞時,而且那傷害的過程也是極爲扭曲變態,就更是讓觀衆在觀看過程中從不適變成會憤怒,更別説貴留子還爲了這男人而向小丸求情的時候,更是觀感崩潰。轉頭想,在故事推進上是又有要令露敏他生存下來的原因,在他身上埋下的伏筆還沒有給出答案。但作爲觀衆,就還是憤怒的。貴留子過程中的迷惘和無措,導致的是姐姐軀體受到的侵犯,哪怕說過程時候的感受是曾經男孩子的希春。

結局這一段雖有NTR之嫌,而且讓觀衆也覺得看著難受,但想放在末世人性崩塌道德重建的背景下,或又可明白這情節的因由。

故事仍在繼續,過去與現在兩條時間綫的發展與會合還在往後的路上……

妻子 – 機動戰士鋼彈:水星的魔女

自從上一部的《機動戰士鋼彈:鐵血的孤兒》,是真的對“鋼彈”題材有著PTSD,結局中不合常理邏輯的安排真的讓觀衆大失所望。所以當公佈新作要開播的時候,是真會有疑慮的,但看這次的編劇是曾經參與過《叛逆的魯魯修》的大河內一樓,或者可以暫緩一下擔憂轉而稍有期待的,而且人物關係設計更是破天荒加入了女主角之間的百合元素,感覺就是很厲害的嘗試。(但其實查閲大河内一樓的創作列表,發現原來當年的百合番名作《少女革命》是出自其手,也就知并不意外。)

而上周日這動畫是終於完結了,故事也算是不過不失的結束了,雖有不盡完美的安排,但也能將鋪開的矛盾給處理到。而説到“鋼彈”題材,自必然要提及出場的機體設計,而唯一鍾情W系華麗設計的觀衆,初見風靈的機體設計,是覺得略見普通又公式,藍白紅黃的配色完全就是元組鋼彈的設計思路,而整體設計真是能令觀衆聯想到當年AGE的集體設計風格。雖然,到後來正式開播后所見到的機能設計是完全創新的,多部子機作爲部件附著且能遙距操控又是頗創新的,更別説其實風靈鋼彈機體本身和子機都附著有姐姐們的“心靈”。其實這部鋼彈真是頗貼合當下世界議題的:虛擬現實、人工智能、人類克隆,各種背景設定都在試探科技理論創新和現實倫理之間的模糊界綫。

剛才提到在《水星的魔女》是破天荒地講述兩位女主角之間的百合情誼,覺得這也是以觀衆當下的性別觀念來想的。因爲或者在未來的世界,男女性別之間的差異并沒有如今的巨大,情感之間的碰撞更沒有性別之分。所以新郎新娘的身份,並不需要被性別限制,所以當來自窮鄉僻壤的水星的蘇萊塔被當時已是另一女主角米奧琳涅未婚夫的古爾發起戰書,學校内并沒有因為性別而詫異,覺得驚訝的同學都是因爲這不知身份來由的新同學竟敢挑戰衛冕者而已。

動畫以阿斯提卡西亞高等專門學園作爲主要場景,同學之間可以以鋼彈對決的形式來贏取不同的賭注及校園總裁女兒,米奧琳涅的未婚夫身份。而當時地球與宇宙之間的資源不均及戰火紛飛的背景設定,及校園又是掩藏有各宇宙財團之間的明爭暗鬥,使得這未婚夫身份其實是掩藏有不同利益群體的陰謀心思。而這回頭想的話,會覺得這部《水星的魔女》好像就是一部鋼彈版的《少女革命》,尤其是在第17話的時候蘇萊塔被米奧琳涅丟棄的場景,儼然是《少女革命》重現。

結尾吐槽一句:觀衆很討厭占了全番4/5篇幅的唯唯諾諾形象的蘇萊塔,雖然是爲了解釋這主角長期受到母親洗腦的結果,但每次看到她那種畏縮演出就覺得討厭。

血緣 – 死囚樂園

當看完這部漫畫後,覺得最深印象的主題,就是“血緣”。整個故事的因由,都是由“血”而開始,角色所擁有的能力“罪之枝”也是由“血”而生。而回頭縱觀整個故事,讀者是慨嘆這悲劇都還是回到人性的貪婪。

十五年前,因爲男主角五十嵐丸太的媽媽空江爲了挖掘提高人類身體的可能性而進行瘋狂實驗,後更是使用到人體實驗。但本是冷靜(冷血)的實驗者,當以爲自己可以自行提供實驗體(生育一小孩),在真將自己的孩子生下來之後,天生的母性改變了她,她爲了保護自己的孩子而犧牲了另一個有孩子,也就是小白,就令到這個小女孩自小遭受到各種殘忍的實驗。這裡實在要敬佩作者對實驗過程的想法和表現畫功,是能夠喚起讀者情感共鳴的,是能夠令讀者也可以聯想到實驗體所承受到的疼痛和絕望,是完全能夠理解爲了承受這些實驗並求生下來的小白所以生成“原罪”這人格的必然。如不能將自己人格異化,又如何能夠承受得到各種解剖、截肢、身體破壞的實驗内容!!也就明白後來爲了再見丸太並要跟他成爲朋友的時候,所作出的屠殺他朋友的舉動:爲什麽我要承受過去十五年來的慘無人道對待,而你卻可以在朋友簇擁之下快樂成長!我的世界只有你,但你的世界卻并不只有我。當最後死囚樂園瀕臨毀滅,所有謎底都逐一揭開,丸太當年無法承受眼前小白殘殺行爲而不自覺遺忘的所有事情被記回來。讀者就陪著丸太一齊才知曉這一切,也明白小白所承受過的一切。

但這一切的悲劇,其實是始於丸太的母親,她對血緣的醒悟,她對自己親生骨肉的惻隱。也是她開始對人體實驗的瘋狂及旁觀,才喚起小白生出了“原罪”這怪物,可以操縱各種血能力的怪物。也是因爲丸太與小白之間的愛恨,才使得小白給了他最特別的血之枝能力——“鵝媽媽系統”的鑰匙。

而其實,死囚樂園G棟裡其他罪犯之所以也有“罪之枝”能力,就是因爲十五年前小白能力的醒覺導致,而這些罪犯的血之枝的能力,又是因爲他們的各自性格和經歷而產生不同的形態和差異,比如可以是刀、也可以是鞭、又或是飄在空中的炸彈、更或是高溫火焰。而每每這些角色面對一場硬仗的時候,作者都會倒敘他們之所以殺人成爲罪犯的原因。讀者就會看到這一個個面容猙獰看似十惡不赦的死刑犯,其實他們都有著内心不願面對的殘忍過去,而這些過去有多是為血親有關,比如在大難臨頭時棄自己而去的女孩,又或有一夢想成爲明星卻在地震中毀容的女兒的老父親,他們無不是與血親發生過情感變化卻難以逾越這心坎。很多這些被關押在死囚樂園的犯人多是園長爲了控制“血之枝”能力者而栽贓的罪名。當之後新園長被揭發,關押在樂園裡的罪犯們得到重新審判,或轉移關押或無罪釋放。

想想,漫畫裡的結局并不如讀者所希望,經歷過如此痛苦不堪又孤獨扭曲的十五年,因爲自己而讓身邊朋友無一幸免被屠殺,兩人在約定的摩天輪中一同離開這個醜陋的人世,又何嘗不是美好呢。

近年已看多了類似的畫面獵奇又血腥殘忍的漫畫,《死囚樂園》算是處理平衡的作品了,斷肢身體破壞已算等閑,但剝切燐一郎占據身體了的斗都單手插入斷頭顱内玩弄折磨的特寫還是會讓讀者稍有驚訝,但最震撼的該還算是回憶小白在實驗室時所受到過的極殘忍身體破壞實驗。

植物 – 明日戰記

這電影都已經是第幾部“劉青雲+古天樂”的演出卡士呀?就會無奈當下中國電影觀衆所能看的粵語電影的演員是多麽的乏味又缺新鮮感,就如國内那些節目反復唱的歌來去都還是10年以前的歌曲。但這電影可喜的是,在主題曲的演唱上是選了新人歌手ANSONBEAN+Winka@COLLAR來擔當,都起碼能夠讓國内觀衆也能夠聽到一些新聲音啦(如果他們是觀看原聲電影的話)。其實這也如監製古天樂會想開拍這電影的原因,也是爲了讓香港也能夠有自己的團隊來拍攝科幻電影,起碼這一部電影是墊下了基礎和見識讓本土電影製作人來纍積,也讓後續更多的香港科幻電影有得第一次的數據纍積。

而回歸到電影本身……就很徹底的爆米花電影,甚而覺得完全就是技術呈現,關乎于電影故事本身,其實真心一般,就很套路的故事設計和人物設計。當然可以說這是爲了能夠看到機械設計,電影當中的機械鎧甲、機器人和裝甲車都確實是很硬核,穿梭於廢墟樓宇閒的動作是很具有視覺樂趣的,而且在動作設計、鏡頭設計都是能夠稍稍刺激官能感覺的,但要説很强烈嗎,其實也還好。

但就在故事的主幹矛盾設計上,將地球的生存和危機捆綁在了一外星入侵植物身上,就稍微有所新意的。這株植物既能吸收地球污染毒素,但同時又會因爲不斷的生長而對人類生存環境進行破壞,它的入侵同時也會造成未知生物的滋長,會進一步地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那麽主角所在的地球軍爲了化解即將出現的大危機,就只能深入敵後找出根源,將危機化爲轉機。人性内心的陰暗,也導致主角們腹背受敵,既要解決眼前的外星生物危機,也要承受軍中上級的背叛。但……所有下來,就好直白又套路唄。尤其那個在災區裡面幸存的女孩,就百分百的公式人物存在,再與那個通訊員的存在,都讓這個敢死隊的很多行動都顯得不合常理,更是讓觀衆看這些情節的時候就很煩厭,主角每次做的選擇都讓觀衆不懂他的動機。只能解釋就是爲了畫面特效和科幻主題服務了。角色的存在就只是一個衣架般,沒有靈魂。

末日 – 獨行月球

有點料想不到,中國的科幻題材電影製作已經能有如此優良,在特效表現技術上已有如此高度,加之鏡頭調度上也足見成熟。雖則是能夠看到好多前輩的影子和參考,但起碼有些場景是能夠讓觀衆看得熱血沸騰一下的。

誤打誤撞被獨留在月球,也因此而從地球末日中幸存下來。這也確實是喜劇故事而設計的橋段了。當以爲自己是唯一的地球人時,卻誤會收到了地球幸存者的通訊,靠著這信念而讓這男人繼續生存著,並尋找能夠回到地球的方法。而其實在地球的一側,又確實有幸存者,且發現了獨留在月球上的男人,以爲將他塑造成英雄就能讓瀕臨絕望邊緣的幸存人類有希望繼續堅持活著。

整部電影就分了地球和月球兩條綫,地球綫是配合月球上的幸存者如何繼續生存,月球綫則是幸存人類與一隻袋鼠相互“支撐”來繼續在月球上生存且尋找回地球的方法。最後是奇跡地將本不可能實現的溝通重新連結起來。其實觀衆看著是最有不理解的點就從地球與月球實現通訊這一點,地球和月球不是相差好長一段距離嗎?能夠實現有即時通訊的可能?而且在地球上的人類串聯起燈光就能夠讓月球上的人看到?這種情節也太過浪漫了吧,雖則觀衆是被這設計而感動到了。

整部電影的大情節綫索就是:被獨留月球-以爲是唯一幸存-發現不是唯一幸存-努力返回地球-發現真是唯一幸存-放棄之際發現真不是唯一幸存-返回地球-發現地球又要面臨末日危機-發現自己犧牲就能拯救人類-犧牲。要説角色升華改變呢,倒更覺得是角色被發現他的善良和美好的本質,在這連環矛盾又化解矛盾之後,讓主角的形象得到喜愛。雖然好多矛盾都是在各種巧合設計而堆積成,不能説是脫離了現實情感和邏輯,畢竟喜劇,時而還致敬一下開心麻花自己的系列作品,也算是讓觀衆心領神會的設計。

從技術而言,電影還是讓觀衆發現原來中國的創作團隊的能力是值得受到肯定的,在鏡頭設計上也能夠引導到觀衆情緒,當然是指那一路與太陽追趕的場景了。

電影真的讓觀衆一直聯想到[火星救援]咯,同樣被獨自留在外星,同樣在太空站有資源可以繼續生存,又同樣想方設法找到自救和逃離。

媽媽 –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感覺“多元宇宙”的話題是自一部[ Spider-Man: No Way Home]之後就接二連三地有新的相關題材作品上映,這一部的[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就覺得是其一。當時在第一次看過預告片的時候,會感覺這電影是又一部好萊塢華人題材電影那般,講述他們在美國的日常瑣碎,而“多元宇宙”就不過是遠赴他鄉的家庭婦女内心的苦惱罷了。而當如今上映後好評一致時,就會為自己的錯誤預估而好奇……

其實自己預估的也沒有錯誤,確實還是關乎華裔家庭婦女的生活惆悵,只是這惆悵的緣由是什麽呢?導演就是從這來發想,將女性如果過去的人生選擇是不一樣的,當下她又會是怎樣的人?(想想觀衆自己家裡的母親,她偶爾也會提到當初的選擇如果不一樣的話,人生也會有不同,但是否幸福呢?)所謂多重宇宙,就是各種不同可能的排列組合,可能是外在世界的不同組合,也可能是自身的不同組合,有著必然性也有著非必然性。而當這些各種可能的自己彼此穿越,世界相互交織又會發生怎樣的災難呢?

但電影并不是爲了講述大災難和製造視覺震撼,還是會回歸到對華裔家庭主題的探討,女性自我覺醒的命題。無論Evelyn在是否跟隨男友離家出走做什麽選擇(非必然性),Waymond還是會選擇一直愛上她(必然性),這是讓她在破亂的生活得以堅持下來的精神支柱,也是讓她面對生活的勇氣。而當看到女兒其實那麽像自己,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得到母親的接納和支持,對自己價值肯定的時候,Evelyn才反思到自己作爲女兒和作爲母親的命運沿襲,才反思到自己原來都重複了自己父親所對自己做過的各樣否定,將之重現對待自己的女兒。

而圍繞這樣的主題,就是通過剪接來實現對多元宇宙的詮釋,以及視覺特效來實現表達Evelyn如何借用不同宇宙的自己的能力。電影與其說是“多元宇宙”的概念吸引,特效畫面過癮,於觀衆而言更是特效如何圍繞主題來呈現有意思得多。

破敗 – MOONFALL

近期實在太少引入外國電影在戲院上演了,於是知道這部本來不是期待的電影能夠在戲院上演,也還是會進入觀看的,起碼覺得導演Roland Emmerich的出品還是能夠有所保證的,起碼在災難場面的呈現上不會讓觀衆失望的。結果呢,觀衆超級失望!!!!!失望到甚至懷疑這部電影完全就是因爲有人大額投資了,有人想要拍大災難電影且能夠帶來自己正面形象,但故事發生背景又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的,這部電影才應運而生的。

電影開場是男女主角曾經是宇航員拍檔,不料突如其來的不明襲擊,導致同行夥伴身亡,而這拍檔也因爲意外發生時各自的狀況不同而發生了誤會,更導致男主角因此身敗名裂,妻離子散。多年之後了,NASA發現天上的月球運動軌跡發生了變化,而被認爲一事無成的清潔員卻通過機密數據觀察到這發生在天上的異變。發現這真相的人們(主角三人)聚在了一起,爲了拯救地球和自己的家人,在因爲月球接近地球而天災不斷之下,登上燃料不足的穿梭機衝上月球,尋找在月球上到底發生了什麽可怕的事情……

這時候,故事裡面都還能夠讓觀衆相信其實不會有太科幻虛構的内容(起碼從目前可知的月球還是非人爲的星體),那些從洞穴竄出的不明物質可能只是月球内部的物質莫名消耗而已。但卻不知,真如那些科幻迷所料想的那樣,月球是數十億年前高度文明的“人類”遠遷製造的人工智能星體,地球也是這個星體花數千年建造而成的適合人類再生的土地,也就是月球其實是地球的保姆(甚至是母親)。而主角三人組費勁了千辛萬苦(其實觀衆看也并沒有多千辛萬苦,完全如那些超級英雄般在碎石陣靈活穿梭)進入到月球内部,發現月幔包裹之下原來是高度人造建築,現在不斷遭受到追蹤了數億年的曾經的敵對AI物體襲擊控制。“無敵”的主角三人組完全靠著自己的力量來摧毀這些曾經能夠毀滅高度發達“人類”文明的不明物體,這合理嗎?這不合理呀!

整部電影都完全是爽片般的故事,完全不講邏輯合理性,自説自話,爲了製造矛盾高潮點就不惜犧牲劇情邏輯。而開始提到導演Roland Emmerich拿手的災難大場景,在這部電影裡面,就几乎是調味的醬料而已,要説震撼完全談不上,觀衆看罷完全覺得只是將[2012]曾經的畫面複刻再用而已,毫無感覺。

主角們能夠重新回到地球,重遇自己珍惜的家人們后,觀衆唯一感覺是,導演or編劇是對前妻的現任丈夫肯定有很大仇恨,否則不會每次都要讓他們犧牲(可參考[2012],情敵同樣被犧牲了)。

三角戀 – 超時空要塞

這動畫還真是當年兒時的情意結了,出品年份比觀衆年齡還要前,如今再看這部40年前的動畫,真是滿滿的時代痕跡,無論是畫面技術抑或是故事編劇,都是感覺“奇妙”。

題外話的,當年動畫在本地電視臺裡首播,改名為[太空堡壘]來播出,一時帶起男孩子們的話題,想想就是觀衆小學一年級時候的事,當時的鄰居好朋友考試得了100分,獲得了家長的獎勵——一架VF1-女武神,之後就常常在觀衆面前炫耀這豪華玩具,但又讓觀衆覺得可惜的是,好朋友竟然一直不給這臺飛機變形,它本來是可以變成人形的不是嗎?難道機體上面的螺絲拆下之後不就可以變形了嘛?

於是説起玩具,在剛剛查資料的時候,才得知動畫在製作之初,負責機器人設定的河森正治還需要與玩具商解釋動畫裡的機器人原理。這也會明白,原來影視製作早不是單純的影視製作,尤其是關於科幻題材的,所能夠實現的商業價值會影響到製作過程經歷重重的審核關卡,而且這些審核關卡的内容是影視製作之外的考量。

當年還是小學一年級的觀衆,該是完全不明白裡面人物之間的愛恨吧,以及裡面人類展示給外星人什麽是接吻的情節當年又是否有在國内播出?觀衆又是否知道什麽事情呢?或者孩子時候都只會關注到裡面的機器人以及太空對戰吧,畢竟能夠變形的戰鬥機以及超大型的宇宙飛船比那些情情愛愛更有看點呀。而且作爲動畫主視角及主要場景的超時空要塞,除了裡面是能夠作爲戰鬥指揮中心及戰鬥基地外,更是進駐有整個城市的宇宙航艦,簡直就一個完整的太空基地。而這樣的太空基地還可以變形成人形,且可以通過雙臂來發射具有超强破壞力的主炮。現在看這要塞的人形態是簡單粗暴啦,但可想象當年是覺得很酷的吧。

不過,超時空要塞系列,從來都是可變形機器人+偶像歌手+愛情的設定,所以這部的音樂該是頗具欣賞性的,但原來在1982年的TV版,主題曲也就4首左右,OP、ED在加兩首插曲而已,而且也并沒有如觀衆期待那樣音樂在戰場上發揮到讓人意想不到的戰略效果。雖然在這系列第一部中,音樂是有讓敵人心智收到影響發生變化,但那也并非單單因爲音樂而已,其實是文化,音樂只是文化影響的其中一環罷了。裡面由林明美主唱的《我的男朋友是飛行員》倒是挺好聽的,就歌名也太直白點了吧。

1982年的首作,主角一条輝本無意參軍做飛行員的,卻因爲與中華街飯店少女林明美在一次歷經生死的逃難后改變了想法,由此坐上了自己的VF-1女武神,也遇上自己之後的愛人,上司女軍官早瀨未沙。同時一條輝本來是愛慕著林明美的,她在危難時本是説著情深的話語要做自己的新娘呀,怎麽被救之後兩人在她的嘴裡就只是普通朋友呢。所以吧,雖然官方各種海報以及宣傳元素都會提及林明美,將她如動畫中的偶像一般來吹捧,但實際劇情上她并非完美呀,凡是成熟的未沙總會在適合的時候做適合的選擇, 不會讓一條輝做出兩難而錯誤的選擇。所以,怪不得印象當年觀衆是更喜歡最後可以陪一條輝走到最後未沙,而并非在動畫之外被更多人喜歡的林明美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