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 – Sleepless in Seattle

sleepless-in-seattle

“缘分”,在英语中,或是如片中所言的“Magic”,这似乎是上半生就留下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无论相隔了多少年岁、多少距离、多少情爱,这缘分终有可能将两个人牵在一起。或只是一次声音的相遇,或只是一次迎面的问候,或只是一次错过……

你相信缘分吗?相信老天爷为你安排了一个人,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等着你,你也等着这人。但又其实,缘分之后,是什么?相遇了,然后,相爱吗?相守吗?缘分的目的是为什么?为结合?为水乳交融?为婚姻?为终老相伴?

其实,相信了缘分,又可以怎样呢?曾经以为身边的人会是此生最爱,但是之后,转头,却为心中的澎湃激动而以为一切皆是缘分的捉弄,那一个人才是最爱。对不起,你不是。……然后,是否又剧情重演呢?最爱,可以爱得多久?

男人心中为逝去妻子的美好而久久不能开始新的感情,女人期盼着与未婚夫步入婚姻的殿堂。但是,这一切,都因为一次电台采访,一次照面而破灭了心中的誓言。到底,缘分,又是否只是心意不坚的借口,而已呢?

人生商談 – 我的妹妹哪有這麼可愛

orenoimoutogakonnanikawaiiwakeganai

人前是光鮮亮麗事事優秀的女孩,人後卻是個愛好H-GAME、看到萌妹就花痴不已的宅女。秘密壓抑久了,就莫名其妙地找上自己平時看不起的哥哥將自己的秘密傾訴,謂之曰“人生商談”。然後,迎來了做回真實自己的美好時光……

什麼嘛這是,到底還不就是部萌劇。超低鏡頭、俯視鏡頭、小褲褲鏡頭……盡是滿足宅男們意淫的運鏡,H-GAME同好的設定就不外是跟OTAKU們爭取共同話題,增加萌度。然後就來個兄妹曖昧的戲碼,好不意淫無限。但,這動畫的製作費也確實夠豐厚的,竟然每一話都有新制ED。

於是,吐槽完畢。

其實,自省以上言辭也就不外跟角色設定那般,傲嬌,口是心非,筆下一套事實一套,一邊在道其不是一邊將其完滿看畢。既是不屑,然而自己卻又是當中的一分子而不能自已,理解不能。共鳴,或也如此,吧!或者,也該找個人來進行一番人生商談。且無可否認的是,動畫輕鬆明快,不帶拖沓,時而的溫情時而的曖昧倒是讓觀者看得偷樂。最終話裡,同學為腐女妹妹買“搞基遊戲”為妹妹辯解的獨白被旁人誤會的笑點倒又確實好玩的。

失敗者 – Little Miss Sunshine

Little-Miss-Sunshine

一個關於失敗者的故事。那句讓人聽到最犯厭的對白:失敗是什麼?失敗就是當你沒有嘗試就已經放棄了。犯厭,因為自己就是如此的惡例。

當明知道自己是會被取笑的,那還上台嗎?為何要上台呢,就為了爺爺的願望?但他已經在路上死了,他還看得到嗎?“你為什麼要自殺?”“什麼?你說‘他’,男孩子?你愛上一個男孩子?”為什麼不害怕失敗,因為無知,因為不知道世間的醜惡,因為無所謂世間的一切。那只有兩種人會不怕失敗,將死的人,無知的人。

曾經驕傲如此說法:無知者無懼。但其實,那也就說來騙騙自己的而已。對世間的認知,其實如此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成長,其實歷經的,就是對世間的認知,認知愈多,背負愈多,或者無懼,或者無怯,或者卻步,或者退縮。

或者沉迷在沉默的抗爭之中,或者沉迷在自我麻醉的毒品中,或者放棄自己的一切,其實,都在逃避。

哥哥在戲中與舅舅的對話如此說道:“我理他媽什麼飛行隊,我要是想飛,我會用自己的方法去飛!”我們都會找到自己要飛的方法,都會繼續寫我們沒人看的文章,繼續跳沒人喜歡看的舞蹈,只要我們堅持,無需依附別人的標準,無需站在別人的舞台上。這是失敗者嗎?逃避大眾會是失敗者嗎?

兒子 – Mine vaganti

Mine-vaganti

作為一個兒子,是否有什麼責任,傳宗接代,繼承家業?無論在西方抑或東方,兒子作為傳宗接代的角色是同樣如此的根深蒂固,畢竟這是經歷了幾千年男權統治的社會。所以當兄長承認自己的同性戀身份時,作為弟弟,出於責任或者孝心,一切計劃都被擱置。畢竟清楚,那兩個留一個的期盼是落空了。

任何一個家庭對後代子嗣都有着期盼,無論是出於愛抑或出於私心,而尤其在一個有愛面子父親的家庭裡,哪怕這個父親私下又是如何的虛偽。影片充斥着虛偽的人物,藉以訴說回歸真我的意圖。尤當祖母因為孫子的一席話而釋懷的迎接生老病死,與其毫無自尊的苟活,倒不如自在快樂地在肆情縱慾中死去。

結局,秘密依舊保守着,出於對年老父親的愛,但離開了家,回歸真實的生活中。有所理想然又或也無可厚非的結果,或者都是真實的自己,只是在展示真實的時候,有所掩蓋罷了。

父親 – 千年善禱

A-Thousand-Years-of-Good-Prayers

父親從北京遠赴千里到美國看望女兒,但求知道女兒是否安好,離婚後的生活又是如何。早已習慣獨自生活異地的女兒因為父親的到訪而浮躁,在已經混亂不堪的生活中還要面對處處嘮叨的父親,心中就莫名地產生不滿。

其實,這都是很多自小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成人後與父母交往溝通的狀態,很多時候都是一種疏離,隔閡,溝通障礙。影片在敘述父女關係上多集中在餐桌之上來表現,這看似是很多華裔導演拍攝家庭題材的慣用手法。其實這也是一種中國人文化的突出表現,一切情感關係都集中在餐宴之上,只有在吃飯的時候,家人才會聚在一起,被迫面對平時不想面對的人,聽他們說不感興趣的話題,講非從己願的生活。

鏡頭對準父親,表現一個從小對女兒缺乏關愛的父親在異地的孤獨、擔憂、煩惱。影片以諷刺的人物關係來突出父女之間這種溝通隔閡的障礙與困惑。父親在公園可以與一個陌生的言語不通的伊朗老女人暢談心事,卻不能與最親的女兒坐下來好好傾談,對女兒的關懷就只能在女兒離開的時候翻看女兒桌上物品才可以了解,女兒的苦惱也只能夠在爭吵的時候才能夠了解,隱藏內心的秘密也就只有在關係瀕臨破滅的時候才有機會釋放。不能說這是中國家庭文化的特點,但卻是代表了一部分家庭狀況所造成的悲劇。

爭吵過後,父女二人被一堵牆隔開的畫面是影片的標誌一場,如此深刻形象地表現二人的關係。父親的話是事實嗎?其實這在之前父女關於祖父過去的談話已經透露了女兒對此話的態度。這樣的故事不單是可以放在異國父女的關係,父親在兒女幼時的角色缺失是對將來父子關係埋下的悲劇因素,並非必然,但是多數。

屠殺同志 – PARAGRAPH 175

Paragraph-175

紀錄片以訪談的形式,採訪了曾經歷納粹獨裁時期的老人們當年的苦難驚恐,至今依舊歷歷在目難於啟齒,所流的血所遭受的折磨如今依舊在身體上留下印記與疼痛。其實就是可以看到一不為傳統世俗所接受的事情如何在各種時期經歷着各種不公的遭遇,哪怕這是人類多樣性的某種表現。同性戀不單是為道德宗教所抵制,也為政治所不容。有時候因為人民的道德取向,政治就會犧牲同性戀的“權益”以換得支持,從而彰顯自己的權威。

不同於猶太人,納粹獨裁時期的同性戀沒有經歷血洗屠殺,但被送去進行非人道的實驗,閹割,腦顱手術,其實就像如今對同性戀者的生理治療。慘不忍睹。鏡頭中展現出當時集中營中部分受到手術後的同性戀者的空洞面容,就如行屍走肉般失去了靈魂。經歷過浪蕩不羈的情慾,也經歷惶恐不安的屠殺,當年代的等價交換嗎?對於異性戀而言是不公平,但其實,本來就沒有公平而言。

影子 – 黃金的太陽:漆黑的黎明

Golden-Sun

在GBA時代,《黃金的太陽》系列打開了RPG的大作之路,因其突破GBA的硬件限制呈現出絢麗的畫面讓玩家們都大為過癮,尤其當中紛繁的超能力及複雜的迷宮讓遊戲充滿可玩性。至第二部,更加至八人的操作,讓遊戲的可玩戰略性大大提高。在DS經已進入消減期,玩家們都對其平台上作品創意開始感覺疲軟,也對《黃金的太陽DS》的傳聞不再抱期待的時候,上年的E3就公佈出遊戲的畫面,這無疑讓在場玩家得到一大大驚喜。包括收看網絡直播的本人。要說期望在DS可以玩到的經典續作,《FFTA》是首作,然其呈現出來的續作實在差強人意;《黃金的太陽》則是其後,因其是任天堂的本社作品,對任社的製作從來有一定的信心。

而這次的續作,除卻一分段設置實在讓玩家覺得鬱悶之外,全作整體無疑是DS平台後期難得的一RPG佳作,其實都應該算是RPG系的前三佳作。

系統:
玩過《黃金的太陽》系列的玩家都知道系列作的特色就是超能力與迷宮的整合,通過人物多樣的超能力來解決迷宮種種謎題。前作中出現的植物生長、火球、下雨、結冰、吹風、移動、抓拉、拍打、心靈讀取等等能力都有延續,同時加入了如火焰漩渦、蒸乾等新能力,讓迷宮謎題設置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其實說來,謎題設置都是單一直線的,主要就看玩家如何發現謎題解決要素運用超能力將解決元素組合。

《黃金的太陽》另一好玩的要素就是精靈收集系統。每一個角色都會有著其本身所擅長的屬性(土、火、風、水),通過組合攜帶的精靈來組合出角色不同的職業獲得不同的戰鬥能力,同時通過屬性精靈來召喚出華麗的召喚獸進行協助攻擊。雖然屬性精靈只有四個大系,但每一個精靈都有做到個性的設計背景設定,讓其充滿個性特點。收集精靈也是謎題內容之一,有些精靈會明顯的現身在迷宮或者其他場景之中,但有一些精靈會遷身在大地圖上須隨機戰鬥才可以遇到。也就因此一設定,讓很多玩家錯過了收集這些精靈,加上此作相當讓玩家鬱悶的分段系統,使得錯過了之後就可能不再可以抓到。其實相當不理解任社為何不讓通關之後有大地圖全開的設定,可以讓玩家繼續挖掘遊戲當中的潛藏要素。其實這可以想是任社製作不充分誠意不足的表現,較之對比SQUARE-ENIX的《勇者鬥惡龍IX》就可以看到其在通關後續要素是何等的誠意拳拳。其實這也可以看出不同遊戲公司的製作所偏重擅長的不同點了。

除了精靈收集外,《黃金的太陽》還有召喚獸收集的系統,從而可以挑戰更高級難纏變態的最終BOSS。這一點其實就是任社在後期所表現出來給玩家可以繼續挖掘的可玩性的誠意了,雖然不足

畫面
都說《黃金的太陽》在GBA時代讓玩家有眼前一亮的視覺衝擊驚喜。此在機能有所進步的DS平台上的續作,畫面上的3D是更豐滿,貼圖更細膩,畫面色彩對比是更鮮豔。但其實也就如此,十分讓人瞠目的進步其實並無。玩家會以為這是理所應當的效果,雖然依舊是很華麗

遊戲劇情
RPG遊戲的一關鍵就是劇情,如何組合劇情可以讓遊戲進行得更自然吸引是類型遊戲的關鍵。《黃金的太陽》系列有著深厚的世界觀設定,土、火、風、水的元素設定,“黃金的太陽”現象歷史使得遊戲有往系列化深入發展的趨向。說故事深刻度其實一般,並不如SE社的系列作,但基本起到串聯遊戲發展是可以做到的。

因為是前作的成功,使得續作有了相當沉重的製作壓力。就真如遊戲劇情發展至高潮期,世界因為月亮遮住太陽光而進入了陰影的黑暗,在影子之下尋找陽光的重新照亮。

性學博士 – Der Einstein des Sex

Der-Einstein-des-Sex

影片曾經對國內同性戀圈子裡造成一定話題,因其當中赤裸,也因其對同性戀學術性的述說,使之有了聖經般的地位,但也是曾經。當時候同性戀在國內尚未開放至如今程度,同性戀者也尚未公然至如今,也就借着此影片而對自身有所審視了解。

因同性戀相悖於大眾的性了解,而讓其有了在違背大眾的先鋒性上走得更勇敢,也就在學術方面有了更大膽的試探,研究。性取向,雙性人,變裝癖,性虐待,性用品,安全套,諸如種種,都讓異性戀為主導的社會有了補充。這補充是讓異性戀社會所不敢或不願去探尋的隱秘地帶。就因為反道德,而讓之在道德約束之外回歸人性。到底,道德也就是建立在多數人意願之上,但人性卻是來源於所有人與生俱來的。

影片有所諷刺的是,一個對性有所深入研究的醫生,自己卻長期壓抑。至老,方將壓抑數十年的愛欲發洩。個人認為是使之顯得如此道貌岸然而虛偽。曾聽聞如此說法,“同性戀者的世界不同於異性戀者的世界。”於是以為,是愛欲與承諾之間的差別嗎?同性之間更尊重自己的慾望,於是離開愛人遠赴美國的醫生找到了一個東方的小男生情人,遙遠的愛情守候不如近在身旁被挑逗的性慾。其實彼此都清楚,此去離別,實乃永別,謊言是為了彼此那無力的忠誠。但當對比影片前段,醫生為研究對自身的壓抑時,也就不禁感到此間的反差了。但或者,這也是為了將人物塑造得人性化,畢竟是人。

小說 – Wojna polsko-ruska

Wojna-polsko-ruska

影片展現出一頗具哲學意味的主題,看似超現實的故事,其實是說出一個小說人物與作者世界的溝通。作者在小說人物的世界裡,就如神般,可以用文字改變扭曲故事當中的一切。

之所以說影片具哲學意味,因為其實也是映射着現實的世界,以為這世界真的嗎?或者你所在的房屋牆壁是報紙糊出來的道具牆,或者你是處在以部電影當中,你是當中唯一的主角,其他的人都不過是為了你這獨角戲而出現的虛幻角色。其實類似的想法一直存在,也是自己對這世界一直的疑惑。世界的外面是什麼?是另一個世界?

其實,我們是否處在一部小說,當中,一切行為舉止都是受人的控制,哪怕是現在我的遣詞造句都是受人控制的結果。

影片的風格其實混雜不清,帶有東歐電影的政治迷失與腐化赤裸,也帶有強烈的黑色幽默與現實諷刺,更有莫名其妙的打鬥場面,尤在節日派對上群湧而至的圍毆完全一副《駭客帝國》的模仿。其實在當中,看到的完全是誇張的橋段與莫名其妙的剪接,而此一切皆因都在一個小女孩夏令營的幻想當中所發生,任何不合理都因此而變得理所當然。

制度 – 電影大批判

MovieView457

其實這份批判的專題中的觀點無不是老生常談的事情,皆是明知其不足卻無力為之改進的。所為何?到底,就是制度的問題。如今的電影制度完全就是限制着導演編劇的創作,此題材不宜,此內容不適,此內容敏感,此內容意識形態不當,此內容影響不好,此內容兒童不宜……一個廣電總局就將所有想法打擊殆盡,莫倫孰優孰劣,但求不過地稍微予以民眾娛樂同時可刺激經濟收入,則可。

“不故事”,請看如今的故事皆為何,時尚白領的奢侈,瞎掰亂想的武俠,虛假無力的英雄。請問30、40年代曾一時創作旺盛的中國電影是何?無不是反映民生疾苦底層人民引起觀眾共鳴的故事。如今的中國電影,大讓本人想起20年代30年代初期所盛行的神怪電影,空洞虛泛,只求引起觀眾好奇。

“不人物”,就說一部《色|戒》,就說其顛覆革命女英雄的正面形象而抹殺其人性的一面。從來中國英雄就是無性的,然底下的觀眾呢,被壓抑憋悶得下流低劣而致性扭曲。這是確確實實的當今社會人性,但有人敢拍嗎?可笑的是,要給錢觀看的電影不讓拍,而免費觀看的電視媒熱衷如此話題人物,越是變態扭曲就越是拍得過癮看得過癮。其實這是完全扭曲的病態製作心理,要不一無所有,要不豐收富有。

“不技術”,這就說到人才培養,就說如今欲加入電影的學子發展方向皆為何?導演,演員,無不是直奔要出名的位置。其實到底就是為了出名,電影,狗屁!其實就是為了個一夜成名,人盡皆知的浮躁心態。人都往這些位置走了,那誰來研究技術呢?甚至,有誰來拉鋼絲呢!哦,現在有綠幕技術,但糟糕的是本地掌握綠幕技術的人少之又少。

“不細節”,如果創作者皆沉湎在虛幻的故事當中,在自己所不清楚了解的大背景中講故事,又如何要求當中的細節。創作者都關注在了如何在大場面引起觀眾的注意,吸引他們的眼球,細節之處皆以為不被只求在戲院談戀愛的觀眾所忽略。

“不商業”,電影在中國長久以來就被作為思想控制工具,文革之後才將此功能性淡化,但也只是成為創作者的思想情緒創達工具,商業考量從來就不在其列。更不要提及主旋律電影,完全就是團體票的虛假票房,又談何商業。

“不進取”,這個山寨貨充斥的國度,講進取,可笑!稍微有一樣新事物冒起,就會引起之後者的紛紛效仿,企圖從中分得一杯羹,然後讓此新事物在熱鬧中夭折。就一部《臥虎藏龍》就讓創作者們紛紛追隨一股武俠熱潮,若不是中國社會落後的觀念,《Brokeback Moutain》的成功定必也引起眼紅者的跟風。

“不更替”,一個急功近利的電影市場,只求票房號召,又怎麼會放膽在大片中啟用新人,新人沒有得到培養發展的機會,又如何可以接棒前人。說到底,這個市場有著極其強烈狹隘的審美標準,要不沉浮守舊,要不新潮個性,從來沒有一個共同的契合點可以雅俗共賞。審美的單一化,模式化,致使從人從事都沒能夠得到培養發揮的機會,更替就談何容易呢!

“不完備”,如上段所言,審美狹隘。院線上映的皆為保險的大片明星片,小眾獨立創作完全沒有途徑可以發布與觀眾見面。其實完全是因為制度、市場、個體的限制而使得翻版市場的熱鬧。因為地下活動,所以可以肆無忌憚,可以豐富多樣不受約束,可以有各種品味滿足觀眾所求。

“不協調”,從來就不認為中國電影市場有何協調可言。本身就沒有一個文化內涵的培養又談何協調,完全就是跟風看浪的被動排片計劃。還是那句,市場的混亂,院線的混亂單一,制度的限制約束。

“不遠見”,其實又豈止不遠見,連近視也沒有,完全是瞎摸亂打的套路。連本土市場都不在意,本國龐大的票房潛力都漠視而期盼國外市場,可笑之極的思維。當紛紛批評外國人對中國人落後的看法時,中國人又何不是對外國人有落後的誤解,還以為他們對功夫片有著如何的強大好奇。創作者可以拍出一部地方色彩引起地方觀眾共鳴的電影就已經可以擁有龐大地方市場的票房了。不遠見,其實不腳踏實地吧!

“無法制”,在前文已稍有提及,不再熬敘。在一個市場混亂制度不全之下談翻版控制,完全就是空談。

“不迷影”,在這個浮躁不堪的社會節奏下,如何有談迷影呢?在一個票價過高一般小百姓都無力支付的現狀下,如何談迷影?在一個完全沒有途徑甚至是可供迷影的事物的現狀下,如何談迷影?

大批判,完全就是如潑婦罵街般,罵了又如何?可以改變什麼嗎?不可以。根本之處完全無力改變,一切都不過是無力的控訴。將缺陷指出來,就不過是滿足了筆者語言暴力之癮罷了。

父親 – KOLJA

KOLJA

其實表現這種臨時父子感情的影片並不新鮮,就說亞洲都可以指出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和吳相勳的《拉麵人生》,法國也有一部《蝴蝶》表現類似兩代人之間情感碰撞的影片。

影片在表現“父子”情感過程基本上也是以“抗拒-接受-分離不捨”的模式進行,“父子”之間那種日漸深厚而真誠的情感或是影片感人之處,但以為其大背景或會是更讓觀眾在意之處。影片時代背景發生在1988年的布拉格,三年之後,社會主義領頭國家蘇聯解體。所以在當中無不看到捷克人民的不安浮躁,人人自危的心態。

男人在成為父親之前,都只是個男孩,無論他年齡若何,與多少女人發生過情感關係,有如何輝煌的成就。因為“父親”的身份,會讓一個男人懂得責任,或者,“父性”是後天的,而異於先天的“母性”。在之前,覺得婚姻於音樂家而言是不必要的,夫妻關係是藝術家的障礙,但經歷與孩子的相處後,領悟到孩子於生命的意義,責任於自己的意義,家庭的意義。

配樂是影片當中突出的要素,極致地烘托出大時代下小人物的偉大與微小。淡淡的黃色調也讓影片瀰漫細膩的溫情,讓大時代的惶恐得以淡化。

迷失 – The Lost Coast

The-Lost-Coast

是否在青春期都曾經與人有過朦朧曖昧的感情期,又或者會失去理智地沉迷入一模棱兩可的感情狀態,或者是彼此感情的慰藉,或者是彼此成長的必經,或者是當時的一種情感迷失……

萬聖節的故事。這是個饒有意味的角色形象關係塑造,Mark裝扮一個露陰漢,他女友Lily則是以白臉鬼魂,Jasper卻是不施妝粉。其實也就通過如此形象來暗示人物的關係了,主動外方,一直守候身後卻不為所知,無妝無容其實才是隱忍迷惑。

高中時期的往事如陰霾般纏繞這一詭秘的夜晚。“那時候我們都沒有接過吻。”其實那時候算什麼呢?愛過嗎?有事情發生過嗎?什麼事情都沒有,我們只是朋友。不敢愛不願愛,其實就如此產生了情愛的悲劇。既然彼此都不願面對那過去只希望如玩樂般,那不如將其忘記,不如將其否定。“我們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後來Jasper一個人坐上了車,打電話給未婚妻,告訴她“我愛你”,那時候他哭了;Mark在森林裡,以為還可堅持他的玩世不恭,但當Lily來到他面前的時候,他還是控制不住,哭了。

情愛的事情,是如此複雜而無可奈何,你前行了我退後了,我退後了你前行了,誰知道呢。

影片在鏡頭色調與配樂上都營造出迷離虛幻的氛圍,不確定導演是真有意如此抑或是慣常手法,以往在同類型影片所常見的臉部特寫在此片顯得如此理所應當不至於導致人物的呆板。女主角是一悲劇,其誇張的化妝致使她無論從角色抑或演員都呈現出一種被無視的位置。

父親 – Art Of Crying

Art-of-Crying

這是在平靜當中充滿罪惡的黑色喜劇。通過一個看似天真的小孩的眼光與角度觀察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親,通過他每日的發現,看到的是虛偽,猥瑣,罪惡。

以為自己可以接受父女亂倫的事情,然而當實際所呈現出來往往是父親利用父權對兒女的壓迫利用,不由得是心生強烈的厭惡唾罵。這不是愛,這是縱慾,這是罪惡。當Allan與哥哥提到每當夜晚父親哭泣的時候姐姐就會下樓到沙發陪他一起睡時,還抱有懷疑是哥哥的敏感,因為母親在不斷罵道“這你不懂”,因為父親是如此一個仁慈善良的男人,在鄰居兒子葬禮上道出如此感人的悼詞,因為他其實是一個如此幽默而稍見窩囊的平凡男人。

以為影片最讓人稱讚之處是其表現手法與主題的反差,看似滑稽可笑的舉動其實充滿着陰謀計劃。女兒要去舞會,父親讓Allan跟隨監視,舞會上的一切都以為女兒是交上了不良的飛車黨,父親的做法都是正確的。回到家後似乎熱情地招待女兒的男友到家喝酒,然後上樓問兒子女兒是否有跟男友接吻,她的男友是否有勃起,兒子不解的問什麼是勃起,父親開始焦急地解釋“就是他的小雞雞豎起來”,兒子不懂也就沒有看到。在這一段開始,就已經為之後父親形象的反差作反面的鋪墊。如舞會中Allan被教怎樣可以懷孕:就像搖啤酒瓶讓它冒泡。後來父親找來警察把女兒的男友抓走,因為他涉嫌猥褻未成年少女。

如果之前一直還是抱著對父親形象的尊敬時,這裡是完全不知道當中所表現出來的諷刺與反差。

兒子Allan是雙面的,他有著似乎懵懂天真可愛的面容,在平靜無知中處處作惡,包括姑媽的死,他的舉動都似乎在平靜當中故意行凶,其實他就如他父親那般,抱著善意的面具作惡。在姑媽葬禮上,姐姐就這樣在他耳邊說:“你還要殺死這裡的多少人。”奶奶死了,父親又坐在沙發上哭了,Allan覺得應該要哄父親開心,就威脅姐姐因為奶奶是她殺死的就應該由她來把父親哄開心。雖然姐姐憤怒地解釋過去在沙發上是如何把父親哄開心的,但Allan似乎不懂,他覺得無論如何只要父親開心了就應該去做。姐姐在他面前把衣服脫了,下樓到父親懷抱裡……第二天,姐姐把自己鎖在房間裡,父親讓Allan爬小洞進姐姐房間,讓他從裡面開門。姐姐無助地哀求着弟弟不要讓父親進來。Allan疑惑了,躊躇了,他還是開了門。

自此,Allan其實是小惡魔,是被父親派來的小惡魔。

姐姐被診斷精神不正常送到了醫院。夜晚,父親又開始哭了,Allan知道要讓父親開心,就學姐姐之前所說的,脫了衣服,坐在父親的懷裡,讓父親緊緊抱著……他開始知道姐姐在過去的難受。

其實大人的世界是充滿謊言與不慚的,哥哥本來說可以一直住在他家裡,結果卻因為自己的女友而把弟弟妹妹送回父親的家中,只是天真地交代說:“不要按照爸爸說的話去做就行了。”真的行嗎?

Allan是小惡魔,在平靜無知的面容之下,掩藏的是冷漠的作惡。他一直害怕父親真如自己所言的會自殺,但其實他自己都不相信父親真的會自殺,因為他從來就只是說說來威脅親人而已。

父親再次上演的他的自殺戲,結果卻假戲真做,當Allan抓起刀子往父親走去時,觀眾會想到什麼,往他身上補上一刀?這一切都是悲劇,父親的罪惡造成,母親的縱容造成,哥哥的冷漠造成,姐姐的容忍造成……但結果,Allan還是個無知的孩子。就如之前所言,影片再次以一種反差來造成戲劇衝突,取笑觀眾的小聰明。

在平靜安然的戲劇進行中,處處充滿着罪惡,結局看似平安,其實最為殘忍,這是現實得叫人心寒的殘忍。

放學後 – 放課後少年

Houkago-Shounen

遊戲出奇的短,劇情時間就只有暑假前的一個半月中的放學後時間。遊戲就在盡力呈現日本昭和50年代年間小孩們的童年樂趣,喚起一種復古情懷,其盡力呈現也包括可遊戲的時間,放學後至飯前……

原來中日兒童其實都有著如此類似的成長過程,原來亦是放課後少年。放學後,跟同學一起走回家,到家第一件事不是翻開作業本做作業,而是放下書包鎖上大門去小區找小朋友玩到同學家裡玩。那時候的耍樂精神真是一去不返,今若再讓本人上他人家閒扯耍樂,就完全是折磨事一樁。再好玩好不過自家狗窩。到同學家玩什麼?玩紙娃娃,玩紙牌……在小區玩什麼?玩四驅車,玩捉迷藏……然後六點左右母親就在小區叫喊:“吃飯了,你這衰仔到時候就知道回家了嘛!(大概)”就如修仔在遊戲中的一切情況。

以為這會是一個小遊戲集合般的遊戲,實際不然,樂趣在於對那個年代童年樂趣的還原。雖然有收集橡皮車、洋片這些收集性樂趣,也有彈珠、呼啦圈、鞦韆、跳飛機這些考驗玩家節奏控制的小遊戲,但若期望能在當中可以通過昔日遊戲獲得新一番樂趣的,明顯會失望而回,KONAMI無心如此作為。遊戲無論在場景,角色,故事,橋段都在重塑當年的環境,簡單,富足,也讓玩家在當今浮躁不安的社會氛圍中,重新回歸到昔日童趣,算是一種自我遊樂治愈的過程。

死亡 – ALIVE最終進化少年

ALIVE

太傅終於重遇合惠,而終於與廣瀨結束了一直的追逐爭奪,迎來的,是友情的不再,世界的破壞。在毀滅人類重新建設的大故事線下,人物的命運顯得如此的迷茫無助,故事的發展也在後期開始失控,圍繞心臟的前期鋪墊與後期的爭奪的高潮發展形成強大的落差,前期每每打鬥都是一場死鬥,但至後期進入團隊對抗,就顯得無力紛亂。

故事開始於一個星期,莫名的在全世界出現了多起的自殺事件,於是自殺者們就被定義為感染了自殺病毒。在離地球無盡遙遠的地方,他們得到了永恆的生命,但其實,沒有結束的生命是悲慘的,於是他們降臨到地球,附身在人類身上,通過他們的自殺來獲取他們自己生命的結束。是如此的荒謬,又是如此的哀傷。

被附身的同時,有部分人類適應者,得到了能力的進化,也就是超能力。有人利用這些能力為所欲為,有人因為這些能力而招致悲劇。漫畫作者安達渡嘉在前期描繪能力者為所欲為濫殺無辜時都瘋狂地血洗畫格,殺人手法都處理得血腥暴力,爆頭截肢人體穿洞是最讓讀者詫異的畫面。也就是前期故事打鬥快感的因由,都是一場場的你死我亡的惡鬥。到後期,則更偏向了大場面的描繪,軍地入侵,“心臟”毀滅地球。也就在此後期,故事以人物內心的矛盾糾結與真實陰謀來推動。很多時候,情節發展變得是讓人摸不著頭腦,更像是作者在自編自話。

雖然以上對漫畫微詞有之,但其實已是難能可貴的佳作,故事主題上也有著其相當的深刻性。引用曾經寫道的:其实到底,漫画还会围绕到那个中心,人在无尽力量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力。当人们获得能力后,他们无法控制对力量的崇拜以及压抑在一角的黑暗心理。当二者同时爆发失控的时候,世界受到伤害,自己也同样往自我毁灭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