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 – 貓頭鷹與麻雀

Owl-and-the-Sparrow

小女孩的書包裡一直裝著兩個玩偶,一個男娃娃一個女娃娃,在小女孩孤單畏懼徬徨的時候,她會把玩偶拿出來,自言自語,其實,也是在自我心靈的一次保護重建。

何時開始鍾情東南亞電影,膚淺簡單,在現實中有其希望與樂觀。這是電影的美好。或者是同為亞洲人,而因此有了種親切感。

這是癩蛤蟆與天鵝般的故事,因為一個離家出走的小女孩,而牽起了空姐與動物園管理員的緣分。其實是很荒誕而經不起推敲的美好,但莫名地會喜歡這種荒誕。在這種荒誕中,對越南這地方的落後貧窮也不乏描寫敘述,其環境似乎就在看着自己國家二三線城市般的熟悉。賣花姑娘沿街死纏賣花,年紀小小就深諳生活的現實與金錢至上。小女孩的眼神中有其童真與任性,一廂情願的幫助動物管理員乃是;也流露出她的成熟老練,對空姐的觀顏察色乃是。

負面地想,其實空姐與動物園管理員的愛情就如女孩背囊裡的玩偶,滿足她父母雙亡的內心情感空缺,欲求通過這對陌生男女獲得關愛。

如果 – Miss Austen Regrets

Miss-Austen-Regrets

常會想,如果不這樣,那人生會怎樣?然後想着想着,會有後悔,會有遺憾。但然而又其實,沒有過去,又怎麼會有現在會想“如果”呢!很多時候,因為沒有過去的“如果”,而成就了如今的自己,莫倫如今的自己是成功,抑或不堪。

當放棄了愛情婚姻,換來了對其無限的遐想,雖然這是如此的飄渺虛無悲傷,落得的結局是如此的孑然一身。重遇故人,病魔纏身,面對如此時回想,後悔嗎?遺憾嗎?

其實人生是不應該有遺憾的,你知道現在選擇了這個,又怎知道另一個選擇就是對的呢?人生從來就沒有對錯的選擇,你不會知道明天明年到底人生會如何?身邊的男人又會否繼續愛你依然,又會否能夠讓你一直幸福?

既然這樣,就算了,反正其實這樣也不差。消極嗎?或者是積極吧!

工業與田園 – North & South

North-&-South

英國工業時代的故事,英倫南北兩地的價值觀與文化的碰撞糾纏。

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糾結是故事的主線。時而心懷惡毒地以為男主角對女主角的鍾情是因為他長期生活在一個灰黑的工業地區,所遇見的女性若非穿著破爛不堪的窮婦,則是暴發戶般無知無識的富家女,所以遇見在南方如此相貌平凡的女子就一見鍾情。

為之的愛情糾結,一種要的原因是女主角的傲慢,善良仁慈的自居,內心的掩飾,以致自己都無法清楚自己的真實。有時候,拒絕,並非真的拒絕,只是一時無法認清,一時對彼此都不夠了解的卻步。當結尾,依舊強裝矜持就可見其舉動出賣了其內心,口不對心往往是教養女子所必然的性格特點。

在此糾結愛情之下,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故事的大背景。於是可以看到在北方是灰濛蒙的一片,與在南方綠色油然的景色形成截然對比,也就有所隱喻了男女主人公彼此環境的懸殊差異。

最後一提Brendan Coyle在其中所飾演的工人,強壯而不失溫柔,威嚴而不失善良,貧窮而不失尊嚴。尤其在說話時那種胸有成足的自信與豪邁,似笑非笑的神情,實讓觀者傾迷。

迷失森林 – Yuki et Nina

Yuki-et-Nina

穿過森林,從遙遠的法國來到日本。那是一條靜謐的小村莊,兩個陌生的女孩竟呼喚着自己的名字踩著自行車遠去,他們來到一個老房子,他們玩著日本小孩所喜歡玩的紙牌遊戲,搶座墊,喝茶。老房子還有一個老婦。

這是影片進行到大半所突然急轉的超現實情節。影片開始還是依舊以一法國電影所習慣使用的緩慢節奏與話癆進行,然後是長鏡頭的家庭對話爭吵,然後是一組碎鏡頭小孩在遊戲設施上的耍樂。當母親傷心的獨自離開法國回日本,情節就開始失去了方向般的進行,無法預計小女孩在之後將如何。當父親獨自開著音響跳舞的時候,就愈加莫名。小女孩選擇留下來對了嗎?

於是小女孩跟著朋友離家出走了,會以為這是第二個選擇。離開父母,過著無憂無慮的時間(並非日子,因為他們一天也不曾經過)。又是一組在森林裡的耍樂遊戲。

然後,他們走散了。開始了第三個選擇,來到日本。

但這三個選擇的連接會讓觀眾相當摸不着頭腦,這是三個選擇的可能,抑或是夢境的夢境?

匙羹 – The Horribly Slow Murderer with the Extremely Inefficient Weapon

The-Horribly-Slow-Murderer

擁有這如此庸長的片名就是一CULT事,被一面目猙獰蒼白的不死殺人魔追殺就一更CULT事,使用匙羹來殺人又是一更更CULT事也。

如今的驚悚電影都不單是追求血腥驚嚇,更是追求營造一絕望的氛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絕望結局,從而以視覺聽覺至心靈都給觀眾驚嚇絕望的效果。但此短片,絕非何驚悚電影,僅以CULT的宗旨惡搞,況且,CULT亦非為驚悚所獨享,以絕望的劇情惡搞的橋段來逗趣一番。

模仿or致敬or惡搞了多部經典電影,殺人魔皆以匙羹為凶器來一路追殺,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無處不在地給予主角痛擊,不求殺死你但求痛死你。之所以說絕望,往往在於殺人魔的不死,而此片,是在於殺人魔身上有無數的匙羹。當遍體鱗傷的主角以為一直被襲擊所用的匙羹斷了而看到希望時,殺人魔拉開大衣,裡面竟還掛著各色各樣的匙羹,此,乃之絕望。

倒將此橋段聯想到現實生活,不停的打嗝,一直的牙痛不止,其實就真有如被殺人魔用湯匙追殺,不會馬上將你殺死,但會慢慢的、慢慢的把你痛死。

失散 – All Is Forgiven

Tout-est-pardonne

這真是部平淡得叫觀眾哈欠連連的影片,平鋪直敘,沒有強烈的戲劇衝突,極簡的生活場景,極簡的生活情節,極簡的人物關係,由始至終都是如此的極簡。除卻活潑可愛的小女孩,成人後依舊動人。

父母之間的矛盾關係,而致使女兒失去了半親的關愛,跟隨母親消失在巴黎之中。多年後父女重聚,只是兩次的見面,就從此永別。兒時的記憶還未重組成型,就已經匆匆而去。“這是我的小時候嗎?”“我都是聽母親說的來了解我的童年。”

影片的採光用色確實是一亮點,林間草地,綠意油然,棕色頭髮的女孩漫步在路上,畫面如油畫般細膩精美。

但也如此,而已。

貧民窟 – 一番街的奇蹟

Miracle-On-1st-Street

本片是導演尹宰均與任昌丁、河智苑的二度合作。《色即是空》之後,從青春性湧動,回歸至殘忍的現實,校園之後是破落的山間貧民窟。但相隔數載,沒有了男女性事的低俗玩笑,多了現實生活的酸澀,但講故事的能力卻不如前。

多線情節,女拳手與小混混,兄妹二小,自動販賣機老闆與傳銷女,想在小人物的日常點滴中帶出生活的側面,充滿種種的辛酸無奈,歡笑淚水。但這看似相互聯繫的人物關係卻始終在主題外徘徊,以致零碎欠缺人物關係鋪墊,尤其作為主角的女拳手與小混混,關係變化的過程太突然而莫名其妙。

謂之的“奇蹟”,其實更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強拆、自焚、黑幫,竟然有著如此強烈的共鳴感。是誰搶占了居民的家?是漠視的政府,是野蠻的黑幫,是貧富懸殊的社會。一直想飛的小孩終於騎著自行車從山頂疾馳而下在屋頂一躍騰飛,他看到了舊居成了遊樂場,從這開始,一切就已經進入了美好的願望。沒有遊樂園,沒有亞洲冠軍,沒有番茄園,兄妹倆的媽媽也沒有回來。結局,不過是導演給觀眾的“奇蹟”,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廂情願的美好,因為這是結局。

勵志嗎?喜劇嗎?並不。若笑了,那也是眼眶晃着淚的笑。貧民窟的潑水遊戲,竟是最為歡樂的事情。

任昌丁依舊是那副賤相、痞相;河智苑已經可以反擊這個男權的社會,雖然她的拳頭有點軟,面容稍顯呆滯。

葬禮 – Undertow

Contracorriente

影片開始於葬禮,結束於葬禮。為一個死去的人而放棄一切,卻吝嗇於在其在生時付出些許。人啊,就是如此的矛盾不可理喻。

Miguel是自私的男人,有妻子,將要有個兒子,也有個秘密的男人,享受着擁有這一切,卻又害怕失去這一切。人都是貪婪的動物,什麼都想擁有,其結局就會如此戲劇地將會失去一切。Miguel的自私在於對Santiago,擁有着這男人,佔有着這男人,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這秘密,不惜犧牲情人的感情。只可允許自己的情感付出,卻不可接受情人的心意。

最為人痛心的是當Santiago死後化為一鬼魂,只會出現在Miguel面前時,他自私地剝奪了Santiago的一切,不讓他離開。局面就成了Santiago的世界只存在Miguel,但Miguel的世界還有着自己的妻子、兒子、朋友、鄰居,他可以放肆的與Santiago一起而不為其他人所看到,他欣喜如此的狀況。但當被人懷疑他跟Santiago的關係時,他轉頭怪責情人過去罔顧自己的無奈。

愛情是自私的,但如若既自私又貪婪,則是可恨的。只知索取而不知付出亦是可恨。如此,充滿謊言與誓言的男人是可恨的。因為誓言,其實就是謊言,所以是充滿謊言。愛一個滿腹謊言的男人?可?不可亦如此,愛是如此盲目。

所以,Santiago才會甘心為Miguel留下,甘心成為鬼魂留在Miguel的身邊隨呼隨到,甘心葬身在Miguel的大海。

感人?放屁!

我愛你 – The Delta

THE-DELTA

“我愛你”這三個字是多麼的脆弱而不可信。

影片有著同性戀的疑惑,有著有色人種與白人的種族疑惑。

本來就只是一個晚上的口交之歡,而後就言為此而深愛對方,苦苦等候,盡訴衷情。你我根本就相差甚遠,我是中產,你是底層。我不過求一晚解脫,轉身之後,我還是會對剛爭吵完的女友深情的說上一句“我愛你”,雖然我會偷偷跟男人做愛,雖然有些男人齷齪得叫我不屑一顧。

這就是遊戲規則吧!當明白過來,身心受創,仇复心理又是如此強烈,對自己的恨,對對方的恨,對現實的恨,對別人的恨。"I don’t want a big dick, I want true love." 每個人都祈求真愛,然現實如此殘酷。那將會是一個浪漫的晚上,與所喜歡的人看着滿天花火燃燒,璀璨動人,但誰在意呢!起碼似乎對方並無為此有所激動。殘酷現實在於你的浪漫會招惹警察,更殘酷的是你竟然逃跑,那是多麼齷齪。

“你真可愛!”“我可愛?”單方向的愛慕使得整件事是如此的愚昧可笑。開場,一個赤裸的男人走在馬路邊上,他是如此的孤獨。

我為什麼不愛你?因為我根本就不會愛上你這種人。

背井 – SEVEN SISTERS

BETA-RADIO

這會是個鄉村青年的故事,鬱鬱沉悶,少有歡愉,想逃離至大城市,卻內心憂慮,有着種種的不捨與牽掛。

BETA RADIO是一支來自威爾明頓的雙人組合,"SEVEN SISTERS"是組合的第一張美國獨立民謠專輯。專輯的風格有簡單輕鬆的小曲,也有複雜用至管弦配樂,在專輯中可以聽到班卓琴的大量使用。其實這也是組合所希望以簡單的編曲與樂器來製作他們的專輯,無需那些不必要的複雜編曲。

個人會比較鍾情"Darden Road""Brother Sister""Khima""Highlight On The Hill"這種稍加豐富而又依舊他們簡單原則的曲目。尤其"Broter Sister",算是專輯中使用弦樂最為豐富的一Track,在旋律上也是最具記憶點的,尤其不會忽略在背後的那小提琴,似得整曲都有了不一樣的鄉村感。不自然就會想起《夢幻街少女》當中作為背景樂的小提琴,同樣奏著一種鄉村小徑的悠閒與淡淡憂傷。

或也因為簡單,使得專輯顯得淡淡無奇,是有所過分的簡單。

妓女 – 鳥の歌

Tori-no-Uta

短片不是動畫嗎?通過一幅幅靜止的單幅畫以圖像滑動、放大縮小的處理方法,配以聲優配白以製造虛假的動感。但其實,這也是一些動畫在某些場景表現上所慣常使用的處理方法,但因天野喜孝本身就只是靜態插畫家,而要以其畫作來講故事,全片就都必須以此手法來進行。因為本身在剪輯手法上的動感,以及配樂及配白的結合,並不會使觀者有太強烈的靜止沉悶感。而且本身欣賞天野喜孝的畫作就是一種享受,其大氣壯美的畫風本身就可以帶出豐富的戲劇張力。

少年與妓女相遇,聽着妓女的彩虹故事,然而卻因為內心的壓抑而對妓女產生質疑,失去妓女,只留下一根羽毛,亦因為這根羽毛,認識到對妓女的愛戀,而重新與妓女相遇。

天野喜孝的畫作從來就帶有一種陰邪之氣,此片中的妓女充滿神秘感,蒼白的面容妖冶的神態使其帶有濃重的妖氣。背景時而蒼白空洞時而艷麗複雜,使得故事如夢般奇幻。但其實是一個浪漫的尋找與等待的故事。

走了 – 城南舊事

My-Memories-of-Old-Beijing

上世紀的80年代初,中國電影在死寂中繼續恢復,此時期曾出現有散文化電影。在《中國電影藝術史》中所言,又名作新紀實主義電影。與同時期的反思電影不同,散文化電影更著重在情感營造,結構鬆散而通過平凡生活流露情感。

《城南舊事》改編自台灣作家林海音同名小說。以小女孩英子的眼睛,見證當時的北京南城,形式上的分為了三段,瘋女秀貞的故事,小偷的故事,宋媽的故事。他們的故事都有著同樣的結局,走了。秀貞帶著剛找回來的女兒妞走了,一起被火車撞死了;小偷被抓走了,他不能再鼓勵弟弟了;宋媽的兒子死了,女兒被帶走了。最後,英子的爸爸也病死了。全片下來,英子身邊都經過不同的人,然後都走了,那種淡淡的憂傷在灰濛蒙的畫面上縈繞。

以為,中國電影是擅長於此散文化的手法。本來中國人就曾經歷過大悲大喜,他們的背後都有著辛酸悲楚。而且中國人從來就是接受一種壓抑憋屈的文化教育,受著意蘊無窮的美學熏陶,無需直白流俗的畫面鏡頭,以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場景、一個道具就可將沉重的情節經過表達。就如瘋女與阿妞的結局,瘋女以為要帶著女兒去找丈夫上輪船,我們真似乎看到輪船濃濃的煙在前方瀰漫,其實,那時火車的煙,濃煙與暈倒的英子其實就暗示了這悲劇。

走了,那時中國電影的審美走了,中國電影特色也結束了。

孤獨的人 – Nothing Personal

NOTHING-PERSONAL

一個一直在路上的女人,一個獨守空房的男人。兩人相遇,彼此有著高牆,不想對方進入,但又對對方有著好奇。當彼此的圍牆保護都卸下時,突然而至的變化讓人畏懼,長期的壓抑憂慮讓人惶恐。

性是那麼容易滿足,但愛是那麼難以尋覓。當似乎看到,卻畏懼停滯,彼此都有著過去的故事。他為何一個人,她為何一個人;他為何獨自在海岸小屋,她為何一直在路上來到這小屋。相遇,一時慰藉。

男人走了,女人繼續她的路。

全片瀰漫淡淡的憂傷,濃重的霧氣瀰漫畫面之上,疏離冰冷的人物關係使觀眾憋悶,愛爾蘭山間的景緻是優美怡人,海岸是陰霾暗沉。結尾,女人抱著男人,當中蘊含多少混雜的情緒,失落,傷心,不捨,放棄,無奈。

其實,這是女導演的一次心靈出軌,嘗試自己一個人的路,嘗試離開男人,擺脫男人。

革命者 – Hunger

HUNGER

當革命至最後,只剩下自己的身體為賭注,賭的是大眾的憐憫之心。於是成功了,但意義又為何?為在世人?為將來者?為政治?為國家?為自由?

絕食革命所表現出來的是人最為堅定決絕的意志,身體日漸消瘦至皮包骨,器官機能衰退,五感模糊四肢無力,皮膚因缺乏營養而潰爛破損,這就是革命的過程。

面對一個冷血獨裁的政府,自焚可以新聞封鎖以制止大眾關注與憐憫,從而得到穩定;上訪可以誣衊是精神患者而關進精神病院,從而將不公事就此完結;天災人禍可以擾亂視聽轉移關注,而將自己的過錯儘早消失於大眾關注視線中。

於是看來絕食革命,似乎是如此的理想主義。相信大眾關注?倒不如相信暗殺者們手中的槍。

監獄長們其實又何不是無辜的執行者、替罪羔羊。當暗殺者身手利索的走至獄警背後,往頸項一槍,獄警的溫熱的血就噴濺面前母親身上。震撼,但奈何又奈何呢?防暴警察難抵內心強大的罪惡感而藏於牆後哭泣。他們是矛盾的,無辜的。政治從來就是無聊而罪惡的遊戲。

當聽到Bobby在於神父對話時講述童年的故事,會明白革命者們為何如此堅定。他們不屬於這裡,但也不屬於那裡,他們的內心徬徨無助,他們只要自己的地位,自己的身份,自己的政治權利。

記錄性的鏡頭語言,景深至監獄盡頭以傳達革命的壓抑,長達15分鐘的對視半景長鏡頭以表現革命者們不為人明白的孤獨。全片鏡頭多為監獄牆壁獄門所框架分割起來,最大限度的加重前半部的壓抑禁錮。對話過後,幾乎零對白,僅以Bobby極其消瘦的身軀作為一切的表現手段。

貓狗 – GHOST TRICK

Ghost-Trick

這回不打算多言系統,遊戲開場就是教程劇情,解謎遊戲本來在操作系統上就無須太多話語。也不打算多言畫面,其風格化的粗曠人物造型、二維平面無景深化場景,就讓遊戲有著其獨特之處。

想重點說遊戲劇情,簡直是DS之上的神作劇情(就劇情而言)……

我死了,我是誰?我是那個黃頭髮紅衣服躺在地上的傢伙。
是誰殺了我?那個死了一次又一次後又被我回到過去救了一次又一次的女刑警。
我為什麼會死,女警為什麼要殺死我……

當夜愈深,愈接近天亮,謎題就愈混亂,謎底卻愈清晰。

那是十年前的意外,“我”曾經挾持女孩做人質,但竟然被一外星隕石擊中而死。後來,“我”徘徊在生死之間,成了無主遊魂。哦,我不是“我”,原來我是一隻貓,一隻陪伴著孤獨的“我”的一隻貓。我是被“我”誤殺的。在我死後變成幽靈的時候,被一隻老狗誤導我是“我”。好吧,其實那隻老狗是我後來救的一隻叫砲彈的小狗,只是老狗是另一個結果產生的結局。哦,對,我有穿越的能力。什麼祖父悖論?算吧,我的過去與現在與將來是直線的,正如我所在的世界是平面沒有景深般。於是,我當了一晚的人,以為是人的其實是貓的幽靈……

這是個充滿矛盾的故事,並非指故事自相矛盾,而是在不斷推翻之前的答案。當你以為揭開一謎底後,又告訴你,你錯了,事實並非如此。而最終的最終,得到了一個結論,貓是自私狡猾的,狗是忠誠聰明的。當第一次狗遇見貓時,請求貓的拯救,結果貓拒絕了。結果小狗等了又等命運的重複而成了一隻老狗,再見到貓時,他誤導了貓而有了以上的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