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 – 心迷宮

DEEP-IN-THE-HEART

成本制約吧,電影整體質感像一種電視系列片那般,無論是場景、表演、抑或故事,都讓觀眾產生一種很微妙的感覺。但或許也在暗示著中國當代電影的出路,故事回歸小村小鎮,更廣大百姓的身邊“故事”,雖然這故事是如此般的荒誕而黑色。

喜歡這電影在剪輯上的處理,同一時間線上的三組人員,圍繞一個被火燒焦的屍體抖出他們各自的秘密。三組人員在時間線上相互穿插,而因為不同的鏡頭位置承擔着同一故事不同的敘事角度,也就使得故事更加立體。其實這是一種很奇妙的看故事心態,整個故事在第一組人物的時間線上已經知道開始結束,但因為敘述角度原因,使得觀眾對故事的了解跟人物一樣是片面的,而有了第二組人員故事在另一個角度的敘述,使得整個謀殺後燒屍案件得到了補充。但一隻蝴蝶拍動了翅膀所引起的影響是多向的,一個影響會引起下一個影響,於是第二組人員在補充之餘又帶出了其他謎團。而第三組人員在補充故事之餘又利用第一組人員故事來補充自己故事的謎團。三個故事猶如一個圓圈般,前後鋪墊相互補足。

其實以為,導演在手法上耍了點蠱惑,明明觀眾能夠和人物那樣看到並沒有被埋起來的棺材,但鏡頭就是掩藏起來,只是表現了村長的慌亂,這個棺材的鏡頭就放在了結局,父子相會的時候才出現。而這蠱惑,另一個角度思考,也是為了要與開場父子的尖銳矛盾進行呼應,引導觀眾對著相會進行思考。

老–Mr. Holmes

Mr.-Holmes

誰都會老,哪怕是大偵探福爾摩斯。當周遭熟悉的親人好友都逐漸老去離開,就只剩下自己的時候,那種孤獨會讓人失去理性,更當面臨記憶日漸失去的時候,曾經的意氣風發會讓自己無法面對這落寞。

電影三條時間線並行,企圖立體地將福爾摩斯在人生最後幾年,在死亡面前時候的徬徨。時間線一,當下,居住在僻壤山村,只有女管家和她的小兒子照顧自己的起居生活;時間線二,日本,他要尋找能夠幫助自己記憶的藥草,他要記起人生中最後一件懸案;時間線三,過去,那是福爾摩斯最後接手的懸案,一個丈夫懷疑自己的妻子被水琴老師蠱惑而精神失常。

而當三條線依次相會的時候,會知道,其實都想要講述內心的孤獨。不被丈夫的理解的妻子是孤獨,所曾等待卻一直無法再見父親的兒子是孤獨,所有自傲自豪的曾經和摯愛都離去而只剩下蒼老的時候,是孤獨。

無法面對自己的這種孤獨,最後的結局就只有悲傷。但如果,身邊能夠有人支持能夠理解,那會是支撐自己繼續的動力。如被蜂蜇傷的男孩,因為他的意外而喚起福爾摩斯以為失去殆盡的縝密思維。

其實在觀看的過程中,因為多線的敘事,會引起對電視劇《夏洛克》的聯想;而因為電影的取景和人物化妝,則會引起對電視劇《唐頓莊園》的又聯想;幾乎都在很多細微之處呈現著英倫創作的元素。

這個充滿惡意的世界 – 亂步奇譚

開始於一樁校園虐殺碎屍事件,受害者被殺害後肢解重組為一張椅子,造型可怖殘忍。而在兇案現場,就只有受害人的一名學生。而由此,帶出了動畫的主角,並非如名稱的江戶川亂步,或者其後人,而只是一天才偵探明智少年。因為這一樁案件,一個三人偵探少年小組成立了。

當以為這動畫只會如一般偵探懸疑動畫那般的話,就錯了。之後的一樁又一樁案件就不過是對一條公式的鋪墊,將人物帶出,將主題深化揭示,在最後來將過去以及現在進行聯繫,說明這一切罪惡背後的人性之兇殘。

“兇殘”,是因為軟弱,因為太過軟弱而給予罪惡實現的可能。要將罪惡杜絕,就只能用兇殘將罪惡警告,滅絕。結尾,動畫似乎要以失控的狀態來將社會推向混亂,以“正義”來杜絕罪惡,以暴制暴來化解內心的壓抑。是的,動畫開場的幾個案件鋪墊,就是為了對這以暴制暴進行合理化的理由,法律的缺失導致罪人得不到應有的懲罰,但受害者的尊嚴一直被踐踏而罔顧。這尊嚴的保護,就只能以更加罪惡來懲罰,雖然法律的正義不能接受這種懲罰,但這似乎就唯一的方法。

動畫在畫面的處理上很是艷麗,符號化的場景以及人物形象,使得故事的主題呈現有更多可供深究的,如路人都以木偶或者陰影形象來取代,屍體解剖說明則以玩偶來取代,這些看似戲謔呈現,實則是在對這罪惡冷漠世界的諷刺。

亂倫- OLDBOY

OLDBOY

如果說韓國版原作是對人性絕望的呈現,那麼這美國改編則更以為著眼在人性扭曲的娛樂了。除了沿用原作的主軸外,表面的壓抑與酷勁蕩然無存,僅剩下關於亂倫真相的譁眾取寵,及報復的執拗。

電影是太揮之不去的好萊塢娛樂風格了,於是看到的就是個男人被莫名綁架並禁錮數年,當被釋放出來時,他只想尋找這一切背後的真相。同樣地,他認識了一個女孩,並跟女孩一起尋找過去的故事,他們都相信女兒的存在,都相信背後的罪惡,都期待能夠為一次又一次的暴力找到真相。於是重回校園,記起當年所欺負的女孩,及她家庭的“悲劇”。

無法擺脫進行比較,原作的兄妹真情,如此演繹為對父權的絕對扭曲崇拜,以致失去多數人認為的道德觀,其實兄妹都以為自己的愛足夠將所有奉獻給父親,包括自己的身體。卻不料一個校園惡棍,將原來美好的家庭生活給破滅了。惡棍傷害的,不是那個少女,那個姐姐,而是整個家庭。但得以延續的,是讓這個惡棍感受亂倫之愛。當然,這其中的“愛”,於他人,只是“惡”。

所以,舌頭被剪去的,是惡棍的同學,留下的,只是惡棍的一封訣別信,以一種正常倫理的束縛,回到當年禁錮他的旅館。將真相,伴隨他的自由,永遠被掩埋。

結局使得整個故事有所“光亮”,但卻讓“原罪”的絕望隨之也被掩埋。

其實,如果女兒永遠不知道自己所愛的男人是自己的父親,而父親也不知道跟自己做愛的女人是自己所忽視過的女兒,那麼,倫理的意義,又是否存在呢?這就是原作和改編差之千里的距離了。

宇宙 – INTERSTELLAR

INTERSTELLAR

其實應該怎麼去描述這電影的感受?震撼嗎,並沒有在巨幕環境下去感受浩瀚迷茫的宇宙,但音效使得觀影環境發生強烈震動是著實讓心臟也為之產生共鳴的。開篇鋪墊是對近未來地球的末日描寫,進入太空是勢在必行的選擇。而往後關於人性弱點的深挖以及人與人情感羈絆之間的糾纏,則是伴隨這單程真相讓觀眾感動的。其實電影無論是獨立角色抑或群體,都是體現出人性面對末路時候的選擇。為了地球如是,為了女兒如是,為了自己也如是,不過選擇不同而已。

宇宙中的其他星體是如何的?電影不過是根據所知印象描繪出一個個的可能,一切都建立在理論之上的想像。凍結睡眠、蟲洞、黑洞、五維抑或時空跳躍,電影很形象地詮釋了科幻物理理論,但這些理論呈現其實還是驗證著一點,人類無法跳脫自己的認識對所處宇宙空間時間表現出真實,當然,導演也並非意在要呈現真實。

而是想通過一個近未來穿越太空的故事,訴說着父女兩人之間的情感紐帶,卻因為跨越光年的距離而無法傳達。因為認知之外的宇宙與所熟知的地球,認知之外的五維空間與所處的三維時空,這無法正面傳達的情感被鋪墊得如此動人而新奇。

是的,父親的時間不過是幾天,但女兒的光陰卻已數十年。忽然想到其實這與導演的前作《INCEPTION》竟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過一個是人內在的夢境,一個是外在的宇宙太空,卻竟然都是無重力而能夠跳躍跨層級的,而目的竟然都是要尋找遙遠空間(夢境與宇宙)之外的錯失情感(妻子與女兒)。

爆炸 – 東京殘響

terror-in-tokyo

有那麼一幫孩子,他們自幼就失去身份,他們所被賦予的就只有一個個的數字。他們被研究開發超強頭腦能力,但實驗的結果是孩子們接連的夭折。有三個小孩恐懼於命運就如此結束,他們決意逃走,但當跑到鐵欄處時,其中的女孩失敗了,她被抓回去了,而兩個男孩得以逃走,開始他們之後對這個研究及研究背後的組織和國家的報復……

動畫在開始接連的爆炸案以及警察追查的對弈過程中,有著一個背景是希臘神話俄狄浦斯的故事,並不單單是弒父娶母,另有典故是人面獸身的斯芬克斯,他在神話中給俄狄浦斯謎題,就如兩個男孩成人後在一宗宗的爆炸恐怖案中給警察們的謎題。

雖然動畫看似是頗大陣容的背景設定,動則是牽涉到整個警察局及美日秘密組織,但主角也基本只是圍繞兩個男孩化身的“斯芬克斯”和警察們。警察看似正義一方,阻止一場又一場的恐怖襲擊,但當逐漸深入,會發現一起起的恐怖襲擊以及兩個男孩背後,掩藏着重重更加心寒的陰謀,核武。動畫開場時,兩個男孩入侵的研究所竊取的,正是核武關鍵,鈽。

當細看而聯繫時事,會發現動畫故事與當下日本“自衛軍”和“核武”話題是有所政治影射的。監督一廂情願的希望,以不惜讓整個日本通訊電力癱瘓而倒退的代價,也要化解一場核災難。

俄狄浦斯的命運是注定的,三個孩子的未來也是必然的死亡,但如結尾所言,“讓世界知道我們曾經存在過。”著實讓人悲傷的願望。

作家 – DANS LA MAISON

DANS-LA-MAISON

“他失去了所有,但他最後有我一直陪在身旁。”如何解讀這句獨白,所有的一切,是否都為了成為這男人身旁的唯一。到底什麼是真實的?影像所演繹出來的故事是真實,抑或導演所講述出來的真實是真實?從形式來說,是要表現文學與電影直接的關係,而從電影結構來說,則是要道明文學與現實之間相互侵入的關係,但如果再站高一層,更為反轉的故事形式且戲劇衝突來說,這不過是為男學生為了接近男老師而進行的一場借文學欺騙現實的陰謀。

房子裡所發生的一切,在電影觀眾看來是與現實共同的存在般,但不可忘記的是這是要通過影像來呈現所撰寫的故事,而這故事是男學生在男老師的指導下推進的,那是否真實呢?觀眾和老師是被告知真實的,但其實呢?只有學生和編劇知道。

所以,大膽假設房子裡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假的,為何不呢!正如學生來到老師家中所寫下來的故事,老師所看到的不過是通過學生的記述文字所想像出來的現實。但正如老師教導學生作文時所說的,作者描寫人物是有意圖性和立場的,讀者會因為作者的文字而受到影響(欺騙)。

而師生兩人在故事中關於一個男生之間的吻而發生了爭辯,“難道你以為我會因為這吻而開心嗎?”關於這段描寫,也一定程度證實了觀眾的這想法。而其實一個老男人因為被一個年輕男學生一篇文學而喚起內心的慾望,何不極具戲劇衝突而大俗共賞嗎。結尾,師生兩人關於一房間裡兩個女人的爭吵所引起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想像,也呈現出兩種不同立場。開篇關於學生校服的決定,男老師的不屑其實也從側面暗示其內心的反叛。

女人- American Horror Story: Coven

AmericanHorrorStoryCoven

作為不同故事的續集,難免會有所比較,雖然同樣宣稱恐怖路線。因為比較,所以期待,但也往往因為期待,而有了落空的可能。不幸的是,精彩的開場與升級的演出陣容,卻並非告知更優秀的結果。

女巫的史故,大可不斷追源溯史,也大有很多的經典形象展現。而為之圍繞且深化的,觀眾是首次接觸。大概知道是一幫與惡魔達成協議的女人,借用惡魔的法術為惡的故事。

但,這只是關於女巫。而劇集實際呢?一種有着女巫能力的女孩或者女人聚在大宅裡面,在他們身上發生了很多或血腥或恐怖的事情,只因為他們擁有女巫的法力。於是會在性愛高潮之際將人害死,能夠將自己的傷害轉嫁他人身上,能夠控制物體的移動,能夠讀取人心,能夠復活死人……女巫的各種法力被散落在這些女孩身上。

劇集分開了兩條故事線,一個現代一個過去,那個黑人還被如奴隸般對待的過去,記錄一段白人傷害黑人的曾經。但這殘害黑人的肥婆,最終遭到巫毒女王的永生詛咒,被常埋在地下,永生不得死亡。

隨著故事的推進,觀眾以為劇集已然不是要說恐怖故事,而是要聲張“公平”,女權與反黑奴的呼聲在當中此起彼落。女巫殺手終究不敵女巫與巫毒的聯合,猶如男權世界終究會被女人團結起來的力量所打敗;殘害黑人的肥婆與巫毒女王也墮入永不超生的地獄當中不得逃脫,感受着各種的身心折磨。

縱然依舊有二季時候的艷情血腥,卻少了二季時候的驚悚靈氣;也縱然有了不時用心的場景調度與鏡頭調度所帶來的精緻,卻少了畫龍點睛的驚艷配合;雖然依舊保持有基本的原班人馬,卻少了人物矛盾性所帶來觀看的戲劇樂趣。

絕望 – 彈丸論破

DANGANRONPA

所有早期PV推廣都讓這動畫被寄予厚望,繁複的人物角色,充滿未知可能的的黑白熊設定,讓這遊戲改編動畫有了讓觀眾所關注的着眼點,諸多角色似乎告訴觀眾其中必然有着可以深挖的元素。加之之前對密室解密遊戲的嘗試,對相同類型的改編實在沒有不追看的理由。

而從來,被寄予期待的,都有失望的可能。動畫開篇的鋪墊是可以的,但之後快速的動畫節奏以及各種欲言又止且故意造成信息不平衡來營造懸疑的手法,都大大打擊觀眾的熱情。而且這種主角必勝的基調還是那麼讓觀眾厭棄,而其他的配角,就必然只有成為主角踏上勝利之路的踏腳石而已了。主角苗木誠每每被霧切響子告知證據的時候,都會故弄玄虛的隱藏答案,壓抑到動畫結束才給出答案。

動畫與其說是解謎,倒不如認為是給解謎遊戲的影像攻略罷了。故事將十五個學生禁錮在封閉的校園空間中,在相互廝殺的過程中迫使倖存下來的學生查處當中的陰謀,這種動畫or遊戲劇情有“大逃殺”+“9時間9人9扉”+“逆轉裁判”的味道,各種相容,但也有各種都不是的怪調。

其實動畫在人設方面是見優的,處理大量豐富的人物時能夠塑造出人物的個性來,但那種必死的氣質滲透在人物當中,除了開場被誤會是女主角結果卻第一個被殺的女同學。從這一點上,動畫在衝突處理上,是有所值得肯定的。但主題的話,想要深刻卻乏力最後至無賴地草草結尾,只能說是讓觀眾傷心的事了。

噢,觀眾想起玩家當年的《9時間9人9扉》的遊戲還留在NDS的燒錄卡上沒有通關呢。

女人 – 薔花,紅蓮

A-Tale-of-Two-Sisters

其實,這到頭來還是一個男權社會下女性內鬥的悲劇,男人一直處於一個旁觀者以那麼高度地俯視幾個女子為自己而各種惡毒詛咒,哪怕化作厲鬼也不願放過和自己爭搶男人的女子,而那男人,仍然以那麼無辜地角色看着這一切。

大女兒,我確實認為這是一個戀父的女孩,所以媽媽傷心欲絕的時候,也是找小女兒來安慰,哪怕死,也是在小女兒的衣櫥裡。大女兒代替自己的母親,和那個跟媽媽搶男人的女人惡鬥,哪怕當自己精神失常的時候,也是幻想和已經死去的妹妹一起回來和那女人繼續鬥,不過,她還是輸了。是輸給自己的嫉妒,輸給自己的歉疚,輸給自己的執念。

小女兒,她是爭鬥中的犧牲品,在那三個女子的爭鬥中,她是如此無辜。她的陰魂,也就只能如此可憐地被壓擠在水槽中,在媽媽的屍體下……

媽媽,她是整場爭鬥中首個被乘虛而入擊敗的敗將,她不再年輕,她不再賢淑,她只有作為一個棄婦般被忘記在病榻上。她只有求死去化作厲鬼,守在大宅中,守在丈夫旁,推走所有妄想侵占她家庭的女人。起碼於電影結局而言,她贏了。

繼母,女人都期盼能夠和自己愛的男人一起,當失去某些事情時,她會罔顧男人身邊的家庭,而妄圖侵占。她最終搶到了自己所愛的男人,也害死了男人的妻子,趕走了男人的女兒,可以獨占這一個男人。但,她畢竟是一個有良心的女人,所以她內心的歉疚如她所目睹的慘況那樣,不曾被遺忘。最後,她所看到的,是男人妻子的鬼魂,抑或是自己內心無法擺脫的愧疚呢……

…………

影片特別的敘事結構,在有條不紊的曾經與現在,真實與虛假的穿插中,敘說一個精神不穩的患者所幻想出來的世界,或也敘說一個詭異的郊野大宅傳說,孰真孰假,也不過是觀眾希望接受那一個真相而已。

瘋人 – American Horror Story: Asylum

American-Horror-Story-Asylum

從來覺得看恐怖片是一種自虐的行為,用各種驚嚇來呼喚觀眾內心的可憐快感,因為業已麻木。如果開始鍾情恐怖片,是否也表示觀眾內心也在麻木了?可能了。

雖沒有追看第一季的故事,但一季一個故事的設定讓觀眾追看新季完全沒有負擔。開場就是小情侶的各種重口味激情是性感與血腥並行,至於那客串的,其實觀眾並不在意。而將這黑暗血腥大宅的懸疑秘密鋪下之後,就是追述這秘密傳說的過去了:曾經的瘋人院,荊棘崖。

有些人不屬於這裡,但他們卻被關在了這裡;有些人屬於這裡,但他們卻逍遙在外。當權者與被統治者的一個絕佳比喻,而這種瘋人院的比喻,其實放於某些獨裁國家,同樣適用,且如此恰當。在劇中,似乎可以看到一個時代的黑暗,政府的不為以及宗教的濫權,以致罪惡掩藏在宗教的保護下暗生。

如納粹。殘留下來的納粹醫生利用瘋人院裡的病人進行人體實驗,於是劇中最讓人絕望的一幕就此出現:性癖女病人被割下雙腿,鏡頭從斷肢處往角色頭部表情拉近,幾近絕望的運鏡讓觀眾近乎窒息,而嘎然而止的一集終結將這絕望纏繞觀眾不得宣洩釋放。這是對觀眾的虐待,但也是觀眾所渴求的扭曲快感。是的。當這女病人再次出現時,猙獰醜陋的面容再加讓觀眾難受,猶如爬蟲般用斷肢爬行無力求救,密集的病毒肉瘤及扭曲的面容可怕之極。但當那作惡的納粹醫生因為所愛慕的聖潔修女的離開而追隨其後時,又不禁覺得此惡人的矛盾。

是的,正劇有著太多的矛盾,而讓每一個角色都如此豐滿招人愛恨。大修女那跋扈是否讓觀眾對其所作所為咬牙?但當她得知曾經的過錯以及對生活希望的重新發現,以及被惡魔加害時,她那曾經的跋扈似乎被忘記了,只記得最後她的落寞,她的孤獨,她的無助。

劇集在製造前後反差有著它所擅長的手法,總是用各種鋪墊來讓觀眾對角色形成印象,再殘忍地將這所有印象抹殺。誰有曾想到那看似正直以對抗大修女和納粹醫生出場的輔助醫生,竟就是殘忍的“Bloody Face”呢!但他的殘忍又卻是因為被母親丟棄所導致對母性的變態渴求,最後演變成對女性皮膚的扭曲渴求。

當以為善意與惡意之間的模糊界線時,女記者猶如一條線索那般串聯起這個故事,也讓整個故事在真實與虛構之間搖擺,正義與邪惡之間擺渡。以為她是受害者嗎?但她可以利用這種受害經歷增加各種吸引眼球的手段來幫助自己獲得推崇,不幸,就彷如一道疤那般存在,卻已不痛不癢無傷大雅,哪怕最後這道疤可能留有後遺症,最終也是經由自己的手將這後遺症解決。她是惡魔嗎?但她絕對不是天使,而且哪怕天使,也會遭受到惡魔的附身控制。

劇集各種香艷血腥確實讓觀眾得到追劇樂趣,而在第11集各種驚奇的鏡頭調度場景調度,都讓觀眾不得不對此劇痴迷有加。雖然其結局又以一種平淡的手法結束,將一路的“嚴重”緩之以“輕淡”。

是否又再證明了這個想法:同性戀者都有著強烈的女權意識,起碼導演編劇Ryan Murphy此回是讓觀眾有此認為了。

特務 – The Bourne Legacy

The-Bourne-Legacy

純粹的動作片真不是所歡喜的電影類型,結尾那追車狂奔戲,幾乎在研究攝影師是如何捕抓,而又是在怎樣的位置來進行如此驚險的拍攝。而作為Jeremy Renner的暫時影迷,又實在欣喜於看到其在電影中一再的展示其身板,也為其如此驚險的追逐逃亡而緊張一陣。所以在沒有觀看過《The Bourne》的前三作,也為了Jeremy而進了電影院。這可認為是動作片的新貴了嗎?

依循動作片的套路,強烈的敲擊樂推動著電影的進行節奏,然後新任的特工關鍵成員為逃避組織的追殺而輾轉在不同的國家場景,然後在過程中是鬥智斗勇鬥驚險,鬥狠鬥酷鬥肌肉。

電影前段的鋪墊讓觀眾想到這麼一個點:電腦科技遠不如生物科技,不看特工組織動用了大量的電腦網絡都無法將得到基因改變的Aaron Cross抓住,而總是落後在其後。在菲律賓時候的那接連的逃亡還讓一幫幫的菲律賓警察參與,不禁讓觀眾覺得好奇這種“新鮮”,畢竟動用到外國警方並讓他們大量的出現就實在鮮少見到,在觀眾而言。更由此好奇,如果將之放在中國進行拍攝,警察的劇情又是否還是片中那樣呢?

單身母親 – Ruby Cairo

RUBY-CAIRO

本來這應該會是一部很棒的懸疑電影,因為電影開始如此讓觀眾地期待着,巧妙的謎題藏在珍藏的棒球明星卡中,女主角完全就可以在逃避的同時一點點地領取到丈夫所“留下的遺產”。觀眾不介意女主角在鬥智斗勇的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女性主義,哪怕在過程中穿插她與丈夫的過去種種美好迤邐情慾。

但奈何,在美好的解密做開頭之後,在Liam Neeson與女主角重逢並開始了美好愛情之後,電影從懸疑變成了犯罪(雖然兩者其實也說不上矛盾關係),但本來女主角跟着球員卡環遊世界的冒險遊戲因為發現丈夫所涉及的陰謀而嘎然而止,並在Liam Neeson和Viggo Mortensen之間的關係徘徊,並且毫無預兆地在昔日夫妻的爭奪之時,結束了,沒有高潮。

單身母親,以為丈夫已經死亡而乏力地帶著幾個小孩瀕臨在絕望邊緣,當發現丈夫所留下的秘密遺產後又重新發現了生活的希望。這可以成為爛俗之極的開端,也可以成為足夠具有人物性格鋪墊作用的開頭,但,觀眾失望地看到電影最終的懸疑竟是那丈夫的生與死,而不是那筆“遺產”的得與失……

偵探 – 冰菓

HYOUKA

最後,都還是不得不將之定義為校園偵探動畫,雖然它所偵查的答案不是殺人陰謀血案,盡只是些小疑問,以聰明的推理能力和觀察能力來講這些小疑問解惑。又雖然更加覺得它依舊是京都動畫所擅長的青春校園動畫,在推理的包裹下是校園裡的各種點滴軼事。但還是覺得,應該以“偵探”來標籤此動畫。

一如京都動畫在近期的製作風格,通過空鏡頭和小細節來烘托動畫氣氛,隱喻人物心理變化。喜歡如此風格,則會覺得清新而富生活細節,耐人尋味;而不欣賞,則只認為是乏味沉悶。但有一點是如今依舊討人喜歡的,是京都精良的製作,鮮少的畫崩讓每一幀都精美至極,而在《冰菓》之中,也真有那麼幾分古典美。

雖然有著太多的流行元素所設計出來橋段和人物,使得可能沉悶的校園生活推理故事又顯得多麼的飽滿豐富。絕無路人相的路人配角,使得動畫足夠有電影級的審美感。從解開《冰菓》的過去開始,就感覺到瀰漫在其中的淡淡傷感,雖然大家都看似熱鬧,但種種的無力也在訴說青春的哀傷。無論是之後“愚者的片尾”章節,抑或是“十文字事件”,都在熱鬧之後帶著無力,困惑。尤其是福部里志和伊原摩耶花兩個角色,最為糾結。

故事以一年為期,將一個幾乎被廢社的古典部重新組織,將成員四人的故事展開。從架構上有著如此多被相似的地方(譬如《K-ON!》),而之後,就是俗套的環節:野遊,校園祭,新年,等。

惡魔 –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The-Girl-with-the-Dragon-Tattoo

其實,是要為那背後有龍紋身的女孩而在意,抑或是他們所調查的家族黑暗而在意呢?導演所要希望通過鏡頭與剪輯帶給觀眾的是一個冷酷帥氣的雙性戀女英雄抑或是要揭發背負亂倫原罪的陰暗呢?快速的剪輯紛繁的信息通過鏡頭帶給觀眾的是一宗罪惡深重的家族黑暗過去,但觀眾又是否能夠跟隨鏡頭與戲中人一起挖掘出其中的種種呢?

或者,這更應該問原著小說作者。其實,並不覺得要抖出如此巨大信息量的劇作適合拍成電影,尤其以快速的節奏剪輯企圖娛樂觀眾的電影(當然,可能導演是企圖更加高智的觀眾群),快速的剪輯陰冷的氛圍確實可以讓觀眾感受到冷峻的風格。

影片開始的雙線發展是鋪墊了人物背景塑造了人物性格,然後兩人的相識才正式讓家族調查的故事線緊湊推進。整片更像是一層層包裹的形式,要讓觀眾看到的是人物先於故事,嗯,如此說來,也就可以解決開篇所提到的問題了。

觀眾在其中總能夠得到快感的釋放,因為得到一種以惡還惡的仇報釋放,無論是女孩遭強暴後施以私刑來報復施暴者(鋼棍插肛門直腸),抑或是納粹連環殺人犯被揭發後被高爾夫球棍打得臉部變形終炸車而死,都是以一種作惡者不得善終的讓觀眾得到戲劇觀看愉悅。

不過,觀畢此片也有另外一個思考:北歐國家的近親亂倫強暴事件真有如他們的電影所呈現出來的嚴重情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