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 – 赤道

HELIOS

其實觀眾都有一種正義的期待,對於戲劇正面導向的希望,而當結局並非如“邪不可勝正”所言的,內心的失望則是對作品嚴苛的否定。此電影呈現及結果則如是也。

地下軍火的交易地轉之至香港,而這具有毀滅性的軍火武器稍有不慎則會將香港毀滅殆盡。軍火原屬於韓國,但交易地在香港,而香港屬於中國領土,韓國與美國有所話語,於是政治上的相互制衡及利用,讓一場交易引來多方勢力的參入。而這彼此勢力的抗衡抵鬥,利益方向的不一致,使得危機並不能夠得到化解,更是落入爾虞我詐的陰謀當中。

其實當故事在鋪墊香港政府時,各部門之間的相互推卸及而後面對中央政府的阿諛,何不是在諷刺着當下的香港政府呢!而多方勢力之間的抗衡及敵對,則會使得危機演變得更為慘烈。這樣的種種,何不是在映射著早前的香港社會局勢嗎!

“你都是香港人來的!”當之前被李SIR提醒後,教授離開總部反問李SIR的話。
“我何不是被人捏著喉嚨呢!”而李SIR對於教授這反诘,也有著他的無奈。諷刺的是,李SIR結局則是被勒喉而死。

縱使更多的觀眾不能接受電影以一種預告片般的展開,但其實個人會接受這種正面角色慘遭魚肉的結局。並不因為正面角色的種種處境是多麼的不堪且愚鈍,而是這種爾虞我詐必然有贏家也有輸家,但反派智謀取勝則謂之奸詐,正派陰險則謂之機智,這其中的正反既定道德觀於在戲劇的世界中,是否能夠有所反差逆轉呢?

而且,這電影明顯就是一個啟幕的“預告片”,能夠槍火轟鳴爆破連連則好矣!而且觀眾在晚場後遲遲不立場期待有得個邪不能勝正的表現,難道不是另一種的創作肯定嗎?

棄子 – mother and child

mother-and-child

年少初嘗禁果,懷下小孩也遭到男友的拋棄,因年少無力撫養且為了更美好的將來,孩子被母親給了別人撫養。但這遺棄,也讓年少的女孩對周遭的人與事充滿了疑慮和不信任。

事業有成的女人進入了新公司也搬進了新租房,自小就缺乏愛的女人對鄰居的盛情充滿了不屑。她可以為了事業上位不惜一切,因不信任愛的存在而故意去挑釁離間鄰居夫妻的關係。直到她被告知懷孕了,但其實她做了絕育手術以為是不可能懷孕的。孩子的到來原來是那麼的奇妙,奇妙得讓她願意放棄所追求的一切事業有成。

妻子一直無法懷孕,開始是為了給丈夫一個孩子,但後來,這個孩子成了滿足自己願望的來源。當經歷與孩子母親一次又一次的交涉交流後,甚至在產房與親生母親一起感受生育過程中的艱辛後,母子之間的羈絆破碎了妻子的夢。孩子母親還是不捨得自己懷胎十月的親生骨肉抱走了剛出生的孩子。

三個女人,三個各自不同的關於與孩子的故事,而三個故事各自關聯,呼應出妻子在當中關於上帝的一句對白“當上帝覺得時候來臨時,就會給予你孩子”(大意)。是的,所以女人在懷孕的時候,想到要給當年丟下自己的親生母親寫信;而當年的女孩已經邁入中年,在老母親離開後,與丈夫開始婚姻後,想到給自己失散多年的親生女兒寫信;從悲傷失望中冷靜過來的妻子再次得到一個可以當母親的希望,一個剛出生的女嬰因為母親分娩時候的大出血而成了孤兒,她成了優先撫養候選。

故事是如此的像一個圓圈般,因為“孩子”而將三個女人聯在了一起,又因為孩子而改變了他們本來的人生,或破碎或結束或美好。

特工 – 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

Kingsman-The-Secret-Service

真一如以前看導演的另一部作品的青春躁動快感,流暢的動作打鬥與精妙的慢動作剪輯,實在延續著當下動作片的風格趨勢。倒是英國出品加之特工題材,能再熟悉不過的想是代號特工系列,但又加上偏好其美式幽默的導演,就產出如今所看到的截然不同的特工電影。

紳士的優雅有禮與特工工作中必然的暴力與粗口,當中感官上的懸殊自是看出不一樣的樂趣了,尤其是酒吧當中的一段,簡直是為這動作電影奠下儒雅而酷炫的基調。傷人卻不殺人,自是觀眾對人物氣質的一種好感積累了。而在打鬥過程中的招招快狠準,就更是暢快,而紳士們的隨身(雨傘)裝備成了禦敵武器(防彈盾&槍),則是拍手稱快了。

但其實,觀眾倒更為反派刀鋒女孩一段狂奔甩頭避子彈給嚇尿了,也太酷帥了吧!!倒好奇這麼血腥斷肢劈人的鏡頭,竟然如此赤裸裸地擺在國內電影院裡面,廣電局也實在太慷慨了吧!又何不將臨近結尾一段教堂大屠殺給放出來呢!是想要避免電影音樂真能喚起觀眾的屠殺情緒嗎?

再回想電影細節,F*CK粗口狂飆的,理應該III級別了,但廣電局又給大方的廣播於觀眾們,又別是一番慷慨的!導演的戲謔和致敬,在戲外卻更有諷刺意味呢!

貧富 – 五個小孩的校長

Little-Big-master

明知道故事的必然觸動而仍然去觀看,過程的感受是如此的明知故犯以及可預知的,也仍然去觀看。其實故事不能再簡單的,一名被當下壓抑孩童天性的教育所打壓的校長來到一家只有五個小孩的老舊幼兒園,不為那4500月薪,而是為了將這五個在困境中的女孩解救出來。

陰謀論而言,這不是一種中產階級對底層社會的憐憫嗎?半百老伯獨自照顧年幼的女兒但自豪地稱自己的生活依靠自己並沒有申請綜援,而因工截肢的爸爸堅守自己的鐵皮屋也沒有想到尋求政府幫助,但因為這些男人的自尊,都讓自己的女兒經歷著較之同齡孩子所不幸的底層生活。若不是那名生活無憂的校長的到來,這些底層的父親仍然會用自己的方法照顧自己的女兒。但其實,這陰謀論的想法何不是對為人師表的侮辱!

教師,應該是“人影響人,生命影響生命”的職業。這是校長多麼善良的想法。但社會上,何不充斥著陰謀論中的憐憫嗎?對弱勢群體的支持不外是為了名聲,而靠獲取的名聲來贏得名譽,是的,校長原來所處的幼兒園以及後來尋求幫助的補習社的老師們,何不正正體現著貧富差距下,中產階級對底層社會的憐憫和虛偽。

感動,是因為校長回歸到久違的教師尊嚴和職業道德,而在她影響下孩子們所得到的關愛和美好的成長。

有什麼意義? – 慶祝無意義

La-fête-de-l'insignifiance

其實閱讀完整部書下來,並沒能明白作者所想表達的思緒。只是對當中一個朋友誤會自己患癌症了,而後發現並非,但他卻將這誤會謊言為現實,欺騙了他朋友,無理由的欺騙,連自己都不知道因由的欺騙,私以為是有所扣住關於“無意義”的題目。

因為無意義的欺騙,本就是所曾經歷過的行為。

於是以為,或者,都不過是在進行着些無意義的事情,不明所以然的。看女人的肚劑是,想像母親自殺結果卻殺了要救自己的人的命是,欺騙朋友自己患癌了也是。

那是否,其實寫這麼本書是無意義的,讀這麼本書是無意的?好吧,到底讀者是沒能明白作者思緒的。

噬 – 東京喰種

Tokyo-Ghoul

孤獨者的內心總是那麼脆弱而不堪一擊,容易遭人誘惑也容易遭人粉碎,哪怕他們看來如何的堅強友善,那也不過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裝飾。於是準備成為他人的美餐,如果不是意外,如果不是突然而至的墜落。

故事就從一個普通男孩被移植喰種的內臟而開始,特殊的身份引出兩個立場的矛盾匯聚,到底是屬於獵物抑或獵人,兩方都不接納兩方都不承認,徘徊在中間而徬徨。同樣的吃人題材,同樣的矛盾匯集,難免不讓觀眾帶來比較,但明顯兩者是不同的。動畫其實更偏向於對人性的黑化,起碼在這12集的故事來說,是這樣的。尤其為了引發男孩對自己的喰種現實的接受,而喚起對過去母親的善良的否定以及自我懦弱脆弱的否定,所展開的“對話”。

其實觀眾並不喜歡這種為了鋪墊人物轉變的因由而故意煽情,於是有了雛實一家三口的故事,有了人類與喰種相愛的故事,有了白羽的故事,有了月山习的故事。每一個小章節都為了鋪墊人類與喰種之間相互獵殺強烈衝突矛盾的立場,也為此堆砌出各種虐心的情節,無論多麼殘忍多麼血腥,只為讓觀眾認為兩方都並非如何的善良兩方都並非正義凜然也兩方都並非十惡不赦。

其實最後,作者想要說明的,不過是利世所想表達的一種自然界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

——記于2014年9月20日

Tokyo-Ghoul-2

半年之後,動畫的二季開播,感覺較之一季的喧嘩血腥,二季更多了是對哀傷情感的鋪墊。細想回味,情節的鋪墊,都為了營造兩個立場勢力之間的惡與善,及善惡背後的各種反撲。

尤其是金木,作為喰種,也作為人類,而其實他所要為之抗爭戰鬥的,並非任何一方,而是他所關愛的人。無論是代表喰種的青銅抑或是代表人類的CCG,兩方都有血腥殘忍的一面,而兩邊都有為了摯愛而柔情的時候。

這種人性的兩面,使得每個人物都是那麼的豐富,尤其到結尾的大戰,本來屬於無辜的『安定區』店長和店員,都被拖下水與CCG進行一場廝殺。結果是城市被血洗,但之後了,一場鵝毛白雪將大戰所留下的鮮紅覆蓋,一切的嘶吼都被沉靜覆蓋。這就是哀傷,無力的哀傷。猶如金木他一心想變強,要成長到能夠保護自己摯愛的想法,卻也無力挽救對自己給予最大幫助與關懷的店長,更不能逃避在安定區以『獨眼』的身份面對受了致命重傷的英的命運……

動畫所帶來的情感是美好的,但畫面呈現結果卻是讓人咬牙不堪的。觀眾善良的以為,畫面的人性,或是為了宣洩悲傷的情緒,所以才筆墨肆意揮灑……而故事的結尾,也只是隨著金木的死去而完結,但兩方勢力的故事卻都沒有講述完整,留下太多的未解之謎,卻嘎然而止,雖然完結的儀式感做得尚可,但作為故事的完結,卻差強人意,大抵也是原著漫畫的約束原因。

——記于2015年3月29日

什麼是機器人 – 機甲

ZHI-JAPAN-26

機甲?是機器人!

有什麼樣的機器人?專題說,有人形機器人,自律型機器人,穿著型機器人,遙控型機器人,搭載型機器人。其實有這樣的標準嗎?大抵有吧,雖然讀者作為動畫觀眾的時候並沒有多考究這分類標準,總之裡面一身盔甲機器的巨型或人形物能夠上陣殺敵趕外星人就好了。

關於機器人,所擁有的關鍵字:

  • 高達……模型:97年,香港電視引進高達動畫《機動戰士W》,當中五個少年的設定,完全讓觀眾聯想到過去的[聖鬥士星矢]五主角的設定,完全擊中萌點的設定不能不愛。雖然中間因為觀眾的學習時間以及災難遭遇,而與這動畫失之交臂,但通過動漫雜誌,這動畫成為心中不曾觀賞卻一直始終的經典。或者也是那時起,對高達有所稍明細的印象。他們是巨型的戰爭機器,由駕駛員進入駕駛艙當中穿梭在宇宙、橫踏大地進行一場又一場的激戰,雖然用著如此華美而充滿機器幻想的做賣點,但背後卻一直圍繞人類戰爭的反思話題。雖然觀眾之後以為,這是一個很矛盾的事情,用戰爭來反思戰爭,何等的荒謬。而同時的,當時的同學給介紹一本介紹高達的圖鑑,裡面滿滿的是高達模型,歷年生產過的高達模型都羅列其中。當時的玩樂消費能力,就頂多是SD高達級別,所以也就只關注SD高達,以及稍微的HG高達。關於高達模型的一些考究術語,也在繼續慢慢不經意積累著。直到這幾些年,稍微有更多的能力能夠消費玩樂高達模型,才更加了解這條玩具線的各種考究。說來,其實關於高達,也就只鍾愛《機動戰士W》而已,其他過於深邃而並未深刻。有時則想,到底只是對機器人的造型而關注高達罷了,起源的動畫,不過是玩具的稍微背景罷了吧。
  • 勇者傳說:如專題所言的,SUNRISE公司出品的這一系列動畫中的機器人,該是自律型機器人,他們有著高度的智慧及超強的戰鬥能力,為了保護地球保護人類,一次又一次地將外星敵人侵略計劃粉碎。他們來到地球,和人類男孩締結合作羈絆,一起保護地球。但其實,這系列動畫機器人,最大的樂趣是過了一段時間就會有新夥伴出場,而再過了一段時間,他們能夠合體,再再過了一段時間,他們能夠升級再超強合體,這種每次在原陣容中組合出新形態的,才是系列動畫的看點。
  • 戰隊系列:其實作為特攝片,當中的戰隊隊員們那變身後的形態,該都可以認為是穿著型機器人。更別說當敵人們巨大化後,他們都會乘坐上他們的機器人,並在一次又一次的戰鬥後得到機器人超強合體的機會。其實,合體,是機器人最吸引人的看點呀。

雖然,現在關於機器人的各樣作品依舊熱烈進行著,但卻總覺得不見過去曾經的那般熱情。到底是現在的創作不復過往了,抑或觀眾讀者已經難回往昔了。砌高達機器人模型,成了唯一還能夠抓著機器人情懷的事情了。

英國 – PADDINGTON

PADDINGTON

“歡迎你們到來英國,這裡的人們都相當有禮且歡迎你們的到來……”這是那個來到神秘秘魯的英國探險家離開時所留給熊叔叔和熊嬸嬸的話。小熊帕丁頓也是抱著這話,而來到了這陌生的國家,尋找留下帽子的主人,希望能提供自己一個“家”。

雖然整場下來,都會覺得很多橋段相似故意為之的設定,將一直擬人的熊置身於人類世界中,格格不入所鬧出的種種笑話,刻意而又理所當然。明白當中要傳達觀眾是關於“愛”和“家庭”,人類接納異族進入到自己的家庭,並慢慢將它視作為自己的家庭成員,最後更將這家庭成員從壞蛋的手中解救出來。所有橋段都是那般的童話而不會讓觀眾感覺反感,種種的邪惡在電影中都被處理成愚蠢。當中的反派,小賊以及冒險家的女兒,他們的結局都以“安全”來懲罰,從樓頂摔下所幸抓住桿子而倖免摔死的結局;而之後被罰服務令清理動物圈,本來是那般有愛的行為就是對壞人們最大的懲罰。

電影必然是發生在英國,開場的一段航拍英倫,再次展現了這麼一個國度全景,密集創新卻更見守舊堅持。細雨紛飛是這國家不變的話題,而當鵝毛白雪飄落,一家人在劃一的樓宇街道中打起雪仗來,又是滿滿的溫情。觀眾為這一幕幕而感動,被入侵,心馳神往地能如小熊那般,融入到這陌生的大家庭,得到一個家庭的溫暖庇護。

超級英雄 – BIG HERO 6

BIG-HERO-6

想想其他觀眾為角色的感動,其實是為了作者編寫的一堆代碼而呈現出來的機器人而已,就覺得是多麼的冷漠而不懂風情。這麼一個可愛處處關懷自己且能夠在需要的時候給予溫暖的橡膠機器人,不是很美好的事物嗎?

但這事物,真的都只是因為冷冰冰的代碼所撰寫呈現出來的而已呀,哪怕最後的捨身取義救主人。

故事還是大路之作,基本每一個角色的出場都對之後劇情的推進有所鋪墊,例如哥哥出場所呈現出來對弟弟的處處關懷以及對弟弟天賦的引導,說明你要不久於人世了;例如主角們猜測事故背後的兇手就是大財團總裁,說明觀眾的看到總裁出場料想其是反派的預期是錯誤的(不過另一角度而言他又是反派來的);而當哥哥的夥伴們以排比形式出場被介紹的時候,說明他們會是之後和弟弟一起冒險征討壞人的夥伴們……其實諸多的橋段鋪墊,於有所觀影經驗的觀眾而言都是能夠預期準確的。

但沒有突破觀眾預期就否定電影的精彩嗎?非也,能夠用其畫面來實現觀眾的預期且將預期表達得多麼精彩,就是別樣的樂趣了。就如哥哥的四個科學怪胎夥伴們,各具特色符合他們研究課題的裝備能力,自是英雄電影觀眾所熱切的,而且喜歡看“顏色戰隊”的觀眾看到這樣的排場列陣,還能夠說不好嗎!

〇玖〇玖 – 愛我請留言

Swipe-Tap-Love

監製陳耀全,在擔任監製一職之前,曾在戚其義作品之下多次擔任編審,或觀眾一廂情願的以為,在過往的這些創作經驗之下,帶給他在自己監製的作品中,也會帶有那麼些的言理在劇集之中。

開場於2009年09月09日,在這一天有人為這三個“九”而喜結連理,但也有人在這一天因為各種意外而離開最親愛的人離開這個世界。兩個在這天失去至親和得到摯愛的男女,因緣巧遇,霧水相遇在橋上橋下,同坐一輛出租車,而後不再相遇了,直到4年後。劇集就是以這麼一種讓人嚮往的偶遇重逢的故事拉開美好的開章。

回到監製陳耀全,在之前他首次當人監製的劇集《师父·明白了》就對他的出品有所好感,故事中所帶有的道理禪意,讓觀眾在看據的過程中是能夠有所思考的,而不是單單的直白被告知。而延續到他第二部監製劇集,沿用同樣的演員陣容,更像將之前劇集的遺憾延續到現代,給予當時的“梁祝”一個圓滿。

此劇當中,對白是有意思的,也是會讓人有所詬病的。人物的對白都不是好好的說,都愛言之有他,有重重的隱喻和指代,初開會覺得有意思,但其實慢慢久了,又其實會覺得是矯情而氾濫。當然,這言之有他,其實又從另一個方面來講,能夠給到觀眾有表面之外的思考延伸。就像Prince Edward這個角色,關於一直糾纏他的過去故事,觀眾都只是通過女主角和他的對話來猜測,一直都沒有一個正面的答复,到底是什麼原因令他無法邁出他的下一步。雖然劇情上有從Edward這角色的視角上給過“答案”,但這答案是虛無的,因為觀眾所看到讓Edward困擾的人在面前是由兩個,一男一女。這也就讓觀眾生疑,到底Edward的“番茄牛肉撈通粉”到底是那中年男人抑或是那貌美女士呢?關於這個答案,直大結局都沒有直接給出,而只是通過女主角與Edward的對話帶出,讓觀眾自己根據女主角的反應去推斷。這也是劇集在對白那種“一舊舊”風格上所表現出來的樂趣了。

其實,這也是表現一對愛人的理應該的狀態,往往他們“一舊舊”的對話,言之有他的對話,也是只有當事人才能明白,這也是為之愛人所應該的默契。

而之外,在節奏控制上也讓觀眾覺得有意思的是,常常用到倒敘的手法,並非平鋪直敘的,而是將各種矛盾事件的原因從另一段進行插入,或是通過當事人在之後通過對話插入,或通過每一集結束後的“甜一甜”來告知觀眾。這些手法都會讓觀眾有會心一笑的樂趣。當然,也會有讓人感覺用得頻繁氾濫之嫌了。

而故事通過智能手機之間的通訊來展開,就又是營造與觀眾之間的共鳴,讓觀眾有更加強烈的代入感了。

互聯網與家庭 – 夏日大作戰

SUMMER-WARS

動畫架構了互聯網高度融合到現代的世界(或該理解是當下這個世界的平行世界吧)。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諸多管理都與互聯網有關,市民在這互聯網系統中有著虛擬的形象,各種現實中的事務管理諮詢,都猶如虛擬人物在系統中漂游闖蕩。虛擬世界所發生的種種,就猶如現實世界中的各種。

套路的開場,男孩被邀去當女孩的臨時男友回老家,為年邁的奶奶慶祝生日。而聰明的男孩因為一則充滿挑戰的代碼而耗費一晚費盡心思作出答案,所不料的是此挑戰是給駭客程序入侵掌控互聯網世界OZ系統,竊取愈來愈多的用戶信息,掌控並且破壞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而同時,男孩還要苦惱於如何在女孩這大家庭中贏取自己作為男友的尊嚴。

該如何評說這樣的故事呢?或也不該對故事作任何立場評說,因為動畫建立的一個與現實高度結合的虛擬世界,倒會更加具有趣味性。因為將故事剝開,其實還就是男主角如何集結所有力量粉碎敵人的威脅而已。但就是因為這樣套路的故事,包裝上了虛擬世界的形象,而將人物關係綁定在一個大家族成員之間,他們融洽團結和諧的氛圍,讓男孩背後的力量是如此強大。也讓觀眾有回歸到家庭感受家庭溫暖的想法。當都已經高歌互聯網讓彼此陌生的人們能夠發生讓人意外的團結力量時,動畫卻告知,大家庭裡面成員的相互支持理解,會是讓對抗邪惡的力量會是那麼的義無反顧。也是因為親人,才會有那麼痛徹堅定的力量;也是因為親人,才會有那麼悲切的痛心。

除了那幾十口人的大家庭,他們所在的那座日式大宅子,自是讓觀眾有更實際的嚮往和企及了。不過,依舊很反感為了造成戲劇強烈衝突製造一波又一波的劇情高潮,而設定出情況外的成員,讓處於俯視制高點的觀眾頗不舒服的。

未來都市 – 超音戰士

Sonic-Soldier-Borgman

近未來的公元1999年,四顆妖魔隕石墜落地球。三個年輕人,因為妖魔襲擊而各種原因地在身體上遭受到不同程度危機生命的傷害,他們不同程度地接受科技對身體的改造,並獲得能夠與妖魔對抗的力量,變身成為『BORGMAN』。他們潛身在校園當中成為老師,暗中保護著未來都市美迦洛城。

動畫背景設置在近未來的東京,遭受過外星妖魔襲擊後仍能建立起具有高智能的未來城市。這也體現著當時日本動畫對科技發展以及末世恐慌的情結,哪怕末日來臨,但科技仍能夠將人類從厄運中解救。動畫在機甲設定上有所不同,更強調人與機甲之間的結合,並非人駕馭著機甲(雖然動畫還是有這樣的設定,如響的[雷電]智能摩托車、亞妮絲的半機器人和查克武裝吉普車)而是改造人借助超音系統的幫助,裝備能夠充分發揮改造人超強能力的裝甲。

而關於角色的設定,在之後還發現有特攝片也是沿用這種兩男一女的組合,男主角往往是承擔近戰主攻,而二號男主角則充當遠程或者助攻的角色,女主角則承擔信息收集或者治療的角色。

動畫開篇都是沿用單元劇情故事的設定,每一集一個完整故事,鋪墊超音戰士們對抗妖魔一次又一次攻擊的成長。而隨著第五課隕石降落地球,妖魔界全面入侵美迦洛城,超音戰士的戰鬥就已不再是簡單的面對各種妖魔對人類社會的入侵了,劇情上的連續性要較之更強的,也讓之動畫更趨成熟的了。

和解 – THE RAILWAY MAN

THE-RAILWAY-MAN

在二戰中,佔據了東南亞的日軍還並沒有知道祖國所遭受到的狂轟亂炸,自豪不已的戰爭優勢讓他們驕傲殘忍,無視所作出的任何殘虐。他們俘虜敵軍和當地人民幫他們修築鐵路,而這鐵路鋪滿的是工人們的血與骨。當中就有一名英軍少年Lomax俘虜,他憑藉自己的機電知識,用有限的資源組合了一台收音機,收聽來自祖國的聲音。這事情被監工日軍發現,對他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虐打酷刑,逼迫他說出這台收音機背後的陰謀。而這些酷刑,將少年作為軍人的尊嚴剝奪得只剩下如孩童般呼喊遠方的母親。對少年身體及心靈的虐待,哪怕在戰爭結束後多年,也不曾將他釋放。小黑房就如黑洞般,會將所有的幸福都吸入。

電影敘事平淡陰鬱,猶如中年Lomax獨自坐在海岸邊,孤獨壓抑。並非當事人,或無法理解曾經的傷害及仇恨會如何將一個人的人生毀滅,曾經的噩夢會將生存下來的勇氣磨滅,結束這段不堪的人生。

當以為了卻罪人也能夠了卻纏繞內心的夢魘時,最終也無法做到如罪人一般,而仇恨也隨著年月變遷發生了變化,對當事人的他與自己,有了除了仇恨之外的理解。無論是作惡者抑或是被害者,原來都不過是戰爭的俘虜。電影在表現人物內心的複雜矛盾時,多少覺得是猶豫不決,日軍年青軍官當聽到Lomax說出日本遭受到轟炸時,演員面容上的猙獰明顯是用力過度而不到位的觀感。

或者,並非當事人,並不能理解作為當事人所經歷過的切身體會,也無法理解仇恨化解,對人生的意義。仇恨是過去的,拋下仇恨,才能拋下纏繞當下的夢魘。

天使 – 等一個人咖啡

Café-Waiting-Love

只有經歷過生死邊緣的人才能夠看到天使……於是女孩看到了天使,但卻不知道所以為救自己的帥氣男生是天使。男孩也看見過天使,那個賣香腸的天使叔叔還給他留了一個魔法,當遇見自己喜歡的女孩,就能夠從女孩的後腦勺中找到香腸,而如果女孩也是喜歡他的,就能夠找到豆花,同時滿足到他的兩個食慾。

那麼的荒誕有那麼的無厘頭,無厘頭得讓人覺得可愛,讓觀眾以為這是在看著一檔關於天使的綜藝節目。男孩愿賭服輸,要穿著比肩尼和直排輪遊走在校園,還要拖著一顆白菜做寵物……其實會以為這都是原作小說作者的惡趣味集合,又或是曾經青春的熱血與莫名其妙。當劇中看到那一句字幕,驀然有另一種關於天使的理解,其實阿拓,是如天使那般的,守護著想念他的人身旁,留有他們關於愛的魔法。

電影立足在角色上,每一個出場角色都使得有作用,都想用他們來說“等”的故事,等遇到自己愛的女孩,等向自己愛的人表白的勇氣,等放下心中的悲傷,等TA的道歉,等自己找到讓她不再悲傷的咖啡配方。

奴 – 阿Q正傳

The-True-Story-of-Ah-Q

其實觀眾一直都沒能完全明白《阿Q正傳》的諸多描寫與情節鋪墊意圖。從開篇關於阿Quei在未莊的窩囊日常、任何人都可以欺負的苦惱日子,到之後調戲吳媽的遭遇,再輾轉到城裡打工未果回鄉,想造反而不得造反更悲哀地掛上搶劫之罪名被槍斃,這本都是一環扣一環,環環相關的,但從觀眾所看到阿Quei的眼中,這都是分開無所相關的。觀眾與主角之間的這種反差矛盾,讓整個觀看過程是那般地難以理解而疏離的。

這觀看過程的思考,同樣發生在當年讀者的閱讀過程。

從一個政權的角度來評點小說中的因由,認為這是舊社會人食人的殘酷冷漠無情。但其實,作者當年所想說的,為何不是國人的劣根奴性,那種欺善怕惡呢!這種奴性,是深入在國人的骨子裡的,並非關於社會制度,而是從一代又一代不斷種植下來的。

較之於通過文字的描述,電影中對阿Quei想像的世界,通過影像的手法呈現,卻是如此的生動,使之原來小說的荒誕帶有那麼點的奇幻色彩於其中,而這種奇幻是中國所獨有具戲曲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