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警 – 辣警霸王花

SPECIAL-FEMALE-FORCE

其實觀眾是明知這電影純粹是為了賣胸賣女色的,但依然樂在其中觀看,哪怕裡面的好幾個女主角都不能從容貌來分辨出是誰和誰,但那一對對美胸是賞心悅目呀,而“霸王花”的名號又卻是應該被一看再看呀,也用不著偽君子的說現在的賣女色如何污衊經典,當年的經典不也有個“肉彈”角色存在嗎!那麼這一部的崔碧珈也不過傳承經典存在罷了。

其實整部電影各樣製作都是強差人意的,說是有爆破場面,說是有打鬥場面,說是有海外取景,但不覺得這些都跟導演曾經的夜店題材電影差不多的製作嗎!故事推進,就跟經典差不多的脈絡,各地警察局推薦女警參與霸王花訓練營,然後集中訓練選出霸王花成員,而因此聚集了性格各異有著各自故事的女警們。雖然有好多都會讓觀眾翻白眼想:這不合理呀,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加入到警隊呀!但如果不抱是否合理的考慮的話,這些性格各異的女警都好有意思呀!他們或節儉有義氣,或迷信貼地其實又背負深仇大恨,又或是胸大無腦但會讓人心生喜悅,又或為了證明自己而要當女警要加入霸王花,又或是其實是個女同志在各種機會都要揩油……

但,觀眾覺得,如果能夠將這些性格發揮到追捕通緝犯結局時,會有意思得多。而並非到了最後,所有霸王花都幾乎用著同樣的打鬥套路來與通緝犯對打,就覺得乏味了。

無家可歸 – 幸運是我

Happiness

國際大都市,貧窮線之下,兩個孤獨無依的靈魂,陰差陽錯遇上彼此,在相互身上得到了慰藉。在你身上我得到了家的避難所,在你身上我得到了家的關顧。誰更幸運呢?或者你我都是幸運者。

同樣關於『認知障礙症』,《女人四十》是觀眾唯一的絕佳,且再難觀得同樣在幽默與悲傷之間的壓抑,這種難以言明的壓抑也讓觀眾不敢再作觀看去重溫這種壓抑。

不過,電影所在意的,或是想要給予觀眾以希望,在浮躁的城市當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那麼的彌足珍貴,尤其是一個被棄的獨居老婦,和一個被棄的單親男兒。而在畫面構圖上,為凸顯這兩個被棄的人物,兩人往往會被框在了門框、牆壁之中,與世界隔絕了開來。因為“幫”而讓兩平行線交匯,將他們的框給打穿,這“幫”雖然是那麼的厚顏無恥,雖然又確實如此貼切角色性格。

故事上為了要造成劇情上的轉折,男孩開場的那種壞與可憎,會讓觀眾入戲而厭惡其所作所為。哪怕在故事之後的性格改變,也是讓觀眾認為那麼的難以讓人信服接受,雖然故事是給予人物性格的形成做了解釋的:自幼與母親被父親所丟棄在廣州,終於來到香港想要得到父親的接濟時,卻遭到無情拒絕。也就是要告訴觀眾,其實這個男孩本性並不是壞的。

長距離愛情 – 六弄咖啡館

AT-CAFE-6

當關於電影創作者的政治背景雜音過後,回歸到電影本身,是有所不如意的。尤其到了高中畢業之後,電影想要將主角們的情感處理得精準,然成品讓觀眾的感受是零碎的,大跨度的時間剪接,承擔大量註解作用的道具,以及被消失的“承前啟後”情節,都導致了如今成品的零碎。

電影故事的主線,還是高中男生一直愛慕着同班女同學,在好兄弟的幫助下,終於開始了自己的初戀故事。而單親家庭長大的男孩,缺少管束,願望是可以和女朋友上同一所大學卻因考試成績不佳而失落。如女主角所反思這段關係所說的,長距離並非這段感情失敗的原因,而是讓倆人所無視了的思想差距給凸顯了出來:

價值觀與世界觀的差距,會決定一段關係是否能夠在困阻面前堅持下來。

觀眾也處於這麼一種徘徊的思緒中,而一直處於暗戀的情感階段。因為在意因為愛,所以沒有將心意說出口,一旦無視了兩人的差距而開始一段連自己都沒有信息的關係,結果就是可想而知的。熱戀過後,冷靜之時,所有的差距都會凸顯出來。而不曾開始,那麼就不會有錯落失敗的結束。等待,未必是等待差距的拉近,也有可能是下一段關係期待的開始。

同為台灣青春愛情電影,逃不過被拿來與同輩比較,喚起共鳴之處是有所不足,而選角的多地考量,導致觀眾就有著一種先入為主的錯覺,一種刻意而不自然的觀感讓觀眾久久才能入戲,詳細演員的演出。

羊 – STAYING VERTICAL

RESTER-VERTICAL

如導演之前的[湖畔陌生人]般,故事只是個外殼,內在其實有言外之意。不會有男女性別之間的界限,性別只是因為生命的起源組成而存在。於是男人可以與第一次見面的女人就做愛,而又可以為了讓一個老男人安然離去而跟他做愛讓他在高潮中離世。

電影一個關鍵“道具”,是男主角和女人所生下的孩子,襁褓中的嬰孩被他的母親丟棄給了男主角,而居無定所的男主角就只能夠暫居在女人的舊所,與她的父親同住。女人的父親是一個鳏夫,也是一個牧羊主人。於是一個家裡面,就以這麼一種奇怪的成員組成。而這個“道具”成為了男主角的牽掛,無論是在叢林中,抑或是去探訪那個年輕男同志和老同志的居所,都會抱著嬰孩。哪怕是逃離到市中心,被強盜搶走了身上所有的衣服財物,都一直抱住自己的孩子。而這個孩子,觀眾會認為其實是作為編劇的心血結晶品。在男主角被綁架於叢林中時,原來抱著的孩子就被置換成了他一直伏案創作的劇本。當他完成了故事後,嬰孩就重新人形化出現。

另一個元素,是女性的陰道,也是嬰孩誕生的出口。鏡頭曾經兩次對準女人的陰道。而最具視覺衝擊的一個鏡頭,則必然是嬰孩誕生的時候的一個長鏡頭,直白地表現生命的誕生。而作為一個對性別並沒有強烈表現欲的導演而言,對這個器官的關注,其實也是隱喻男主角的創作開始。

在男主角因為牽涉入老人的死亡後,嬰孩被奪走而給了女人撫養,而沒有了嬰孩的男主角,住進了牧羊人的羊圈裡,接替女人本來的牧羊工作。而在結尾,男人聽到狼吼,爬上山坡發現一隻羊崽倒在地上,而遠處是一隻孤狼,當男人抱起羊崽與狼對峙時,牧羊老男人上前告訴他,要保持直立。其實這時候,觀眾以為這是導演對於自己國家的一種政治隱喻,也呼應了電影中段,男人抱著嬰孩被搶奪身上衣服的情節。比喻著要保留作為人的尊嚴,保持直立。

語言 – ARRIVAL

ARRIVAL

其實甚是欣賞電影中的敘事結構。開場以語言學家畫外音回憶自己生育女兒及撫養女兒的經歷,當觀眾以為故事在順序敘述失去女兒的語言學家只能寄情於教育,外星人降落地球的時候,其實觀眾已經掉入敘事結構的環形敘事陷阱中。隨著語言學家與外星人的接觸愈加頻繁,她在夢中不斷閃回觀眾在開場已經看過的“過去”,觀眾以為這是過去對現在的語言學家的糾纏。但原來,這是因為語言學家通過學習外星人所帶來的“武器”——語言,而獲得的預知未來能力,電影中的閃回,其實是語言學家對未來的預感。而當結局的時候,電影解答了開場一直不曾出現的丈夫的真相,整個故事的結構迷宮就被展露了出來。

外星人的語言,並非如地球人文字那般或方塊或線性排列的,而是環形組合沒有前後左右之分,也不會有字句段落的組合,通過多變多樣的圖形來傳達他們的思想。也正因為這樣的文字結構,竟然能夠讓使用者能夠擺脫時間空間的約束,穿越過去未來……

如不能接受這樣的硬核科幻設定,那麼只能證明觀眾被束縛於當下對世界的認知。正如電影中對外星太空船的觀察,只能以當前技術程度來探測周遭環境是否存在大氣通訊電波、輻射危害及攻擊性可能。

除了故事結構,電影的原聲也是一大亮點,尤其在起初進入太空船內部探索的時候的環境音,沉悶而壓抑的音樂直接讓觀眾可以看著白霧裊繞的畫面就生出徬徨的聽覺感受,心臟也隨之加快跳躍,猶如和進入太空船內部的科學家般驚慌不已。

大時代 – 羅曼蒂克消亡史

The-Wasted-Times

在戰火被點燃之前,一切都看似只是小打小鬧的黑道混戰,但當國難當前,任何的大小人物都能演繹出波瀾壯闊。人物畫卷鋪開,看似一個個的戰火人性畫像,原來都逃離不開“人性”的體現……

要在談到電影那故弄玄虛的蒙太奇手法前,更想分享觀眾所鍾情的攝影構圖,強迫症般的居中構圖,人物被壓迫在鏡頭前,赤裸自己的徬徨在鏡頭前。哪怕在攝影對象是運動的時候,也會以平坦的路上行駛著的汽車從鏡頭左邊入鏡再緩慢行駛至畫面右邊;又或者同樣也是行駛的汽車,會垂直居中的在畫面正中緩慢行走。總之,無論是場景調度、人物調度抑或鏡頭調度,居中幾乎是所有畫面的原則要求。

而之後就是電影講故事的時間線了,並非跟著時間來推進的。猶如先講了一個謊言,但觀眾和人物都已經相信了這個謊言的時候,電影回到三年以前,翻出在房子底下的密室秘密,揭開人人都信以為真的友善和忠誠。而後時間線就通過這樣子的三年前、三年、和三年後這樣的相互穿插,來將戰火亂世的上海灘,是如何的混亂徬徨。當底層人民還要為著幾個錢而不惜喪命抗爭的時候,上層的黑幫和軍人在相互勾當內戰,沒有人會是善人。同樣,每個人物都並非是單純的人物,都有所背負著對故事、對敘事、對前後呼應有所意義。會以為女管家只是一個老道忠心的老婦而已嗎?但其實她牽扯出另外兩個人物的命運來由。

要說電影是精彩絕倫的,定必不然,但這絕對是一部漂亮而精緻讓觀眾欲罷不能的電影。

穿越 – 你的名字

your-name

或者再沒有其他更適合的詞語來概括這電影了吧,有情的人能夠在當中看到情,無情的人或是看到當中的時間穿越元素。而新鮮的是,電影將穿越與身體互換做了結合,就結合出了奇妙的感官結果。

電影這種有時差的穿越相知相愛,多少是有一種“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惋惜吧。身體的互換是對男女主角情感羈絆的鋪墊,而在故事當中這是命運給予他們的考驗。其實觀眾會以為,感動,往往是因為錯過的惋惜,這種惋惜所帶來觀眾的情感共鳴。在音樂響起的時候,內心中,為自己曾經的惋惜、為男女主角的努力,而感動。

當三葉終於按捺不住,決心要前往東京與瀧見面的時候,她是還沒察覺中間所相隔的三年時間,而這三年,是她已經不存在於世的三年。而命運就是開了這麼個殘忍的玩笑。

電影之外,其實觀眾是想身旁有所希望能一起觀看的人的,但現實會是殘忍的。一直鋪墊的美好願景依舊是一廂情願,於是等到幾乎要落畫的時候才真在電影院裡觀看了,且在公在私地看了兩次。感覺美好嗎?感覺不好嗎?其實還是失落吧,更多的不是在看電影,而是通過電影來有所慨嘆吧!

三年後或者三年前人兒呀,你何時會面呢?

愛 – THE BLUE ROOM

LA-CHAMBRE-BLEUE

這都已經忘記了是第幾篇記錄名之為“愛”的了,對於一種極致的男女關係,就大抵只能用這樣的標題才能將之描述。

婚外情,被描繪得太過嬌豔了,猶如詩篇般的愛囈呻吟,又如油畫般的肉體糾纏,你愛我嗎,你願意和我度過餘生嗎?你害怕了嗎?你並不知道我們將會如何地度過只有我們兩人的世界。會以為這只是玩笑話嗎?但結果,就真的迎來了只有我們的世界,那個失去自由的世界。

其實故事相當的簡單,偷情男女,丈夫和妻子相繼死去,被人發現這兩人的離世並不簡單,與原配夫妻,這對偷情男女有著剪不斷的關係。於是電影就以多時間線相互穿插,來揭露這段婚外情所掀起的波瀾。看這電影有樂趣的,除了一瞥Mathieu Amalric的胴體,就是觀眾與這多時間線的對話了。

以藍色房間中的男女偷情開始,而後鏡頭已經跳到男人被刑警審訊,之後是男人從藍色房間裡開到家,如何在平淡的家庭生活中隱瞞藍色房間內間斷發生的婚外情,又再跳回到男人被審訊。觀眾覺得這種故事時間線的相互穿插是有意思的,這種講故事的結構有著奇妙的對稱美感,以婚外情開始,以法庭判定結束,在男人被逮捕的時候將兩條時間線首尾連起。女人的囈語成為了串聯起電影首位的關鍵,也暗示了案件的真相。

雨 – 言葉之庭

Garden-Of-Words

類似的場景,觀眾想到了某年某月某日,還在失業狀態的自己,就一個人遊散在曉港公園,也剛好一陣小雨襲來,也匆匆地避入涼亭之內,但奈何那不是一個兩人獨處的場所,卻是阿嬸大叔環衛大姐們同在的處所。於是沒有浪漫的邂逅,卻是悶熱之下陰鬱的體味相互癡纏。

是的,情緣也不過是存在於映畫之內的,現實,失意太多吧。

對於故事所描述的十五歲少年邂逅失落的女白領,會好奇這女青年的背景。故事以少年的角度切入講述,於是當和少年一起發現這女青年並非所以為的白領而是自己學校的國文老師時,是詫異的。雖然也為女老師所遭遇到的不公感到憐憫,但也伴隨一直被隱瞞真相的氣憤。而當樓道上那擁抱發生時,是震撼的,因為竟然明目張膽地呈現“師生戀”於畫面之上,在那亮麗的畫面中竟然發生了“齷齪”的情感。

但其實又何來“齷齪”呢?如果女青年並非少年學校的老師呢?但卻偏偏沒有如果,處於青春期的少年實在太簡單地出現費洛蒙現象了,而且是在自己所愜意的雨天庭院內邂逅的一亮麗女子。其實難以理解為什麼師生戀是難以成立的事情,是因為學生處在求學與性啟蒙階段,對於男女之情都會較之懵懂,而老師就會因此而成為騙子般的存在?其實這種反差,會以為是日本民族悲劇性格的又一表現。

少年對於這位年長女性的情愫,觀眾以為一是家庭環境的原因,二是對女鞋製作的興趣,高跟鞋就已經暗示了其對成熟女性的興趣。

離家出走–PRAIA do FUTURO

PRAIA-do-FUTURO

截然不是因為看了[NARCOS]之故而順藤摸瓜主演再看到這電影的,截然不是因為Wagner Moura的坦誠演繹而看這電影的,也截然不是因為電影題材而看這電影的。。。但妳相信嗎!第一章中的Wagner真的是太嬌豔帥氣了,第二章中的Wagner實在太忠誠乖巧了,第三章之後的Wagner,請回去看[NARCOS]吧,謝謝!!

其實觀看下來,更覺得這電影像是個人散文,閒淡的故事推進,大跨度的時間進度,濃郁情緒的長鏡頭,精緻的畫面構圖用色。所以不應沉溺太多的情感與思考於其中,而更應該通過畫面去感受,感受巴西海風的撲打,感受德國秋日的陰冷,感受在四季變化過程中,人物情感的波動,動心、猶豫、孤獨、懇求、釋懷、自責、原諒。

會覺得這也是一個自私的故事,每天要面對死亡的可能,直到遇見讓自己傾心的男人,不惜放棄自己的家庭責任、自己所依賴的大海,越洋對岸,說自己所不熟悉的語言,過自己所陌生的生活,但為了逃離那恐懼、相伴那愛情,不惜放棄親人放棄承諾。不自私嗎!

巨人–THE BFG

THE-BFG

其實,小孩子遇上神奇生物,並開始了他們冒險故事的套路,跟導演以往的作品都有著如此強烈的似曾相識觀感,譬如和外星人的神奇故事。於是在這個故事裡面,是孤兒女孩午夜被善良巨人綁架,更在巨人島上看見神奇的巨型夢之樹,採摘到自己的美好夢想,更捕捉到兇殘的噩夢。但他們要面對的,不是外面無所畏懼的大人們,而是專愛吃人的強壯巨人們。

電影的故事和情節推動大概是老生常談的,但在畫面詮釋上,塑造出來的奇幻巨人島世界(尤其是穿過湖面的倒轉世界,奇幻的巨型夢之樹)是叫觀眾動心讚歎的。雖然這些活潑的“夢”就不過猶如螢火蟲那般,圍著巨樹飛躍攢動。

其實在電腦動畫技術如此發達的好萊塢,塑造出華麗的奇幻世界外,結合到鏡頭的運動會使之如此動人。尤其在追夢,在BFG屋裡的搗亂和躲藏,單一個鏡頭穿過場景中的道具所塑造的畫面,會是神奇的。

但,這樣的故事,於觀眾而言,實在太童趣了,前期鋪墊實在太平淡沉悶了,有限的人物有限的場景,有限的衝擊矛盾,哪怕畫面結合得如何精緻奇幻,其實也是乏味的。雖然通過對Mark Rylance動作捕捉所造出的BFG是那麼的和善,尤其是那雙眼,實在太好看感人;但與他配戲的小女孩實在太出戲刻意,表現痕跡故作可愛都讓觀眾難受,尤其重複喊“B-F-G”,實在觀感聽覺雙重難受。

屍橫遍野 – 屍殺列車

Train-to-Busan

講真,列車、喪屍圍城、人性質問……這諸多夾雜起來的故事,觀眾是會聯想到《甲鐵城的卡巴內利》的,你說動畫是日本虛構江戶時代背景,你說動畫是太奇幻了,你說動畫的故事情節太執拗難忍了,兩者毫無可比性……但,觀眾是會支持你的觀點,觀眾不會智障地說兩者有抄襲嫌疑的。嗯

起源至未知病毒肆虐,人感染後會喪失理智,對活人有著原始的侵襲慾望。人要一旦被噬咬,就會感染病毒,同樣地失去理智,於是強大的傳染度造成韓國大面積的癱瘓。而在這災難面前,人人自危,可憐的人性被勾引顯露,無論過去在人前是如何的正氣凜然,當關乎自身的生命安全,恐懼當前,可悲的“惡”就被引誘出動。踏在別人的屍體往上爬實在太正常不過了。但此同時,有父親為了女兒會發揮出如超人般的力量;有丈夫會為了孕妻爆發最強濃度的男性荷爾蒙;有少年為了女孩突破自己的羸弱勇氣;也有患難姐妹在生死相隔時作出讓人詫異卻會讓觀眾大快人心的舉動。

其實電影會是娛樂的,莫論他在刻畫人性的可惡是多麼的讓人噁心,但它刻畫的人性光輝也會是多麼的讓人動容,而結局最後會證明人性的光輝偉大,會讓觀眾壓抑的情緒得到釋放,所以是“娛樂”的。

會有觀眾將電影跟似乎習以為常的西方喪屍題材電影做比較,但韓國產的此作,打鬥對抗血腥暴力並非亮點,讓三姑六婆感動得屁滾尿流的親情愛情才是民族特色呀。喪屍只是提供個娛樂背景罷了,雖則這“背景”將民族特色給映襯出那麼的亮麗。

惡鬼–THE CONJURING 2

THE-CONJURING-2

無論是哪個國家的恐怖電影,觀眾都會對之敬而卻步,怯懦的心思實在難以應付午夜之時的回想侵襲。而偶爾的嘗試又是讓觀眾出乎意料的,所幸,實際觀感所帶來的後助力是觀眾能夠承受的。

土地居住問題,無論是哪個國家哪些國籍的人都需要面對的,哪怕是大英帝國。於是在殘舊的樓宇中住入的單親五口之家會被懷疑他們的邪惡入侵是謊言一個。而故事則將遠在大洋彼岸的驅魔師帶入,查核困擾這家庭的惡靈是真鬼抑或假神。但其實,鬼靈只是假象,欺詐驅魔師才是真相。

猶如導演要給予觀眾的,真實改編的故事只是軀殼,突然而至的驚嚇妝容才是內核。想來,也是因此才會讓觀眾不會有觀影過後的太多聯想。但也是因此,觀眾才能夠享受到故事所帶來的娛樂。是的,畏懼恐怖片的觀眾也能夠在這電影中感受到娛樂,從演員調度到鏡頭調度上,能夠讓觀眾出其不意地受到驚嚇。如果說有期待落差,猜想是因為宗教文化差異所致,因為觀眾會以為驅魔師通過念出惡靈的名字就能將之驅除的橋段,是看似兒戲的,因為電影在鋪墊的時候堆積有很多的驚嚇橋段,都會讓這惡靈設定成是那般的兇惡。

朋友–KLOVN FOREVER

KLOVN-FOREVER

其實當初看第一部電影版的時候,對於電影的各種低俗橋段是頗不屑的,尤其不喜歡故事立於男性的俯視角度來看周遭,會覺得是一種滿溢到讓人反感的直男癌價值觀。如果說那都是因為反諷目的而進行呈現的話,那就當觀眾上面的話一句都沒說。

而來到這續集,雖然觀眾還是很反感那種因為自己跟好友的女兒做過愛就要接受讓好友“誘姦”自己老婆的這種設定,完全是一種將女性私有物化的價值取向呀!但起碼在說故事上,是能夠說出一個具有矛盾衝突起承轉合的,而不會讓觀眾O嘴喊“這什麼鬼”的。從這點上,是稍微能夠讓觀眾改觀的。而剝掉所有的旁枝末節,最後都是回歸到“友情”這事情上,面對好友踐踏了自己的底線,是否能夠原諒他?而為了挽救這幾近崩潰的友情,有到底能夠做出多大的犧牲?友情與婚姻,到底是做和選擇?然而最後,這些跟自己所進行的執拗,都敵不過利益的誘惑來得大。

在演員演出呈現上,這次也同樣歇斯底里沒話說,各種大尺度裸露不在話下(裸露而已,並不見得有明確的性呈現),那段“緊張”狀態英槍不倒也確實讓觀眾看得目不轉睛的。其實有時候觀眾還是偏向於北歐演員對於裸露的演出態度,自然演出真刀表現,嘩眾取寵得也讓人樂意接受(也實在堅拔可觀的:>)。而被大狗舔屁眼的“錯摸”橋段惡俗而又不至覺得冒犯,而那根舔過屁眼的狗舌轉頭在去親熱好友,引起的聯想又是值得恥笑的。

大抵以為電影的內核,就如其片名那般,都不過是為了如小丑般引人發笑的,而這引人發笑的手段是高明是低俗,就另當別論咯~~

愛的形式 – STRELLA

STRELLA

Transgender,亂倫,其實任一者單獨進行題材拍攝都是足夠引起獵奇心態的,而再極致之舉,是將兩者結合在一起來講故事。敘事手法是平鋪的,不會因為題材而故意的作修飾或者無病呻吟,其破格與大膽理應讓觀眾們咋舌的……

父親因為衝動殺害了妻子的外甥而入獄15年,出獄的時候,在酒店邂逅了一變性女孩。他們相愛了,他們同居了。父親想要找回失散多年的兒子。當以為自己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更成為一有為員警時,父親是安心地要跟過去畫上句號,開始自己重新的人生。但命運弄人,回到老家卻被告知,兒子其實早已成為了女孩,離鄉在雅典靠賣淫為生。父親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自己的情人,而“情人”也證明了他的這猜想。其實兒子一直等待著父親的出獄,酒店的邂逅也是刻意的安排,而至於彼此的一見鍾情則又可能是意料之外的。當時,兒子早已忘記父親的舊貌,而父親更是已經認不得成人後且變性了的兒子。這一見鍾情與情理似乎能夠道明理解的,起碼於兒子理解是這樣的。但得知真相的父親,卻是崩潰了,仿佛是一種被欺騙被設計了般,更奔潰的是,給自己設套的是兒子,那個思念了15年的兒子。父親奔潰後,回到舊房,夜裡發現舊日的玩具,那是一直糾纏自己的夢的根源。

要怎麼去理解這種父子關係呢?相愛嗎?接納嗎?愛情嗎?親情嗎?又抑或,不應以任何一種情感關係來定義呢?失落父愛15年的男孩,當再次見到一個充滿男性荷爾蒙的成熟男人在自己面前時,同樣因為自身荷爾蒙的作用而愛上這男人,這種“愛”不需要定義是如何的愛,就只要理解為是要跟這人在一起的欲望,這“一起”無論是身體上的相處抑或是性愛上的交合。至於所有倫理道德,早已經失去意義,血緣的關係並不會因為生育而誕生畸胎,因為他是他的唯一延續。而殺人犯呢?他難道不是如一個父親發現自己的孩子做錯事了,但因為親情而選擇接納曾經的錯誤,陪伴在自己的孩子身邊,不讓他繼續沉淪而帶她正途呢?

結局是開放的,但那重新被拿出的走馬燈和熟睡的孩子,寓意著微妙的父子關係,他們或者會回到父子的情感關係中,如父親對兒子所說的,“你給予了我不一樣的愛你的形式。”這種愛,形式可能是極端的,但回頭想,以父親原諒自己的孩子來看,也會是一種愛。起碼這樣來理解這對父子的關係,會較之能夠讓觀眾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