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病 – 中二病也要戀愛!

Chuunibyou-Demo-Koi-ga-Shitai!

話說這“中二病”也是在之前被人吐槽才知道這麼回事,根據維基百科解釋說:

青少年轉變成大人的過渡期——青春期特有的思想、行動、價值觀的總稱,把成長過程中發生一種類似「熱病」的精神狀態,比喻為「症狀」。「發病」時期約在中學(初中)2年級前後,故稱為「中二病」,而把有那種情況的人稱為「中二病患者」(初二症患者)。雖然稱為「病」,但沒有看醫生的必要,不是醫學上的「疾病」。

如果根據動畫中人物的表現,觀眾自以為也確實曾有此“患病”時期,認為自己是天上掉下的孩子,等待上天有朝會將自己召回,重拾神威。而且在潛意識中隱約留有咒語與“過去”的記憶,晾衣竹和跳繩是曾經的掌握手中的神器,在男女身體轉換之間作交換武器的使用……好吧,這“病患”時期確實是在青春期,甚至,更早。而比較自己,是否也曾經歷過脆弱期,需要內心這麼個堅強的人物來支撐,讓自己可以從現實中擺脫。

較之京東動畫今年的製作《冰菓》,《中二》實在校園得清純,縱然不變的賣萌及各種商業性的角色考量設計,也雖有著“中二”這個話題來展開故事,讓人物在觀眾中獲取共鳴,無論是沉溺中二當中的六花和凸守,抑或是從中二“畢業”的勇太和丹生谷,又抑或是一色誠和茴香,都是以各具性格特色地討取觀眾歡喜。但因為《冰菓》在前,而讓之校園得單純,也中二得自然,且結尾處理得實在純愛而少女。顛覆開場時候所奠下的種種誇張惡搞。

這種反差轉變,或也是要讓觀眾感受到幻想與現實之間的懸殊殘忍。凸守被勇太戳破那脆弱的現實而跪下痛苦的一場,無疑是整部動畫最揪心的一幕,很多時候不是不知道,而是不願意選擇知道,哪怕這被說是幼稚懦弱。

喪子之痛 – Après lui

Après-lui

可曾想過自己的母親因為自己的離世而會怎樣嗎?其實會以為Catherine Deneuve所飾演的母親僅僅是作為一個中產女人失去兒子後的孤獨無助,是中產女人。所以她開明,接受兒子的一切“特殊”,也可以認為因為這樣的接受而說明她對兒子尤為沉重的愛。於是當兒子的離開,她比任何人都冷靜,也比任何人都傷心。

於是,故事就圍繞這樣的母親如何為了安撫失去兒子後內心的孤獨無助和悲傷,藉以與事故相關的男孩,來寄託失落的情感。因為事情太突然,於是那種無法接受的悲傷無法宣洩,於是將曾經對兒子的期望寄託在男孩身上,將“殺害”兒子的大樹燃燒,以自己的願望來滿足男孩的“需求”,也嘗試去拉近與男孩之間的距離尋找過去對兒子所不了解的一面。

其實,最後當母親解下髮帶守在男孩床邊的時候,會認為,她內心的悲傷,可能會藉由身體來宣洩,尋找可憐的依賴,確實這樣的認為了。然後電影拉起了字幕……

朋友 – New Wave

New-Wave

兩個男孩從陌生開始,日復一日的相處而相互熟悉,因為彼此的對音樂、小電影的興趣而變得無話不談。但後來,朋克男孩死了,乖巧的男孩開始思考朋克男孩對自己的影響。後來,他才知道自己已經受到朋克男孩的深刻影響,而自己竟也成了另一個他。

一部很簡單的電視電影,青澀少年之間的故事,沒有明目張膽的愛情,只是在當中曖昧的友情,相互影響。始終覺得Gaël Morel始終未能脫離當年《野蘆葦》所留下來的影響,所以他的故事對少年們的青春有著一種糾結的執念。其中總有那麼一個人,常伴少年的身旁,愛着他,牽絆着他,影響着他。就如當年他在《野蘆葦》所飾演的François。

“New Wave”,新浪潮,搖滾樂的一分支,曾經被同義於朋克音樂,但因為融合了電子樂、實驗音樂和60年代的流行樂而與朋克有所區分。

不幸 – NOTHING’S ALL BAD

SMUKKE-MENNESKER

女兒割去了一個乳房,母親的丈夫突然離世;兒子墮落成男妓,父親有露陰的惡習。就是這麼一對母女和這麼一對父子,相互之間有着戲劇性的“不幸”關係:兒子曾經給予母親安慰,父親曾經向女兒露械,兒子和女兒拍了一部色情片,母親和父親一見鍾情了,然後,這四人一起過了一個聖誕夜。

生命中總有着很多不幸與齷齪,但過後,都可以快樂的度過,雖然,再過後,就不知道結果如何了。一個被告知的故事永遠只是告訴現實的個片段,但那之後故事的發展,就只有觀眾的意願了。所以,選擇相信四人圍繞聖誕樹頌歌就只是一晚的美好,彼此內心的秘密會讓彼此想要有所發展的未來受到束縛。當然,也或者,那一晚聖誕夜後,父母與兒女都幸福地不再單獨相處,來回想曾經不堪回想的關係。

孤獨的慾望,終會將人推向萬劫不覆,女兒被嫌棄的獨乳人生將她推往色情片的路途,母親被冷漠的母女關係而推往依靠金錢來尋找安慰的選擇;父親因為不可壓抑的作惡快感而糾結在作惡快感中,兒子因為父親的齷齪以及不安的家庭關係而沉湎在金錢與藥物中。然後因此,而為他們之後以為的美好結局埋下不美好的尷尬曾經。

如此戲劇性的相遇,多少的荒誕,也多少的淒涼,也多少的黑色喜劇。而觀眾欣喜於這種荒謬所帶來對高潮的期待,雖然這高潮是如此悶騷而缺少極致的放縱。

致末日的情書 – Life of Pi

LIFE-OF-PI

不否認是必然受到大眾的吹捧所致的偏頗與嚴苛,也不確定是否因此而幾乎以另一種角度來進行觀看。也往往是因此,才不願意隨潮流來進行觀影。於是當幾乎所有觀眾都要為這電影所帶來的信仰思考時,則糾結於經過冗長的鋪墊後所帶來的海難與生存掙扎,於是以為,這是導演要給觀眾們面對2012世界末日時的心理準備,驚濤巨浪將吞噬所有……

於是Pi張開雙臂走到甲板上迎接大風巨浪的來臨侵襲,這個深夜沒有人會料想這麼一場災難將侵襲這只大船,將吞噬這只大船的所有,徒留下一個少年和四隻動物野獸。這是方舟的故事嗎?或者。

末日來臨其實將會迎來為繼續生存下來所必經的掙扎,彼此的敵對爭搶,狂風巨浪過後的夢幻,以及重歸海洋世界後的奇幻……然後,終究人類生存了下來,或者因為人類內心的信仰拯救了他,也或許,是他求生本能拯救了他。所以,人類,不要懼怕末日,哪怕它將奪取你的所有,但你的求生本能可以將你拯救。也於是,觀眾所在意的是末日過後的各種奇幻瑰麗,痛與愛在爭鬥着並行。

幾乎對李安的作品都抱有抗拒感,因為不喜歡那些沒有答案的結局,讓自己願意相信的答案的結局。

遊戲機 – Wreck-It Ralph

Wreck-It-Ralph

也真沒有比買集體回憶更能夠得到共鳴的了,70、80年代的孩子誰不曾經歷過遊戲機室的光陰,哪怕不曾進入其中,也都會被各種耳濡目染而有所聽聞了解。而家庭主機的流行就更是將遊戲文化得到拓展。電影多少有種皮克斯所屢試不爽的情懷影子,如不是被標註個“Disney”,其實它可以被譯作“電玩總動員”,它無不在提醒觀眾那些被遺棄在遊戲機室角落的老遊戲,他們陪伴孩子成長,也隨著技術發展而被淘汰,他們的故事卻無人知曉。

於是,就是用那些被遺棄而曾經娛樂過的遊戲人物來講述他們的故事,很穿越,也很共鳴。當工作人員字幕拉起的時候,座位上的觀眾哪位不會因為那經典的《街頭霸王》拆車特別關卡給逗得會心一笑。

於是以為,故事就真不過是故事,雖然以講述一個壞人角色想希望獲得追捧這樣的故事會見得新意,但其實所內在的情懷反是此片更為觀眾所樂見的。當快手Felix看到英雄召喚隊長Calhoun所迸出一句"Hey, look at the high definition of your face!"有那麼點的殘忍與戲謔。而兩人這跨越技術與時代的戀愛自又是迪士尼所樂意營造的美好。

特務 – The Bourne Legacy

The-Bourne-Legacy

純粹的動作片真不是所歡喜的電影類型,結尾那追車狂奔戲,幾乎在研究攝影師是如何捕抓,而又是在怎樣的位置來進行如此驚險的拍攝。而作為Jeremy Renner的暫時影迷,又實在欣喜於看到其在電影中一再的展示其身板,也為其如此驚險的追逐逃亡而緊張一陣。所以在沒有觀看過《The Bourne》的前三作,也為了Jeremy而進了電影院。這可認為是動作片的新貴了嗎?

依循動作片的套路,強烈的敲擊樂推動著電影的進行節奏,然後新任的特工關鍵成員為逃避組織的追殺而輾轉在不同的國家場景,然後在過程中是鬥智斗勇鬥驚險,鬥狠鬥酷鬥肌肉。

電影前段的鋪墊讓觀眾想到這麼一個點:電腦科技遠不如生物科技,不看特工組織動用了大量的電腦網絡都無法將得到基因改變的Aaron Cross抓住,而總是落後在其後。在菲律賓時候的那接連的逃亡還讓一幫幫的菲律賓警察參與,不禁讓觀眾覺得好奇這種“新鮮”,畢竟動用到外國警方並讓他們大量的出現就實在鮮少見到,在觀眾而言。更由此好奇,如果將之放在中國進行拍攝,警察的劇情又是否還是片中那樣呢?

醒 – The Morning After

The-Morning-After

酒醒晨尿過後,惺忪回到被窩中,已忘記自己昨晚所作所為,直到那一隻手環抱在身上的時候,才驚恐地從床上彈起。從陌生人的口中,才得知自己昨晚的“荒唐”。然後就是對自己性取向的懷疑,反抗,以及接受嘗試,的過程。

其實,就是套路般的自我認識醒悟感化片,告知觀眾要認識並接納內心尚不為發現的自己。如此這般,除了為演員形貌外就實在樂趣寥寥,共鳴不甚,尤其這種自我欺騙的橋段實在讓觀眾看得不是舒服。但如果看演員的樂趣,亦實在不甚,且不說對看似老實的主角好感於無,那位一夜情人更是讓觀眾反感,當然,其演的可能是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生活態度。

束縛 – SPRING

SPRING

純粹的一部喚醒內心小惡魔的短片。“SM遊戲”,說的是你情我願,以不安的手段來喚起危險的快感。

要說短片內容實在寥寥,不過是兩個男人一奴一主,幾段的施虐過後不歡而散。只是因為場景以及鏡頭所營造出來的質感讓短片有了稍微的觀賞樂趣。同時因為Master散發出來的脆弱奴主味道讓觀眾有所的著迷。從這點而言,短片的選角成為重要一環,似乎也讓觀眾淪為Slave的角色,享受着被有限凌虐(鏡頭調度)與刺激(裸體)所帶來的快感。

禁片 – 異端的影像

Pasolini-Rilegge-Pasolini

或者對於多數對電影有所興趣的普通觀眾而言,帕索里尼這名號,更多的是與那“世界十大禁片”之詞的聯繫了在一起。而對於稍為了解過意大利歷史的觀眾,第一次聽聞帕索里尼,是將他和墨索里尼混淆了,而誤會那個納粹主義的獨裁總統竟然有著如此獨立先行的藝術造詣。而再之後,認清那個總統並沒有當導演的經歷,但也還是將兩個只差一個字的名給繼續混淆着,以為那位拍攝一部臭名昭著禁片的導演跟獨裁總統同名。直到拿到這本書,才確實過來:原來那位拍攝了《索多瑪120天》的導演是叫帕索里尼!

其實翻閱這本訪談錄之前,是有什麼期待?想知道這個“臭名昭著”的導演是怎麼樣的創作者?如若如此,那讀者是失望的,起碼讀者不喜歡他在言談中不斷地要表現他的藝術理論修為。過於的自負者,並不可以討好自卑觀眾的喜好。而過去因為帕索里尼的“結局”所引發的憐憫情緒亦因為其在記錄中所體現出來的驕傲而變得態度中立。而這也不能保證這是因為翻譯三度傳播之故,又或者採訪者的引導之故,更又或者是帕索里尼將表述自我的時候,因為同性戀者的戒備心所造成的自我保護。

而在話語間,讀出的帕索里尼並非如期望中的電影製作者那樣有豐富的電影理論,或者他更多的,是美學、文學以及社會主義的理論,所以他在講述自己的作品時,更多是因為對自身理論理解的表現。而其實這些,多少與德國的法斯賓德有那麼的相似,不能否認這是讀者從兩人被標上的“同性戀者”標籤所影響些許。但其實可以比較兩人曾經的談話記錄,都能夠在他們的敘述中看出他們對現實以及電影之間關係的理解,是有着那麼多的相似。帕索里尼是以古典進行表現,而法斯賓德則是以現實進行表現,但他們內在想要表達的都是那麼如出一轍,且創作心理都是那麼的任性。

是的,帕索里尼是任性的創作者,而,又有哪些創作者不是任性而妄為的呢!或者,讀者並不能從書中讀到到導演在他電影作品背後的故事,而更多的是導演思想理念的故事。

金幣 – 新超級馬里奧兄弟2

New-SUPER-MARIO-BROS.2

當這曾經在DS平台上創造一段銷售神話的《新超級馬里奧兄弟2》要出續作時,會知道它要以如何的成品出現嗎?然後,他是淘金者。不會想到原來可能被認為只是作為一個附加挑戰元素的金幣,在續作中會成為主角,讓玩家控制角色穿梭大小關卡的同時要盡可能多地收集所出現的金幣。

其實系統基本是延續了DS的系統設計,只是在畫面上對應3DS機能而做了前後景深的調整,更多的遊戲元素豐富是放在關卡設計上。依舊是水管磚頭蘑菇、烏龜和吃人花等機關和敵人,但因為不同的組合讓這平面動作闖關遊戲演繹了二十多年不同的樂趣。相比較同在3DS平台上的《超級馬里奧3D大陸》,會更加喜歡此作,因為沒有了立體場景所造成的落點視差的困擾,而讓樂趣不會因此削減。

如開篇說道的,此作更加著重在金幣這元素上,玩家的樂趣就是如何最大可能的收集關卡所出現或隱藏的金幣。而得到金幣的方法,有傳統的直接獲取或者頂磚塊來獲取,新增加的有讓馬里奧吃到金色花朵,成為會放金火球的噴火馬里奧,火球所擊中的機關或者敵人都會轉換為金幣。另外新增的道具是金色磚塊,馬里奧戴著這金色磚塊就能夠在跑動或者跳躍的時候自動獲取金幣。而在前作曾經出現的巨大蘑菇和微型蘑菇都有在此作中出現,讓馬里奧成為破壞大王無敵地撞飛所有擋路機關是相當過癮的樂趣。當然還有經典的狸貓裝了。

驚恐 – CHASED

CHASED

當人在經歷極度驚恐的狀態之後,會有什麼異常表現?譬如,發生同性性關係……當人在驚恐時,腎上腺素增加,而導致超出自己理性所能控制而造出可能是潛意識亦可能是非意識的事情(僅觀眾無根據的推測)

觀眾似乎是要逃避所謂的“日久生情”之說,因由不知。只是覺得事情的特殊性,切身處地地代入角色,會覺得一切不可理解都是應該的事情。不過,編劇也還是通過事件之後,兩人的嘗試來告訴觀眾,其實真的是日久生情,起碼身體反應是不會說謊的。

無需對自己有任何懷疑,以自己的身體來驗證真相。

舅舅 – My Uncle Mario

MY-UNCLE-MARIO

或者,你會認為,你的生活,總需要那麼一個人給你燈塔般的角色,向你指明道路,給你選擇迷失的路途。但,又是否人人都能夠在生命中遇到這麼個角色?

男孩喜歡其他男孩,被其他男孩的身體所吸引,但他被束縛着,母親,工作,還有自我的壓抑。於是他將一切都寄情在繁忙的工作中,逃避可能應該的正常人與人間的交往。直到舅舅(在短片中飾演舅舅馬里奧的Amos Lavi於2010年因肺癌離世。)的到來,他的出現似乎讓男孩看到自己所希望的生活。於是他半夜跟着舅舅,去到了一家酒吧,異樣的形態讓男孩對舅舅有了不一樣的理解。之後與舅舅在海灘上的對話,也是對自己現狀的一種反問。

短片不過是對青春期男孩性認知的呈現,生命中所出現的角色都會讓朦朧的意識逐漸有了清楚的描繪。而再之後,就是自我認知的實踐。

以色列,是中東諸國裡面唯一承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出櫃 – Stay

Stay

其實到底,這只是一個出櫃與否的問題。當兩個人相愛的男人為着是否可以共度一夜而不是單純激情過後的時候,所面對的不是愛不愛的問題,而是是否可以讓自己面對自己,讓家人知道自己的時候。又或者,是否願意為所愛的人付出的時候。

從赤裸的兩男子知道,他們是激情過後,而當看見時鐘,就如灰姑娘到了12點要離開般的衝忙要離開,一通母親打來的電話更是讓男子惶恐不已,更生怕一點聲響會讓母親有所懷疑。然後就是兩人的爭辯,是否愛,是否願意留下,是否只是為了性的氣話。

然後,這不過是一個男同性戀者的生活片段而已,或許能夠衝出自我牢籠,或許繼續呆在自己的束縛中,或者繼續相愛,或者被“親人”所愛。就是這樣的一個是否選擇狀態。

殺人犯 – Notre Paradis

NOTRE-PARADIS

“我們的天堂,遍布死屍與紅血。”這是電影下來的感想,嫖者稍有讓自己認為不舒服,即打開殺戒,以泄內心壓抑與憤怒。是否,年老色衰者,皆如此在不安中放肆內心的野獸,以將對方撕咬至體無完膚方休。

曾經也是年輕貌美,肆意利用自己的姿色來獵取金錢與肉體。但終究,還是會被年月磨蝕,皮膚會變皺,衝動會變態,已經沒有如年輕那般地容易興奮,只能利用各種奇怪的癖好來引誘自己的衝動。

過去曾經說過的,這是男同性戀者一種很矛盾的事情:自己也在日漸衰老,但始終無法接受他人的日漸衰老,而依舊迷戀年輕肉體,這就是其中的諷刺。於是,當自己的年老色衰遭到鄙夷時,則或是憤怒或是自憐。是的,誰讓你們是痴迷美色肉慾者?

以出賣身體者做切入,着力去塑造角色的矛盾與無力,然後,就真不過是一個故事而已。這樣的故事,甚至可以直接使用至色情片來做鋪墊用的劇情,一對利用身體獲取快樂的愛人,一路殺,一路做愛,一路搶,一路做愛,最後終難逃法網,結尾之處,甚至可以加入與獄警的色情橋段做結尾幕。

當年的在《野蘆葦》中的曖昧少年,如今一個在鏡頭後一個在鏡頭前,繼續講述同性戀者的故事,是昔日餘下的情愫只能依靠鏡頭與映幕來撫慰宣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