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獨 – 地久天長

自打當年的[我11],就尤爲期待王小帥+王景春這樣的導演演員組合。王小帥的作品所不能擺脫的傷痕情緒最是吸引觀衆,而王景春那種憨厚的外型則甚是討得觀衆的歡喜。而於是來到現在兩人的最新合作,則又帶給觀衆新一位的演員發現:詠梅。她淡然的演出與脫俗的氣質,甚是得到觀衆的好感。於是到了這電影,更是容易將觀衆代入了故事,更爲替故事中的王丽云感到心疼。

在這神奇的國度,曾經有那奇葩的一孩政策,而爲了執行這政策,多少的婦女遭到慘無人道的懲罰,只因爲夫妻生活的自然意外,而讓一個三口之家出現新增一員的變數,但這變數并不被允許,於是懷胎的母親需要被處理,但這處理的手法卻常常鬧出意外,輕則失去孕育能力,重則流血不止意外身亡。但這些意外都可以因爲集體利益而被“原諒”,可憐夫妻兩人。正常的一家三口美滿生活下去自是美好,但意外之後的意外——失獨,獨生孩子的意外夭折——則是一災難,讓一個家庭遭到毀滅的災難。

可以説,在這樣的“大時代”下,每一個人都是受害者,無論她在意外中是加害者抑或是受害者,只是有些加害者,可能到赴黃泉之前都不知道自己的傷天害命,還自詡是集體的正義執行者。是時代的悲哀,也是當權者的作惡。

觀衆看王小帥的電影,縂是有對某個時代那種傷痛的預期,那種淡淡的不能散去的憂傷會如毒癮般,預期會受到這種傷感所折磨。然而在這次的[地久天長]裡面,最是讓觀衆觀感突兀難接受的,是中段帶出喪子的劉耀軍竟然出現外遇,更因此讓那女徒弟懷有了孩子,觀衆在看到這段的時候,有一種恨破的觀感:如果真那麽傷心痛苦,爲何還能夠有能力讓身體興奮?這最是讓觀衆難以接受且不能理解的情節:爲什麽!在故事裡,那個誠懇的丈夫真會出現這樣的錯誤嗎!

之前,看到有這樣的新聞,失孤的老人,爲了能夠重新懷上自己的孩子,不惜以年老的身體也要進行各種人工受孕嘗試,哪怕是已經年過半百了,哪怕是到了60嵗高齡也要重新撫養自己的孩子。這種無奈堅持的新聞,看著都讓人感到悲痛,在於東方人那種傳宗接代的思想所束縛以及國家政策的限制束縛,兩者矛盾執拗導致多少夫妻家庭的不幸在綿延。

情書 – HUGO

實在需要懇求原諒,以如此套路的標題來記錄這部電影,但想當年知道這電影,關於他的介紹,也確實是說這電影是導演寫給電影人的情書,寫給那些開創“電影”這歷史篇章的電影人的情書。

遙想當年高中時候,開始自以爲是地閲讀數本電影入門普及叢書,有所印象電影的起源是法國的盧米埃兄弟所發明的,而電影之後得到普及成爲普羅大衆所接受的新潮娛樂方式,則要説到法國魔術師&製片人喬治·梅里愛,他現實中對電影技術的不同嘗試讓原本只是記錄片段的電影,演繹出具有不同視覺衝突的娛樂傳播手段。而電影,則是從一個流浪在火車站裡的時鐘調試員男孩説起。

自幼無父無母的男孩一直栖身于火車站的頂棚内,機緣之下找到父親留下的日記,他想根據日記裡的記錄來修復父親留下來的機器人,也因此認識了一個處處爲難他的玩具店老闆。卻不料隨著與老闆的打交道多了,竟發現這玩具店老闆原來是曾經的電影大師,但今日的老闆卻不想承認自己的這段歷史,而這些因由都是因爲如過山車般的電影生涯,落魄失敗讓他選擇掩藏自己的輝煌。而因爲男孩的鍥而不捨以及父親留給他的電影記憶,也重新喚起了玩具店老闆的電影夢。

之所以說這電影是一封給電影人的情書,是因爲故事裡的諸多場景和情節都是改編自曾經的,就如那電影歷史上的開天一幕“火車進站”,在[HUGO]裡就成了夢境中的驚險。曾經開創歷史的一幕成了新時代3D電影的視覺衝擊手法,大有一種世紀接棒的寓意。

奶奶 – THE FAREWELL

幾年前,有親人離開了,而在幾年之後就看了這樣一部,講述中國人如何面對家人的即將離世。而在看著電影的裡的人情世故,有所共鳴又有所諷刺。共鳴,是所有的儀式與相聚,原來都是做給在世者人看;諷刺,也是所有的離愁別緒,原來也是在世者的相互取暖。而更讓觀衆覺得可笑的是,電影裡的故事,即將離開的奶奶並不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也不知道美好的婚禮原來是她的離別宴會。

在美國的孫女,得知兒時曾經照顧自己的奶奶得了癌症,即將不久于人世,而家人們想要爲這家裡的大家長辦一個離別宴,但卻不會讓奶奶知道這宴會的真相,就讓已經在日本定居的長孫找到假冒女友來演一場婚禮宴席。陰錯陽差之下,那些已經不曾再聚的情誼就在這個謊言之下的宴席上得到重逢。是呀,回想所曾參與的席宴,非紅即白,而就是因爲這樣的因由才讓在世者能夠齊聚一堂,哪怕是多麽傷心的緣由,哭泣過後還是回首往日細數當年。當然,悲傷的真相是不可逃避的,哪怕過程中會有如何的意想不到。

當看到戲中人們如何爲了這場宴席費盡心思,但中國人那種骨子裡的死要面子的虛僞和形式主義,所呈現出來的真真假假看著都讓觀衆感覺諷刺,也爲自己同樣所經歷的感到可笑又愚昧。記得當時情人離開的時候,家裡人都很是憂傷,過程的繁瑣又讓人苦惱,而他們也自我安慰,這些都不過是“生人做給生人看”,都不過是爲了在生者能夠心安理得。要繼續問在電影裡看到什麽,那該是國人的人情社會現象,很多事情原來不是規則,而是人情人爲而成就事情。

小品 – music and lyrics

時不時就會有這樣甜膩的都市小品言情電影,能夠以簡單老土的故事來觸動到觀衆,就如這樣一部講小保姆如何和音樂人產生情愫,然後情愫交織出動人旋律歌詞。

其實呢,這部電影更能觸動到觀衆的,是它的插曲咯,確實又不愧登上過Billborad的單曲,讓人想不到的是Drew Barrymore竟然也能夠唱得一曲,聲綫的特別又確實能夠叫觀衆有幾分代入感,才體會到就是這種特別的聲綫唱出的歌曲能夠講述到電影的故事和感動。

又可曾想到有朝一日,會成爲了偶像家中的保姆,在日久相處之後給他的創作帶來靈感。而又不曾想到偶像會給與自己在曾經戀人的面前一次華麗反擊。在點點滴滴之後,所共同譜寫的歌詞將兩個孤獨又落魄的心連結在一起,雖則會有小插曲,使利益關係和戀愛關係形成對立,但認清真相后還是讓相愛的人能夠接受欲言又止的誤會。但説來,世間所有都市愛情電影讓人覺得荒謬可笑的,就是各種欲言又止,看著讓觀衆生氣又奈何這種刻意的戲劇衝突~~

小强 – The Adventures of Tintin: The Secret of the Unicorn

想起當年還迷戀FREGG的時候,得知有這麽一部“動畫”,好友兩人能夠共同客串戲中的的一對孿生兄弟,甚是興奮的。要知道當時看過[HOT FUZZ]之後的感動,久久難以釋懷,恨不得一天24小時都能夠看到他們的同臺作品。所以關於這部電影,觀衆并不是多麽鍾情於原作,而是爲了裡面的演員咯。

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於那些不會按常理而遭受到傷害的主角,會定義他們為“小強”呢?是因為『聖鬥士星士』嗎?而原來丁丁也是這樣的一個“小強”角色。為了搶回隱藏寶藏秘密的道具,丁丁在地形複雜的城鎮裡穿梭,他駕駛著摩托車在建築間跳躍穿梭,就為了能夠追回被貓頭鷹叼走的地圖。而為了能夠挖掘出寶藏地圖的秘密,他和曾經被綁架的船長從敵人的船上逃走,在茫茫大海上也能夠從壞蛋的手中搶走飛機,當飛機墜落在沙漠之上時也能夠化險為夷毫髮無傷。所謂“小強”該就是這樣的吧。

話說,其實以前的漫畫主角是不是都這樣能夠上天下地無所不能,且又年少俊朗的呢?

而關於電影,以動作捕捉的技術,通過演員的真實演出再演算出電影裡面的動畫人物演出,也因此才能讓非親生兄弟的FREGG演出為一對孿生兄弟警察。觀眾是覺得,這電影更像是為了電影技術的實驗而找到“丁丁”劇本而誕生。

完結 – Downton Abbey

請容許觀衆用“完結”來定義這部電影,從2010年在英國開播,之後播出延續了六季。劇情橫跨了一戰前后20年,關乎一個家族尋找繼承人後來卻是一個英倫貴族的沒落消亡過程。回憶當年觀衆在電驢資源網站接觸到這電視劇,還只是抱著一探究竟的想法(其實是因爲當時戀愛失意)卻不料發現珍寶。劇集播出多年,第一季始終是觀衆的最愛。開場老貝(John Bates)從火車走下來,想要投靠曾經的戰友老爺(Earl of Grantham),於是就帶出了唐頓莊園里從主人家到僕人之間的恩恩怨怨,以及側面帶出當時的歷史事件。

而如今,在劇集完結多年後,上映了這部電影版,延續劇集中的故事,將一些結局再做結局,本來都已經各有歸宿的結尾,在這電影版再增加了一些延續。不能説是狗尾續貂的延續,但也不覺得是錦上添花的延續,只能說是聊勝於無的附贈。畢竟觀衆所最熱愛的老貝與老爺在電影版中并沒有同場,唐頓莊園裡的兩大派別:主人家和僕人都爲了女王的到訪而忙得不可開交,主人家要盡好地主之誼不能失禮,哪怕是沒落貴族;僕人要爲了能夠侍奉到一國之君,守護作爲唐頓僕人的尊嚴,不惜與皇室僕人們鬥智鬥勇。

而其實,劇集本身到後期已經令觀衆有一種婆媽的觀感,并不再是當初第一次所觀看的時候那種戲劇衝突(階級矛盾),更多只是讓人覺得是一個貴族内部的家長里短。可能電影裡面熟悉的場景以及華服還稍能夠給到觀衆似曾熟悉的感覺吧,但要説這種華麗的觀感,還真不如某年的聖誕特別篇所給到的。俱往矣,物似人非,多少角色因爲演員本身而遭受不測,不過起碼有得這部電影來告訴觀衆“故事完結”了,也是好事吧。

家人 – 海街日記

有著這樣的姐妹,有著這樣的一棟帶院小宅,有著這樣的生活小區,何不樂哉?

因爲離家多年的父親突然的死訊,讓一直在婆婆舊居裡生活的三姐妹遇見同父異母的小妹妹,他們還突發奇想讓這個第一次見的妹妹來跟這三個姐姐一起生活。活潑善良的妹妹很快就跟三個性格各異有著各自煩惱的姐姐融洽的定居了下來。他們似乎并沒有因爲血緣的稍微差別而心有芥蒂,而且一直作爲大家長的姐姐似乎也對這妹妹有著特殊的情感,這種情感的產生,可能是出於自己所處的愛情關係。而一直都跟父親生活在一起的妹妹,也在小心翼翼地有所隱藏,忌諱自己的稍有多言就會觸碰到姐姐們的敏感傷心処。也是因爲在上一代人的恩怨,讓妹妹的這種忌諱慢慢地演變成了自卑。

姐妹四人生活在一棟老舊的木建宅邸中,有著一個小院子,裡面種有一顆梅子樹,往年都是婆婆拿這些梅子來泡酒,今年就是這四姐妹來嘗試泡酒,或濃或淡的梅子酒香,或濃或淡釀造出不同層次的味道。海街日記,記錄這姐妹四人的日常點滴,是你是我的日常,有生離死別,有悲歡離合,不變的是親人之間的緊密關懷。想想,又是這麽一種小小波瀾過後,生活依舊如常。

逆流 – 逆流大叔

在一年多之前,主創能夠想到之後的香港人會面對著如何厄困得境況嗎?逆流之下,艱難爬行爭取,但勝利的終點卻還未得見。

就如電影中的三個中佬一個廢青,他們被逼參加龍舟大賽,就只爲了能夠在機構單位能夠生存下來不被裁員。而原來四個人都有著他們各自的難處與苦惱:一個為女死為女亡,最後條女卻跟了其他男人走了,自己還要做條女的證婚人,這叫觀衆也是O嘴了,這男人是有多愛條女又多堅毅才能做到呀!一個就中年危機心猿意馬,家有糟糠卻因爲撞上一個索女教練就以爲春天重臨,原來就不過是有賊心無賊膽,不過都賺到索女教練的吻,説來也不虧;再另一個中層領導呢,就老婆紅杏出墻了,但因深愛,曾經的錯過都可以原諒共度啦;最後一個年輕人呢,有著運動員矯健身材,卻“淪落”為網綫安裝工程師,這也算是虎落平陽的鬱鬱不得志啦。

於是因爲這一次被迫的龍舟比賽,又得以能夠在困境之中重新振作繼續前衝。講真,電影的故事比所期望是有所落差的,就是覺得劇情設計刻意而令觀衆覺得矯情。各位演員的演出都中規中矩啦,尤其吳鎮宇的妝容就是令觀衆覺得有不及而不夠貼地。

然後,如果不是RubberBand的配樂創作烘托,又真是覺得電影是振奮不足咯。尤其6號那高亢的歌聲配上電影畫面衆人齊心划杖前衝,又真是讓觀衆看得激動,不過,就比賽的那時候咯~~

愛狗 – 毛俠

其實已經有所偏心于香港的本地製作,會覺得他們所能表現的故事會得益於他們所還能擁有的相對自由。就如這樣一個動物保護議題的電影。

一個民間組織,成員來自各行各業,都為保護動物而走到了一起,他們會拯救要被私宰的狗只,也要拯救可能被政府機構“處理”的流浪被遺棄狗,也要拯救被虐待的家狗。他們冒著各種危險深入到各種料想不到的困難中,只因每一隻“救到幾多係幾多”的“毛孩”。他們對人類無條件的信任,卻會因爲各種原因而受到人類的傷害。

電影是説不上多麽優秀而又感動人,雖則有時會有閃光的炫技和觸動情節,但整體是平淡又平實,整體質感完成度還是略有不足。電影會有熟悉的面孔來客串,算是挽救到幾位主演真摯而又做自己的演出,而又不過,觀衆還挺樂見監製及男主角之一的陳達仁的,實在是演自己到讓觀衆在開場都誤會這電影是否僞紀錄的拍攝手法。

衝突 – 寄生蟲

可能是因爲看電影多了,對於可以爲了故事主題而設置的各種巧合和衝突,就會讓觀衆觀感不適與反感。猶如這一部當時的話題大作,哪怕是贏下了國際影展大獎,也并無例外。

三家人,兩個居所,鑄造了兩對矛盾:富人與窮人,窮人與窮人。

富人擁有著必然的優勢而使得窮人如要逾越階級牢籠成爲了不可能實現的妄想。富人有著必然優勢的教育條件,窮人只能擁有千人過獨木橋的廝殺,和欺騙,才能攀附上富人的所在,成爲他們的奴僕,與他們同處於一室。但那注定的牢籠是始終阻隔著窮富之間。甲方永遠可以無理俯視乙方,乙方永遠只能猜度討好甲方。於是才得以在夾縫中得到喘息和意淫的機會。

窮人和窮人,爲了那無奈的生存和可憐的尊嚴,在彼此踐踏迫害,以獲取留在富人身邊繼續依附的生活。這一段是讓觀衆最爲不能接受的鋪排,當中有太多的人爲安排戲劇衝突。看著會讓觀衆感覺經不起推敲的刻意,尤其那種側耳偷聽而後失足滑落最後東窗事發,這種情節設計實在老套得讓觀衆嘆息。於是往後的所有都如山泥傾瀉般崩塌。階級矛盾在如何的尖銳,都已成爲故事外的事實,而不再是故事内的真實了。

更別説最後喜慶時刻的混亂及曲終人散后的美好願望了,當中的刻意爲之使得整個故事變成了一則寓言。陳腐而有驚世意義。

美麗都 – The Triplets of Belleville

較之英文翻譯,原來中文譯名確然更爲優美,“瘋狂約會美麗都”,久仰電影盛名,終於隔了多年之後才得以一睹,所曾期待和遐想,原來都不過是一廂情願。

料想不到的是,這不是三位老太在花都的勇武故事,卻是一個臃腫老太爲了救她被綁架的孤僻孫兒而夥拍美麗都三姐妹對抗黑幫的爛漫故事。容許觀衆用“爛漫”這詞來形容,因爲整部電影實在太燦爛而散漫慵懶了,一如由Benoît Charest所撰寫的原聲音樂,爵士的輕快在荒誕之中又見緊張。而在故事中的主角們,似乎都是那麽的疲累,對周遭的事情幾乎都是那麽的不在乎似的,直到反派黑幫手下的出場,這種疲憊才被抓起來鼓舞,老太太才知道要拯救自己的孫子,黑幫們都積極地要執行自己的計劃:他們要綁架這些環法單車手們來製造人力發電機器。越洋跨海的老太在他鄉邂逅三位落魄歌星,這三個挑剔的老太雖然麻煩多多卻心腸熱衷,既是讓來自他鄉的老太留宿也幫助她救回失蹤的孫兒,頌唱了好一曲的花都歌韻。

其實已經被日式動畫寵慣了的觀衆,對於歐洲動畫的誇張多少是覺得新鮮而又不適。新鮮于作畫的大膽用色陳舊,不適於肢體的比例不調為劇情服務的透視與分鏡浮誇。於是這麽一個關於親情的故事看著是那麽的荒誕又離奇,且疑惑,甚而覺得關於環法單車手的描繪有著一種法國諷刺漫畫的浮誇。

客 – 客途秋恨

觀衆有時會疑惑,自己到底是哪裡人?生在城市卻血自山野田間,幼時父親帶著回鄉,但鄉裡人的話語又是如此陌生地把觀衆隔離了開來。近年因爲家父都總會提及對兒子成家的期望,觀衆就總會言他來擺脫話題,就會提及家父當年對選擇背井離鄉在外讀書的想法是否後悔?

當年因爲失戀而選擇跟隨父親兄長遠赴中國,又在這個陌生的地方遇上愛自己的男人,並追隨他定居在異鄉,生下女兒,並和無法溝通對話的父母同住一屋簷下,這個日本女人就是這樣過了她的青春年歲,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在無法對話的家庭了度日如年地過著。

吳念真,看他的故事總是覺得能夠感受到一種人生的無力感,一如在這部電影中的母親,耗盡半生青春,等待著愛自己的男人回家,寄情在無法理解自己的女兒,緬懷已經錯過的昔日家族榮耀,總有一個錯過的後悔選項在她的面前。電影大半的篇幅在刻畫母親,當年在異國如何孤獨,後來在小女兒結婚而徒留曾經不理解自己的大女兒相伴時的無助,後來回到日本卻已一切物是人非,錯過的已無法追回地錯過。

其實今日再看這電影,客,除了是這日本女人,又何不是香港這彈丸之地呢?當大女兒回到廣州,將身上華服脫去換上樸素的衣著,回到祖父祖母身邊時,曾經最疼愛自己的兩老身旁時,會看到大時代潮流下小人物的弱小與隨波逐流。哪怕最後祖父在病榻上祝福孫女“不要對中國失望”,一種哀愁隔著熒幕也滿溢出來。香港,如此漂泊地輾轉在漁港小島到殖民地再到亞洲四小龍,再到之後要回歸中國的特區,一直都在漂泊不定。就如電影中的母親,失去了自己的家不斷地在漂泊。

電影 – 攝影機不要停!

拍電影是如何一件事呢?是遐想自己能夠參與創作其中的,成爲電影根本的創作者,而電影則呈現除了拍攝電影其實是團隊工作,不是某一個人的獨力作品,而因此太多參與者所發生的事情都會影響到電影拍攝。

參演演員搞婚外情搭上了還發生車禍東窗事發讓導演和他的息影妻子頂替出場,酗酒演員難耐眼前美酒的誘惑在節目開始直播之前就飲得爛醉,食物光敏的演員不慎飲了非指定飲料而出現腹瀉狀況,偶像演員對演出諸多要求且不配導演指示……諸多意想不到的情況使得一場關於探險廢墟的現場直播活動出現了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故 。

觀衆在觀看過程中,并不是說對開始的一鏡到底的使用有多麽的讚絕,當下的技術和團隊合作要實現這樣的操作不見得多麽的困難,反是會如這“節目”的觀衆那樣,真以爲這不過是一單機直播節目平靜觀看而已。反是在之後敘説這個“節目”的拍攝事前準備和拍攝過程中的各種突發意外,會讓觀衆看得甚爲歡喜:“怎麽能夠如此多巧合又如此‘充滿智慧’的化解意外呢!”其實箇中歡喜是因爲對創作者們的堅持,罔顧是鏡頭的客觀性而讓鏡頭的角色跳出來回到導演身份對著鏡頭吼:“攝影機不要停”。就是這種跳出攝影框不合邏輯的戲中戯,產生的突兀感讓觀衆感覺有趣,這種情緒的反差完全得益於電影的故事是拍攝一隊臨時團隊如何拍攝幾個人在野外廢墟拍攝喪尸電影,戲中戲中戯的結構使得不合邏輯都可以被接受。

但其實最後,讓觀衆感覺熱血沸騰的,則是各種事故之後,所有人爲了一個俯拍鏡頭搭起了一個人肉金字塔,創造出一個震撼的惡魔覺醒畫面。

二胎 – 快把我哥帶走

看罷電影,觀眾認為這由漫畫改編來的電影,完全是一對當下二胎政策的推廣呀~闡述着二胎政策之下,孩子們是如何相互關愛扶持,在父母作選擇時又是在當中如何發揮出決定性作用。

其實是看過動畫原版,會覺得較之動畫中的日常,這電影所敘述出來的故事則只是如一命題作文般,直白地說了個意氣之下的一句“快把我哥帶走”後所實現的願望,你的哥不再是你的哥而是別人的哥,此時才會感受到過去有一個哥哥在的時候是多麼幸福,那些曾經被自己所厭煩的捉弄原來都是那麼有趣,哪怕是被欺騙隱瞞也是因為自己是箇中人被蒙在鼓裡而已,那背後都是美好的動機……這改編是否太正經而有導向意圖了。難道不是應該要實在詮釋“快把我個帶走”這兄妹日常互動來得有趣嗎?難道真有人會相信兄妹之間是真有愛且互相關懷為了父母離婚後能夠讓對方得到更好的生活而做出犧牲選擇?

這改編得也太政治正確而乏味了吧~難道會以為獨生子女們真會因為所不曾感受過的兄弟姐妹相伴而對這樣的故事產生感動嗎?

老年化 – GOLDEN YEARS

可能在沒有如此應景的故事了,政府收緊對老年人的退休金發放,使得本來已經生活捉襟見肘的Arthur更是徬徨。而此時還遇上週末和朋友聚首的會所將要被集團收購,使得這幫衰老的老夥伴們失去了能夠定期碰面的地方。

話有說“趕狗入窮巷”,所指是有人所作為逼得他人無路可退最終引來奮身反撲的一戰,而於是這幫老人家在一次不經意的意外狀況下發現能夠致富的不義之途,更一發不可收拾在這路上愈行愈遠。類似的故事當然理解不過是一種給觀眾的意淫,能夠發洩壓抑心中多時對現實不滿的憤恨,但起碼真是能夠給到這樣的一個道途。

聽聞臨近的香港,最近發布了一政策,涉及到年齡在60~64歲之間的市民,提高的綜援領取標準逼得這年齡段的老人要重新進入社會開始工作。這政策的荒誕及無恥,竟然在官員的嘴臉下顯得是如此理所應當。如有能力可以工作,又何須申請綜援,這高齡的身體及社會的歧視現實,不也是在趕狗入窮巷嗎?而在往後想想,到觀眾年老而沒有工作能力時,可能也是被政府和社會強迫繼續工作呢。又誰讓社會老年化在繼續呢!

而要緩解老年化分擔政府負擔,將這些老人重新推向社會就是必然之舉的咯。年老的羅賓漢劫富濟貧的故事可能在不久的他日就要上演的了,反正時日無多,用自己那老邁的身軀去一搏翻身,還可能換來安逸的臨終時光呢,讓70歲還能繼續是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