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 – Mine vaganti

Mine-vaganti

作為一個兒子,是否有什麼責任,傳宗接代,繼承家業?無論在西方抑或東方,兒子作為傳宗接代的角色是同樣如此的根深蒂固,畢竟這是經歷了幾千年男權統治的社會。所以當兄長承認自己的同性戀身份時,作為弟弟,出於責任或者孝心,一切計劃都被擱置。畢竟清楚,那兩個留一個的期盼是落空了。

任何一個家庭對後代子嗣都有着期盼,無論是出於愛抑或出於私心,而尤其在一個有愛面子父親的家庭裡,哪怕這個父親私下又是如何的虛偽。影片充斥着虛偽的人物,藉以訴說回歸真我的意圖。尤當祖母因為孫子的一席話而釋懷的迎接生老病死,與其毫無自尊的苟活,倒不如自在快樂地在肆情縱慾中死去。

結局,秘密依舊保守着,出於對年老父親的愛,但離開了家,回歸真實的生活中。有所理想然又或也無可厚非的結果,或者都是真實的自己,只是在展示真實的時候,有所掩蓋罷了。

父親 – 千年善禱

A-Thousand-Years-of-Good-Prayers

父親從北京遠赴千里到美國看望女兒,但求知道女兒是否安好,離婚後的生活又是如何。早已習慣獨自生活異地的女兒因為父親的到訪而浮躁,在已經混亂不堪的生活中還要面對處處嘮叨的父親,心中就莫名地產生不滿。

其實,這都是很多自小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成人後與父母交往溝通的狀態,很多時候都是一種疏離,隔閡,溝通障礙。影片在敘述父女關係上多集中在餐桌之上來表現,這看似是很多華裔導演拍攝家庭題材的慣用手法。其實這也是一種中國人文化的突出表現,一切情感關係都集中在餐宴之上,只有在吃飯的時候,家人才會聚在一起,被迫面對平時不想面對的人,聽他們說不感興趣的話題,講非從己願的生活。

鏡頭對準父親,表現一個從小對女兒缺乏關愛的父親在異地的孤獨、擔憂、煩惱。影片以諷刺的人物關係來突出父女之間這種溝通隔閡的障礙與困惑。父親在公園可以與一個陌生的言語不通的伊朗老女人暢談心事,卻不能與最親的女兒坐下來好好傾談,對女兒的關懷就只能在女兒離開的時候翻看女兒桌上物品才可以了解,女兒的苦惱也只能夠在爭吵的時候才能夠了解,隱藏內心的秘密也就只有在關係瀕臨破滅的時候才有機會釋放。不能說這是中國家庭文化的特點,但卻是代表了一部分家庭狀況所造成的悲劇。

爭吵過後,父女二人被一堵牆隔開的畫面是影片的標誌一場,如此深刻形象地表現二人的關係。父親的話是事實嗎?其實這在之前父女關於祖父過去的談話已經透露了女兒對此話的態度。這樣的故事不單是可以放在異國父女的關係,父親在兒女幼時的角色缺失是對將來父子關係埋下的悲劇因素,並非必然,但是多數。

性學博士 – Der Einstein des Sex

Der-Einstein-des-Sex

影片曾經對國內同性戀圈子裡造成一定話題,因其當中赤裸,也因其對同性戀學術性的述說,使之有了聖經般的地位,但也是曾經。當時候同性戀在國內尚未開放至如今程度,同性戀者也尚未公然至如今,也就借着此影片而對自身有所審視了解。

因同性戀相悖於大眾的性了解,而讓其有了在違背大眾的先鋒性上走得更勇敢,也就在學術方面有了更大膽的試探,研究。性取向,雙性人,變裝癖,性虐待,性用品,安全套,諸如種種,都讓異性戀為主導的社會有了補充。這補充是讓異性戀社會所不敢或不願去探尋的隱秘地帶。就因為反道德,而讓之在道德約束之外回歸人性。到底,道德也就是建立在多數人意願之上,但人性卻是來源於所有人與生俱來的。

影片有所諷刺的是,一個對性有所深入研究的醫生,自己卻長期壓抑。至老,方將壓抑數十年的愛欲發洩。個人認為是使之顯得如此道貌岸然而虛偽。曾聽聞如此說法,“同性戀者的世界不同於異性戀者的世界。”於是以為,是愛欲與承諾之間的差別嗎?同性之間更尊重自己的慾望,於是離開愛人遠赴美國的醫生找到了一個東方的小男生情人,遙遠的愛情守候不如近在身旁被挑逗的性慾。其實彼此都清楚,此去離別,實乃永別,謊言是為了彼此那無力的忠誠。但當對比影片前段,醫生為研究對自身的壓抑時,也就不禁感到此間的反差了。但或者,這也是為了將人物塑造得人性化,畢竟是人。

小說 – Wojna polsko-ruska

Wojna-polsko-ruska

影片展現出一頗具哲學意味的主題,看似超現實的故事,其實是說出一個小說人物與作者世界的溝通。作者在小說人物的世界裡,就如神般,可以用文字改變扭曲故事當中的一切。

之所以說影片具哲學意味,因為其實也是映射着現實的世界,以為這世界真的嗎?或者你所在的房屋牆壁是報紙糊出來的道具牆,或者你是處在以部電影當中,你是當中唯一的主角,其他的人都不過是為了你這獨角戲而出現的虛幻角色。其實類似的想法一直存在,也是自己對這世界一直的疑惑。世界的外面是什麼?是另一個世界?

其實,我們是否處在一部小說,當中,一切行為舉止都是受人的控制,哪怕是現在我的遣詞造句都是受人控制的結果。

影片的風格其實混雜不清,帶有東歐電影的政治迷失與腐化赤裸,也帶有強烈的黑色幽默與現實諷刺,更有莫名其妙的打鬥場面,尤在節日派對上群湧而至的圍毆完全一副《駭客帝國》的模仿。其實在當中,看到的完全是誇張的橋段與莫名其妙的剪接,而此一切皆因都在一個小女孩夏令營的幻想當中所發生,任何不合理都因此而變得理所當然。

父親 – KOLJA

KOLJA

其實表現這種臨時父子感情的影片並不新鮮,就說亞洲都可以指出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和吳相勳的《拉麵人生》,法國也有一部《蝴蝶》表現類似兩代人之間情感碰撞的影片。

影片在表現“父子”情感過程基本上也是以“抗拒-接受-分離不捨”的模式進行,“父子”之間那種日漸深厚而真誠的情感或是影片感人之處,但以為其大背景或會是更讓觀眾在意之處。影片時代背景發生在1988年的布拉格,三年之後,社會主義領頭國家蘇聯解體。所以在當中無不看到捷克人民的不安浮躁,人人自危的心態。

男人在成為父親之前,都只是個男孩,無論他年齡若何,與多少女人發生過情感關係,有如何輝煌的成就。因為“父親”的身份,會讓一個男人懂得責任,或者,“父性”是後天的,而異於先天的“母性”。在之前,覺得婚姻於音樂家而言是不必要的,夫妻關係是藝術家的障礙,但經歷與孩子的相處後,領悟到孩子於生命的意義,責任於自己的意義,家庭的意義。

配樂是影片當中突出的要素,極致地烘托出大時代下小人物的偉大與微小。淡淡的黃色調也讓影片瀰漫細膩的溫情,讓大時代的惶恐得以淡化。

迷失 – The Lost Coast

The-Lost-Coast

是否在青春期都曾經與人有過朦朧曖昧的感情期,又或者會失去理智地沉迷入一模棱兩可的感情狀態,或者是彼此感情的慰藉,或者是彼此成長的必經,或者是當時的一種情感迷失……

萬聖節的故事。這是個饒有意味的角色形象關係塑造,Mark裝扮一個露陰漢,他女友Lily則是以白臉鬼魂,Jasper卻是不施妝粉。其實也就通過如此形象來暗示人物的關係了,主動外方,一直守候身後卻不為所知,無妝無容其實才是隱忍迷惑。

高中時期的往事如陰霾般纏繞這一詭秘的夜晚。“那時候我們都沒有接過吻。”其實那時候算什麼呢?愛過嗎?有事情發生過嗎?什麼事情都沒有,我們只是朋友。不敢愛不願愛,其實就如此產生了情愛的悲劇。既然彼此都不願面對那過去只希望如玩樂般,那不如將其忘記,不如將其否定。“我們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後來Jasper一個人坐上了車,打電話給未婚妻,告訴她“我愛你”,那時候他哭了;Mark在森林裡,以為還可堅持他的玩世不恭,但當Lily來到他面前的時候,他還是控制不住,哭了。

情愛的事情,是如此複雜而無可奈何,你前行了我退後了,我退後了你前行了,誰知道呢。

影片在鏡頭色調與配樂上都營造出迷離虛幻的氛圍,不確定導演是真有意如此抑或是慣常手法,以往在同類型影片所常見的臉部特寫在此片顯得如此理所應當不至於導致人物的呆板。女主角是一悲劇,其誇張的化妝致使她無論從角色抑或演員都呈現出一種被無視的位置。

父親 – Art Of Crying

Art-of-Crying

這是在平靜當中充滿罪惡的黑色喜劇。通過一個看似天真的小孩的眼光與角度觀察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親,通過他每日的發現,看到的是虛偽,猥瑣,罪惡。

以為自己可以接受父女亂倫的事情,然而當實際所呈現出來往往是父親利用父權對兒女的壓迫利用,不由得是心生強烈的厭惡唾罵。這不是愛,這是縱慾,這是罪惡。當Allan與哥哥提到每當夜晚父親哭泣的時候姐姐就會下樓到沙發陪他一起睡時,還抱有懷疑是哥哥的敏感,因為母親在不斷罵道“這你不懂”,因為父親是如此一個仁慈善良的男人,在鄰居兒子葬禮上道出如此感人的悼詞,因為他其實是一個如此幽默而稍見窩囊的平凡男人。

以為影片最讓人稱讚之處是其表現手法與主題的反差,看似滑稽可笑的舉動其實充滿着陰謀計劃。女兒要去舞會,父親讓Allan跟隨監視,舞會上的一切都以為女兒是交上了不良的飛車黨,父親的做法都是正確的。回到家後似乎熱情地招待女兒的男友到家喝酒,然後上樓問兒子女兒是否有跟男友接吻,她的男友是否有勃起,兒子不解的問什麼是勃起,父親開始焦急地解釋“就是他的小雞雞豎起來”,兒子不懂也就沒有看到。在這一段開始,就已經為之後父親形象的反差作反面的鋪墊。如舞會中Allan被教怎樣可以懷孕:就像搖啤酒瓶讓它冒泡。後來父親找來警察把女兒的男友抓走,因為他涉嫌猥褻未成年少女。

如果之前一直還是抱著對父親形象的尊敬時,這裡是完全不知道當中所表現出來的諷刺與反差。

兒子Allan是雙面的,他有著似乎懵懂天真可愛的面容,在平靜無知中處處作惡,包括姑媽的死,他的舉動都似乎在平靜當中故意行凶,其實他就如他父親那般,抱著善意的面具作惡。在姑媽葬禮上,姐姐就這樣在他耳邊說:“你還要殺死這裡的多少人。”奶奶死了,父親又坐在沙發上哭了,Allan覺得應該要哄父親開心,就威脅姐姐因為奶奶是她殺死的就應該由她來把父親哄開心。雖然姐姐憤怒地解釋過去在沙發上是如何把父親哄開心的,但Allan似乎不懂,他覺得無論如何只要父親開心了就應該去做。姐姐在他面前把衣服脫了,下樓到父親懷抱裡……第二天,姐姐把自己鎖在房間裡,父親讓Allan爬小洞進姐姐房間,讓他從裡面開門。姐姐無助地哀求着弟弟不要讓父親進來。Allan疑惑了,躊躇了,他還是開了門。

自此,Allan其實是小惡魔,是被父親派來的小惡魔。

姐姐被診斷精神不正常送到了醫院。夜晚,父親又開始哭了,Allan知道要讓父親開心,就學姐姐之前所說的,脫了衣服,坐在父親的懷裡,讓父親緊緊抱著……他開始知道姐姐在過去的難受。

其實大人的世界是充滿謊言與不慚的,哥哥本來說可以一直住在他家裡,結果卻因為自己的女友而把弟弟妹妹送回父親的家中,只是天真地交代說:“不要按照爸爸說的話去做就行了。”真的行嗎?

Allan是小惡魔,在平靜無知的面容之下,掩藏的是冷漠的作惡。他一直害怕父親真如自己所言的會自殺,但其實他自己都不相信父親真的會自殺,因為他從來就只是說說來威脅親人而已。

父親再次上演的他的自殺戲,結果卻假戲真做,當Allan抓起刀子往父親走去時,觀眾會想到什麼,往他身上補上一刀?這一切都是悲劇,父親的罪惡造成,母親的縱容造成,哥哥的冷漠造成,姐姐的容忍造成……但結果,Allan還是個無知的孩子。就如之前所言,影片再次以一種反差來造成戲劇衝突,取笑觀眾的小聰明。

在平靜安然的戲劇進行中,處處充滿着罪惡,結局看似平安,其實最為殘忍,這是現實得叫人心寒的殘忍。

玩偶 – 貓頭鷹與麻雀

Owl-and-the-Sparrow

小女孩的書包裡一直裝著兩個玩偶,一個男娃娃一個女娃娃,在小女孩孤單畏懼徬徨的時候,她會把玩偶拿出來,自言自語,其實,也是在自我心靈的一次保護重建。

何時開始鍾情東南亞電影,膚淺簡單,在現實中有其希望與樂觀。這是電影的美好。或者是同為亞洲人,而因此有了種親切感。

這是癩蛤蟆與天鵝般的故事,因為一個離家出走的小女孩,而牽起了空姐與動物園管理員的緣分。其實是很荒誕而經不起推敲的美好,但莫名地會喜歡這種荒誕。在這種荒誕中,對越南這地方的落後貧窮也不乏描寫敘述,其環境似乎就在看着自己國家二三線城市般的熟悉。賣花姑娘沿街死纏賣花,年紀小小就深諳生活的現實與金錢至上。小女孩的眼神中有其童真與任性,一廂情願的幫助動物管理員乃是;也流露出她的成熟老練,對空姐的觀顏察色乃是。

負面地想,其實空姐與動物園管理員的愛情就如女孩背囊裡的玩偶,滿足她父母雙亡的內心情感空缺,欲求通過這對陌生男女獲得關愛。

迷失森林 – Yuki et Nina

Yuki-et-Nina

穿過森林,從遙遠的法國來到日本。那是一條靜謐的小村莊,兩個陌生的女孩竟呼喚着自己的名字踩著自行車遠去,他們來到一個老房子,他們玩著日本小孩所喜歡玩的紙牌遊戲,搶座墊,喝茶。老房子還有一個老婦。

這是影片進行到大半所突然急轉的超現實情節。影片開始還是依舊以一法國電影所習慣使用的緩慢節奏與話癆進行,然後是長鏡頭的家庭對話爭吵,然後是一組碎鏡頭小孩在遊戲設施上的耍樂。當母親傷心的獨自離開法國回日本,情節就開始失去了方向般的進行,無法預計小女孩在之後將如何。當父親獨自開著音響跳舞的時候,就愈加莫名。小女孩選擇留下來對了嗎?

於是小女孩跟著朋友離家出走了,會以為這是第二個選擇。離開父母,過著無憂無慮的時間(並非日子,因為他們一天也不曾經過)。又是一組在森林裡的耍樂遊戲。

然後,他們走散了。開始了第三個選擇,來到日本。

但這三個選擇的連接會讓觀眾相當摸不着頭腦,這是三個選擇的可能,抑或是夢境的夢境?

失散 – All Is Forgiven

Tout-est-pardonne

這真是部平淡得叫觀眾哈欠連連的影片,平鋪直敘,沒有強烈的戲劇衝突,極簡的生活場景,極簡的生活情節,極簡的人物關係,由始至終都是如此的極簡。除卻活潑可愛的小女孩,成人後依舊動人。

父母之間的矛盾關係,而致使女兒失去了半親的關愛,跟隨母親消失在巴黎之中。多年後父女重聚,只是兩次的見面,就從此永別。兒時的記憶還未重組成型,就已經匆匆而去。“這是我的小時候嗎?”“我都是聽母親說的來了解我的童年。”

影片的採光用色確實是一亮點,林間草地,綠意油然,棕色頭髮的女孩漫步在路上,畫面如油畫般細膩精美。

但也如此,而已。

貧民窟 – 一番街的奇蹟

Miracle-On-1st-Street

本片是導演尹宰均與任昌丁、河智苑的二度合作。《色即是空》之後,從青春性湧動,回歸至殘忍的現實,校園之後是破落的山間貧民窟。但相隔數載,沒有了男女性事的低俗玩笑,多了現實生活的酸澀,但講故事的能力卻不如前。

多線情節,女拳手與小混混,兄妹二小,自動販賣機老闆與傳銷女,想在小人物的日常點滴中帶出生活的側面,充滿種種的辛酸無奈,歡笑淚水。但這看似相互聯繫的人物關係卻始終在主題外徘徊,以致零碎欠缺人物關係鋪墊,尤其作為主角的女拳手與小混混,關係變化的過程太突然而莫名其妙。

謂之的“奇蹟”,其實更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強拆、自焚、黑幫,竟然有著如此強烈的共鳴感。是誰搶占了居民的家?是漠視的政府,是野蠻的黑幫,是貧富懸殊的社會。一直想飛的小孩終於騎著自行車從山頂疾馳而下在屋頂一躍騰飛,他看到了舊居成了遊樂場,從這開始,一切就已經進入了美好的願望。沒有遊樂園,沒有亞洲冠軍,沒有番茄園,兄妹倆的媽媽也沒有回來。結局,不過是導演給觀眾的“奇蹟”,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廂情願的美好,因為這是結局。

勵志嗎?喜劇嗎?並不。若笑了,那也是眼眶晃着淚的笑。貧民窟的潑水遊戲,竟是最為歡樂的事情。

任昌丁依舊是那副賤相、痞相;河智苑已經可以反擊這個男權的社會,雖然她的拳頭有點軟,面容稍顯呆滯。

葬禮 – Undertow

Contracorriente

影片開始於葬禮,結束於葬禮。為一個死去的人而放棄一切,卻吝嗇於在其在生時付出些許。人啊,就是如此的矛盾不可理喻。

Miguel是自私的男人,有妻子,將要有個兒子,也有個秘密的男人,享受着擁有這一切,卻又害怕失去這一切。人都是貪婪的動物,什麼都想擁有,其結局就會如此戲劇地將會失去一切。Miguel的自私在於對Santiago,擁有着這男人,佔有着這男人,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這秘密,不惜犧牲情人的感情。只可允許自己的情感付出,卻不可接受情人的心意。

最為人痛心的是當Santiago死後化為一鬼魂,只會出現在Miguel面前時,他自私地剝奪了Santiago的一切,不讓他離開。局面就成了Santiago的世界只存在Miguel,但Miguel的世界還有着自己的妻子、兒子、朋友、鄰居,他可以放肆的與Santiago一起而不為其他人所看到,他欣喜如此的狀況。但當被人懷疑他跟Santiago的關係時,他轉頭怪責情人過去罔顧自己的無奈。

愛情是自私的,但如若既自私又貪婪,則是可恨的。只知索取而不知付出亦是可恨。如此,充滿謊言與誓言的男人是可恨的。因為誓言,其實就是謊言,所以是充滿謊言。愛一個滿腹謊言的男人?可?不可亦如此,愛是如此盲目。

所以,Santiago才會甘心為Miguel留下,甘心成為鬼魂留在Miguel的身邊隨呼隨到,甘心葬身在Miguel的大海。

感人?放屁!

我愛你 – The Delta

THE-DELTA

“我愛你”這三個字是多麼的脆弱而不可信。

影片有著同性戀的疑惑,有著有色人種與白人的種族疑惑。

本來就只是一個晚上的口交之歡,而後就言為此而深愛對方,苦苦等候,盡訴衷情。你我根本就相差甚遠,我是中產,你是底層。我不過求一晚解脫,轉身之後,我還是會對剛爭吵完的女友深情的說上一句“我愛你”,雖然我會偷偷跟男人做愛,雖然有些男人齷齪得叫我不屑一顧。

這就是遊戲規則吧!當明白過來,身心受創,仇复心理又是如此強烈,對自己的恨,對對方的恨,對現實的恨,對別人的恨。"I don’t want a big dick, I want true love." 每個人都祈求真愛,然現實如此殘酷。那將會是一個浪漫的晚上,與所喜歡的人看着滿天花火燃燒,璀璨動人,但誰在意呢!起碼似乎對方並無為此有所激動。殘酷現實在於你的浪漫會招惹警察,更殘酷的是你竟然逃跑,那是多麼齷齪。

“你真可愛!”“我可愛?”單方向的愛慕使得整件事是如此的愚昧可笑。開場,一個赤裸的男人走在馬路邊上,他是如此的孤獨。

我為什麼不愛你?因為我根本就不會愛上你這種人。

走了 – 城南舊事

My-Memories-of-Old-Beijing

上世紀的80年代初,中國電影在死寂中繼續恢復,此時期曾出現有散文化電影。在《中國電影藝術史》中所言,又名作新紀實主義電影。與同時期的反思電影不同,散文化電影更著重在情感營造,結構鬆散而通過平凡生活流露情感。

《城南舊事》改編自台灣作家林海音同名小說。以小女孩英子的眼睛,見證當時的北京南城,形式上的分為了三段,瘋女秀貞的故事,小偷的故事,宋媽的故事。他們的故事都有著同樣的結局,走了。秀貞帶著剛找回來的女兒妞走了,一起被火車撞死了;小偷被抓走了,他不能再鼓勵弟弟了;宋媽的兒子死了,女兒被帶走了。最後,英子的爸爸也病死了。全片下來,英子身邊都經過不同的人,然後都走了,那種淡淡的憂傷在灰濛蒙的畫面上縈繞。

以為,中國電影是擅長於此散文化的手法。本來中國人就曾經歷過大悲大喜,他們的背後都有著辛酸悲楚。而且中國人從來就是接受一種壓抑憋屈的文化教育,受著意蘊無窮的美學熏陶,無需直白流俗的畫面鏡頭,以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場景、一個道具就可將沉重的情節經過表達。就如瘋女與阿妞的結局,瘋女以為要帶著女兒去找丈夫上輪船,我們真似乎看到輪船濃濃的煙在前方瀰漫,其實,那時火車的煙,濃煙與暈倒的英子其實就暗示了這悲劇。

走了,那時中國電影的審美走了,中國電影特色也結束了。

孤獨的人 – Nothing Personal

NOTHING-PERSONAL

一個一直在路上的女人,一個獨守空房的男人。兩人相遇,彼此有著高牆,不想對方進入,但又對對方有著好奇。當彼此的圍牆保護都卸下時,突然而至的變化讓人畏懼,長期的壓抑憂慮讓人惶恐。

性是那麼容易滿足,但愛是那麼難以尋覓。當似乎看到,卻畏懼停滯,彼此都有著過去的故事。他為何一個人,她為何一個人;他為何獨自在海岸小屋,她為何一直在路上來到這小屋。相遇,一時慰藉。

男人走了,女人繼續她的路。

全片瀰漫淡淡的憂傷,濃重的霧氣瀰漫畫面之上,疏離冰冷的人物關係使觀眾憋悶,愛爾蘭山間的景緻是優美怡人,海岸是陰霾暗沉。結尾,女人抱著男人,當中蘊含多少混雜的情緒,失落,傷心,不捨,放棄,無奈。

其實,這是女導演的一次心靈出軌,嘗試自己一個人的路,嘗試離開男人,擺脫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