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 – THE PAINTED BIRD

料想不到的觀感無助……

一個小孩爲了逃避戰火而被父母留在了姑母家,但卻總是受到同村小孩的霸凌。當姑母的突然離世,他只能流離失所,他要找他的父母,但他們在哪裡呢?無助的孩子來到村裡,受到周遭人的毆打歧視。終於被村裡的巫醫收留,但卻不間斷地受到巫醫的巫術利用。男孩終於還是逃離這圍困,他知道要找他的父母。他又逃到了一奶農家,但奶農强烈的控制欲讓他對妻子晚晚拳打脚踢,家裡的工人見此都敢怒不敢言。某一天吃飯時,不經意的對視讓奶農勃然大怒,徒手就將工人的眼睛挖了出來,憤怒他看自己的妻子。妻子哪怕知道工人的無辜,哪怕知道要忍受丈夫的毒打,她也仍然不敢做出反抗,只是讓男孩逃走。男孩在路上見到了那工人,將他那雙眼球還回到他的手中。無辜的工人痛苦也流不下淚。男孩之後又被一鳥商人收留,商人愛上了村裡新來的陌生女人。但這性感的女人引起了村裡其他男人的癡迷,更使得這些男人身邊的女人都怒不可遏,殘忍地將這陌生女人凌辱傷害。鳥商爲了這女人的死而傷心欲絕,他懸梁自殺而死了。

在電影開場那一個多小時裡,觀衆就爲兩個農民的故事所震撼了。他們的凶殘霸道都讓觀衆吃驚不已,那種人性的原始獸性是何其赤裸又何其暴戾。而男孩在其中就形成了强烈的對比,不知血腥地將眼球還給工人,在知道不能救下鳥商人的時候就用力攀住他的身體讓他儘快解脫,這種單純的無知對比出成年人的邪惡,怎覺得是一種無邪的惡……

男孩後來找到了一隻瘸了的馬,卻不料被村裡的男人殺了,更將男孩作爲猶太人給了德軍。而所幸的是,本要裁決他的士兵卻放走了男孩。逃跑的男孩目睹了一列載滿猶太人的火車駛過,士兵故意放走了這些猶太難民,卻不知這些跳火車的難民除了受到火車上士兵的射殺,還會受到一路驅車追來的軍官圍剿。

關於戰爭對百姓的屠殺,電影時而都穿插這樣的情節,男孩如旁觀者般目睹這些慘劇,這些場景都猶如污跡染料,逐步凃汙無邪的惡魔。

男孩之後被一教父所救,後來又被委任給了一個曾經有戀童癖的男人所照顧。但這個男人處事陰險虛僞,表面上是要照顧男孩,實際卻處處虐待。在不經意的機會下,男人被意外摔落了井裡而亡。那個曾經救過男孩的教父原來也已病故。男孩又從新踏上尋家的路。

這算是男孩第一次復仇殺人,是覺得“惡”在男孩身上終於開始展現,他開始認識到復仇。曾經受到其他小孩欺負的男孩也終於知道反抗。

而後男孩來到一家丈夫行將就木的少婦家,當那年邁的丈夫終於受不住少婦旺盛的性欲而死去后,還未有成年的男孩竟然成了少婦發泄性欲的工具。但年幼的身體根本滿足不了這個女人。而不自知自己只是泄欲工具的男孩已經開始有妒忌心的冒起,氣憤的他從那戀童癖男人那裡學會了如何虐打,他將一隻羊倒吊,並砍下了他的頭仍去了女人的床上,只因爲這隻羊現在是女人新的性玩具。

從少婦家裡逃跑之後,男孩被一隊紅軍所收留,並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怎樣復仇,怎樣用暴力手段去將傷害過自己的以還擊……譬如用槍射殺他們。男孩從軍人的手裡接過了一把手槍后,又重新踏上回家的路。而這時候,他已經不再是那個撫養小鳥的男孩了。

結局的時候,觀衆是懷疑這男孩是不是真的重新找回自己的父母了?或者他已經麻木了這一路的流浪,這個家庭溫暖是不是也不過是一個站點而已?寫在玻璃上的名字,又真的是他自己的名字呢?大時世之下,人是那般的無助又是那般的直白,只因爲了生存。

戰爭 – THE HURT LOCKER

就在當下中美爆發貿易戰爭之時,來看這部美國導演來宣揚殘酷戰爭之下的英雄主義,覺得真是奇妙的時間點。這個國家到底是因為自己的強大而認為自己是救世主呢?抑或真的是出於作為人的本性,要將水深火熱的其他人解救出來。

而電影就塑造出這樣一個人物,在硝煙彌漫的伊拉克土地之上,美國拆彈部隊一小隊長,腳踏這片脆弱的土地上,他要將被報告埋在地下的炸彈拆除,但操作稍不注意就會啟動炸彈而會被炸飛當場斃命。而除了”炸彈”這敵人外,還有潛伏在當地黑暗角落等待襲擊的恐怖武裝分子。以及被迫要切斷自己的情感,因為會不知道剛認識的難民,在什麼時候會成為恐怖分子的人肉炸彈,而自己要眼睜睜地看著這熟悉的面孔在眼前消失。

觀眾會喜歡電影會以每一次危機為一小節的劇情鋪排,因為每一次的危機都是能夠讓觀眾會陪同當中的拆彈部隊隊員們感受迫切的緊張感。這當中也記功於偽紀錄的拍攝手法,手搖鏡跟拍會營造出緊迫的氣氛,鏡頭近乎貼在角色面上的拍攝,是真的能夠聽到心跳聲和呼吸聲。就是以這種讓觀眾感同身受的表現手法,才能讓觀眾感受到戰爭的殘酷,也側面來看,這些戰士的無私是何等的令人敬佩。

題外話的思考,其實這些正義而勇敢的戰士們,所作出的如此巨大的犧牲後,又是否真能換回所值得的和平?落後的宗教忠誠和當代的和平理念之間的爭鬥,一直糾纏,但在漫長的時間長河裡,這些糾纏所留下的是什麼?古代時候巨型生物之間的廝打又何不是一樣,低等如螻蟻之間的群落鬥爭又何不是一樣,但當一切結束之後,神不會留下來,和平會歸於虛無。

也就會想,戰爭,其實是那麼的無意義。

絕賣人 – 機動戰士鋼彈:鐵血孤兒

Mobile-Suit-Gundam-Iron-Blooded-Orphans

這其實是一次並不愉快的觀看經歷,當觀眾以為一切的悲傷都只是為了之後的凱歌而致,一直等待最終將腐化的擊退。但當經歷一季的悲痛,休息半年之後,迎來第二季,會以為是華麗的宇宙抗爭,為了自由為了大家為了彼此,結果卻並非,所得到的就只是更加的悲傷與壓抑。

故事開始於一保全公司旗下的組織,負責護送一火星獨立領袖,也因為這一護送行動,而讓這一幫一直受到不公待遇的組織成員揭竿而起,組成自己的『鐵華團』。他們更是發現了300年前厄祭戰爭所留下來的戰爭機器,男主角三日月,一被強行施予了『阿賴耶識植入手術』的絕賣人,駕駛上這台戰爭機器,一路遇神殺神,遇佛殺佛。但這戰爭惡魔也就不過是一個人而已,但與他一起的卻是更多的普通人,他們活在危機與陰謀的世界中,他們並不能夠躲進強勁的戰爭機器裡,逃過一次又一次的戰火。

這些在主角身邊出現過而最終不能活著在結局見面的普通人,有著他們的喜怒哀樂,有著讓觀眾或感動或關注的故事,但他們都犧牲了,為了“大義”、為了生存、為了未來,雖則觀眾都以為這不過是為了實現導演編劇所希望帶給觀眾的壓抑與思考。

是的,觀眾認為主角一方的『鐵華團』所經歷的一次次悲痛與犧牲,都是製作者的任性刻意為之,要是沒有這些前路人的犧牲,又如何能夠讓三日月駕上高達之後的大開殺戒是那麼的理所當然而大快人心,又如何在觀眾心中形成大戰期待,造就最好的絕望失落呢!雖然沒有所謂的正義,就都不過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哪怕這些理想是無論自願抑或無奈,無論手段是陰險抑或光明,就如團長要成為『火星之王』,在所不惜的犧牲,也因此成為了之後更多悲劇的導火索,被人所利用而牽扯進入戰爭前線的關鍵。

於是,這動畫已不像觀眾過去所看過的高達動畫,沒有了過去所以為的反戰思考,完全猶如是未來世界的黑幫戰爭罷了。而鐵華團就不過是一個新興小黑幫團體,企圖要霸占一塊土地,不料卻被利用而成為了更大的黑幫內鬥的工具。

觀眾不喜歡看黑幫題材,於是這部被高達所包裝起來的黑幫片,是讓觀眾所不樂於見到的。為什麼高達就沒有激光大砲光束劍!什麼高達的機體是細腰高腳跟!為什麼能夠容許“兩女侍一夫”的感情線存在!簡直是過時黑幫對未來科幻戰爭的惡俗染指

軍人–THE ODD ANGRY SHOT

THE-ODD-ANGRY-SHOT

要不是哪一場軍營裡可憐的露天沖澡戲,或也無必要觀看這電影吧!同樣是關乎越戰,但從澳大利亞的導演角度,不是要過分糾結戰爭的對錯反思,而是想要表現反映戰場上的戰士們的生活,通過細節來呈現。

雖然是戰爭題材,但不見有那震撼的爆破大場面,這不是目的,只是偶有戰士與越兵在叢林之間懸殊力量的槍戰,子彈的音效是這其中的主要表現“道具”。而開篇,戰士們聚集一起輕鬆打牌的時候,一枚炸彈落下,其中一戰士被炸飛時候的演出,觀眾看得演員表現之浮誇竟有種奇妙的荒誕。但在之後,每次開始對戰,都會有戰士被掃射,後在呻吟哭泣。這接連的“悲劇”讓這本偏日常的電影慢慢滲出哀愁,尤其在發送戰士們信件的時候,念到一個戰士的名字時,戰友應話“他死了!”將軍聽後將這封信往後疊,這一場雖似平淡,原來是充斥哀痛。

而另一細節,是戰士們因為長期泡在潮濕的土地裡,腳趾間都不同程度的潰爛,他們洗澡後都會用藥粉來治療。關於這個情節,共表現了三次。在叢林中的艱辛也培養出這些軍人無奈的適應能力。

電影在後半部分,有兩段表現力量不平等的情節,一個是軍人們來到市集,遇到一個美軍被小孩騙錢而後將這越南小孩拖到後巷裡,更把小孩的其他錢給搶了過來。另一個是軍人們在鬥昆蟲,一個是叢林毒蜘蛛,一個用了黑蝎子,結果蜘蛛輸了,軍人憤懣這場戰鬥的不公,兩邊軍人撕打在一起。在這兩段裡面,軍人們的態度都那般的無所謂,無論是“施惡”還是“被施惡”。

解放 – 阿爾斯蘭戰記

“少年終將為王!”每每預告完畢,旁白都會以此為結語。

少年為何終將為王呢?命運使然?主角光環?從作者諸多劇情告知觀眾的,是因為王子的宅心仁厚,對人民的關愛和對奴隸、敵人的仁心,而將各路英雄吸引匯集於其麾下,為其領軍帶將重奪王權。此為之“得人心者得天下”。

與之相對的,是王位原來的主人,前國王的遺孤,王子的堂兄,因為背叛以及復仇的強烈情緒,而讓自己踏上成魔之道。能讓過去的國家忠將重新招回身旁,则不過是因為自己才是真正的王位繼承人的“正義”,其他身邊更多的將才,也不過是相互利用的關係與陰謀所匯集而來。

田中芳樹原著,與那『銀河英雄』差不多的大氣磅礴史詩故事,圍繞國家的一曲英雄讚歌。鮮明的面譜化人設,使得觀眾都已有料想“少年終將為王”的結局,哪怕堂兄是王位理應的擁有人。

一個本來不被重視的年少王子跟隨父親上戰場,卻不料遭到詭計和叛變,國家失去,自己倉皇逃離幸而被將軍救下,將軍如守護者般忠誠不變地圍繞身旁,更帶領王子尋找出走的軍師大臣(宮廷畫師),女神官、吟遊詩人和山賊、外邦戰士,這樣一路流亡一路招兵,儼然就如一場RPG遊戲般的劇情,等待一觸即發時奪下自己的王位,將人民從苦難中解救。

…………

其實,這動畫還真是老套。要不是開場那些精緻的畫面,還真難奈下性子,但讓觀眾不滿的是,這本來的看點竟然在往後的時候就給崩潰,畫面的精緻度每況愈下,讓觀眾的觀感大為不悅。

閱讀全文 “解放 – 阿爾斯蘭戰記”

舞 – MRS. HENDERSON

MRS.-HENDERSON

如不是Bob Hoskins的遠去,這部電影也不知何時會有衝動進行觀賞,雖然它有著太必然的理由於其中吸引觀眾作觀看,但那霎那的裸露玩笑也不過一時噱頭。其中不是有著太嚴肅的主題於其中嗎!

喪夫喪兒之後的寡婦,買下了一家大劇院,她要給這城市一份禮物,一場又一場的表演。劇場建成了,有了劇場的管理者有了劇場的演員也開始有了觀眾,但女人似乎在這事情當中只是一個投資者般的身份。然而卻是這投資者想到在競爭當中引出脫衣舞孃的想法,也是她在戰火紛飛的環境中,依舊堅持劇場的繼續。

“戰士們要遠赴戰場了,但這些年輕的戰士可能在迎接自己可能的死亡之前,都沒有看過裸體的女人。”

一場場讓虛偽的觀眾都羞紅了臉的表演,本不過是一次次的表演交易,但當面臨大時代的時候,這一場場的表演卻成了鼓舞人心見證時代的歷史。哪怕戰火紛飛硝煙滾滾,劇院也屹立在頹廢的倫敦中繼續表演。與其說這是一個女人的堅韌,倒不如說是英國人那面對危難時候的樂觀精神。兩個年過不惑的老人,在灰濛蒙的天底下,在破落的樓頂上,一邊拌嘴一邊跳著他倆沒有音樂的華爾茲。

女殺手 – Yadon ilaheyya

Yadon-ilaheyya

又是一部奇葩好片,如果電影前半部分是以冷漠的長鏡頭以及機位調度來敘說佔領區的冷漠關係,那麼電影後半則是以各種超現實來諷刺如此一個不安的國家,充滿政治的戲謔。紅色的阿拉法特頭像氣球,飛天遁地的女殺手,都讓觀眾感受到導演對不安局勢的諷刺。

因為知道影片所發生的巴勒斯坦背景,於是有所感覺影片所將要對政治內容的表現。開篇一個被追殺的“聖誕老人”奠定了電影在之後所要敘說的不安,社區人與人之間充滿暴力敵對的不安,平民與士兵之間充滿管理與被管理的不安,以及社會與國家之間的不安。然後就是一個男人坐在車裡面友好地對著車外遇見的鄰居打招呼,但在車裡面卻惡毒地用各種粗言穢語來詛咒對方,然後就是這麼一種充滿敵對不友好的故事發生着。在不安的環境當中,失去了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關懷友好,哪怕是虛偽,只剩下的是暴力敵對報復。

其中有兩組鏡頭是頗值得出來細味的,開篇一個惡鄰,他不允許任何侵犯他“個人領地”的事情,包括對斜坡的修整,踢到他家樓上的足球。男孩在通道裡踢球,鏡頭立在惡鄰對面的樓上,對著兩個男人的背,足球在兩棟樓之間跳躍,男孩把足球給踢上了惡鄰家,惡鄰出現用刀把足球割爛狠狠地扔在地上。後來,一個男人衝進惡鄰家,一陣打砸聲後,他離開了,此時的鏡頭立在了惡鄰家門口,只是拍到那男人的一進一出。而後來,男孩又踢球了,也同樣是之前的機位拍攝相同的內容,足球同樣被踢上了惡鄰家,但這次,那足球就平靜地停在了那裡,只是對樓的兩個男人依然冷漠地看着。

電影在前半都極力去營造一個社區裡面充滿暴力以及冷漠的氛圍環境,疏離壓抑。

後半,算是出現一對男主角和女主角的形象,因為彼此身份,他們只能在邊境邂逅,而他們的邂逅,充滿肉慾糾纏,兩人的手躲在車裡,愛撫纏綿,那兩隻手,似乎就代表着他們的主人,在激烈的做愛,但是,他們卻不能。導演以一種極其變態反差的手法來表現佔領區被壓抑的環境,剝奪了人的情愛。

結尾,槍械訓練以及女殺手的出現讓這電影的超現實推向了頂點,充滿着好萊塢以及港產動作片的影子。但卻是在這荒誕中,讓觀眾看出的是無力對反抗,或者多少是一種意淫的戲謔,就如那隻氣球,那顆把坦克給炸翻的果核。

敢死隊 – L’armée du crime

L'armée-du-crime

歷史戰爭題材電影從來不是所鍾情的類型,戰爭之下複雜人性也罷,權謀心術也罷,扣人心懸的危機一刻也罷。且影片乃法國製造,連可刺激腎上腺素的槍戰交火也不見,徒有恐懼壓迫之下,人心的矛盾。其實,筆者非膚淺追求動作槍戰的愛好者。

在德軍佔領法國之時,一批外國移民人士組織起了一次又一次對德軍的暗殺行動,參與人士各自有著他們背後的故事,有著不同的緣由走上此不歸路。影片不注重墨在敵我對戰情節的刻畫,而是專注在革命者的內心矛盾刻畫,以及組織內部的矛盾。

影片於筆者而言,更具思考在於其中對於“恐怖主義”的定義。“恐怖主義”,於當時法國的佔領者納粹德軍而言,則是違抗自己統治的一幫革命者。何其矛盾而諷刺的事情嗎?恐怖主義,並非因為對人民安危造成威脅,而是因為對當權者的統治形成威脅。

當中一個頗為殘忍的鏡頭,德軍為了使革命者招供,用火槍噴射犯人腹部,犯人劇痛嘶喊,肚皮燒焦,可見腹部模糊肌肉,以為陣陣肉香從熒幕飄出。較之《風聲》酷刑的寫意,此片對於行刑的表現要更為寫實,然影片並非是要以血腥酷刑來譁眾取寵,不過是要展現曾經的一段法國移民者的反抗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