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起跑線

這種為了兒女的前程而傾盡全力無惡不作的故事,其實是老生常談的,只是電影在表現印度社會關於教育的分佈不均外,就扯出了階級差異而不平等的現實。富人為了自己的兒女,以欺瞞的手段掠奪了窮人接受名校教育的機會。以那種富人的角度來看待整件事情,是那麼的理所應當而應該得到理解和原諒。

觀眾在看電影前,是有所期待或誤會的。

期待的,是延續印度電影的傳統會有連場的歌舞來串連起兩個小時的片長,使得觀影情緒得到鼓動。而實際並沒有“連場”,僅有的幾場是那麼的彌足珍貴。但歌舞場面的出現則主要發生在主角們慢慢學習到如何過上窮人的生活時,以及為了爭取注意而在學校舞台上的演出,對這安排的解讀,倒覺得是為了表現出,有些最根本的快樂是不需要金錢來支撐的,簡單淳樸的生活自娛自樂。

誤會的,是以為電影海報中所出現的兩個家庭是分別代表兩個階級,上層階級擁有財富但教育讓他們心力交瘁,下層階級資源貧乏而教育讓他們擺脫命運愈加困難。而原來,這只是一對父母為了自己女兒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而努力躋身上流社會卻吃力不討好且處處碰壁,後來發現貧窮能夠給予他們免費接受最好教育的可能,又歷盡千辛融入到他們所畏懼的底層貧民生活。

但回頭,觀眾是覺得,這並不單單是關乎印度社會的階級矛盾及不平等的現實,更是在於人性那稀罕的“善”。這個善,可能是在受到台上的人的話語感動到而能夠拍掌的勇氣,是能夠在感知自己的錯誤後而勇於承認並力圖扭轉的膽量。與其說電影是要聚焦社會教育分佈不均所導致的貧富界限愈加難以逾越,更像是要說明這樣貧富懸殊的社會所導致人性自私的一面是多麼的赤裸而有恃無恐。看似是喜劇的外容,但實質細味,電影所帶來的是多麼渺茫的未來。

開小差 – 鄰座同學是怪咖

上課開小差這些事情,是觀眾所甚少敢於去冒險的事情,對於膽小的人而言,任何過於冒險而可能導致的重大後果都是讓人卻步的,哪怕觀眾從來都是坐在班房最末尾角落的同學。於是乎,觀眾就像是動畫裡面的女主角的那般,看著鄰桌同學而乾著急,但其實最後會因為乾著急和多事八卦連自己都會隨之走神成為了小差共犯。

但明明就是一個乖巧的好學生呀!

坐在鄰桌的同學總是在課堂上做出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譬如象棋大戰,譬如玩具機器人爬山賽,譬如頑固的潔癖,譬如骨牌,譬如圍棋,譬如遙控車……太多的不可思議讓目睹一切的鄰桌女同學完全被帶走了神,連連在心裡大呼小叫個不停。其實女主角的這種種反應是令觀眾難受的,要不是泡麵番的長度,觀眾絕對會棄番,哪怕橋段設置得多麼的有趣而腦洞爆發。

而偏偏又是女主角的種種反應支撐起了整部動畫,男主角除了幾個反應發音之外,完全就沒有任何的對白,簡直讓觀眾瞠目結舌這到底是多麼的奇妙設定。或者這是不一樣的新型漫才形式也說不定呀

家 – PADDINGTON2

帕丁頓熊留在了倫敦生活,而它思思念念遠在叢林中獨自生活的嬸嬸,還想要在她生日時給她一份精心準備的禮物——一部立體繪本書。

第一部的帕丁頓是要離開自己所熟悉的森林來到陌生的倫敦,尋找新的生存空間,而在這第二部,帕丁頓則是希望在新的生存空間裡獲取嬸嬸的安心,而所迎來的結局,觀眾也是有所預期這發展。而於是故事發展過程中,則是享受在這充滿驚喜和平穩的生活中的點點波瀾,譬如被誤會是小偷抓進牢獄,邂逅一幫外表凶悍實質溫柔的牢獄夥伴(這設定也就只能發生在童話故事中),而家人(布朗一家)則為了幫帕丁頓洗清嫌疑並將它從牢獄中解救出來,則是發揮在生活中所慢慢積累的進步能力給予幫助。

故事上來說,就基本套路吧,欣喜的是在電影構圖上見得驚喜。各種工整精緻的居中對稱構圖,都讓觀眾獲得視覺上的享受。其實慢慢發現,類型題材的電影都鍾情於使用大牌演員來飾演反派,第一部是邀請了Nicole Kidman,而這第二部則請來了Hugh Grand。這一大牌參演實在不能不提醒觀眾要去重溫[諾丁山]了,遙想20年前,他可是曾跟布朗先生(Hugh Bonneville)同場爭搶心儀女神呀。而經過一部山莊劇集之後,情場敗者成為了如今的克服中年危機的家庭頂樑柱,情場大贏家則成了拍攝狗糧廣告的過氣明星。

觀眾就是喜歡成為這種混淆戲劇和真實的膚淺觀眾!!

萌娘 – 侵略!烏賊娘

都忘記這到底是第幾部看過的“水島努+橫手美智子”組合拍出來的日常動畫了,依舊的日常搞笑又萌系,同時還會夾有水島努另一擅長的恐怖情節穿插其中。漸漸地,觀眾只要知道看的是水島努所監製的動畫,都會期待會有恐怖情節在之後的某話出現。而且所表達的恐怖都絕對會是觀眾回想後背脊必一涼的級別。

開始於人類對海洋污染肆無忌憚,生活在大海之中的烏賊娘忍無可忍來到陸地,勢要侵略人類,狠狠地懲罰他們。奈何她運氣實際欠佳,經驗實在凋零,內心實在善良,上岸選擇到一家危機重重的『海之家』餐廳,損壞了餐廳設施慘遭店老闆大姐的武力威脅,被迫在店裡打工償債。於是烏賊娘的地球人生活就開始了~~

其實看日常系動畫,最歡喜的是在於每一話都簡短精緻,點到即止。就說烏賊娘上岸後如何融入『海之家』的生活,又如何在誤打誤撞中結識到千奇百怪的“其他人”,一步步學習地球人的生活和風俗,經歷各種自己所不理解又或者地球人所不理解的事情……要數印象深刻的劇情,則該數這麼幾話:烏賊娘被誤會是幽靈,被分開的娃娃,烤肉的心機計算,被縮小了烏賊娘,也因為比較近期的緣故,第二季中所看到的印象會比較鮮明。

其實觀眾有時是因為水島努的面相而以為他會是正直的動畫監督,不傾向於當前肥宅們所熱愛看到的元素。但當看到第二季OP結尾時,倒數的一個鏡頭竟然是從烏賊娘的小屁股開始時,觀眾PIAPIA地打了自己巴掌……

哥德 – the Addams Family

關於電影,完全就是因為童年情懷的,模糊的憶記中,觀眾曾幾何時觀看過這系列電視劇,或動畫的,是被當中的古怪所吸引的。而當多年後,得知原來系列也曾有出現過電影,就對此抱有期待了。其實觀眾一直以為印象中的亞當斯家庭中的成員都是各路鬼怪而組合而來的家庭,什麼女巫、吸血鬼、巫婆和改造人之類的,他們居住在墓園和沼澤旁邊,完全就是黑暗濃罩著的莊園內,他們以自己的鬼怪習慣過著人類的日常生活,當中會鬧出各種的荒誕笑話。

亞當斯男主人與哥哥已失散多年,這一直纏繞著他,而近期一個女醫生將流落死亡三角洲的哥哥給帶了回來,但他似乎忘記了很多過去的事情,本應了然於心的事情他都說錯了,到底這個和哥哥有著相同樣貌的男人是不是哥哥,如果不是,那他到底是誰?

電影就是在擺著一種強烈的性格反差來形成戲劇衝突,看似邪惡的一家人本來應該狡詐聰明,但卻偏偏因為親情所欺騙,而蒙蔽了自己的雙眼,誤墮入愚蠢的詭計中。看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一副陰森恐怖的模樣,都會以為能夠使用邪惡的力量來害人生事,但其實他們就不過是偶爾捉弄一下鄰居,猶如受虐狂般的享受各種死亡實驗,又探討死亡的美好。當看到一半的時候,觀眾覺得應該和之前所看的動畫[coco]連在一起看會更能夠享受這種死亡與家庭結合的故事,在驚悚的外表之內,其實是溫情的感動。

而話說,整部電影,最印象深刻的該是那隻「手」呀,不能說話卻能夠和家裡的成員溝通無阻,在危難時起到至關重要的通風報信作用。好玩的是,它要告訴男主人關於女主人被捉走時,它用僅有的手勢來「說話」,而男主人還真如聽著他說話般僅通過他的動作來猜到所要說的事情,還吐槽它焦急起來會口齒不清。其實整部電影,實在太多這種煞有介事的正兒八經,哥德式的形象之下是純真呀。

家人 – COCO

COCO

當家人與夢想在面前需要做出選擇時,必須捨棄一方才能守護另一方,那該怎麼選?是要盡到作為一家之主守護家人的責任,抑或是為了自己的夢想而舍家人而去?

動畫在開場講述前因時所用到的剪紙敘事,有意思且又有美感,使得這個鋪墊不致沉悶枯燥。其實又是會讓觀眾關於“COCO”這片名的疑問一直縈繞,這到底是人名還是可可豆?在剪紙連環畫結束後,答案也揭曉了。但其實COCO並非作為主角,為什麼會作為電影片名這高度存在?疑問就繼續了。

動畫鮮有地將一個抉擇擺在一個小男孩面前,他要因為家庭的禁忌而放棄自己所一直喜愛的音樂嗎?而偶像的話語又是如此具有力量,讓小男孩可以不惜舍家人而去更犯下盜竊之罪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在情節的鋪排上是相當有意思的,一環扣一環緊密相連的,小男孩的抉擇都是因為上代人的話語所影響,當隨著劇情的推進,觀眾就會發覺這些影響是理所應當但又矛盾的。抉擇,往往也是讓人矛盾而糾結的。

小男孩錯誤地進入到亡靈的世界,這也正呼應了故事所發生的地點墨西哥。

墨西哥有這麼個傳統節日,亡靈節。在世的家人為了來年得到先人的保佑,會進行一番的慶祝祭司來讓逝去的家人可以回家過節。動畫就帶出了再深一層關於亡靈的描述,他們死後所存在的亡靈世界,繁華熱鬧,並不見得陰森恐怖,反是燈火通明夜夜笙歌。而在亡靈節當天,他們會因為家人將自己的舊照擺放家中得到召喚可以走過花瓣橋回到家中。但如果家人沒有對他們祭祀同時也慢慢遺忘他們的時候,亡靈就會真正的離開這個世界,煙銷魂散。

小男孩發現自己的偶像竟然是自己的太爺爺,更是堅定了自己的夢想,在亡靈的世界哪怕是遭到太奶奶的要挾也在所不惜。在尋找太爺爺的祝福的同時,也遇到落魄的同伴,他希望能夠在女兒忘記自己而消失於世之前,能夠再見到女兒,因為自他離家追夢卻客死他鄉之後,就再也不曾見到自己所愛的女兒了。

作為有一點觀影經驗的觀眾而言,這種橋段設置都是能夠讓觀眾跟隨着故事料想到往後的情節及人物關係變化是怎樣的了,能夠讓觀眾喜愛且感動的,就又是電影在處理這些被料想到的情節是如何鋪設的。家人們化解誤會合力衝破難關最終戰勝邪惡得以團聚,這就是必然的了,但爭分奪秒要挽回COCO對爸爸的回憶而利用家人們所仇恨的音樂來拯救太爺爺最終的團聚一刻,就始終是那麼的感動。

於是在COCO耳旁唱起那首[Remember Me]時,稚嫩的歌聲與衰老孱弱的歌聲合唱起來的時候,感動在心頭洶湧,“記住我,記住我,記住我……”可能,這是愛最卑微的懇求而又如此珍貴摯誠,所能留給離去者的,就是對他們一直的掛念。

惡搞 – 銀魂

GINTAMA

話說,觀眾其實不大認為這動畫真人化是有足夠的還原,也始終不明白哪怕連作者都認可小栗旬與銀時有足夠相似呀,小栗旬的演繹總覺得是硬生生的將動畫角色給還原,尤其是日常內容時那種小動作,都太不自然而刻意了。反倒更認可喜菅田將暉所演繹的新八,那種魯蛇的感覺是穿透熒幕呀。至於神樂,額,是否腫了一點點?

這次真人劇場版還是將原版的『紅櫻篇』再次改編,算上早前的『紅櫻篇 劇場版』這算是這劇本的第二次被採用了,其實觀眾都審美疲勞呀。真寧願真人化將所有日常篇內容都拿出來用更具可看性呀。打鬥很熱血?又不可否認的,較之印象中的日本電影動作打鬥編排,電影是能夠看到有意思又精彩的。但畢竟還是因為文化差異,當中的打鬥還是那麼的零碎而卻連貫,較之中國動作片的暢快感有所不足的,較之動畫原版也同樣有距離,不可否認是有場面重現到的,銀時一躲蹲在紅櫻的劍身上是帥氣的。

吐槽完觀影時的突兀感受,其實觀眾是要讚賞真人劇場化所加入的原創吐槽,自黑了一番,頗是延續了原作的惡搞風格。觀眾依舊覺得,二維的還是停留在二維,靜止的還是停留在靜止,原本,才是美好。哪怕演出的迴響再如何巨大。

小孩 – 菊次郎の夏

Kikujirō's-Summer

應該如何描述?這是一場溫暖的盛夏之旅。溫暖而盛夏,不矛盾?溫暖,是因為菊次郎與正男之間的微妙關係,是出於人與人之間的善意所致的溫暖;盛夏,不就是故事發生在正男的暑假呀。

不過,倒會覺得這更像是菊次郎的暑假,因為正男要去找媽媽之故,也讓這中年男人重新得到一個自己的暑假,再見自己年邁的老母親。在早熟而乖巧的正男面前,菊次郎被反襯出幼稚而不可靠。

菊次郎被老婆要求帶正男上路找親生媽媽,卻不知反是帶了小孩進馬場,以為是神童能夠贏錢,卻不知那只是偶然的巧合,想要帶小孩入住酒店,卻不知自己的粗魯蠻橫招來種種的側目,想要帶小孩坐順風車,卻不知自己的無禮和小聰明幾乎將兩人都帶入生命安危之中,雖幸得還是遇上友好的情侶相助,想要帶小孩在廟會感受愉悅,卻不知自己所曾做過的惡臨頭棒打,落得狼狽不堪,想要帶小孩與母親相認,卻不知對方已是別人的妻子和媽媽,於是,能夠給予安慰的,或者是那天使吊飾,和盛夏當中和幾個失敗男人的無聊遊戲,但這些卻又如此窩心而溫暖。

其實會覺得,正男和親生母親的關係倒像是導演北野武對自己母親的一種情感宣洩,而菊次郎再見自己那獨自在老人院的老母,又會是另一重的情感投射。宣洩的,是渴求而不得;投射的,是關懷而疏離。所以會覺得,菊次郎也好,北野武也好,都像是一未曾長大的小孩,期盼等待著母親的注視。

但終究會落空,那就只得盛夏這一場慵懶浪蕩的旅行。

暴走 – 熱帶雨林的爆笑生活

HareGuu

離家出走的未婚媽媽維達帶著自己的兒子小晴在熱帶雨林裡生活,而這個熱帶雨林奇妙地住著各種不同的人和事:由森林奇妙生物卜库特所養大的鄰居阿姨,整天都睡不夠而讓課堂改為自習課的老師,父母早亡而由哥哥和維達養大的同學,整天笑不停其實掩藏著悲慘現實的同學,缺乏存在感而一直暗戀維達的同學,土黃色長頭髮後來剪短了的男同學,天然呆而常被媽媽不公差遣的女同學,當年讓維達未婚先孕後來追到熱帶雨林而又與親生兒子處處作對的浪子醫生,十分思念丈夫對白頭髮男人有著強力執念後來再婚後又出軌的理髮師老太婆,自幼就跟隨維達身旁又對她強烈痴迷的女管家,與維達一起長大後來卻成了下睫毛異常長的管家助手……具有特色的角色實在太多了,觀眾都來不及逐一羅列了。

主角?就是“神奇的生物”阿布和總是被欺負的小晴呀。其實現在所流行的一種吐槽番,其開山鼻祖是否就本作呢?小晴就完全充當了吐槽役,給身邊的人(尤其是奸詐的阿布)各種精準的吐槽。動畫早在觀眾還在讀高中的時候就已經聽聞,當時是完全沒有概念單純對動畫的劇照而留有好感,尤其是阿布在劇照那奸詐的眼神甚是討喜。而當時也並沒有對所謂的吐槽有著明確的認知,甚至可能這“吐槽”該都還未流行起來。

觀眾都是在深夜臨睡前開始追看舊番,而TV版卻奇妙地瀰漫著恐怖懸疑的氛圍,在茂密的熱帶雨林中,除了有那些奇怪的居民,也有擬人的蟑螂,以及有人面相而又是雨林居民的主要食糧的卜库特,更別說阿布那能夠將所有東西都能吞下的恐怖身體。尤其是TV版第3話,阿布來到學校而把老師和同學都吞下而小晴醒來在空蕩盪的校園裡卻找不到任何人,這種想想都心寒的橋段甚是驚嚇。而當看到動畫的監督是水島努時,就心領神悟這恐怖的因由。

而早在當年的畫質之粗暴,其實讓今日的觀眾回看也甚是嫌棄的。而這任性的畫面,或就只有類似這種瘋狂搞笑的內容才能夠成立而勉強接受吧。畢竟人物性格才是這動畫的樂趣

家 – 花甲男孩轉大人

A-Boy-Named-Flora-A

就是因為那3分鐘的父子關於同性戀的爭吵長鏡頭,而開始對這台灣電視劇的興趣,但本來這電視劇真的太不符合所期待呀。

  1. 台灣鄉土題材,它似乎有著太濃厚的地方特色,幾乎全台語的對白,讓觀眾都有所卻步的了。
  2. 以盧廣仲為線索來牽起整個聚集故事,猶如一切都是圍繞這相當受歡迎的創作歌手而進行的劇集,而他的出演也確實讓這電視劇的口碑大增。
  3. 除了兩個配角演員和盧廣仲,觀眾對這聚集的其他演員都一無所知,甚而本應對“植劇場”這口碑品牌都是聞所未聞的。

這劇集真是有著諸多的緣由是讓觀眾以為自己所本應難以體會的,然而當第一個工作午休開始追看這電視劇後,一發不可收拾地與這故事產生共鳴,猶如劇集主創在多個採訪中所提到的,這劇集所表現的故事,就猶如發生在觀眾身邊一般,都能夠在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是的,當一家人因為阿嫲的離開而重新回到祖屋當中,本來已經疏遠的關係而因此重新連在了一起時,本來被忽略遺忘的矛盾都浮出了水面,所一直逃避的問題終於有機會一起坐下來去面對。而本來疏遠的關係,也因此而重新團結了起來。

而觀眾在今年同樣經歷了親人變故,半夜凌晨就奔往醫院開始處理親人的後事,連串的風俗需要依循,各種的爭吵在風俗過程中發生,當悲傷在靈堂哭吼,觀眾似當事人又似旁人的存在,經歷着過程的一切。

而當花甲回到家裡要照顧彌留之際的阿嫲,旁觀家裡長輩的各種爭吵時,觀眾真是有著如此強烈的共鳴,這一切不都是所曾經歷過嗎!親人們圍在一起折紙蓮花,而觀眾也曾同樣跟親人圍在一起折金銀,聊起親人在世時的各種往事。

親人說的,這些後事風俗都不過是做來給在世人看的。

而除了整個劇集所圍繞的阿嫲後事,還有阿嫲的子孫們各自的問題,在這段時間裡,他們如何來面對或處理自己的過去,自己的悲傷,自己的失敗。彼此之間或者是逗樂,又或者是哀傷悲痛,更或者是警醒親人之間所忽視的。觀眾也不再一一回憶記錄當中的點滴,倒想記錄當中幾個能夠讓觀眾產生感動的情節。

  1. 花甲父子的3分鐘長鏡頭。是的,應該所有看過此劇的觀眾都會被這3分鐘的長鏡頭,父子關於同性戀的爭辯而注意到這電視劇。場景是在村落的巷宇之間進行,父親懷疑自己的兒子是同性戀而對他質問,兒子又藉機控訴父親的守舊觀念及失敗人生,看似是矛盾尖銳實質彼此關愛於心都在這3分鐘充分表現。兩位演員的動人演出實在讓觀眾就為了這3分鐘而開始追看這電視劇。
  2. 鄭光昇緬懷過世兒子。同樣是在第二集,其實本來觀眾以為這一段是過分煽情而有所失真,但觀眾也是提醒自己,這“失真”也可能是因為地域文化差異所致。但當主題曲『魚仔』唱起的時候,配以父親經過事故現場想起兒子的情節,觀眾還是被碰觸到內心軟弱的地方。
  3. 子女翻出阿嫲的錄影。當大家圍坐在大廳,發現阿嫲所留下來的生日錄影,願望都是為了子子孫孫們的時候,會被她那樸實的關懷而感動,而當這種關懷會隨著她的離開而不再,想到這本來溫暖的港口會遠離不在時,是會感傷的。親人的離開,就是因為所本來習慣的關懷已經不能夠再擁有了,這種無私的關懷是自血緣而來的,那般的珍貴。
  4. 當然是出殯當天阿甲的離別語。就一如翻出阿嫲的錄影那般,是提醒親人們這可愛的阿嫲是那般的關懷著每一個人,無論自己的兒子是失敗的,是好高騖遠的,是一事無成的,是鬱鬱寡歡的,是錯過美麗青春的,她都同樣的給予他們疼愛。

當敲打著鍵盤,聽著在電視劇所出現過的盧廣仲的歌曲時,會覺得,故事之外,音樂的響起是將整個故事每一個感人片段給烘托起來的關鍵。每一首歌,並非是所給予緬懷的感動,更或是給予遊子回家的衝動。

拯救 – 大護法

DAHUFA

觀眾真心疑惑,這電影能夠公映是否因為上層權力鬥爭而致的審查漏網之作,無處不是在對當權之下黎民的眾生相。當中的政治隱喻,實在不是說迴避就可以無視的存在。這是寓言,也是一個反諷的故事。

流落民間的天子,誤闖如花生人的國度,這些花生人不能言語,粘上假眼睛假嘴巴裝作普通人,但當他們身上長出黑蘑菇,等待他們的就只是處死。而管治這個花生人國家的是一個自稱仙人的老頭,每年冬天,花生人的黑蘑菇頻繁長出的時候,就是他開始採集收成黑色石頭——一種極邪惡恐怖的武器——的時候,他可以通過販售這些武器來獲取暴利。但所有人都不過以為他是拯救眾生的神仙。這些花生人不能言語不能交流,當他們終於能夠說人話的時候,就會被加之予患病受到詛咒的結果。然而事實,卻是他們發現了這一切背後的恐怖陰謀,自己的生命原來是這般的廉價而不值一提,而自己所賴以生存的食物又竟然是自己的同類胚胎,而當死去之後,屍體會被大卸八塊從而被拿出黑色石頭。

而關於這個花生人國度的背景設定,大致就如上,所意指的內容是否能夠看明白,就是各位看官的事情了。驚訝於畫面能夠運用到中國水墨畫的畫風,且故事也能夠表現得出中國古代氣息。雖然這會是一個架空的古代世界,不知何朝何代,有著古代武俠元素,也有現代激光武器。讓觀眾驚訝於電影在國內電影限制之下,竟然都能夠如此赤裸地表現武力血腥,追殺花生人的橋段更是肆無忌憚得讓觀眾懷疑這電影的製作,暴力得讓人結舌,斷頭截肢無所顧忌。如果因為可以藉口說這些是花生人,其實都不是真正的人,所以血是藍色的,各種暴力對待都不過是一種卡通化的呈現。

那麼對卯卯的報復簡直是讓觀眾以為開創了國產動畫的一大先河,更該說是開創國產電影的先河,一刀腰斬。更讓觀眾驚喜的是,因為卯卯對自己“一刀奪心”的夢想堅持,在臨死之時卻被提醒可以取自己的心來圓夢。觀眾真心覺得卯卯的存在,足可以讓這動畫在國產CULT片史上留下一華麗的一筆。導演實在肆無忌憚得讓觀眾稱快,因為這才是應該的圓滿呀。

對於電影,另一驚喜是粵語配音。雖然偶爾會有音畫不同步的粗暴情況,但配音演員在對白表現上是讓觀眾聽來恰到好處而舒服的,不會有跳出角色之外的尷尬,這是多麼難能可貴呀。這電影的上映,不單是拯救了低能觀眾們對於動畫面向觀眾的粗淺認識,也拯救了觀眾對於國產動畫粵語配音的不佳印象,這是感動得無法言語形容的。

可愛 – 草莓棉花糖

Ichigo-Mashimaro

據說動畫就是以“可愛即正義”的口號來宣傳,於是觀眾都以為自己真是個猥瑣大叔,被這麼四個超級可愛的小學女生給萌化了,雖然有一個很煩很熊

由不定期連載漫畫所改編,以四個小學女生和一名20歲姐姐的日常生活展開。對,又是日常,觀眾都覺得應該在博客標籤中增加一個“日常”來進行劃分了,日常系所能夠給予的治愈可真不是一點兩點的,感覺完全就是圓滿了觀眾乏味而單調的生活。

尤其喜歡12話TV動畫的人設與作畫,用色細膩溫暖且可愛(觀眾不確定這篇日誌會使用多少遍ke’ai)。再加上每一話日常點滴的細碎,雖然或幼稚但又治愈浮躁不安的人心,其實有時會覺得像被帶入到那小房間當中,又有時好像不在那小房間而是回到自己的童年,會像她們那樣沒有煩惱而肆意各種嬉戲,那些沒有可以理喻的嬉戲。

四個女孩,負責吐槽的千佳,負責搗蛋的美羽,負責無辜呆萌的茉莉,負責傲嬌反差萌的安娜,性格各異,圍繞在大叔本性蘿莉控的伸惠身邊,她雖然邋遢懶惰,對於可愛的蘿莉甚至是有一丟丟的變態。但當茉莉戴著貓耳朵“喵”的時候,任誰能夠不變態呢,任誰不想在她頭髮上磨蹭呢

動畫是2005年開播的,當年是因為窺到中學同學的日誌而開始注意並追看,十幾年之後的凌晨開始重新溫故,溫暖依舊,甚至感到更加的治愈。難道真的歲數越大當了寡佬越久,這猥瑣大叔的本性就愈加肆無忌憚地表露出來了嗎?!

日常 – 幸運☆星

Lucky-Star

雖然久聞這動畫的大名了,而終於因為失眠臨睡而有追看的機會,也因為其實算是在溫故舊番,於是從今時來回看,會明白當年這動畫在肥宅圈當中所引起的關注是為什麼,當中的四位主角都能夠喚起不同觀眾的好感呀!

泉此方
完全就是禦宅族們的同志呀,熱愛動漫遊,對相關內容認知超強,其實動畫諸多情節都是圍繞她的日常來展開,譬如去漫展呀,譬如去逛書店呀,譬如去女僕餐廳打工呀,譬如和班主任通宵打網絡遊戲呀,對身邊同學各種萌點的挖掘呀。雖然在高中女生當中算矮且平胸,但具有個人特色的一顆淚痣會讓這些所有的“不足”都被忽視,甚至又可以認為那些都是她的萌點設定。

柊鏡
算是整部動畫的吐槽擔當,往往在這些日常番裡,都認為吐槽角色都會是傲嬌性格的,而這“前輩作”也確實依循此套路。雙胞胎姐妹的姐姐,充當現充般“小大人”,成績優異勤奮,對ACG稍有認識,但對泉此方的狂熱還是會有難以理解的時候。而又經常會因為串班而產生尷尬。

柊司
就是膽小怯懦的存在,與雙胞胎姐姐迥然不同,某種程度而言,會覺得她更接近於人類的弱點集成。其實有時會覺得,她缺少明顯的特點,除了會嗲聲地躲在姐姐身後,成為被保護的角色般存在,雖然嬌弱是讓人有保護欲。就猶如會被路人抓下來拍照而害羞不已,更加喚起對方快感,也可想而知在動畫播放時,電視機前也同樣會因小司的存在而亢奮不已。

高良美幸
完美女同學的存在,有錢端莊貌美高挑且成績優異,且巨乳,且眼鏡娘,更且天然呆,簡直是肥宅女神的存在。雖然經常會因為牙痛而遭受牙醫的折磨。

是會疑惑,日常番的興起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尤其是這種幾個女孩聚在一起,講述他們的日常生活,既能夠通過他們的日常生活得到治愈溫暖,又能夠享受到他們的可愛與稚氣。而又因為此作有著動漫遊元素的存在,而更能喚起觀眾的共鳴,尤其是當他們提及很多在三次元的存在以及捏他其他作品的時候,都是讓觀眾感受到會心的樂趣,因為找這些捏他來源就會如尋寶一般呀。

意淫 – 色情漫畫老師

eromanga-sensei

觀眾本只是以為這是一部跟[我的妹妹不可能這麼可愛]同一個作者、同一個插畫師和動畫同一個製作團隊的作品,而關於同樣是兄妹的設定,同樣圍繞ACG文化的主題,就,順理成章啦!而關於動畫充斥的暗示挑逗與“服務”鏡頭、賣軟色情的事情,就,好啦,為了動畫那優質的畫風,就接受了啦~~

和泉正宗與毫無血緣關係的妹妹和泉紗霧生活在一起,但因為父母的意外離世,妹妹就不曾離開過房間,與外界的溝通交流就靠著踏地板,在互聯網化身“色情漫畫老師”來跟互聯網的陌生人順暢溝通,因為她其實是一個畫色情插畫的插畫師,而哥哥正宗則是寫色情小說的小說家,直到近期才知道,妹妹一直在給哥哥的小說畫插畫。又因為兩人這樣的身份,引來了身邊同行(其實為什麼都是女孩子)的關注,而男主角就周旋在這些女孩中間,又要應付著妹妹的種種要求和對她的生活照顧。

於是,觀眾會看到有其他聲音說,這完全就是為了“肥宅”族群所製作的:唯一的男主角,女孩們都為這男孩痴心一片,更甘願做出各種羞於啟齒的事情來討得他的歡心;而在動畫的鏡頭之下,所對準女孩的角度都極為挑逗且誘惑(通過彈幕內容就能看到另一邊的男觀眾有多麼開心看到這些鏡頭)。而當觀眾以為自己只是單純為了欣賞精美的動畫製作時,卻想像到同時會有其他男觀眾流著口水色迷迷地盯著每一幀畫面的時候,就確實會覺得,驕傲之下的不愉快了!但,神崎廣的人設真的好精美細膩呀,雖則觀眾已經說過N回不會再看A-1的製作了。

長大 – 春嬌救志明

Love-off-the-cuff

“我們是時候要長大了!”預告片裡的這對白,讓觀眾咯噔一下的,因為覺得是說教,而且是一新加入的角色來說出的,就更讓觀眾感覺不適。為什麼要長大!長大是什麼?要有擔當嗎?是否有擔當就是長大了?但長大之後,又會怎樣呢?不還是會被埋怨“大細路”,而且還會被無理取鬧。

是的,到了第三部,就是一個無理取鬧的故事。要說第一部的張志明是發揮撩女絕活,而第二部是大男孩的搖擺不定、貪新厭舊,那麼第三部就該是沉穩了吧。而當春嬌開始為自己年近40而信心不足,愈加對張志明挑剔不信任的時候,觀眾就煩厭了,於是就疑惑:到底是誰打救誰呀!難道在這第三部不就是春嬌不停地中年危機疑神疑鬼嗎!

當以為這電影看的是情懷,看的是青春,但其實於觀眾而言,都不過是故事,說出來會被取笑沒有共鳴的故事。於是注意到第三部沒有了第一部那種討喜的鏡頭和色調,沒有了第二部那種看似阿諛的北上覓新,而是來到如今第三部的穩穩陣陣的有情人終成眷屬。手法的演變,其實也是一種“成長”,雖然觀眾還是喜歡年幼的初生牛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