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以為開放的歐洲以如何開放的態度接受同性戀的時候,其赤裸裸地不斷告知:變態,下地獄吧!!那不一定是天堂,那只是一個地方可以給予你的愛情一張證書罷了,那張證書的意義……你被人圍毆死後,保險金可給予你的同性伴侶,或僅此,而已。
又是訴說一複雜的人生交錯線,你總在某個地方某個時候見過“我”。人物交錯碰撞出各自的悲歌,小提琴的伴奏如泣如訴。莫因開場歡愉的婚禮而感覺希望,愛情不外是在隱瞞中醞釀昇華,誰知道你今天的丈夫是另一個男人今天的情人。情場騙子也有其遭殃的時候,當他發瘋撒野冷漠薄情的時候,他亦將要為自己的報應而付出代價。這是可悲矛盾的人物,親情的淡薄以致對人失去信任,過分敏感的神經以致對人莫名的暴力。其實何不是個孤單而等待愛情的可憐人。徒有那鬱鬱不得志的作家稍可見得樂觀,但也是個敏感的出櫃同志,稍言不遜都是對其不敬的話柄。
同性戀者太敏感了,以致任何的事情都可能成為傷害,都可能讓其失去對愛的信任。愛情的可悲,奈何奈何呢?連人生安全都不能得到保證,又談何那愛情。兩人之間的愛情竟然會遭受大眾的打壓、妖魔化。而受此壓力下,又如何有信心繼續呢?中年男人一直偷窺鄰屋的14歲男孩,14歲男孩一直偷窺鄰屋的中年男人,男孩終衝破壓抑直破男人“雙門”。以為這將是青春的澀澀情愛,卻不能理解男人所要背負的道德譴責與威脅。愛情是有標準的,標準之外,您的愛情就是廢品。
黑人小男孩的小提琴粉碎在漆黑潮濕的隧道中,他的命運經已暗示。您的世界就是如此,無論您所在的國度如何開放,您還是活在他人的世界,您還是不能確保自己的安全,您今天是裁決者,明天也可能是受刑者。悲哀嗎?很悲哀。人生若此,奈何奈何。
这部里头最亮眼的还是那个可怜被打死的红衣男孩呀
甚至比luke更让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