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hs-Of-The-Soul

電影在上映的時候,並非如所覺得大眾的想法那般,是為了西藏雪山高嶺及所嚮往的旅藏而促使觀看,而是因為張楊,又是因為電影角色所跋涉的意圖——信仰。

自[洗澡]一片認識張楊,後又因[落葉歸根]而對他加深印象,會有種對他的想法是:在商業之上偶有敘說到百姓的苦楚與無奈。於是會期望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小人物的日常和辛酸,[洗澡]的時代變遷和城市發展,[落葉歸根]的人情冷暖和故土鄉情。而於是,在這[岡仁波齊],似乎能夠看到所熟悉,又看到所陌生。熟悉的,還是百姓的日常和所堅信,朝聖是日常,神聖是堅信,朝聖小隊的每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困難,也都希望這一次朝聖之行可化解內心的不安和當下的困惑,以及得到生命的祝愿。只是因為角色們是在高山之上的黎明百姓,而讓這電影較之以往顯得略有特別,又加之這高山是很多文藝高知的聖地之境,就更有幾分的特別之意。

觀眾對信仰,始終有種敬畏之心。敬畏,是因其值得被尊重的。信仰,會使人將很多的不可能化作現實,而能夠越過無窮的困境難關。所以始終覺得,信仰不應被凌駕,尤其是醜陋的政治。是信仰,使得人的生命得以堅強,使得所處世界未知和混沌得以具現而實際。觀眾會覺得,當人類能夠解答“何謂生命”,“生命為何”,“生命是從何而來,生命又將去往何處時”,信仰才可被所謂的科學和真理擊破,否則,都只是一場沒有理據的爭鬥。

電影,通過幾乎全素人的演出來描述一場長達2000多里的朝聖之旅,使得故事的可信性及感動更加強烈,雖會有刻意的戲劇安排使得情緒會受到影響,但其內在依舊是踏實而真切的,白皚皚的雪山也同樣是真實的,跋涉拍攝也同樣是艱辛的,當中不需要相信拍攝的真實,會認為拍攝是記錄,而並非商品包裝,則足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