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男女 – 月滿軒尼斯

Crossing-Hennessy

鍾情此片的人,或會因其平淡悠然,如阿來般的無所事事,庸碌人生。不喜此片者,或諸如情節零碎情感不足故事平淡等等緣由。自問屬於前者,從來歡喜如此點滴細膩缺乏生活起伏的劇情,只因嚮往如此庸碌。

所以又是何其羨慕阿來的生活,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少東生活。每天睡至太陽曬到屁股上,有一書櫃的推理小說,還有一個巴辣的媽,一個將自己視如己出的姨媽。再者,41歲依舊過著這庸碌無為的寡佬生活而無所謂,人生若此,何憾也!

不要惊天动地的戏剧情爱,爱莲与阿旭依旧须面对是“安全感”,与你共赴江湖当你背后默默支持的女人徒得电影方觅。所以爱莲提出分手。过去独自一人熬日子,只因一切都可由一厢情愿的期盼而得。然爱人从牢狱出来,故态依旧,内心失望可想而知。当阿旭对阿来拳头相向时,阿来如胜利者般质问:“我可以哄她开心,你可以吗?”爱情如此,生活如此,爱情确有其衡量标准的。

此乃岸西的第二部導演之作。忽想到另一人,奚仲文。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奚仲文曾執導過兩部電影,《小親親》&《安娜瑪德蓮娜》,劇本皆出自岸西之手。而如今岸西執導的《親密》&《月滿軒尼斯》,製作人皆為奚仲文。在這些影片當中,一廂情願的以為有著某程度的延續與相似,皆為都市男女的情感故事,而因奚仲文乃美指出身,在其作品中的畫面與場景調度更見精緻小資,而岸西則更以故事情節推進來表達人物情感,所以沒有太多的技法,連過場剪接都不過是推開的特效,簡單得以為是粗糙。

套路王子 – Prince of Persia: The Sands of Time

PRINCE-OF-PERSIA

影片進入大眾視線,緣因是Jake Gyllenhaal一身肌肉劇照的發布,顛覆大眾印象的肌肉Jake就如此成為影片的宣傳噱頭。又是一部遊戲改編電影,按照過去不幸的歷史,基本上沒有哪部改編電影可以獲得好評。個人而言,此片難逃此命運。

觀看時的感覺是,何故如此熟悉的觀感,異域大漠,沙漠之都,《盜墓迷城》嗎?觀畢的感覺是,哦,其實還是一部好萊塢流水線水平作品,無何新奇之處。除卻陰森黑暗的刺客軍團留下稍微的印象,奈何BOSS喪命得太“菜”,草草結束之嫌。故事發展情節橋段都太套路化了,幾乎都是可預期的情節。當結局公主墜落深淵時,以為終於可以看到久違的“有情人不可鍾情眷屬”的結局,卻被狠狠得記憶起影片副標“時之砂”,這是時間倒流的故事。所以,觀眾方才100分鐘所看到的其實都可以忘記。最後是好一個迪士尼結局,王子與公主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在沙漠之上感受日落的壯美。

本來就不期待肌肉Jake,影片中一頭以為異域形象的長發以及寬鬆露胸的衣袍,並沒有與印象中的“波斯王子”形成重疊,也就是不得真人重現遊戲角色,缺乏了印象中的苦大仇深的角色魅力。

再多言遊戲,“波斯王子”本是1989年的遊戲,至2003年Ubisoft重新製作,名為《Prince of Persia: The Sands of Time》(也就是此片改編之作),在原作基礎上系統進化,畫面升級,繼承了原作遊戲優秀動作系統及機關場景設置而大獲成功。當時遊戲是跨平台發布,在任天堂的GBA上亦有發布,遊戲的動作系統是當時GBA平台上的又一經典。前滾翻跳躍,飛簷走壁,蹬牆反衝都是頗為好玩的操作體驗。影片中Dastan在樓間的Parkour其實也就是為了重現遊戲中波斯王子的敏捷身手,這一方面確實可以看到動作的流暢度得以重現,部分空中轉身翻騰以慢鏡展現亦可見導演其居心——驚險。但來來去去也就是只有此一TAG,“驚險”。

當然亦明白道,“電影是電影,遊戲是遊戲”的道理,沒有強求其對遊戲的盡致呈現,但……作為電影,套路用多了,就不外乎變成了“老套”。

愛魂 – GHOSTED

GHOSTED

結尾處,霧氣裊繞的山間,親人圍在一起,點燃手中香燭,為往生親人送去紙錢讓其在鬼月安心上路。確實只有在外國人的鏡頭中才可看到如此具有好奇感的拜祭儀式。

不過是一部將愛情片以懸疑的手法進行剪接處理,在一步步接近Sophie的同時,亦一步步地解開艾玲去世的原因。最終以外國人接觸到東方的鬼魂之說來對影片作一完結。同性戀不過是導演的個人喜好選擇,深入來說,是通過這對異國戀人來呈現導演眼中的一個東方小島,上面的人和事。他們漂泊他鄉,他們血脈相連,他們對死亡與鬼魂的敬畏。最終表現出來的,僅是異國人的平淡,冷靜。

善良的馴龍維京人 –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How-to-Train-Your-Dragon

“當時為什麼你沒有殺掉他?”
“因為我似乎在他身上看到跟我一樣的失敗,害怕。”

我們如此成為摯友,或者只因為我們皆如此的失敗,畏懼,落魄。影片結尾,Hiccup靠著Teethless,艱難地用義肢一瘸一拐地走出門外,此時鏡頭搖下,Hiccup的義肢與Teethless的殘尾如此具比喻性地出現在鏡頭中。往往失敗的人生,卻成就輝煌的成就。如此有違大眾功利教育的思想實在是荼毒觀眾,此僅童話,懦弱的人格注定是被遺棄一角讓人不屑的。善良成就英雄,那也只是童話罷了。維京人世代與龍為敵,殺龍乃天性,與龍為友簡直是有辱家門之事。為之的戲劇性就乃此,奠定尖銳的矛盾(維京人與龍的天敵關係),以一切莫名的原因化解此矛盾,最終歡樂收場。

假若Teethless沒有殘尾的缺陷,Hiccup又是否可馴服他呢?缺陷,往往是架起彼此信任的關鍵。假若怯懦的Hiccup當時放下匕首後就一逃而去,又是否可馴服Teethless呢?信任,往往是因為失而復得而建立起來(失而復得的是指性命)。善良,真如此理所當然地成就英雄嗎?

其實,又是近年夢工廠所熱衷的小人物成長為大英雄的路線,橋段上是模式化的。所宣傳的三維效果終於實實在在地得以實現。但有所比較,自然被覺欠乏大氣澎湃。然畢竟家庭片一部,視覺新奇足矣,道人向善的童話足矣,鮮明鮮豔的人物形象足矣,如此這般皆足矣。

妄想病人 – TRAUMA

TRAUMA

飼養的螞蟻就如錯亂混雜的思緒,逐漸失控,侵襲尚存的理智。無論從剪輯至道具隱喻,影片都形象性地表現出妄想者瀕臨奔潰的精神狀態。

影片失控的節奏處理是讓觀者捉摸不透的原因,然其巧妙的剪輯手法卻挽救了影片主題表現。影片開始時一段錯位的畫外音被以為是影片開篇絕妙的一筆,醫護人員的畫外音與迷失幻想狀態中零碎的畫面如此精妙地表現出躺在病床上痛苦的思緒。失控的精神狀態往往以大量跳躍的短鏡頭串接來表現迷失的精神,以深長的、昏暗的走廊表現內心探求的忐忑,成為感染觀眾情緒的關鍵。

謂之的失控節奏處理,乃現實與妄想場景的大量穿插,車禍到底是如何情況,妻子到底是誰,誰殺了妻子,妻子為何沒死,Ben是否就是兇手……當妻子重新出現在Ben眼前時,現實與幻想的界線被打破,此前觀者一直被提供的“記憶”到底是真是假,真實與虛假亦與Ben一起失去分辨力。最終的結局是現實與妄想的臨界奔潰的悲劇。結局的交代明顯為了營造驚悚感而故作的壓抑,但蜘蛛從口腔爬出時的特寫鏡頭是否能夠造成預期的驚嚇,因人而異。

痴女 – 曼谷輕軌戀曲

 Bangkok-Traffic-Love-Story

所以矛盾於觀看愛情片,內心糾結不已。深信愛情之美好甜蜜,緣分之錯綜複雜,然一切皆只可意會而不得體感。結尾所言,“愛情電影中,女主角不是都可以追上男主角的飛機嗎?”是啊,如此容易地迷信愛情電影之美好,而以為羅曼蒂克之事將充斥情愛之中。甜言蜜語,靈肉糾纏又是何等美事。又如女主角的好友,新婚之夜,與丈夫擁擠在沙發之上亦是樂事一樁;輕衫一件,角色互換的情愛遊戲亦乃夫妻情愛生活之趣味。處處充滿伴侶與單身的比較,與家人出遊,或原來是如此無奈之選。

前半小時乃無厘頭喜劇,花痴女的求愛;後半小時乃老套愛情,異地愛情,放棄與繼續,原倆事依舊如此和諧進行。在小打小鬧間,填充著愛情的微妙點滴。是否如《我的野蠻女友》般的微笑感動?

從來鍾情花痴喜劇女演員,誇張的演出,樂與痴之外,依舊是對愛情真摯的感動。憨厚男演員實在只相信僅可存活於電影中,美好的容貌與身板,美好的工作與曾經,一切美好得讓觀者妒忌。

愛情電影喜歡在錯失的遊戲中烘托緣分。黑夜與白晝,生活本無交集的二人會因迷糊的酒駕而初次邂逅;分開倆年,重逢之時無語凝噎,以為踏上不同的錯開輕軌,卻原來早已伴在身旁,然其實如此舉動,倆年前早已發生。

“倆個人在一起,不過是為了知道還有一個人在愛著自己。”

和平 – WATCHMEN

WATCHMEN

原來這又該是一部反英雄的電影,如若簡單地理解。然又因其參雜了真實歷史於其中,使之影片呈現不一樣的質感。

英雄的正義,世界的和平,是以犧牲數百萬人的性命為代價而實現的,世界原來的分裂,因更強大恐怖的力量而得以團結,如此理念,其實與《反叛的魯魯修》又有著如此相同的取向。世界和平是如此脆弱的,人類並非如此善良的。冷戰時期的歷史背景,使影片有了強烈的戰爭悲劇基調,參戰者的哀傷,悔恨,痛苦,罪與善如此模糊不清,不想面對,就如親父的真相亦始終埋藏心底不願面對般。也就因此形成和平代價的無奈,及罪惡的理所當然。英雄,並不一定拯救眾生於劫難當中的。

作為視覺特效科幻片,曼哈頓教授的藍光胴體乃一,火星活動玻璃齒輪體乃二,核彈爆破蘑菇乃三,越南戰爭中不平等的戰鬥乃四,其中暴力血腥的截肢亦乃五。

作為動作片,為凸顯動作的美感,慢鏡頭的運用自是必然手法。其中尤喜歡在高潮處的慢鏡頭與正速鏡頭的銜接點,形成特殊的動感。

說未讀原作而不能明了其中精髓,如若電影本身需要依憑改編原著的輔助方得其精髓,那作為電影的這一獨立藝術形式,又是否有所不足其身份。說不上混亂與膚淺,莫名其妙當中思辨,然需肯定的乃其角色塑造,懷舊與先鋒相結合的影片風格。

電視人 – 七十二家租客

72

此乃電視人的電影夢,又或者是港片困窘之境時的一次無力致敬。《七十二家房客》之經典經已為多少人以多少形式重拍重拍再重拍,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草根團結精神依舊。于是,草根電視人的團結精神亦如此也。并沒有如想象中那般熱鬧,雖然很多熟臉孔出現其中,以至于以為影片不過是一次電視臺的賀年片,雖然事實或真如此。人物眾多,需要象征性、參與性地露臉鏡頭實在太多,以至于零碎不堪,僅可以乏力簡單的故事情節串聯支撐,眾多露臉的人物以致簡單化,面譜化,皆以一種符號性的意義出現。

喜劇,或許吧!

都說電視人不如電影人,據因電視乃免費資源,電視人可免費觀看,然電影須花費金錢進入影院方得一見。結果,一部電視人湊堆而成的電影,成就了一次賀歲片的熱鬧,一直守候在電視機旁的師奶亦因此而重新走入影院,但圖觀看一堆熟悉的臉孔。矛盾乎?

道貌岸然 – Dorian Gray

Dorian-Gray

于是乎想起王爾德的《忠實朋友》,一副忠實的模樣,字字句句皆言如何對朋友的關愛友好,其實無情地利用朋友。Henry于Dorian何不如是,盡情享樂于成為一引路的魔鬼,冷漠地享受著旁觀天使如何墜入地獄的過程。其實亦不過以朋友之名,享一私之欲。

僅僅以影片而言,描述人在上流社會的墮落腐化過程。如若以魔幻超現實來想影片,畫像中的人像如一詛咒,一魔法,代替Dorian承受一切腐化,交換地給予Dorian永不衰老的身體。或并非因上流社會的虛偽縱欲,而是永不衰老頹敗與聰明導致的肆無忌憚。縱欲地將身體發泄,縱欲地玩弄男人與女人的情感與肉體,縱欲地享樂縱欲的快感。愛人的自殺不過是導火索,靈魂早已出賣。開場毀尸滅跡經已預示過程的黑暗腐敗,倒敘過后,重接開場,其實是更加血腥失去善良的罪行,斷肢頭顱,雖只是眨眼而過,其實又如此具張力。

結尾的醒悟是否被加之予應當的道德,以為王爾德的故事應該是絕望悲傷的。

不自覺地留意場景中的歐式古典裝潢,此乃職業角度否?此般不過是應當的時代背景描繪,虛華一場,如是也。

尊重 – La journée de la jupe

 La-journée-de-la-jupe

在師生混亂對峙期間,彼此不斷重復強調,“尊重”。

這是不能理解的環境,沒有師生之間的尊敬與關愛,徒有厭惡。此又乃一歇斯底里的故事,以歇斯底里的劇情反映社會的混亂,以歇斯底里的人物狀態表現社會變化導致人性的扭曲不穩。

全球化,新移民
此主題一直是近年歐洲電影所鐘愛述說,不同國家的人流向較為發達的國家,冀望可以因而獲得不一樣的生活,擺脫窮苦艱難。但不同國家的人大批的擁擠,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宗教信仰,彼此碰撞,矛盾沖突是必然的。其中學生們的彼此對罵常涉及自己民族的尊嚴,信仰的質疑。身在己國,或難以明了異國者脆弱的自尊,不可侵犯的神靈。但又或,早已麻木于被制度踐踏的尊嚴,無感于被剝削的信仰。

08年的《墻壁之間》其實亦同樣通過一個有各民族人種的班級,表現當今全球化環境下對新移民的憂慮。所不同的是《裙腳飛揚的日子》還并有更多的話要說,顯得會更加憂慮,迷失,無措。

校園暴力
青少年暴力總被添加很多的理由。作為此種的受害者,自以為是“人本惡”之因。班級里作惡的學生,既是囂張跋扈,但又畏懼比自己更強大的人物。可恨者如是。一槍斃之,泄憤,然悲涼。社會進化,心理成熟亦往前推移,或沒有因由,只是提早醒悟人之惡性。

大人們一邊在責備校園暴力之罪惡,自欺欺人地說要進行遏制,但卻又不斷教育這個“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社會道理。可笑否?

女權
影片是諷刺的。此廂女老師抓搶對著學生發泄奔潰的壓抑,另一廂女議員傲慢地指揮男人解決突發事件,結局成了女人要求女人給予女人權利。片名乃《裙腳飛揚的日子》,所指乃女老師因受侵害的女學生以及社會對裙子的看法,而要求給予一天作為裙日。影片結局,女學生們都穿上裙子,鏡頭仰視的角度拍攝裙腳被風拂過而輕輕擺動。呼喚片名,亦有所暗示事件的社會影響,與事者的影響。

其中失控的女教師乃曾經誘人的Isabelle Adjani,已是如此凡物的中年女教師,浮腫面容,粗壯身體,難見曾經婀娜,徒余神經兮兮,情緒不穩的表現。

影片開始的混亂矛盾高潮,接而的失控,最后的放縱流血,以為都如此具快感地發泄對混亂的怨恨,以暴易暴,快感而痛感并行。瘋狂的世界,則應以瘋狂的手段予以報復。其實人物調度是失控的,然因其泄憤般的悲慘結局而以為應予以優評。

反革命 – I demoni di San Pietroburgo

I-demoni-di-San-Pietroburgo

影片根據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服役之后返回圣彼得堡的遭遇而改編。

“1849年4月23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反對沙皇革命運動而被捕,于11月16日執行死刑。在行刑前一刻被改判流放西伯利亞,從此他在西伯利亞服役十年,此十年讓其人生發生巨大轉折,自此反省自我,篤信宗教。1860年返回圣彼得堡,然妻子與兄弟相繼離世,巨額債務讓其心力交瘁。于此時認識速記高材生安娜,二人合力在一個月內完成《賭徒》。”——自wikipedia。以上則為影片之大概。

謂之的“圣彼得堡邪魔”,該以為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經的激進,曾經的政治犯,曾經受反革命者所追隨的偶像。然十年冰寒,神靈感召,生命無常自是激奮之救贖。革命與反革命,皆乃暴力,從無對錯正義邪惡。當如今,看到似乎自己曾經的影子,不自覺地作出幫助,以為對過去與現在的解救。不果,無力。曾經革命者無差別地作出反抗斗爭,無辜受害。如此悲劇皆因革命,革命,革命,反革命,反革命,反革命,斗爭,斗爭,不停息的斗爭。

影片是無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生亦是無力的,其乃逢堵必輸之賭徒,生命的結束乃因用力過度去搬動一柜子。

“圣彼得堡邪魔”,又或因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不乏自我拷問,處處彌漫“邪氣”。但其在殘酷的拷問時,何不是對人性的關懷。圣彼得堡的邪魔,在圣彼得堡救苦救難,救罪惡,何不是救善良。只是如此解救,未免過于天真。

傳記電影畢竟是傳記電影,在其身上經已隱含了作者本人的態度,思想,價值觀。這是一部關于俄國作家的意大利電影。

這應該是一部宗教意義的影片,于是想起了《壞中尉》,那么有著相似的宗教救贖感。

逃難之家 – Home

HOME

作為一寓言般的故事,公器私用被剝奪的落魄故事。依然可看到法國人的反思,逃避,浮躁,迷失,錯亂。

一個肆意的家庭,自家門前有一條被遺忘的公路,一條安靜的公路,被看作游樂場的大路。于是,此地如天堂般的自由,一望無垠的草地,寬闊的大公路,一家五口在此自由度日。直至兒子看到第一輛車從公路駛過……故事開始。

其實公路可看作社會發展的象征,急速飛奔的汽車在其上穿梭,比喻發展之快速。然一家原本遠離塵囂的家庭,忍受不得如此喧囂、吵鬧、污染,暴躁、恐慌、矛盾如此產生。人在急速發展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彷徨乃如此呈現。

故事發生在某年的夏天。

當大女兒離開家庭,墜入到所渴求的花花世界,家庭的團結歡愉頓時土崩瓦解。曾經試圖用一堵堵的磚墻將飛奔噪音隔離,徒留下一口空洞予以呼吸,神經質的小女兒疑惑為何留此一穴,Olivier Gourmet飾演的父親解釋:“我們需要通風。”這堵磚墻成為家庭四人錯過多時的歡愉。然不安猜疑的情緒并沒有因此磚墻圍蔽而消停,天真的以為是最后的一穴所致。終于,四人逃避在磚墻之內,然此一切皆已不復過去,混亂是如今的本質,等待的是逃離的死亡。

Isabelle Huppert飾演的母親從乏力的睡夢中醒來,惶恐的感覺室內的死寂,于是發現家中四人已經自我禁錮在一個密閉的空間等待死亡。用盡蘇醒過來所能夠運用的力氣敲碎磚墻,此時陽光從碎洞中過分的射入。其實此結局是死亡的夢抑或現實的無奈,四人離開家園,走在草地上。

關于去與留,關于停滯抑或前進。家中四人依舊守在痛苦的屋內,只因母親不想再離開再重新開始;然從昏厥中醒來,帶領離開的又正是最依依不舍的母親。

或者矛盾,或者無可奈何,不過一彷徨無措的故事。

小魔怪 –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Where-the-Wild-Things-Are

于是感懷曾經錯失一個成長時期,會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而搗蛋,如小魔怪般地調皮。時而哀嘆自己何故是如此一個乖巧的孩子,失去了成長碰撞中所能感受到的溫情與體悟。

“他們讓我覺得我是一個壞人。”Max這句話是如此深刻。

影片的制作是如此先進而又復古,大戲服混搭CGI視效技術,怪物們厚重的巨型戲服搭上生動的表情,在虛假之中添之以真實。除卻虛實模糊的怪物之外,是廣闊的森林、大海、沙漠,通過全景塑造出來的一個無邊奇境。巨型怪物的天地就應如此廣闊無邊。天地之間,大怪物對著朝霞&夕陽歡呼,陽光透過毛發反射出來的光環更是另一番至景。此乃野獸之家也。

預告片是美麗的誤會,爆破狂奔僅僅只是“國王”為了聯系怪物感情而發起的游戲,巨型巢穴是國王鼓動怪物們建起來的城堡。

怪物Carol是浮躁的孩子,亦是暴躁的父親;KW就如母親。Carol與KW就如多數的夫妻那樣,猜疑,妒忌。Max的出現似乎成為此倆關系的系帶,孩子成為父親的大玩具,但Carol又是個長不大的孩子,有著畏懼,對孩子的期盼。不順心就會破壞。看似Max的一次幻想之旅,然其實是父母親情之間的一次探索,家庭關系的另一種形式表現。也因此,影片并不如預告片那般的深遠豐富,淺顯的兒童書改編故事,淺顯得甚至有些蒼白,有些。

當Max重新乘上小船,飄洋過海回到家里,守候多時的母親上前緊緊擁抱。當Max坐下吃晚餐時,母親已疲憊得趴睡在飯桌上。于是,這還是一個成長的故事,在出走之后,方知那份關懷,方能體會當中的愛是如此沉重。

身體 – Chacun, dans sa nuit

Chacun,-dans-sa-nuit

“只有一個身體可以感受到另一個身體。”弟弟Pierre如是說。
“我們無需做愛。”姐姐Lucie如是說。

又是一則青春物語,關乎性,關乎不倫,關乎身體,關乎嫉妒,都是標簽性的主題。故事說得平淡且乏味,如非過去與現在相互穿插的剪輯串連使之在電影手法上稍見章法,影片就不外是一DV級的作品,哪怕有真實案件做改編。如非胴體坦誠串連點綴,無法想象影片將會成如何一影像。愈加蒼白?鮮少以為如此應該表現性,使用裸露。影片也并無心糾結在罪案之上,情節難以推敲。導演之初衷亦不外是借助罪案以表現青春狀態,從漂亮的選角,單一而不失淳樸的鄉間場景,無不是在營造迷失而迤邐的青春時光。

說結局是因為青春躁動。倒不如是青春敏感心靈,強烈的占有欲與嫉妒心,愈愛愈恨。

平行 – 53 días de invierno

53-dias-de-invierno

某夜,三個陌生人在車站看到一個男人將一只狗遺棄,于是,他們如多數陌生人那樣,咒罵幾句過后,各散東西。這可能是三人此生唯一一次的相遇,之后繼續每天與不同的陌生人擦肩,然后離開。故事不在于陌生人,只是這提供了故事的一個開端,三條平行線的一次神經質的相交。如若牽強地想,三人與被遺棄的狗,那就都定義為被遺棄的人,被親情遺棄,被生活遺棄,被孤獨遺棄。

親情
Valeria在一個離異家庭中長大,父親離開了母親,母女二人同住,但神經質的母親讓女兒喘不過氣來,是一段忘年之戀讓她得以安慰。然當愛情戴上謊言的面具將Valeria遺棄,又是母親的道歉讓其心靈得到支持。

貧窮
Celso是一商場保安,過著安分守己卻入不敷出的生活。貧窮的生活將人折磨得迷失了方向,盜竊,流落街頭,這些與自己曾發生交集的陌生人的事件竟然復制到了自己的身上。是對妻兒的愛將迷失的Celso帶回了家。

孤獨
Mila是一個曾被學生攻擊的老師,此事件使她對人抱持了沉重的懷疑。于是遇到一個被鄰居排擠的老人,一個被兒子遺棄的老母親,將情感關愛轉移到小動物上的孤獨老婦,一個比自己更孤獨的人。情感的失落,在比自己更凄涼孤寂的老人身上得到撫慰,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在此得以重覓。

多線人物故事的手法并不陌生,似乎互不相干的多條故事線,其實都在平行着生活的主軸前行,偶然的相交不過是為電影戲劇效果服務。影片態度是溫情的,生活雖艱辛但依舊可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