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 – IT狗

當有言總是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時,劇集就改稱“機會是留給有信念的人”,而這部劇就是講敘一幫有信念的人如何堅持自己的信念,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又是一幫讓觀衆所妒忌的有志青年們的奮鬥故事……

-IT-
看這部劇的時候,總會认为自己是作爲IT行業的相關從業者而自居,以爲在劇集裡所提到的諸多互聯網詞匯都能夠引起自己共鳴,印象最深刻就是主角們所運營的平臺paypayduck受到對家的DDOS攻擊,以及平臺上綫時所需考慮到的帶寬和服務器架構,更別説偶爾會出現在場景道具或者背景畫面裡的代碼串畫面啦,這些都能让接触者能够看着會心触动。而當看到團隊在迎擊DDOS攻擊所展開的攻防戰,那種在顯示器上所演出的戰火交織完全就是當今世代的新型導彈對戰了。

但回頭又問問自己,什麽是“IT”?智能科技嗎?如果是這樣定義的話,所以在BornHUB裡面的痞皮、touchwood APP、智能水杯等產品才都能夠是相關的產物。隨著觀衆看這部劇往後,就愈是覺得故事更像是在說一個創業公司的成長,在香港所謂的“創科”。是呀,隨著19年的“反送中運動”和如今疫情之下,這個名詞在觀衆看來是這麽陌生了,是如此難得再聽到的感覺。但劇集就是在告知,其實創科在當下的香港并沒有停滯,仍然是有市民依循自己的信念來創業。

-故事-
劇集的故事就是講述男主角阿信在銀行被失業之後,選擇自己創業的道路,但一竅不通的他在一間共享辦公空間裡結識到自己的夥伴及相繼召集到編程員工。但在這艱苦重重的創業途上,他是遇到太多讓自己迷惘或不解的挑戰和困難,自己所曾經深愛的人和自己所深信的朋友,爲什麽會逐一的選擇欺騙和背叛自己呢?而自己的創意爲什麽與大衆價值觀有著那麽大的矛盾呢?到底自己所一直深信的價值觀是否已經與香港大衆市民有所背離呢,在19集的時候就提到對家paypayegg利用10元返利來化解之前的用戶隱私公關危機,阿信則想藉機宣傳paypayduck產品對個人隱私信息的尊重,但最終的下載量卻是讓“正義”的信念受到質疑,也幾乎摧毀了阿信所堅持的香港人價值觀。

是的,“價值觀”,隨著諸多讓人瞠目結舌的政府舉動之下,很多香港人都會提到自己所曾堅持的價值觀是否還存在?這電視劇的故事在後段就是不斷在問到這個問題。結局似乎是給了希望,讓天真的人可以繼續保留他們的天真。但現實呢?

-喜劇-
劇集之荒誕,源於現實的荒誕。所以才會看到裡面paypayduck股東所多次提到的[大臺理論],以及裡面的人物總能夠聯想映射到現實中的原型。故事裡面是有多麽荒誕難以置信,現實就有多麽讓人瞋目結舌。如果為裡面的情節逗樂,就會被現實磨練得多麽無奈一笑。

其實整部劇現在看完,回想觀感,竟然覺得跟之前的[欺詐劇團]有著類似的感覺,都是因爲一個人的信念串聯起其他人爲了這個信念而努力,似乎都是有著類似的公式,只是[IT狗]較之在臺詞和場景畫面設計上是更能夠有共鳴,丟丟,是有更多的諷刺位敢於碰觸當下的痛感神經,是能夠讓觀衆收到信息的。

人渣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Margaret-and-David-Ex

“豬肉在前”,那粒[綠豆]所帶來的煥然一新的看劇感受似乎讓觀眾會對這前傳作品抱有期待,但其實觀眾是被那新鮮的視覺蒙蔽了雙眼,卻忽視了這不過是對戀愛關係中的人渣回顧。

但其實,戀愛關係中的背叛者,是否用得著是“人渣”呢?

前度,就不過是講述在瑪嘉烈與大衛相識相戀之前,瑪嘉烈是如何成為後來的瑪嘉烈,而大衛又如何成為後來的大衛。會覺得,瑪嘉烈也不過是一直終於自己的感情,哪怕是那麼的可恨要一直成為愛得比較少的那個勝方;而大衛也不過是因為被過去所束縛着後來,才會後來成為的士司機——為別人上鏈的職業,雖然他也不過是利用別人的愛的人渣。

哪怕是看慣了[綠豆]的空鏡,但現在的前傳運用同樣的手法時,就會覺得刻意的留白,顯得節奏刻意被拖慢,就是那種缺失前作的“靈氣”。雖則這“靈氣”其實是很馬後砲的評價。會依然有很多的愛情金句通過旁白來帶出,但這些金句又是否帶給了觀眾對愛情關係的思考呢?又抑或只是單純給電視劇的整體提高了質感而已呢?觀眾會覺得單純只是後者。[前度]展出了更加多的人物關係,更多的你愛我我愛他他愛她她愛你的網狀關係,錯綜複雜之間都呈現着這人世的奇妙。可能將來你們所遇見認識的人,其實在過去的某一剎有過一面之緣,擦肩的關係,只是當時彼此都不曾會料想到將來。

觀眾會覺得,這部劇的出現,除了要展示都市男女之間的感情關係外,更是要展示人與人之間的奇妙緣分,而這緣分是有因果的,是注定的結果。

我們會愛上下一個,再下一個,但是其實每一個可能都是一樣,因為命中注定我們只會愛上一種人,輸給一種人,然後被其他人愛上。

愛侶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綠豆

margaret-and-david-green-bean

其實她並沒有那麼愛他,所以才會在相識一年多後有了懷疑,就是因為不夠愛,所以才不會往前一步。

觀眾以為這故事是多麼的離地而不真實:那些幾乎固定不變的機位,所刻意要表現各人物的性格:各種的自我壓迫,尤其男女主角居室那不對稱的構圖,在廚房中一個人時候牆面佔據了大半個畫面,在七人車前座的對稱構圖,其實都刻意要營造視覺上的壓抑感。

而關於人物的背景塑造,頗具生活品味的的士司機都要打破觀眾的固有印象,而能夠從茶餐廳伙計一躍為流動寵物店的老闆,也是讓觀眾驚覺情節的離奇。

或理解,人物的這些背景營造、場景調度,都是為了人物性格和矛盾衝突而服務。因為是具有品味的中年的士司機,對於愛情才會如此的小心翼翼而又大度;又因為如此不受拘束無所謂能自在完成身份轉變,才會成就出一個壓抑真實情感更而將情敵勾引的浪子;又因為總是從事着刻板而看似體面的工作,才會對感情生活有遲疑但也不否認,當回頭時是百般糾纏而可悲;又因為習慣了隱藏在斗室之內的單獨服務,才習慣了成為被忽略的後備。

兩對男女,看似的四角關係,點滴的生活細節瑣事堆積出最後的覆反。情愛沒有對錯,只有是否適合,但在發現是否適合後卻作着貪婪的選擇,則會是錯的。但錯,在愛你的人面前,也是可以得到原諒的。故事上是如此說的。

但電視劇之所以吸引觀眾追看,是因為其在細節的講究,對細膩情感的營造,對鏡頭畫面的追求,這些都實在太不電視劇了,它太文青了,文青得讓觀眾不習慣其作為電視劇這大眾娛樂品的呈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