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 – 2012我愛HK

I-Love-Hong-Kong-2012

老實說,這樣的所謂港產喜劇復興實在乏力,除了堆砌幾張老臉來營造部分觀眾的每年觀影習慣外,真的難覓90年代港產賀歲喜劇的歡愉。這港產復興風開始的時候創作者們還都抱著美好祈願,以各種人力物力來拱起這熱鬧,但到今日,想要如當年在《72家租客》那樣的湊一堆電視面孔,就實在乏力,倒只覺得是一幫香港綜藝面孔來撐場。

不想如鰥夫那樣不斷反复念叨過往的美好,畢竟這是一種不公平的觀影心態。只是從今日的觀眾心態,單從看明星這心理出發,這賀歲片實在乏力。除了面容越來越疲倦的曾志偉和歲月痕跡明顯的毛舜筠外,就是幾個半紅不黑而演出欠亮點的年輕演員。再加上各種零碎堆砌的“笑點”,就只是覺得陣陣的尷尬。

而從看故事這想法來說,是有當年港產喜劇的影子,有錢人家不愁吃喝卻暗藏種種家庭成員的不安,各自有著各自的麻煩,然後各自發散各自的故事和支線,而在上面堆砌各種相干不相干的“笑點”,卻只是覺得都是為了逗觀眾笑而發生的種種意外,過於刻意用力,且,過時。

電視人 – 七十二家租客

72

此乃電視人的電影夢,又或者是港片困窘之境時的一次無力致敬。《七十二家房客》之經典經已為多少人以多少形式重拍重拍再重拍,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草根團結精神依舊。于是,草根電視人的團結精神亦如此也。并沒有如想象中那般熱鬧,雖然很多熟臉孔出現其中,以至于以為影片不過是一次電視臺的賀年片,雖然事實或真如此。人物眾多,需要象征性、參與性地露臉鏡頭實在太多,以至于零碎不堪,僅可以乏力簡單的故事情節串聯支撐,眾多露臉的人物以致簡單化,面譜化,皆以一種符號性的意義出現。

喜劇,或許吧!

都說電視人不如電影人,據因電視乃免費資源,電視人可免費觀看,然電影須花費金錢進入影院方得一見。結果,一部電視人湊堆而成的電影,成就了一次賀歲片的熱鬧,一直守候在電視機旁的師奶亦因此而重新走入影院,但圖觀看一堆熟悉的臉孔。矛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