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 – THE HURT LOCKER

就在當下中美爆發貿易戰爭之時,來看這部美國導演來宣揚殘酷戰爭之下的英雄主義,覺得真是奇妙的時間點。這個國家到底是因為自己的強大而認為自己是救世主呢?抑或真的是出於作為人的本性,要將水深火熱的其他人解救出來。

而電影就塑造出這樣一個人物,在硝煙彌漫的伊拉克土地之上,美國拆彈部隊一小隊長,腳踏這片脆弱的土地上,他要將被報告埋在地下的炸彈拆除,但操作稍不注意就會啟動炸彈而會被炸飛當場斃命。而除了”炸彈”這敵人外,還有潛伏在當地黑暗角落等待襲擊的恐怖武裝分子。以及被迫要切斷自己的情感,因為會不知道剛認識的難民,在什麼時候會成為恐怖分子的人肉炸彈,而自己要眼睜睜地看著這熟悉的面孔在眼前消失。

觀眾會喜歡電影會以每一次危機為一小節的劇情鋪排,因為每一次的危機都是能夠讓觀眾會陪同當中的拆彈部隊隊員們感受迫切的緊張感。這當中也記功於偽紀錄的拍攝手法,手搖鏡跟拍會營造出緊迫的氣氛,鏡頭近乎貼在角色面上的拍攝,是真的能夠聽到心跳聲和呼吸聲。就是以這種讓觀眾感同身受的表現手法,才能讓觀眾感受到戰爭的殘酷,也側面來看,這些戰士的無私是何等的令人敬佩。

題外話的思考,其實這些正義而勇敢的戰士們,所作出的如此巨大的犧牲後,又是否真能換回所值得的和平?落後的宗教忠誠和當代的和平理念之間的爭鬥,一直糾纏,但在漫長的時間長河裡,這些糾纏所留下的是什麼?古代時候巨型生物之間的廝打又何不是一樣,低等如螻蟻之間的群落鬥爭又何不是一樣,但當一切結束之後,神不會留下來,和平會歸於虛無。

也就會想,戰爭,其實是那麼的無意義。

語言 – ARRIVAL

ARRIVAL

其實甚是欣賞電影中的敘事結構。開場以語言學家畫外音回憶自己生育女兒及撫養女兒的經歷,當觀眾以為故事在順序敘述失去女兒的語言學家只能寄情於教育,外星人降落地球的時候,其實觀眾已經掉入敘事結構的環形敘事陷阱中。隨著語言學家與外星人的接觸愈加頻繁,她在夢中不斷閃回觀眾在開場已經看過的“過去”,觀眾以為這是過去對現在的語言學家的糾纏。但原來,這是因為語言學家通過學習外星人所帶來的“武器”——語言,而獲得的預知未來能力,電影中的閃回,其實是語言學家對未來的預感。而當結局的時候,電影解答了開場一直不曾出現的丈夫的真相,整個故事的結構迷宮就被展露了出來。

外星人的語言,並非如地球人文字那般或方塊或線性排列的,而是環形組合沒有前後左右之分,也不會有字句段落的組合,通過多變多樣的圖形來傳達他們的思想。也正因為這樣的文字結構,竟然能夠讓使用者能夠擺脫時間空間的約束,穿越過去未來……

如不能接受這樣的硬核科幻設定,那麼只能證明觀眾被束縛於當下對世界的認知。正如電影中對外星太空船的觀察,只能以當前技術程度來探測周遭環境是否存在大氣通訊電波、輻射危害及攻擊性可能。

除了故事結構,電影的原聲也是一大亮點,尤其在起初進入太空船內部探索的時候的環境音,沉悶而壓抑的音樂直接讓觀眾可以看著白霧裊繞的畫面就生出徬徨的聽覺感受,心臟也隨之加快跳躍,猶如和進入太空船內部的科學家般驚慌不已。

特務 – The Bourne Legacy

The-Bourne-Legacy

純粹的動作片真不是所歡喜的電影類型,結尾那追車狂奔戲,幾乎在研究攝影師是如何捕抓,而又是在怎樣的位置來進行如此驚險的拍攝。而作為Jeremy Renner的暫時影迷,又實在欣喜於看到其在電影中一再的展示其身板,也為其如此驚險的追逐逃亡而緊張一陣。所以在沒有觀看過《The Bourne》的前三作,也為了Jeremy而進了電影院。這可認為是動作片的新貴了嗎?

依循動作片的套路,強烈的敲擊樂推動著電影的進行節奏,然後新任的特工關鍵成員為逃避組織的追殺而輾轉在不同的國家場景,然後在過程中是鬥智斗勇鬥驚險,鬥狠鬥酷鬥肌肉。

電影前段的鋪墊讓觀眾想到這麼一個點:電腦科技遠不如生物科技,不看特工組織動用了大量的電腦網絡都無法將得到基因改變的Aaron Cross抓住,而總是落後在其後。在菲律賓時候的那接連的逃亡還讓一幫幫的菲律賓警察參與,不禁讓觀眾覺得好奇這種“新鮮”,畢竟動用到外國警方並讓他們大量的出現就實在鮮少見到,在觀眾而言。更由此好奇,如果將之放在中國進行拍攝,警察的劇情又是否還是片中那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