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d – BABY DRIVER

BABY-DRIVER

觀眾覺得,這篇記錄完全可以將OST的曲目羅列出來都可以完成的了,過多話語都實在是多餘,會喜歡這電影的觀眾,不都是因為當中幾乎不曾停止播放的音樂嗎!甚而觀眾都覺得,導演就不過是因為自己的iPod list而創作出這麼的一部電影,根據所選出的歌單,然後根據曲目來編寫故事,然後編排分鏡,調整劇情,安排鏡頭調度和表演。

其實觀眾本應作為導演的忠實影迷,會對導演的作品表示百分百的支持。但,不知道是因為觀眾對導演的痴迷點實在有限——GEEK文化,又抑或是對車的感覺實在幾近於無,所以當觀眾在美好的觀影環境之下,卻沒能夠享受到導演所傳達出來對音樂的鍾情,想要通過電影的飛馳疾速來分享自己的心愛歌單,訴說成長過程中所接觸的音樂載體,卡帶、錄音/混音、iPod、iPhone車載播放,逐一展示來喚起各位觀眾的共鳴。

很有共鳴很感動是嗎?BUT, EXCEPT ME.

主角BABY從開場就戴著耳機聽著iPod所錄入的金曲精選,來迎合自己在飛速駕駛時候的節奏快感,不過其實也是為了讓自己因為聽覺殘缺而進行集中的方法,不過這方法聽來也是挺酷炫的。全片各種飚車飛馳自不在話下了,各種高速切鏡都是很推進腎上腺素分泌的。BUT, EXCEPT ME.最讓觀眾覺得酷炫的,其實是開場第一樁之後,BABY前去買咖啡的來回步行路線,一個長鏡頭下來,伴隨BGM的節奏來運動著身體,這是觀眾對於這電影的唯一記憶點了。

其他……其實觀眾也並沒有聽好多歌了啦

酒徒 – The World’s End

The-World's-End

“我們應該長大了!”不能夠再緬懷年少時候的曾經美好情懷了,那都是已經過去的曾經了……

依舊充斥極致的Geek情懷,如果《Shawn of the Dead》是喪屍片,《Hot Fuzz》是警匪片,那麼此《The World’s End》則自然是科幻片了,並非慣常的大場面來對待此類型片,依然是選擇在英國的一個小鎮來展開故事。“系列”前兩作是單純的電影娛樂的話,那麼此最終則有所承載了,對當今大眾和流行文化的戲謔諷刺。

從一個酒徒對年少時與夥伴們的一次瘋狂經歷展開,要完成曾經不能完成的瘋狂意圖而重新踏進故土,而發現當中一切都不再了,小鎮所熟悉的人們都陌生了。當夥伴們都勸阻要離開危險的小鎮時,酒徒卻堅持要完成曾經所不能完成的,要回歸年少時的美好,但夥伴們都告訴他曾經已不再了,要回歸現實面對了。

其實,這是關於成長的故事,到底什麼是成功?自由!電影是如此告訴觀眾的。

曾經總是美好的,但又是否能夠返回呢?是否能夠覓得在《HOT FUZZ》所曾經得到的狂熱呢?不能夠,Simon Pegg也不再是當時的英勇干探,Nick Frost也不再是當時那憨厚的警察兒子。世界的終點,是懷舊,而不見開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