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細 – Kingsman: THE GOLDEN CIRCLE

因爲第一部實在精彩有趣,於是對第二部這陣容的豐富,主角的成長似乎該有值得期待的。但經觀衆多年的觀影經驗而言,其實這會是大失所望的徵象,實際上也確實是不出意外。

Gary繼承了上一任「Galahad」稱號,承擔起了Kingsman組織的諸多特務任務,也因爲上次“范倫坦事件”而與Tilde公主戀愛了。但因爲行動多了,組織被盯上了,突襲行動就幾乎粉碎了整個英國Kingsman組織了。當初以爲組織這麽濃厚的英倫王室背景,就該是純屬英國本土的背景故事呀,結果這續集就告訴你,“不是!”然後又有美國的分部,英國是王室風,那麽美國就是西部牛仔風。英國是各種紳士配備武器化嗎?那麽美國就是各種牛仔配備武器化了。整個英國分部就只剩下Gary和Merlin,因得到美國分部隊員的支援才得到機會尋找突襲事件的真凶,并且因此發現背後“龐大”的販毒利益集團。

這裡組織「黃金圈」說是“龐大”,占了柬埔寨的整整一個山頭,但原來當中成員架構簡單得奇妙,徒有一個老闆Poppy Adams能出場對付一下主角隊伍,哪怕算上曾經的學院夥伴而今日背叛的Charlie,及混入到Statesman成雙面間諜的 「 威士忌 」 。但就這樣子的三個主要敵人,就撐起了整個販毒集團組織?要想這個組織可是威脅了全球人類並讓白宮政府也苦無對策……回想起來,原來第一部的敵我集團設定也同樣是這麽的小氣。

要説第一部室有關注到主角的成長歷程,並將高科技的武器結合到各種紳士道具中,帶來了新穎有趣的觀感,但今日呢?就已經了無新意了,純粹看敵我之間如何互博。哪怕以爲在上集壯烈犧牲的Harry Hart,也劇情安排得到Statesman的搶救能夠在續集裡重新出場,但,會覺得這一集的故事很多都是刻意安排而成,無所謂的樂趣,純粹的為矛盾而矛盾,為打鬥而打鬥,好難看到興奮咯。

特工 – 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

Kingsman-The-Secret-Service

真一如以前看導演的另一部作品的青春躁動快感,流暢的動作打鬥與精妙的慢動作剪輯,實在延續著當下動作片的風格趨勢。倒是英國出品加之特工題材,能再熟悉不過的想是代號特工系列,但又加上偏好其美式幽默的導演,就產出如今所看到的截然不同的特工電影。

紳士的優雅有禮與特工工作中必然的暴力與粗口,當中感官上的懸殊自是看出不一樣的樂趣了,尤其是酒吧當中的一段,簡直是為這動作電影奠下儒雅而酷炫的基調。傷人卻不殺人,自是觀眾對人物氣質的一種好感積累了。而在打鬥過程中的招招快狠準,就更是暢快,而紳士們的隨身(雨傘)裝備成了禦敵武器(防彈盾&槍),則是拍手稱快了。

但其實,觀眾倒更為反派刀鋒女孩一段狂奔甩頭避子彈給嚇尿了,也太酷帥了吧!!倒好奇這麼血腥斷肢劈人的鏡頭,竟然如此赤裸裸地擺在國內電影院裡面,廣電局也實在太慷慨了吧!又何不將臨近結尾一段教堂大屠殺給放出來呢!是想要避免電影音樂真能喚起觀眾的屠殺情緒嗎?

再回想電影細節,F*CK粗口狂飆的,理應該III級別了,但廣電局又給大方的廣播於觀眾們,又別是一番慷慨的!導演的戲謔和致敬,在戲外卻更有諷刺意味呢!

和解 – THE RAILWAY MAN

THE-RAILWAY-MAN

在二戰中,佔據了東南亞的日軍還並沒有知道祖國所遭受到的狂轟亂炸,自豪不已的戰爭優勢讓他們驕傲殘忍,無視所作出的任何殘虐。他們俘虜敵軍和當地人民幫他們修築鐵路,而這鐵路鋪滿的是工人們的血與骨。當中就有一名英軍少年Lomax俘虜,他憑藉自己的機電知識,用有限的資源組合了一台收音機,收聽來自祖國的聲音。這事情被監工日軍發現,對他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虐打酷刑,逼迫他說出這台收音機背後的陰謀。而這些酷刑,將少年作為軍人的尊嚴剝奪得只剩下如孩童般呼喊遠方的母親。對少年身體及心靈的虐待,哪怕在戰爭結束後多年,也不曾將他釋放。小黑房就如黑洞般,會將所有的幸福都吸入。

電影敘事平淡陰鬱,猶如中年Lomax獨自坐在海岸邊,孤獨壓抑。並非當事人,或無法理解曾經的傷害及仇恨會如何將一個人的人生毀滅,曾經的噩夢會將生存下來的勇氣磨滅,結束這段不堪的人生。

當以為了卻罪人也能夠了卻纏繞內心的夢魘時,最終也無法做到如罪人一般,而仇恨也隨著年月變遷發生了變化,對當事人的他與自己,有了除了仇恨之外的理解。無論是作惡者抑或是被害者,原來都不過是戰爭的俘虜。電影在表現人物內心的複雜矛盾時,多少覺得是猶豫不決,日軍年青軍官當聽到Lomax說出日本遭受到轟炸時,演員面容上的猙獰明顯是用力過度而不到位的觀感。

或者,並非當事人,並不能理解作為當事人所經歷過的切身體會,也無法理解仇恨化解,對人生的意義。仇恨是過去的,拋下仇恨,才能拋下纏繞當下的夢魘。

自殺 – A Single Man

A-Single-Man

與你相對而坐的男人會是最幸福的男人,因此,他在此刻死去也無憾。結果,他真死了。這情愛真是受到上帝所詛咒而不得善終的嗎?於是,你也想要跟着去死,你想要吞槍,但這過程為何如此滑稽荒謬,你在畏懼嗎?其實又何必急於一時,上帝總會小心眼地盡快送你離開人世的。

每一個鏡頭都美得極致,半身近景,頭部特寫,俯拍,都一覽無遺地排列出精美細膩的畫面。還是那句煩膩之極的話語,Tom Ford之掌鏡如此精美奪目,時尚視覺服裝設計大師抓起導筒來不是吃齋的份兒。彩色與黑白之間的轉換都可以看到對人物內心的象徵意義,《精神病患者》特大海報裡的雙眼所形成的後景不單是場景般簡單,而是強烈的人物心理烘托,焦躁不穩。

在放棄自殺念頭之前,有着幾個至關重要的人物矛盾導致這最終結果:男學生,鄰居小女孩,西班牙男人,昔日女友。堅信自己的愛情忠貞不二至死不渝,然當激烈的情感與不可收拾的好感來到之時,一切亦不過浮雲般飄渺不可信。此刻與你相對而坐的人是他,可能下一個轉頭是她,是他,是他……

謂之的一生一世,或亦有着有效期的,你離開後,或者激情過後。不可否認你與我同處時的真摯,但誰又可相信在我背後的另一個對象的情真呢?因為眾生教育我們,世界不會因一個人而停止轉動,所以你亦不會因我離開而同行,因為結果你真的停住了腳步,被那小男孩把你拉了回來。

感謝上帝的心臟病!

妄想病人 – TRAUMA

TRAUMA

飼養的螞蟻就如錯亂混雜的思緒,逐漸失控,侵襲尚存的理智。無論從剪輯至道具隱喻,影片都形象性地表現出妄想者瀕臨奔潰的精神狀態。

影片失控的節奏處理是讓觀者捉摸不透的原因,然其巧妙的剪輯手法卻挽救了影片主題表現。影片開始時一段錯位的畫外音被以為是影片開篇絕妙的一筆,醫護人員的畫外音與迷失幻想狀態中零碎的畫面如此精妙地表現出躺在病床上痛苦的思緒。失控的精神狀態往往以大量跳躍的短鏡頭串接來表現迷失的精神,以深長的、昏暗的走廊表現內心探求的忐忑,成為感染觀眾情緒的關鍵。

謂之的失控節奏處理,乃現實與妄想場景的大量穿插,車禍到底是如何情況,妻子到底是誰,誰殺了妻子,妻子為何沒死,Ben是否就是兇手……當妻子重新出現在Ben眼前時,現實與幻想的界線被打破,此前觀者一直被提供的“記憶”到底是真是假,真實與虛假亦與Ben一起失去分辨力。最終的結局是現實與妄想的臨界奔潰的悲劇。結局的交代明顯為了營造驚悚感而故作的壓抑,但蜘蛛從口腔爬出時的特寫鏡頭是否能夠造成預期的驚嚇,因人而異。

道貌岸然 – Dorian Gray

Dorian-Gray

于是乎想起王爾德的《忠實朋友》,一副忠實的模樣,字字句句皆言如何對朋友的關愛友好,其實無情地利用朋友。Henry于Dorian何不如是,盡情享樂于成為一引路的魔鬼,冷漠地享受著旁觀天使如何墜入地獄的過程。其實亦不過以朋友之名,享一私之欲。

僅僅以影片而言,描述人在上流社會的墮落腐化過程。如若以魔幻超現實來想影片,畫像中的人像如一詛咒,一魔法,代替Dorian承受一切腐化,交換地給予Dorian永不衰老的身體。或并非因上流社會的虛偽縱欲,而是永不衰老頹敗與聰明導致的肆無忌憚。縱欲地將身體發泄,縱欲地玩弄男人與女人的情感與肉體,縱欲地享樂縱欲的快感。愛人的自殺不過是導火索,靈魂早已出賣。開場毀尸滅跡經已預示過程的黑暗腐敗,倒敘過后,重接開場,其實是更加血腥失去善良的罪行,斷肢頭顱,雖只是眨眼而過,其實又如此具張力。

結尾的醒悟是否被加之予應當的道德,以為王爾德的故事應該是絕望悲傷的。

不自覺地留意場景中的歐式古典裝潢,此乃職業角度否?此般不過是應當的時代背景描繪,虛華一場,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