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 – 願天堂就是書店的模樣

YUANTIANTANGJIUSHISHUDIANDEMUYANG

遇見這本書,也是一種奇妙的經歷。一個長假,本來計劃要前往中山的一家獨立書店,結果終究被拖延症所累而錯過計劃。終於待下一個小長假才強迫自己踏上路途,按照本已做好計劃的路線前往目的地。於是在異地的一家書店,買了這麼一本關於自己土地的書店地圖。於是總覺得這麼個購買經歷,可能是奇妙,又可能是諷刺的。而於是因為翻閱這本書,才拜訪到了一家本來自己每天經過卻一直不曾進入的書店。

1200bookshop 不曾前往
學而優書店 曾前往
博爾赫斯書店 不曾前往
唐寧書店 不曾前往
聯合書店 常前往
方所書店 常前往
禾田書店 不曾前往
彼得貓·古本店 不曾前往
紅書店 曾前往
浩天書店 不曾前往
360°書店 不曾前往
小古堂書店 不曾前往
紅楓葉書社 不曾前往
22bookshop 不曾前往
大聲書店 不曾前往
文津閣書店 不曾前往

而當整理了書中所介紹過的書店後,有種慚愧的感覺冒起:竟然是習慣了前往浮躁商業所包圍的書店,後就覺得,到底自己是因為書,還是因為虛榮呢?當書已經被包裝成生活點綴時,書店的意義就不再只是書刊。而在書店的消費,到底是為了閱讀,還是為了單純的消費行為以滿足自我生活品味的意淫呢?

讀 – 荒島圖書館8

曾經作為多麼忠實的讀者,每年關於荒島圖書館的特輯都會必然拿下,但當與這一期雜誌相遇時,才發現原來已經錯失了上年一期,而所遇到的這一期也都已經是過刊。雖然,本來這專題的時效性並不算強,書籍閱讀本來就不應該被時間所限制束縛。

但這樣的錯過,到底是因為雜誌已經徹底淪為“路人”了,有抑或讀者對讀書這事情已經變得那麼的陌生而不信仰堅定呢?

本期的專題名之為“毒舌集”,既有諧音於“讀”的意圖,也有想表達閱讀時帶有個人見解的與書相會。但免不了俗氣的開場,找來一些都市名氣人介紹身邊的毒舌名氣人的故事,以帶出毒舌的氛圍,才開始圍繞書圍繞閱讀來說故事。有時候,讀者頑固地喜歡同一套排版內容結構一直持續,也不願稍有的創意打破過往的閱讀習慣。

所以讀者膩煩第二章的內容,欣喜第三章能夠貼題講故事,因為是關於閱讀的各種思考八卦,至於第四章之後的內容,則是作為系列專題忠實讀者所期待的,要被可憐地告知有什麼書好看可以看的。但讀者以為,正是因為這麼些內容,才讓讀者對系列專題如此忠誠,因為能夠遐想到往後的可能會見證介紹內容當中的事情,雖然那“往後的可能”是如此的渺茫而一廂情願的美好

而至於其名的“毒舌”,大抵不過是一個包裝命題,使之介紹閱讀能夠有意思的外表。

CITYZINE370

閱讀·惡 – 荒島圖書館6

CityPictorial325

何時開始,閱讀成為了重口味的宣洩,通過文字的各種描述來讓自己麻木的神經得到興奮。《腸子》算是惡嗎?《對鏡成三人》算是惡嗎?《只愛陌生人》算是惡嗎?

讀者應該也在踏著惡的閱讀之路,在閱讀人性之惡時感受自己的虛偽高尚。何其美好。

其實這一期的《荒島圖書館》,仍然延續了上一年的電子閱讀話題,只是這一年,因為移動端的出現以及各種應用軟件的成熟,讓這電子閱讀更具有思考性。讀者也開始使用豆瓣閱讀來進行電子閱讀了,但所選擇的多只是簡短而適合碎片閱讀的作品。畢竟閱讀紙質書籍,有著何其莊嚴的儀式美感,讓人痴迷。

而讓讀者疑惑的是,過去所定義的“閱讀”,如今有了那麼豐富的意義,閱讀郵件、閱讀微博、閱讀信息……然後這一切如今都已經擺脫了電腦,而直接在移動終端完成,然後閱讀因為移動而被分割成了碎片。於是,如今的文字,變得愈加的精簡,浮躁,為了吸引讀者,不惜用各種吸引眼球的字眼來索要讀者的注意。於是,惡在這些文字間流竄。

這是《城畫》改版以來唯一甘心要收藏的,那封面已經不再是前五輯那般的綠意悠然,而內容之零散也失卻了過去那般緊密,好吧,其實從第二輯開始就已經不再靈性了。而其實,讀者所希望看到的《荒島圖書館》其實會是什麼內容?起碼,是讓讀者會有重新翻書的衝動,而不是打開手機下載新軟件。

電子閱讀 – 荒島圖書館5

CityPictorial300

《城畫》每年最值得期待的一期,就該是《荒島圖書館》了,不單是因為其專題以“書”圍繞,更讓讀者欣喜的是整期的欄目都能夠從大小角度地以“書”來切入討論,完整一氣讓人翻來不覺神散。

已出版至第五期了,專題也就進行到第五年,結合如今出版閱讀環境,傳統紙質書也日趨衰落,新興的電子讀物也成為燙手香芋,必然地成為熱議的話題。數碼產品的熱鬧推出,其平台上豐富的電子閱讀軟件更是讓讀者可以擺脫以往沉重的磚頭而選擇數字化的讀物。而且不再受到紙質出版地多重環節約束,出版週期也大幅縮減,出版普及範圍更是得到全球化的開拓。於是,那本《喬布斯傳》成為當今電子出版的一個典型案例分析,不過,本人沒有且並無意願拜讀

特刊有趣的編排是,由傳統銷售紙質書籍的獨立書店,至介紹古老的活版印務,更像是對傳統出版銷售的一次祭祀儀式。之後就是各種的書籍推薦。如以往專題都能夠讓讀者看到日後的“想讀”選擇,那今年或是讓讀者們開始思考“想用”的選擇,是繼續傳統紙質閱讀抑或被專題的各種介紹來嚐新地去接觸電子閱讀。

想來,過去曾如此熱衷於在各種環境下翻看口袋漫畫,猶在睡前更是翻看得歡愉。如今,不單是因為翻漫畫的慾望減了,閱讀工具也開始往電子轉移,這兩年中不曾購買過一本漫畫,都是在動漫網站來在線閱讀。想到如此情況,是因為國內漫畫印製依舊頹廢的情況,抑或真是電子閱讀的即時便捷的優勢吸引呢?

而對於傳統閱讀,是否應該慶幸,如今開始熱衷文字閱讀,而都是在紙質讀物上進行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傳統閱讀情懷是否依舊有其存在的意義,它更加可以讓讀者感受到深度閱讀的實在。

書店 – 書店的燈光

The-Yellow-Lighted-Bookshop

不可否認電子購物對書店業所造成的影響,讓其價格優勢完全無法比較,僅可存在且讓人依舊鍾情的,是書店當中的油墨書香及款款人情。

Lewis Buzbee在書中所記述的是作為一個愛書人的書的熱愛,以致要投身書店業,從曾經的“狂鴉”至後來普林斯特的工作經歷,以行業者的身份講述書店業的發展。從一個讀者說起,涉及書籍發展史,書店規模演變,書籍銷售過程,等等。其中當然有讓書迷所歡喜見到的書目,當然,幾乎大部分本人不曾閱讀甚至聽聞。書中所談及的書店,其實更多是從一個美國讀者的視角來分享。

所以,除卻對其中書店的記憶有所共鳴以及對書店發展、書籍銷售有所興趣外,其他很難從當中找到更具共鳴的地方,如那家書店,那個作家,那本書。

書店會以更加專門以及小眾的方向發展,獨立或會成為喜聞的定位。想起當年記載一個兩平方大小的路邊書店裡待上一個多小時翻漫畫書的記憶,書店不在於書目多寡,而在於是否適合讀者的喜好。美術學院旁邊有一家舊書店,一直堅持至今,數目豐廣,但在書海中卻見得迷失。美術學院對面馬路小巷中有一東文書報店,面積雖小,但雜誌頗豐,倒是快餐讀者所鍾情留連。其實,也就是如此這般。

關於荒島閱讀 – 荒島圖書館4

CITYPICTORIAL277

《荒島圖書館》是驚喜,確實因其中介紹推薦而認識到更多想看感興趣的書。
《荒島圖書館2》僅可作雜誌標誌性的常規出版,毫無意義。
荒島圖書館3》是稍微的回歸,第一次的驚喜感是不可複製的,但指導意義稍具,獨立書店的介紹可讀。

如今,《荒島圖書館4》則已是習慣性的消費閱讀。當中的讀書推薦,或更多是名人們的私人記錄推薦,尤於本人而言,意義寥寥。

說來如今閱讀,不再是在學時的功利功能性閱讀(其實或從來不曾),依舊衝動興趣性閱讀,也因此而往往讀了一本其實乏味的書,為此堅持而耗時數個年月。

當中描述的台灣二手書店,因本人接觸狹隘,所記得的荔灣路一舊書市場,完全大相徑庭的兩種狀況。書在當中,更像是次品待人發掘的存在。價值或也只有識書人才可以欣賞。以上,也就不過是一不愛讀書人的片面感受,不可信。

刊中,並無圖書讓本人有所衝動興趣。

應聘獨立書店營業員 – 荒島圖書館3

CITYPICTORIAL248

又到《城畫》一年一輯的“荒島圖書館”特刊,何其興奮,“終于又有雜志聊以撫慰了”。

“獨立書店”,何其美好的關注物,美好之在于“獨立”,無須約束,樂在“書店”,拒絕主流,同樂閱讀。泡書店的樂趣不在讀書,而在知書,看書,總有個溫暖靜謐的環境給予躲藏之用。書,美好的借口之物,也就只有書能夠有充足的理由死皮賴臉的拖時間宅于他店。大書店,人又吵又雜,店員態度又太服務業。但又那個其實,獨立書店店員又不一定有何特殊招待,冷漠旁觀處之可能也是太服務業。說到底,原來是顧客的個人原因……

失業之時,何其期待能夠在大書店里當個營業員,自相矛盾。每天過著可能重復的時間,更美好是呆在死氣沉沉的印刷物中,做些打雜整理集合之類的數據清潔打雜工作,偶爾笑臉盈盈地解答顧客疑問也是期待之內的代價,也難保不會因此撞上偶遇。天真以為。但,至今不能如愿而掙扎中。于是,此回《荒島圖書館》又給予一個做夢的機會,不如自己來開書店算了,甜苦自知。但資金籌備是一回事,如若無需鋪租上街賣書如松浦彌太郎也算獨立書店的話,那在此城就只有等著與城管斗爭了,雖然不賣翻版書。曾有機會可能在一路邊雜志加盟攤工作,礙于心理障礙而放棄,如今想來,其實或也是一次難得的經營經驗,但當時也沒有獨立經營之心,此經驗自被無視了。

其中采訪到武漢一家書店,其中店員要求如下:見熟人話多,見生人話少。樂于幫助別人,但會有點害羞。男生最好會彈吉它,女生最好會做手工。要愛護小孩,喜歡貓,喜歡晴天、陰天、雨天。……此等要求,所言之人不就是本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