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 – 怪談

又是關於神怪的閱讀,而這則是讀者所畏懼的日本怪談主題。謂之的日本“怪談”,殊只知道各種咒念所產生的怨而成為具體形象的幽靈鬼怪,

最喜歡雜誌專題中將“怪談”的起源做一編年史的回顧,這濃厚的歷史沉澱讓之有所追溯,也伴隨這發展所同步形成的怪談傳說有著那麼些的歷史可循。而之後對於一個希臘外國人寫出流芳萬世的《怪談》故事文集。另外一則是日本的文化表演,落語,當中的怪談落語的名人追溯。

不過,日本關於怪談文化的輸出,更主角的必然還是電影、日劇和漫畫。鶴田法男、高橋陽、小中千昭、伊藤潤二。從創作者的角度來講述自己的怪談創作,當中高桥阳的一话倒留下讀者印象的:

或許,我們本來就不應該區分恐怖片和兇殺片,也不應該區分恐怖片和日式恐怖片。或者再進一步來說,我甚至覺得應該質疑恐怖片這個題材。當一個情節變得模式化,無法產生任何新鮮感,那麼這個題材自然就會變成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東西。

這話雖然與“怪談”無關,但導出創作打破常規局限的思考,其實類型片的局限是否也在不斷的剝削觀眾的娛樂新鮮感。

什麼是機器人 – 機甲

ZHI-JAPAN-26

機甲?是機器人!

有什麼樣的機器人?專題說,有人形機器人,自律型機器人,穿著型機器人,遙控型機器人,搭載型機器人。其實有這樣的標準嗎?大抵有吧,雖然讀者作為動畫觀眾的時候並沒有多考究這分類標準,總之裡面一身盔甲機器的巨型或人形物能夠上陣殺敵趕外星人就好了。

關於機器人,所擁有的關鍵字:

  • 高達……模型:97年,香港電視引進高達動畫《機動戰士W》,當中五個少年的設定,完全讓觀眾聯想到過去的[聖鬥士星矢]五主角的設定,完全擊中萌點的設定不能不愛。雖然中間因為觀眾的學習時間以及災難遭遇,而與這動畫失之交臂,但通過動漫雜誌,這動畫成為心中不曾觀賞卻一直始終的經典。或者也是那時起,對高達有所稍明細的印象。他們是巨型的戰爭機器,由駕駛員進入駕駛艙當中穿梭在宇宙、橫踏大地進行一場又一場的激戰,雖然用著如此華美而充滿機器幻想的做賣點,但背後卻一直圍繞人類戰爭的反思話題。雖然觀眾之後以為,這是一個很矛盾的事情,用戰爭來反思戰爭,何等的荒謬。而同時的,當時的同學給介紹一本介紹高達的圖鑑,裡面滿滿的是高達模型,歷年生產過的高達模型都羅列其中。當時的玩樂消費能力,就頂多是SD高達級別,所以也就只關注SD高達,以及稍微的HG高達。關於高達模型的一些考究術語,也在繼續慢慢不經意積累著。直到這幾些年,稍微有更多的能力能夠消費玩樂高達模型,才更加了解這條玩具線的各種考究。說來,其實關於高達,也就只鍾愛《機動戰士W》而已,其他過於深邃而並未深刻。有時則想,到底只是對機器人的造型而關注高達罷了,起源的動畫,不過是玩具的稍微背景罷了吧。
  • 勇者傳說:如專題所言的,SUNRISE公司出品的這一系列動畫中的機器人,該是自律型機器人,他們有著高度的智慧及超強的戰鬥能力,為了保護地球保護人類,一次又一次地將外星敵人侵略計劃粉碎。他們來到地球,和人類男孩締結合作羈絆,一起保護地球。但其實,這系列動畫機器人,最大的樂趣是過了一段時間就會有新夥伴出場,而再過了一段時間,他們能夠合體,再再過了一段時間,他們能夠升級再超強合體,這種每次在原陣容中組合出新形態的,才是系列動畫的看點。
  • 戰隊系列:其實作為特攝片,當中的戰隊隊員們那變身後的形態,該都可以認為是穿著型機器人。更別說當敵人們巨大化後,他們都會乘坐上他們的機器人,並在一次又一次的戰鬥後得到機器人超強合體的機會。其實,合體,是機器人最吸引人的看點呀。

雖然,現在關於機器人的各樣作品依舊熱烈進行著,但卻總覺得不見過去曾經的那般熱情。到底是現在的創作不復過往了,抑或觀眾讀者已經難回往昔了。砌高達機器人模型,成了唯一還能夠抓著機器人情懷的事情了。

漫畫 – 太喜歡漫畫了

ZHI-JAPAN-15

關於漫畫的情意結,無論是什麼形式的記錄描述回顧,似乎都不能夠滿足到,對之的了解,也無論是多少都不能夠補償到所失落過的。雜誌以對日本文化觀察的角度,以漫畫連載志的形式結集,從右往左翻,對曾經現在所熱門的漫畫作者的回顧;從左往右翻,則是對漫畫文化發展的一個粗略的描繪。這些回顧介紹,真是如教科書般的,閱讀了一次又一次,雖然作者會有所不同,但基本是大同小異,而其實這一次一次的翻閱,於讀者個人而言,是將伴隨成長的漫畫情結一次又一次的扭結得更緊密。

漫畫對日本文化的意義是知道(不同的文化形式都因漫畫而衍生發展),漫畫文化發展所出現過的大家是知道(經典如手塚治虫、藤子·F·不二雄,當代如諫山創、小山宙哉、空知千秋、尾田榮一郎),漫畫年復一年所出現的大作新作是知道(不作列舉)。就因為已熟知,當被一再地灌輸這些內容時,會心的熟悉感是如此讓人滿足,每翻閱一頁都是想“這我知道,這我知道……”而當今日本漫畫的發展情況的記錄,則又是對日本漫畫文化現狀的一次更新。

其實翻閱此雜誌,有種回到中學時候翻閱當時的動漫資訊志的感覺,有漫畫名家們的專題介紹,也有日本漫畫的全篇推薦,翻閱完畢是大大的閱讀滿足感,不多不少而恰到好處。奈何,當年的雜誌也已轉向,而此時翻閱的也不過是日本文化志的一次專題。當中有幾頁(P21~P24)灰網點紙上印的字體因網點交叉而有打印不明的情況,是相當讓讀者苦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