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年代,都會有著他們所獨有的觀念,譬如電影中三位女性,分別代表著他們所特有的觀念,彼此天差地別,而又關係緊密。
女兒,代表新時代,她勇敢果斷,為愛不惜一切,而又有著自己所堅信。”愛”是一切,可凌駕於家人,於是會偷了家裡的戶口本要和男朋友辦結婚。她反感於母親的霸道和約束。但其實,她又是和媽媽如此相似,如對男朋友缺乏安全感,對男朋友的強烈佔有慾。
媽媽,代表了上一代,她勤奮,愛家,為了家庭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青春,和所曾信念的,同時又頑固偏執。於是為了父親可遷墳,而找來自己的學生的父親,一名演員,讓他假扮律師來騙取姥姥的同意。她又對女兒過分管束,使得女兒在潛移默化的受她感染,而又對此相當反抗而不願承認。對”愛”的理解,是相伴相隨,這也是與姥姥所爭執父親到底是否心裡有她的。
姥姥,自小嫁作他人婦,為中國傳統三從四德的觀念所束縛。於是她關於”愛”的理解,更偏向於責任。所以把丈夫所給的隻言片語的家屬當作是情書。與父親的關係並非因為心靈上的彼此鍾情,卻是軀體上的佔有,會以為霸佔這丈夫的軀骸就是與丈夫的重聚。但這數十年等候的丈夫,卻是陌生的老人,絲毫認不得。當得到一張”合照”時,卻遭到老天爺的作弄,而後醒悟。這是因為與”女兒”的爭辯不下,也是與”孫女”共處所知的愛。
對電影是有矛盾的,各種場景都奇妙地有種國產電視劇的接地氣觀感,尤其一些戲劇化的處理情節用來拔高主旨。演員那細膩的演出傳遞的情感,又是只在大螢幕所能傳達的。比如田壯壯所飾演的爸爸,在沈靜而不見修飾,真如現實中所會的父親形象,可信而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