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 – The Singing Forest

The-Singing-Forest

命運,以影片而解釋,繼投胎轉世。上世的相遇相識相愛,注定今世的再續前緣,那怕“君生我未生”。

未來岳父愛上未來女婿,何其充滿戲劇性的故事,而這解釋為命運。父親晚上夢見過去曾經以及遇見未來,於是未來女婿的出現讓他懷疑夢的意義,然後認定一切都是命運安排,相知相識都是必然,相愛更是應該。跳躍的剪輯造成一個輪迴式的結構。首要攝影機的粗糙營造出獨特的質感,而少了同性戀主題電影突出的蒼白感,不過那種矯情依舊。女兒看到父親和男友赤裸同睡一床,呆看了好幾秒然後轉頭,再然後原諒三人相擁,八點檔的矯情橋段就如此肆意套用。

所謂前世納粹集中營的同性戀人,那就不過是一個藉口,將愛情套之於命運而美化。

禽獸 – The War Zone

The-War-Zone

作為Tim Roth的導演處女作,本片顯示出了其冷靜旁觀的風格,冰冷,低沉。講述亂倫的故事,大膽地挑戰道德界限。猶如將觀眾設置為攝像機,窺視着海邊小屋裡所發生的一切。

當兒子將父親的惡行揭發後,父親以其權威來掩飾內心的羞愧,發洩被挑戰的憤怒。父親,丈夫,作為家裡的主人,有着絕對的控制權,但當這父親,這丈夫的意義被自己的惡行所撕毀時,就只有無恥與謊言。

所謂戰場,是禽獸爭鬥屬於自己的東西:女人。女人,其意義囊括妻子,母親,女兒,姐姐,妹妹。父親與女兒亂倫,其實兒子又何不是強烈戀母,姐姐室友的挑逗就暗示了兒子的內心世界。

影片場景集中在室內,色調偏冷,大量的全景運用,尤其是片尾一個搖鏡至全景的調度,都極力在將故事氣氛處理得陰沉壓抑。

聖誕老人 – Rare Exports: A Christmas Tale

Rare-Exports-A-Christmas-Tale

不要幼稚了,還相信這世界上有聖誕老人嗎?聖誕襪子裡面的禮物是你父母塞進去挽留你那可憐的童年的。

或者是呀,這個世上真不會有一個穿着一身紅衣在聖誕夜駕著鹿車給每一個小孩子派禮物的白須老人。但,如果所一直幼稚深信的所謂聖誕老人是一隻巨型怪獸,頭頂兩隻巨角的巨魔,又或者是一個個在白茫茫的雪地上赤裸狂奔覬覦着每一個小孩的變態老頭呢?他們就是聖誕老人,有着我們所相信的一切特點:愛小孩子、年老白髮、在雪地上出沒……就只是他們暴戾充滿敵意不具人性。

電影是對小孩夢好謊言的又一次戳破,只是戳得比較用力,比較黑暗,比較寒冷。電影本身又是如此的兒童片,敘述着父子之間的緊密關係,表現出兒子為了要成為父親的驕傲所表現出來的勇氣與機智。

聖誕老人,那不過是出產自蠻荒雪原上的裸體白髮老頭而已。

基本罪惡 – Original SIN

OriginalSIN

所謂“基本罪惡”,是對美色與情慾的痴戀,無法擺脫而沉溺其中不可自拔。在傷害與欺騙過後,依舊愛戀而不悔,哪怕以性命來高歌這愛戀的偉大與驕傲。

當然,不過是當作一部香艷情慾片而觀看的觀眾,在外埠新娘欺騙的故事中,是赤裸裸的肉體與糾纏的身軀。俯拍的床戲最是迤邐銷魂,匍匐的探索喚人慾火焚身,南美洲的熱帶氣候熏染下,更見得影片大力營造的火辣。

影片文案如此道,“Love is a killer.”那,“愛”是什麼?“從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時候就已經愛上了你。”潛台詞:“無論與我一直書信來往心靈交往的女人是不是你,又是不是你殺死了那個女人,我始終愛上了你。”

貪戀美色的人兒,活該您被女人騙財騙情。

愛情非盲目 – 失戀33天

love-is-not-blind

電影英文片名love is not blind若直譯,該是“愛情非盲目”吧。不盲目的自尊,不盲目的自卑,不盲目的自信,不盲目的自以為是。

有着太多的影子了,無論是好萊塢電影的主題抑或是電影所帶來的電視劇感,雖然鏡頭還是電影般,但無論如何都讓觀眾感受到濃郁的電視劇味道,揮之不散。或是製作團隊,或是參演人員,或是電影情節與主題。

失戀很可怕嗎?不知道,但誰不曾經歷失戀呢?不知道。不曾戀愛的人,該就不曾經歷失戀。其實真如字幕採訪王小賤說道的,失戀不過是失去了一種習慣。到底還是自以為是。失去並不可怕,可怕是失去自己,忘記自己。但有時當失去了,就真會徬徨,徬徨了,然後就忘記了自己,妥協,而後,失去了自己,雖然是個有骯髒自尊的自己。

誰都想身邊有個人相伴自己,守候自己,不求回報地,拜託,人都是自私的好嗎!當然都想無需情感付出就能夠獲得無來由的保護,雖然其中夾雜着種種的惡言惡語。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 The Skin I live In

La-piel-que-habito

電影實在充斥着太濃重的導演過往作品的影子在其中了,或者,也可以說是風格,或元素。無論從鏡頭的平面構圖,場景用色,綁架橋段,變性人話題,報仇情慾,觀眾都可以在導演過往的影片中看到如此熟悉的內容。只是這次他將這一切內容都結合在一部影片中呈現。尤其是女主角通過攝像頭映照在男主角房間的電視牆的畫面,這完全是讓人記起導演上一部的《破碎的擁抱》。

所謂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據維基百科所言,“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其實影片被綁架者算不上是斯德哥爾摩的表現,畢竟最後他逃離了出來回到離開了6年的家,雖然此時她是悲劇地以女人的身份出現,而且所謂綁架也不過是因為報仇的過程。但是因為Antonio Banderas的出演,他在導演《捆著我,綁著我》中以綁架犯的形象出現,而此時重現於相似的劇情,則完全產生出讓觀眾類似的感覺。也就油然生出被綁架者所可能出現的斯德哥爾摩表現。

導演再次表現出一種無力的報仇與死亡,仇恨背後的不成立,以及之後所產生出來的畸形愛情導致的結局,都一再延續導演的戲劇化處理。而此時,他將以往所擅用的變性人元素運用到劇情當中,將基因以及性別轉換化作報仇的手段,也藉由一個生物研究者的身份來表現基因醫學所可能帶來的可怕。

換妻 – Swinging with the Finkels

Swinging-with-the-Finkels

電影圍繞“換妻”為愛情漸入平淡的夫妻生活所造成的影響為線索,帶出愛情在婚姻中如何保鮮的討論。

當夫妻生活已經步入第九個年頭,跨過了所謂的七年之癢,但卻在此時感到親密的信任多於過去狂熱的激情,或已步入所謂的老夫老妻階段,像親人多於愛人,可以相伴卻無法相愛如往昔。

切身而想,又豈止是夫妻愛情,種種感情在進入一定階段之後都會因為太過熟悉而失去了以前的那種好奇與新鮮,也就很多事情都變得習以為常。習慣你的存在,習慣我的消失,讓這種懶惰於去更改這些習慣的惰性磨滅對激情與愛情的追逐。

於是想到換妻,以具有自我道德挑戰的方式來刺激彼此以為平淡的感情以及信任。但有時候,或不過是自欺欺人的事情,畢竟所謂夫妻是兩個人的事情,雖然彼此感覺缺乏了激情,但是否彼此都願意嘗試這種刺激呢?就算是開放式關係,也要建立在彼此信任且接受的情況下,否則就不過導致結局的相互嫉妒與猜疑。本來的美好意願徒為彼此傷害深入心底的刺。

影片結局還是追隨主流道德價值觀的,其實以為會發生過的一切都只是誤會一場。

關於性 – Histoires de sexe(s)

Histoires-de-sexe(s)

如果說有有劇情的色情片的話,那本片則算是有主題的色情片,或真沒有以探討男女性關係更適合於作為色情片的主題了。以色情片的譯詞Scene來說,此片通過幾個男女交歡場景來探討性在男女關係中所製造的或微妙或荒唐的事情。

“換妻遊戲”,為何是換妻而不可是換夫?夫妻的生活需要些許的激情來調劑,或明目張膽的換妻,或是暗地裡與妻子的朋友上床又或是與電影院裡的陌生外國人野合,從而維持以為和諧的夫妻關係。

“性愛教程”,19歲的女孩對於性還有着自以為是的了解以及抗拒,奈何愛人是成年熱血方剛男子。當想要衝破那一直無法逾越的道坎時,卻可笑地是依書而行,每一個步驟都根據書本所言進行,褲子脫早了請重新穿上,根據書中所說反复吸吮陰莖後轉頭再翻頁查看下一步。

“男女高潮”,都說男性較之女性易於達到高潮,對夫妻性生活一直無法享受的妻子有着種種的抗拒以及無知,抗拒丈夫強烈的性需求,丈夫勃起時奇怪的形狀,丈夫有肛交的嘗試慾望,以至於妻子覺得夫妻性生活既無奈又乏悶,缺少樂趣。更導致丈夫因此讓自己有了心安理得的藉口出外尋找情人偷歡,享受從妻子那無法滿足的欲求。直到妻子通過電動性玩具的幫助才真正體驗到高潮帶來的快感,讓她對性有了重新的認識。

“性”,影片藉以結尾母女間的強烈反差來帶出對性的兩種態度所帶來的兩種結果。對性持開放大膽態度的母親跑到女兒男友家,拋下那所謂的道德與自己喜歡的男人享受一場彼此滿足的性愛,而此時的女兒一直撥打男友的手機卻只是忙音對待。如此反差結果所想傳達的主題不言而喻。

影片自法國情愛電視台所製作,觀者僅作轉述記錄影片,並未表達意見與立場。對於性的選擇是因人而異,性愛的故事也是千姿百態。

混蛋 – KLOVN:The Movie

KLOVN

這是一程陰道之旅,搖著船槳沿河而行,尋找的不是什麼狗屁人生反思,更不是學習如何當父親,而是為了沿途歡迎的一個個飢渴的陰道,等待去挖掘。結果自己的肛門直腸成為了別人的挖掘之所是小聰明的失誤。

這種裝瘋賣賤的電影無論如何都難以迎合觀眾的觀賞喜悅,哪怕出乎意料的開放性關係讓人感到故事所具有的曲折。但那種恬不知恥地在欺騙中放縱是讓衛道士所不待見的。

當然,這可以認為所有無恥都會招致主人公之後的醜態,荒誕得讓人恥笑,而幸災樂禍。但這種荒誕,有著一種奇怪的價值觀:雖然曾經恥笑過小孩子細小的陰莖,但那種虛偽的成人嘴臉卻深深地傷害了小孩子的自尊。而這種傷害,只要以瘋狂的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友好就可以彌補。

或者,觀眾要被恥笑太較真了。所以當一路找女人尋歡作樂的主角結果被男人操肛門的時候,被好友看到後表現出一種懊惱的像是被強暴的悔恨感時,是有那些微的幸災樂禍感。

神 – IMMORTALS

IMMORTALS

因為妻兒而曾經向神祈禱,但神不予眷顧,於是奮起對神做出反抗,要釋放能夠對抗神的泰坦,要讓神也感受到悲痛。

其實神是否存在?

有時想,所處這個國家的國民缺乏的是對神的敬畏心,失去一種支撐心靈的信仰,以致失去了作為人的標準。當失去了對未知(神)的敬畏心,就會失去了做事的顧慮,失去了對生命的尊重,導致殘暴,兇惡,野蠻。

影片在展現神的內容則見得是如此的矛盾,雖華美但卻零丁寡少,哪怕可以認為這是為了展現天神的神力可以以一敵百,最終以悲壯的形式結束,然卻始終讓觀眾認為其人員的小氣,以致結尾劇情所呈現出來的突兀。

眾神的人物塑造是足夠美麗的。以希臘神話人物雕像來標準的人物體型,適當的肌肉美而不是以曾經那種充滿蠻橫氣息的粗壯體型來表現強大。

導演Tarsem Singh有著其本身的審美堅持,尤其是全景鏡頭表現出來的宏偉,以及充分利用到且完美地利用前後景差表現艷麗的立體效果,都實在可讓觀眾感受到視覺的衝擊。而海恩波利代表的黑色,眾神的金色,不同場景運用不同的主色調,這也就是說到導演所堅持的審美。他也堅持着原始的暴力血腥,砍頭、挖眼、烹人、錘陰,張揚出獨特的暴力美學。

而兩軍對壘所在隧道場景,再次喚起《老男孩》中的平面運鏡。

綁架 – The Disappearance of Alice Creed

The-Disappearance-of-Alice-Creed

“什麼是愛,就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讓所愛的人受到傷害。”Alice如此和赤裸的Danny說,雖然她被告知對她的綁架完全是因為對她的愛,是為了拿了Alice父親的前後可以和她遠走高飛過上富裕的生活。

這是一部相當精緻的電影,無論從場景、演員調度抑或是橋段設置,情節安排,都顯示出導演的細膩精緻。開場表現綁匪準備綁架過程的碎鏡冷靜而富有衝擊力,從鏡頭切換到構圖,在有限的場景變化中展現出人物對事件的沉著。而細節對表現人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注意到Vic餵食Alice的過程,每次給Alice餵湯時都細心地吹一下、勺子敲碗沿一下,小小的動作對Vic縝密的性格,或者說有同性戀所擁有的細心如此凸顯出來。而Vic和Danny對彈頭和彈殼的兩種銷毀證據的手段也如此徹底地表現出二人性格的差異,再次突出Vic的成熟細心和Danny的年少衝動。

對於人物之間的複雜關係,更是導致劇情演變的關鍵。彼此的背叛出賣與不信任,早就最終的悲劇。

“其實你是愛我的,當你吻我的時候我能夠感覺到,當你和我做愛的時候我能感覺到。”但結果都在自私的面前失敗了。愛,最後成為最傷心的理由,最奪命的子彈。一聲槍響,奪去了依靠與畏懼;兩聲槍響,奪去了曾經的愛與僅存的幻想。

具有密集鼓點的配樂是影片緊張節奏的關鍵,最後的兩聲槍響借音樂以及Danny緊張的表現造成觀眾同樣的震驚觀看感受。

赤裸天堂 – Oh Marbella!

Oh-Marbella!

西班牙的馬貝拉有這麼家酒店,入住盡是天體熱衷者,痴迷在無所拘束盡是肉體的世界中,可以認為這是回歸人類本源的追求。較之同樣涉及到天體內容的《裸奔教授》和《露點的誘惑》,本片要有意思得多。

人物關係採用多線性的發展,借複雜而又平行的人物關係來展開一個因為拿錯行李包而發生出截然不同的故事,每個人都因為這一次錯誤而走上截然不同讓自己或喜或憂的結局。求子的夫妻本計劃進入天體酒店展開一番雲雨,終於因錯誤而懷孕了,雖然肚子裡面的孩子是另外一個男人的;為工作以及上司關係而苦惱不堪的夫妻因為這次錯誤而與上司開始一段奇妙的關係,因為彼此都已坦誠相見,赤裸共舞在此酒店;本意要來到小島暗殺的殺手卻因為被冒失的司機用行李砸中生殖器而無法進行計劃,然而又不經意遇到暗殺目標;當然還有一對在小島上邂逅的小情侶,他們在醫院病床上的樂事足以把一個老大嚇得心髒病發。

於是故事就如此錯誤的開始,歡樂的結束。其中那枚會與人對話的鮮紅假體陰莖在其中一場相當搶戲,閃著輝煌的精神之光,引導被工作壓得精神緊繃的男主角釋放所有的拘束,將錯就錯。

是否,很多時候,將錯就錯,也可能是一讓人有所驚喜的事情。

朋友 – Third Star

Third-Star

假如哪天將逝,是否也要拉上好友們陪伴自己走上一段沒有歸路的旅程,重覓過往的曾經歲月?

那是威爾士的一處美麗港灣,接天連地,每天見證光影變遷,日月交替。可能這回是迎接生命結束的天堂,但,這並非為了休憩的行程,或更該是一場儀式。迎接死亡回歸起點的儀式,在朋友的陪同下重覓舊日光陰的回歸儀式。

一路的前行,有着種種莫名其妙的經歷,節慶盛會的扭打,岸邊的妄想裸男,星空下煙火的事故,一次又一次朋友間的爭執……在這一瘸一拐的旅程中,並沒有讓人以為的平淡,凡是更多的無奈嬉笑,忍耐,發洩,憤怒。

然而這一切,最終都會隨着死亡而告一段落,平衡的關係會因為一人的離開而瓦解不再。

“朋友,最終我都會如朋友那般地待你們,與你們一起瘋狂,哪怕我已離開。”

並不認為是這樣的朋友。朋友,似乎真是在一段又一段車程的乘客,會上一批而又換一批,不曾與司機相伴直至終點站。

志願 – Girl of Finland

Lapualaismorsian

當年青春年少,志氣激揚,對國家、對未來、對愛情、對生活都有著種種的期盼,我們熱衷於投入世界和平及反戰的活動中,我們以為我們的一切激情都能夠燃起國家與未來的希望。我們批判着政府的一切,我們投身革命當中,以為歌頌就能夠鼓動改革現狀。

但我們在校園生活中,填塞着更多的娛樂:舞會、泳場、床鋪,身體的纏綿更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依然。情感的支持與性的好奇,更是我們青春的另一個主題。青春少女,依舊是為愛情而費盡心神,徘徊在好友之間的男人成為彼此心中的芥蒂。

其實,倒更像是一部夾有了當時反戰情緒激起年代背景的青春偶像劇。

母親 – Madre amadísima

Madre-amadísima

親愛的母親,因為她包容自己所犯下的所有錯誤,將自己保護在懷中不讓受到傷害,視自己為最愛的男人,當自己在外跌撞失落過後仍會仁慈地張開懷抱緊緊呵護。

成長在一個充滿父權以及暴力的家庭裡,除了打罵就是哭泣,父親的形象似乎讓自己畏懼而又渴求。母親成為自己所模仿的大人,因為母親那麼美好而希望自己也會像母親那般的溫柔。第一次遇見那個男孩,第一次嘗試禁果,第一次感受到失去的痛苦,第一次在軍隊中學會成長與獨立,真正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男人,那不是舉止的表現,而是內心的勇敢。

母親老了,母親要離開了,世上最愛我的那個人走了。為聖母更換的盛裝,不單是一次儀式,更是對成長的一次回顧,記憶如電影鏡頭那般,跳躍地回顧着數十年的過去,悲喜交雜,最後卻依然會回到母親身邊。聖母的孩子最終還是會被找到,放回到聖母的手中。

這不過是一個成長回憶錄的故事,依舊了西班牙電影那般濃烈的畫面色調,圍繞的更多是一個同性戀男孩的成長故事,索然且那般的平常,一直守候在母親身邊,遊走在男孩的床上,乖巧而放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