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18 年 7 月

格鬥 – 究極街頭霸王2

玩家真心是一個格鬥遊戲苦手,雖然年少時確曾為了參與到小朋友們的活動中而淺嘗幾作,但遊戲中複雜的操作嚴苛的反應要求,是讓玩家有心而無力繼續深入到。之不過,偶爾玩家會為了遊戲中那些肌肉發達的角色們而花癡驅使都不間斷地進行淺嘗。而前兩月,因為新作遊戲實在難覓讓自己有強烈衝動要擁有而遊玩的,於是就有一時衝動要擁有這部在NS上新推出的復刻作[Ultra Street Fighter II: The Final Challenger]。

而話說這部[Ultra Street Fighter II],年少時在遊戲機廳都是有所接觸的,曾經是多少年少學生和社會不良所圍觀聚集的格鬥名作,玩家當時也只是作為路過圍觀熱鬧的份。而當這名作復刻再臨NS呢,就,好壞心情參半吧。好者,是能夠在自在的環境下欣賞遊戲畫面上那些美妙的肌肉;壞者,是CAPCOM是多麼的貪婪,僅僅是進行小小的改良適配就發佈在任天堂這新平台上,所謂的誠意也只不過是針對NS的Joycon而設計的一個體感小遊戲,食相頗為讓讓玩家有感不悅。雖然玩家之前也在3DS上購入了[STREET FIGHTER 3D],也同樣是有這種不悅感想。

回到遊戲,熟悉的模式啦,針對NS會有調整,提供簡易的絕技發動按鍵輔助,使得哪怕是手殘如本玩家的也可以僅僅進行兩次續關就得通了遊戲,也是唯一讓人愉悅的事情了。而這通關,玩家是使用肌肉強勁的Zangief,就單單憑其寥寥無幾的招數及來去都是枯燥的摔跤招式,也是讓軟核玩家感覺甚迷的,不過,能夠通關就是了

通關后,玩家看到Zangief在雪地之上與巨熊打鬥的插畫,這又何嘗是不會讓人遐想連篇的呢!

再回到遊戲之上,新設的模式,玩家可以通過卸下NS的左右Joycon來以第一人稱視角操作龍來發動波動拳,但,這模式也太簡單枯燥了吧,完全就是體驗過後就沒有後續的存在。

遊戲的畫面,NS作為新生代主機,好歹都是能夠提供到玩家艷麗的畫面視覺感受的,之餘,玩家還能夠切換去原始的街機畫面模式,使得玩家能夠感受經典。但玩家感受過之後呀……還是新畫面那艷麗的配色讓人感覺舒服咯,起碼龍的那身鮮肉是多美嬌紅美艷,而更顯壯實。

寫作 – THE WORKSHOP

幾乎十年前看過導演的[課室風雲],是會被影片當中所呈現當時法國社會在全球化大環境下課堂之中的複雜,而到了今時今日,全球化並沒有放緩,反更見複雜且不穩定,當中所夾雜著的極端恐怖主義使得人心惶惶,種族至上的猜忌使得可能普普通通的一句話都可以被解讀成複雜話語。

觀眾是偶然在當時武漢正舉行的法國電影節而看到的此電影,不經意間的選擇,沒有任何期待的故事和演員,卻偶然再與故友般,看到其所熟悉的題材,且有了更尖銳的現況及隱喻。觀眾是喜歡部分法國電影在平淡波流之中所表現出來的暗湧,就如女編劇在被生命受威脅之下跟隨學員來到沙灘之上,聽他的自白。關於他的衝動,關於他的生活,和他的創作衝動。

故事開始于一個編劇工坊活動,幾名本是不同民族的法國年青人聚首在一女編劇家中,他們要在這段期間共同學習,并創作一個懸疑兇殺案劇本。觀眾曾認為,編劇的“女性”角色是有所政治正確的意圖,但後來想起,電影的男主角要對這位“老師”產生興趣才會有之後的“愛你就要毀滅你”的意圖成立呀。

隨著編劇工坊的繼續,觀眾一直是會抱著故事將圍繞這幾個文化差異甚至衝突的年青人,在這期間的矛盾而要呈現的法國,甚至世界的不安定。但原來,當女編劇在社交網站看到男主角所參加的極右運動現場情況時,電影的種族衝突議題似乎就戛然而止了。轉而,深入到創作的衝動,及殺人的深層心理分析。

當男主角曾經描述自己對於兇殺案現場的描述時,所能被想象出來的血腥和殘忍,是讓觀眾都誤會要呈現極右民粹的恐怖。而原來,他的故事當中的殺害,並沒有緣由,一如之後他所做出的行動,都有可能完全出於一種但試無妨的心態。其實是一種性本惡,天然的邪惡。

觀眾好難明白地敘述箇中所得到的理解,就如男主角最後一次再見編劇夥伴們所讀出的陳述時,女編劇其實有所感悟的目無表情。觀眾就如她所曾要做的試探,如走在顫顫巍巍的鋼線之上,稍有不慎則墮落粉身碎骨。

身體健康 – 我不是藥神

被煽情得很是刺激,就猶如在絕症面前所能看到的微弱希望,然後這希望又如風中殘燭一般,轉瞬即逝。

人性的偉大抑或自私,值得多麼歌功頌德嗎?就猶如一個政黨,本來想要將苦難百姓解救,但當掌權以後,所曾承諾過的話語都成為了過去,所可給與百姓的不再是關懷了,而是無視。本來在困境與焦頭爛額之時,卻不經意遇上利人利己的機會,救人的初衷或並非,救己卻是首要的。故事就是要呈現出這樣一個角色轉變的過程,來讓觀眾為這轉變而感動,更為了這轉變背後所發生的一個個絕症病患的悲劇。在高昂藥費面前,百姓是多麼的無力,無力並非他們得了白血病,而是他們得了“窮病”。是呀,窮的話,連活下來的權利都沒有,就只有死亡的選擇了吧。就如那個帶給潦倒藥店老闆商機的老呂,希望讓他看到未來,友誼讓他對這未來充滿了期待,但當友誼不再,希望被剝奪時,曾經熟悉的絕望讓他看到了唯一的選項。

誰是可惡的?誰是可恨的?誰是可悲的?窮呀。在病症面前貧窮是唯一的病征,深不見底的藥價使得生命也是廉價的,廉價得家破人亡。老太太想活呀,但因為她的“活”累得家裡人一貧如洗了,所謂“久病床前無孝子”或就如此註解了。

其實又是否會疑惑:這救人英雄的前身為什麼是賣壯陽藥的。壯陽為了什麼?為了不齒的快感?抑或是為了生育繁衍,和希望呢!並非是要將角色的定位給拔高多少,只是提供了一個假設。就如為什麼老呂和黃毛都在對未來有所期待之時卻迎來自己的終結。因為在法律面前,原來這些仁義道德是那麼的不值一提,哪怕都忘記了法律是政權管理工具,所守護的未必是正義和生命,而是利益。

身體健康,多麼的奢侈,奢侈得容不得來以生命拯救生命。當白血病病人為了那一個冒著犯法風險而走私低價藥的英雄臨街送別時,會聯想到什麼?不是歌功頌德出來的權貴,而是捨己求仁的偉大。

 

無賴 – 鐵頭無敵

觀眾竟然為了一部網絡電影而寫下文字,多麼奇妙的事情呀!但事實而言,這在網絡上的電影,觀感卻是比當下很多的國產院線電影要好得多呀!雖然故事是俗了點,而且還能夠看到很多周星馳電影的影子於其中。

隨著鐵頭一心想攢錢而昧著良心靠自己的鐵頭功做追債而鬧得別人妻離子散,而後良心發現聯通自己的那幾個老邁師弟師妹一同揭發高利貸組織。這種故事情節以及師弟妹的功夫設計,就是[功夫]呀!!不過是個低配版。鐵頭與[功夫]中的周星馳都是如出一轍的無賴。

那是否網絡電影就能夠降低審美標準,以為它的合格就能夠是優秀呢?是否優秀就別論,起碼是合格呀,因為當下太多不合格的故事影像充斥眼前,可能都忘記了什麼是好看的,什麼是能夠讓觀眾得到娛樂的。假如觀眾不是拍攝[陳翔六點半]團隊的日常觀眾,是否對這影片的感受和評價又另當別論呢?因為熟悉的演員們所帶來的親切感而使得故事得到升華,讓觀眾看這電影的時候就猶如是看過往的短故事那般,能夠從中有所期待和娛樂,會因為演員過往的誇張演出而使得他們在影片中的表現得到相信。所以會接受導演在當中釋放自己的功夫情懷,發揮無限的“導演光環”,匡扶正義。做一個導演就是可以這麼“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