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ACT

機器人 – ENDER MAGNOLIA: Bloom in the Mist

如無意外,這游戲會是玩家今年最喜歡的游戲(雖然才不過是第一季)。玩家是再次發現自己原來對這種有夥伴能夠一路陪伴自己冒險的游戲是多麽的情有獨鍾。

-玩法-
其實這游戲的玩法是很傳統的“銀河惡魔城”玩法:玩家操控角色在2D橫向的世界裏冒險,一路經過不同的場景地圖,一路結識到新夥伴(技能),而這些新夥伴既可以幫助通過之前一直阻擋前路的機關,又能夠幫助玩家組合出在對抗敵人時可以更加有效的攻擊。只是Ender Magnolia是將以往的技能套進了主角夥伴身上,主角要發動某個技能就等於是在召喚某個夥伴。而玩家游歷不同的區域地圖來解鎖推進劇情的同時,還能夠解鎖到這些夥伴過去所發生的故事,以及這些故事如何側面來講述游戲主角所遺忘的過去。所以玩家在對抗BOSS的時候期待最後能夠將他們拉攏在自己的麾下,並期待他們的故事演出。很喜歡每次通關BOSS戰後,都能夠看到他們的記憶演出,朦朧的畫面就猶如機械生命體被損壞後那種殘破的記憶檔案,這種記憶不全的檔案猶如主角的身份拼圖,就會促使玩家對BOSS戰有欲罷不能的想法(哪怕每一場對戰都頗有挑戰性),希望能夠最終將從開始鋪下對主角懸念的揭示。

-故事-
講述在遙遠而未知的烟霧之國,這是個依靠地底蘊藏大量魔力而興盛繁榮的國家。但因爲國家内家族之間的爾虞我詐,使得本來爲了人類未來服務的[機械生命體],卻因爲莫名從地底湧出的穢霧而變得不聽使喚,更變成會攻擊人類的怪物。

其實玩家通關游戲之後,會不禁覺得這又是一個關於人類的貪婪和仇恨作祟的故事,一切的慘劇都源於人類的作繭自縛。哪怕境況如何的不堪,人性的惡毒與殘忍都不見得會收斂。爲了滿足自己的欲望,甚至不惜將自己的兒子進行改造,將機械生命體用作發泄欲望的工具。多少弱小而善良的生命,就是因爲那些權貴而遭逢悲劇。

悲劇的故事,猶如游戲營造的黑色氛圍那般讓人壓抑,所稀少能感受的希望就是玩家手中操縱的主角及他們的夥伴,他們彼此之間的羈絆就是末世之下的花朵,不爲穢霧所感染而凋零。

精神世界 – Figment

這個游戲真是個驚喜的發現,本以爲是一如過去在NS上發行的獨立動作游戲那樣,低幀且動作緩慢,只是以畫面風格取勝。但游玩過後,才覺這游戲遠非所以爲的固有印象,精美的手繪畫面,但最讓玩家驚喜的當屬游戲的配樂……

先説游戲的故事吧,是講述一個少年Dusty和他的小鳥夥伴Piper,他的精神世界受到了污染,而爲了直面自己的内心恐懼,他要進入喇叭樹、鋼琴屋等世界,將污染自己内心的噩夢魔王消滅。而玩家在游玩到劇情結尾的時候,要面對最終BOSS時,玩家通過場景會讀到Dusty這個少年或者是一個曾遭遇車禍事故的男孩,他在昏迷的精神世界裏要如何自救,而又在昏迷之前,Dusty會是一個對音樂有著優秀天賦的孩子,但伴隨音樂愛好的會是讓他喘不過氣來的繁重學習壓力。

開始時説到游戲的配樂是一大驚喜,一來是要爲了烘托Dusty對於音樂的喜愛,二來是爲了使得場景更爲立體,所以每個獨立場景都有著各自的主題音樂,而在刺激的BOSS戰時更會穿插入振奮的搖滾樂。可以説,Figment的音樂絕對是它最大的賣點,而不是動作解密部分。

游戲是一如獨立動作游戲的尷尬之處,都是幀數一般從而讓玩家有種操作不能盡興的感覺。再者是謎題設計上,因爲是微引導,所以會很容易造成卡關的情況。這裏必須提到喇叭樹世界,Dusty要收集銅片的目標及場景之間的關係和游戲的引導設計是很模糊的,玩家因此一度是反復進入不同場景來尋找提示而卡關了頗一段時間,是很讓人泄氣的。

所以,玩家很喜歡Figment除了玩法外的各種要素。

幻境 – 超級瑪利歐兄弟 驚奇

隔了一年之久,是終於購入了游戲,進入到任天堂隔了多年才推出的2D瑪利歐橫板過關續作,終於進入到“驚奇”的世界……

游戲的故事就講述瑪利歐一行人來到花花王國,不料萬年老敵人庫巴大魔王再次來襲,搶走了花花王國的驚奇花,並使用其力量與城堡合體。玩家就需要控制角色在花花王國的七大區域解決庫巴大王造成的各種異變。而所謂異變,除了是説有關卡中的各種機關和敵人陷阱外,還有一朵驚奇花,每當摘到驚奇花就會進入到截然不同的場景進行與當下截然不同的闖關冒險。

算是熟悉的游戲體驗,同樣的跳躍踩踏與變身冒險,且同樣的發現隱藏在不同機關内的收集獎勵。又有所新鮮的是當玩家拿到驚奇花後所進入到的驚奇幻境,難度或者懸崖式提高又或者通關目標突變,主打就是一個出其不意。

其實玩家的游玩過程,遠沒有在之前欣賞其他玩家整理任天堂在各種關卡設計和機關排佈時的細節心思的趣味。要説有些游戲是用來玩的,那麽玩家認爲這次的《超級瑪利歐兄弟 驚奇》并不在此,反而覺得這次變成了是用來視覺欣賞的,無論是場景藝術設計在新機能之上的呈現變得細緻了,還是各種小心思小趣味的設計,都是使得玩家在游玩觀看會心一笑的感動。

某刻游玩過程中突然走神,想到這次在《驚奇》新增的游玩元素,會不會在之後的《超級瑪利歐創造家》裏會出場,成爲玩家可以發揮創意的道具元素。

玩家這次呢,是一如之前在《新超級瑪利歐兄弟U豪華版》同樣選擇路易吉作爲控制角色來冒險闖關的,據説在本作中瑪利歐、路易吉、碧姫、黛西、奇諾比珂的性能都是一樣的,所以也就沒有了在前作那種會有不同角色不同操作難度的差別。闖關難度應該是有所降低的了,但要是挑戰全收集,就又是另一種操作難度了。只是這次因爲得到聯網設計,使得玩家在闖關時不再只是一個人,可以看到在某個同時游玩這個關卡的玩家以靈魂般的存在,成爲在闖關時的一個相互扶持幫助的存在,某程度而言,無論是操作難度抑或是解密難度都是有所降低(如果不開聯網功能就另説)

玩家游玩本次續作,與其説是彌補上一年未有追上話題的遺憾外,更覺得是爲了補足Switch平臺上的“必收”游戲收集吧。

平行時空 – 薩爾達無雙:災厄啓示錄

5月就要發售[薩爾達傳説:王國之淚],就想趁著現在賦閑時間,把之前一直擱著都沒有通關的[災厄啓示錄]給玩通,或者也算是填補在這等待時間的期盼吧,又或者補習一下5年之前的故事劇情。又雖則[災厄啓示錄]的故事只是引用了原作的大部分内容,後期故事發展就已經往截然不同的方向發展了。

-系統-
就是所謂的“無雙”玩法,操控角色在人群中砍砍殺殺,擋路者死的玩法推進。根據“Y+X”鍵的組合來發動不同的技能,“Y”鍵連按愈多接“X”鍵發動的技能就越强。而游戲共有十多位的可操控角色,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技能組合,就可以讓玩家每次在攻略通關時切換不同角色都能夠有新鮮的游玩體驗,哪怕相同關卡但使用不同角色也能夠獲得不同的攻略思路。

是的,“攻略思路”,不同角色的攻擊效果和範圍都有不同,那麽在面對同樣的BOSS,或者圍攻時就會衍生出不同的攻略思路。(就別奢望能夠等級碾壓了,有些時候被圍攻了也不是單純輸出就能夠輕鬆通過的)。所以就需要巧妙地利用躲避和切換不同角色的技能效果組合,才能最終通關。而且有一些支綫任務,裡面嚴苛的任務條件就會要求玩家要有更熟練的操作技巧才能通過。

其實“無雙”系統早在PSV上的[勇者鬥惡龍英雄集結2]和[真·高達無雙]已有游玩,但這次在[災厄啓示錄]裡,玩家是玩到截然不同的感受,這其中或者是因爲有原作[荒野之息]的加成,使得游戲過程中對角色的設計以及攻擊思路都能有一大概認知,就會覺得操作過程或者不是單純按鍵連招而已,會有種將自己代入到角色的緊張感。

而角色除了等級提升來提供更强的攻擊力外,也能夠通過鍛造來組合出具有更多不同攻擊效果以及增加攻擊力的武器。但也還是那句,別以爲通過數值碾壓就能夠輕鬆對付某些BOSS,那個可惡的敵人防護系統會使得你的攻擊大減,就非要造成敵人破防了才能輸出大量的傷害。

游戲是依賴每一場主綫戰役來推進,每通關一個主綫戰役就增加開放一些支綫任務,這些支綫任務或者是增加不同角色的血量又或者技能招式,又或者必殺技能槽;又或者完成之後會給予一些任務素材,有些支綫任務就是爲了交付不同的任務素材來完成再開放更多的設施。

-故事-
是覺得游戲的劇情滿足了玩過[荒野之息]的玩家,因爲玩家玩過原作是縂覺得有種孤獨的感覺,就是災難發生後世界崩潰的100年,林克就只能獨自去面對一場又一場的戰役。但在這[災厄啓示錄]是發生在100年前,四英傑都還沒犧牲,都陪伴在林克和薩爾達一旁,並能控制四神獸對抗强大的災厄大軍。而且在災厄加儂蘇醒的危機一刻,也得到新四英傑穿越時空來將前輩解救,都算是彌補了玩前作時的百年蘇醒后身邊昔日戰友都已犧牲的惋惜感。

緊張 – 密特羅德 生存恐懼

早在當年的NDS時期,就初次有接觸過系列游戲,無論是3D版抑或是2D版本,但都是淺嘗且并沒有覺得有多好玩。想當年,游戲資訊基本是從紙本雜志上瞭解的,可能單從刊物上的幾張圖片就對游戲有所印象撩起興趣,然後就將游戲拷到燒錄帶裡面開始游戲了。現在回想起來,這樣子的過程是真的很差,沒有更確切的瞭解感受就好輕易地獲得了游戲體驗,然後因爲稍微地異於過往游戲體驗,就草草卸載,原來其實連教學章都未必完成。而多年之後,因爲[任天堂明星大亂鬥 特別版]的薩姆斯參戰,以及互聯網普及各視頻宣傳渠道的鋪排,使得玩家對系列游戲及這次的新作[生存恐懼]都有了基本的瞭解及確實的期待。所以這次真是意想不到的在發售後就已經積極尋找卡帶,但偏偏這次的發售經歷到海關問題,各大網絡商鋪都出現缺貨不能如期發出的問題。於是在隔了大半個月的時間才得以用高出幾十元的價格才收到卡帶。

當將卡帶插入機器,開始進入游戲後,看到薩姆斯來到神秘的SDR星球,但在這充滿未知和危機的區域,她失去了自己的裝備及能力,她要在這充滿危機的星球重新找回自己的能力並探查出這星球背後的秘密。

-畫面-
早在當年E3發佈這游戲的時候,就隨著其他玩家而對此作有了期待,哪怕是2D的畫面,哪怕是作爲機能并不如人的Switch平臺,但可以在大屏上玩的話,還是希望可以有3D畫面來游玩的。後來實際游玩過游戲後,其中的動作流暢及操作快感,確實又是作爲2D來進行是最合適的。因爲隨著薩姆斯重新獲得自己的能力后,各種按鍵操作結合都相當具考驗,當遇上具有多樣及敏捷的攻擊機制的敵人時,如何靈活地使用合適的攻擊方式來殺敵就挑戰著玩家的手指配合反應能力,幻想要是用到3D畫面來操作就簡直地獄呀。

-系統-
可能玩家已經有過較豐富的橫板動作游戲經驗了,現在重新來游玩這原始類銀河戰士游戲,就已經能夠享受到箇中樂趣了。就是一路探索關卡,在擊敗各個關卡中的BOSS之餘還會獲得形式各異的新武器或者能力。回憶對比一下,作爲同樣是橫版角色動作游戲,類惡魔城游戲豐富的收集元素對比現在這款[密特羅德 生存恐懼],實在是複雜太多了,這游戲的設置查詢畫面就僅僅3個大分類:地圖、任務、密特羅德能力,隨著薩姆斯冒險的不斷深入,地圖就會不斷擴張,而又隨著在冒險路上所發現的道具以及擊殺到的BOSS,都會讓薩姆斯重新獲得强大的能力。於是,玩家就是不斷在路上發現新能力破解到之前所不能解決的難題之後進入過去所不能進入的新地區,又發現到新的能力,就是這樣層層叠套的設定來培育玩家在游戲的操作技巧。而隨著玩家的能力不斷强化,所需要做的按鍵操作也會不斷增加且難度加大,有些放置相當刁鑽的道具就是考驗玩家的靈活操作技巧及肌肉記憶來獲取得到,就是後期角色能力加强所必須的考驗。所以,玩家還是愛惜自己的Pro手柄,不去挑戰反復搓按鍵技巧的了。

-新元素-
本作中是在每個區域裡都有一個E.M.M.I.區域,只要進入就會受到原是太空軍派出的E.M.M.I.機器人追擊,一但被抓到就必敗無疑。所以玩家每當進入區域就是抱著緊張的心理,生怕稍不注意就會被抓住,但偏偏不熟悉地圖的時候就會常常走到死胡同被抓到,可知道這些惡E.M.M.I機器人的行進相當敏捷。

這游戲是10月發售的,斷斷續續都是攻略了2個半月,且説後期因爲已經疲乏於去反復鍛煉肌肉記憶,就已經直接找網上攻略來查技巧了。

起源 – 薩爾達傳說:禦天之劍HD

哪怕原作是已經10年前在Wii上首發的遊戲,但因為Switch首發的『薩爾達傳說:荒野之息』所帶來的聲譽,使得機會讓當年未接觸此原作的玩家可以感受這部佳作,畫面哪怕並非是完全重制,但起碼是因應新機能而得到了高清化重置。所以呢,玩家對畫面也並沒有什麼大意見啦,雖則人設確實不完全玩家喜好呀,而且能夠用Joy-con雙搖桿體感控制呀,玩著就是新鮮呀!

-故事-
回到了荒野之息的幾千年前,薩爾達公主也都還不是薩爾達公主,林克也還不是精靈林克。他們都只是天上世界的一對青梅竹馬,两人都只是天空洛夫特上的飛行騎士學院的學生,薩爾達作为校长的女儿,是校園裡面的優秀學生,而林克則是遲遲未能掌握飛行要領的勇敢少年。而兩人就在畢業的當天,因爲一股神秘的黑暗力量突襲而被分開了,林克爲了找到墜落到神秘大地之上的薩爾達,決定在神劍精靈法伊的帶領下探索這片以往人類所不曾踏足的大地之上。在追尋薩爾達的一路上,林克是闖過了三片神秘而陌生的地區,既有森林又有沙漠和火山,都是過去在天空之上所不曾認識過的地貌,且在這些陌生之地上,他既會遇到陌生的友人,也會遇到强大的勁敵,以及重重地機關險阻。而玩家要如何化解這些機關,達到强敵,將薩爾達從危難中解救出來,就是這次游戲的目的了。

-系統-
話説當年在Wii上首發的本作,就有應用到Wii的雙搖桿操控方式,就猶如林克在游戲中一手抓盾一手抓劍般,相當有沉浸感覺,所以玩家也是因爲這設定而專門購入了一套新Joy-con來游玩,感受當年錯過了的新鮮游玩方式。而當實際開始游玩后,就覺得這操控方式確實是新鮮且有意思,但因爲微操作的判定,總是會造成誤判導致攻擊無效。尤其本作林克的攻擊都是為揮劍,有縱劈、橫斬、斜砍,以及絕技旋風斬的攻擊,都會根據玩家操作搖桿時候的方向來判定攻擊方式,但就因爲搖桿的機能設計,而導致在與BOSS戰時攻擊失敗。當中玩家是必須要提及與最終BOSS終焉者對戰時,因爲需要舉起退魔之劍達到引雷的效果才能給予終焉者致命攻擊,但就因爲搖桿方向的誤判,好幾次的擧劍判定失敗,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時機,最終導致慘敗。這過程是讓玩家好幾次想要摔手柄的了。

而除了這新鮮的體感控制方式呢,游戲是延續了薩爾達傳説經典的道具系統,玩家能夠隨著林克的冒險進程,收集到各種關鍵道具,從而破解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阻攔林克前進的機關。而針對說道具,玩家是最喜歡爪索和飛甲蟲了,是完全發揮到Joy-con控制的樂趣。那種用爪索抓到控制點之後就能到達原本不能到達的地點,當繩索收縮一跳而至,這短暫的過程是説不上的痛快。而飛甲蟲呢,則是能夠以飛行替身般進行環境探索,使得林克可以在狹小的通道中尋找關鍵機關。而操作飛甲蟲就完全有一種像孩童時玩玩具飛機那樣擺弄Joy-con的操作,相當有趣,過程的判定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夢 – 薩爾達傳説:織夢島

雖則當年在GB游戲合集的時候,有看到過這部游戲,但對於當時已經不能感受GB樂趣的玩家來説,這游戲就這只能是“知識點”般存在而已。而到了十幾年後的如今,才得以在複刻新作的時候體會到這游戲的樂趣。2D俯視的鏡頭加之重製的黏土風格畫面,讓過去的玩法在今日都能夠仍然給到玩家予樂趣。

-故事-
林克漂浮在汪洋之上,幸得一對父女的解救,來到了一座魔物充斥的神秘小島上。而隨著林克在小島上的冒險,他發現到背後所掩藏不可道出的秘密。其實想想,在當年這游戲在GB上游玩,體驗這樣一個懸疑感環環相扣的故事,尤其是通關之後真相的揭露時,那種超越時代的感受會是何其的驚喜。

-系統-
其實一如[薩爾達傳説]系列的特色,游戲的動作解密時相當有意思,當年的2D點陣描繪的織夢島世界,到了現在以3D形象塑造的黏土世界。而玩家同樣是俯視操作林克拿著他手中的劍和盾,解決一個個的機關和闖過重重的迷宮,從而得到新的能力和道具來解決之後的新謎題。這種通過在冒險過程中獲取新道具解決新謎題的玩法,是無論哪種操作形式和顯示效果都是沿襲不變。而這次的重製版,除了完全對畫面進行了重製之外,迷宮的設計上還加入了自定義的操作,可以讓玩家通過收集不同的迷宮方格板塊,來打造出自己的迷宮。但不過,這種發揮玩家個人創意的設計,還真不是人人都能夠享受到呢。

要是這次的重製的[薩爾達傳説:織夢島],玩家更多期待玩到的是游戲的故事,哪怕說這是林克冒險旅途的一次插曲,但也能完滿到他冒險歷程的認知。

鬼 – 路易吉的洋樓3

要説任天堂旗下的人物角色,玩家最歡喜的是路易吉,自以爲。因爲會覺得他那高瘦的身材和膽小的性格,就會想到自己而有共鳴。會覺得自己也是這麽樣的人,儅控制到他冒險闖關的時候,就會覺得是自己也在經歷了種種困難。於是凡是有路易吉的游戲,就幾乎都會收入。

就一如這[Luigi Mansion]的續作,哪怕在3DS的前作游玩時有過强烈的疲憊感,如今也依舊再收了續作並通關。游玩方式或者是基本一致不變(通過“吸塵機”來吸走場景中的鬼魂),開場劇情設計會有不同,謎題設置會有不同,因爲在本作所增加的傀易吉這支援可控角色使得謎題和攻略都演繹出不同的方式。也因爲只是加入了一個噴氣彈起,而讓謎題的設計有了更多的變化。但最讓玩家興奮的,竟然是在中段對吸塵器的升級,這升級可以造成場景的面積破壞,讓玩家可以放肆地將場景的所有道具都吸走,可是相當的解壓爽快的感受呢。

整座洋樓總共17層,每一層都有著各自的主題,而這每一層的設計都是符合酒店所提供給游客的服務,譬如商店、餐廳、酒吧、健身房、雜物間等等的功能樓層,同時又會在這些不同功能樓層裡有結合到魔幻主題,尤其明顯的是酒吧的海盜主題,而爲了進入酒吧内部,就需要到剛才提到的被强化過的吸塵器,破壞船頭場景,才能看到進入酒吧的大門。 而在有BOSS存在的樓層,都會有水晶藏在各種道具機關裡,而儅打敗該層BOSS后又會出現有害羞幽靈在這些樓層裡面,讓玩家在這些樓層裡會有反復探索的衝動。這種收集元素實在是太吃准强迫症玩家的痛處了,雖然是多次進入樓層,但并不會覺得疲勞,每一次吸取在這些樓層裡重複出現的鬼魂都是能夠有相當放鬆的快感,尤其是吸住他們尾巴往地面上摔打(玩家太暴力)的時候,那種痛快的感覺實在太爽。

而每個BOSS的攻擊模式都有著符合當層主題的特色,玩家要將BOSS打敗都有所不同,都是會與那一層的主題及關鍵道具有關係,譬如電鋸砍木,認出魔法師的真身,將沙漠妖后的外殼吸走,每一種打敗BOSS的方法都是與那一層所出現過的謎題是一致的。這種一脈相承的攻略感受相當有趣而又讓玩家滿足。

跳躍 – 新超級瑪利歐兄弟U豪華版

有時候都會疑惑自己到底是不是太過胡亂花錢了,現在常常一個情況是:只要是任天堂製作的游戲都會衝動地買入收藏,完全不顧自己是否能夠享樂這游戲。就說這個複刻游戲,就徹徹底底地引起玩家的疑惑了。玩家根本就手殘玩不來這游戲呀……好吧,當時玩家在攻略「大金剛 熱帶寒流」和 「蔚藍山」也是這樣懊惱的,後來也得以基本通關了。而到了如今,這部曾經在Wii U上發佈如今將正篇和資料篇整合一起在NS平臺上發售的續作,玩家也是能夠憑藉笨拙的手指動作給通關了……正篇。

游戲系統就不過是延續了系列游戲的設定,玩家可以控制包括瑪利歐在内的四個角色,通過跳躍和不同的變身來穿梭重重難關,從酷霸王的手中救回桃花公主。而在每個關卡中,除了機關外,也會有三塊閃爍的大金幣等待玩家去獲取。因爲獎勵機制的刺激,玩家心理往往就被這三塊金幣影響,不惜冒險困難的操作來獲取這金幣,但往往代價是機會的喪失。

這些天,玩家們在網上都評論著「超級瑪利歐創作家2」,而被當中一個評論提醒到,其實玩「瑪利歐」就是爲了玩各種有趣而具挑戰性的關卡設計,當玩家可以通過一連串的機關后,就是能夠得到滿足感,這種滿足感和觀看戲劇所得到的滿足感或也無異。於是當玩家終於通關了正篇的時候,又確實是得到滿足感呀。

和解 – 蔚藍山

與自己和解會是怎樣的感受?當生活中的太多不如意想要尋找一個釋放自己的地方時,於是要挑戰所不可能的目標,但這是和解嗎?這是否將自己逼往另一個死胡同來傷害自己呢?是的,玩家是這樣定義主角攀上這險峰的動機的。而於是將自己内心的陰暗面也給逼了出來。而在不斷跳躍攀爬往山峰之巔前進時,内心的陰暗面在不斷的阻撓和作惡,對主角所遇見到的同路人和山腰旅館鬼魂也是。險惡的内心陰暗面,似乎是覺得只要做出這樣的事情就能夠讓主角放棄往險峰衝闖的決定。

而手握游戲控制器的玩家,又怎會讓這小困難阻礙到自己呢,哪怕在爬上山巔是有如何的險阻和機關,都不曾讓主角放棄前行的決心,雖然是有動搖的:這些連續的機關也太强人所難了吧,真是能夠讓人給通過的嗎?考驗的不單是玩家的反應能力,更是操作能力和對操作的熟練度,這熟練度還真不是失敗上幾十回能夠習得的。在通關了[森喜剛]之後,會以爲這游戲的關卡設定還是能夠攻剋到的……但當失敗了幾十回之後,就真開始懷疑自己了,懷疑自己是否適合ACT游戲,是否已經不能夠再將硬核游戲給硬撐下去了。心想,這名攀山少女該是很爲絕望,老早就想要放棄爬上高峰了吧,那些所有的傳説和衝動都不過是浮雲而已啦。中間是有試過兩次放棄的,都不得不要停下屢試屢敗的節奏,稍作緩息來調整。

現在回想,動作游戲其實最忌諱是貪婪,貪婪路途上的獎勵,貪婪速度的提升,貪婪捷徑,往往很多機關的設計就是針對住玩家的貪婪來進行。只要稍作控制並把握前進和跳躍的節奏,其實是能夠完成前進的道路的,哪怕前面的機關是如何的不可能。

其實玩家本沒有想法要開始這游戲的,因爲覺得其實自己真沒有很硬核的,評論都已經說這游戲是艱深的,當時[森喜剛]的開始就已經是對自己操作水平的真實驗證了。但VGA上的音樂表演就還是喚起了玩家躍躍欲試的衝動了,就一路携帶失敗泄氣的衝動爬上了蔚藍山。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