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16 年 6 月

不穩定三角 – 三人行

講真,看罷,觀眾是沒有太喜好但也不致太反對這電影,只是會與所期待的結果是有距離的。據說適逢銀河映像20週年的作品,理應被期待賦予了很多的昔日元素或影子於其中。但其實,觀眾所寄予的期待並非是導演過往所會運用的,三方力量抗衡對立以達到穩定三角關係並非實際所旨。

於是觀眾會以為醫生、賊匪和警察之間的一種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情況並非多麼的明顯,而是更覺得在高智商的賊匪面前,警察的勇猛果敢和醫生的專業原則是多麼的卑微。醫生與警察的心思和計謀都被賊匪所算計,善意被利用,惡意被化解,最終賊黨闖入本是負傷救死的醫院,與駐紮守衛的警察槍彈對決,醫生、病人、警察在封閉的病房躲逃,最終一個慢而長的鏡頭描繪著形形色色的人們在其中的各種表現,或英勇、或膽怯、或冷血、或倉忙逃避。警察是那般的有勇無謀,醫生是那般的無力而天真,賊匪是那般的驍勇狂妄。

但所謂“政治正確”,是終究要驗證邪不能勝正的。於觀眾而言,賊匪最終不是被警察射殺,而是因為醫生手術最終還是失敗而未能將警察早前射入腦中的子彈成功取出致癱瘓。縱然智商聰慧,但也最終被警察和醫生所擺佈,那些曾經被自己玩弄於鼓掌中的人。多麼的諷刺。

但其實,觀眾並不接受電影在鋪墊人物矛盾時所造就的各種愚笨人物,不合情理的處理使得故事始終處於難以接受的狀態,就如那個愚笨的警察、那些猖獗的賊匪和那一場幾乎超現實的摔落。

英雄 – 超人幻想

其實像《超人幻想》這樣的動畫,覺得會是多年追看動畫觀眾的福音,尤其是有考究愛好的觀眾的福音,當中所能夠捏他的素材數不勝數,遍及日本動畫界多年的科幻奇幻題材,無論是機器人、超人、魔法少女、妖怪又抑或是三次元的特攝作品,都能夠在當中能夠引起聯想相關的代表作。而當隨著觀看時間愈甚,愈感觀看的門檻愈高,深感要獲得動畫所意圖帶來的思考以及樂趣,遠不止是從畫面和故事所能夠簡單得到的,它並非只是獨立的一部連載動畫,觀眾更有要回顧日本昭和時期動畫的責任。

拋卻動畫界之內的關係,對現實的映射也是動畫另一層的解讀,當中日本歷史大事的回望實在太明顯,無論是廣島原子彈爆炸抑或是日美外交政治關係的映射,又及一系列對社會造成過影響的大事,都成了推動故事的誘因。

故事並非是線性講述,而是插敘倒序夾雜進行雙線,第一季算是對主角人吉爾郎的立場轉變作出解釋,第二季則是揭示所有立場矛盾的根本原因。看似每一集都圍繞一類英雄角色題材進行拓展,但其實又是相互緊扣的,每一集都會埋有伏筆的,人物關係也好,人物的關鍵情節也好,其實在兩個時間之間相互切換來帶出所有的善惡因果關係。

其實在第一季的時候,會以為這是一部『反英雄』題材的動畫,因為它在很多情節上都會有著對日本“超人”題材的顛覆和映射,但結局的時候,人們已各種形式來表達對已經從日常生活中隱匿的超人的支持時,則會感覺其實這是對日本“超人”題材的致敬和回望。

老同志–Vicious

再沒有比能夠相伴四十年更值得讓人肅然尊敬和羨慕的事情了,更妄論這是一對同性戀伴侶,太多荊棘困難在現實中阻撓這樣的一對佳人了。劇集倒是捨棄了現實中的種種悲傷哀愁,只因一個年輕小男孩搬進了樓上的小閣樓而讓這對老情人的沉悶生活掀起了一絲絲的波瀾,也讓他們迎接棺材的日子有了些新鮮和別樣的趣味。

Freddie,傲嬌自負的小賤嘴,雖然話語中處處不饒人且脾氣不大好,但所有的暴躁也不過是為了保護自己內心的小自尊小驕傲。也往往是這樣的人,對於自己的愛人竟然曾經和女人上過床才會異常的糾結難釋懷;也就是這樣的人,才能夠不經意的散發出閃耀光芒。

Stuart,善良而有著不經意的刻薄,會為家中羞澀的經濟而待客小氣,但其實處處帶有小心思,更是處處為著Freddie而著想,哪怕言語再如何傷人,最後還是轉身為對方泡上一杯小茶,放上一顆小糖,為他準備生日禮物。

更關鍵是,這是Derek Jacobi演的,較之Ian McKellen所演的Freddie會較之偏主婦型,但又是窩心的。但回憶當年看過的《Love Is the Devil》,他所演的Francis Bacon是讓觀眾覺得不堪的,讓人生厭的角色。這是過了十數年後的演出,步入知天命之年的眼神更發惹觀眾愛戀。

而關於小朋友和三位老朋友,不想說。觀眾哪怕就看兩個糟老頭鬥嘴膩歪其實也覺得樂趣無窮甜蜜非常的。無論是那套渴望已久的大衣,又抑或已經無力應付的夜店舞池,都那般的甜蜜,更別說那婚禮和每一次平淡而溫馨的親吻。

“能够擁你入懷,我是這世間多麼幸福的人呀!”至於床邊亂入多出的曾經跟小朋友酒後亂性的老婦,就無視了吧!

百年 – 20世紀中國藝術史

20世紀的中國,於生在世紀末的讀者而言,所理解感受到的是充滿苦難的,戰爭人禍與自然災害,將這千年古國折磨得面目全非,連能夠回顧曾經歷史舊貌的可見手藝也或因個人崇拜或因戰火摧殘而遭到破壞,多少手藝人也因為這些浩劫而殞命。

藝術
其實“美術”一詞是源自日本翻譯art而得,在之前國人對於圖像的理解,不過是依附於詩詞,又或以詩詞來理解。也因為千百年來的這種思維模式,使得國人較之迂迴而間接。但讀者以為,這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思維模式,其實卻又產生出隱晦的美感。然西方藝術那直白而粗暴,缺少修飾和點綴的模式,以為又是削弱了觀者的聯想。

鴉片戰爭將閉鎖的國門打開,也讓國人開始接觸及學習模仿西洋的畫作,而“美術”,畫者,也不過是手藝人的一種,將此詞拆分,“美麗的技術”,卻將這當下高雅的學術淪作功利而膚淺。但歷史而言,謂之的藝術觀念,雛形也不過是沿海商人模仿西洋畫的商品而逐漸形成的。

宣傳
藝術的宣傳作用,在新中國建國後的文革十年尤為明顯體現出。當時的大眾在藝術和宣傳之間的區別,就只是以“可理解”和“不可理解”劃分,更不會想到在那些宣傳畫作背後的政治控制意圖。在抗戰時期,為了鼓舞士氣統一戰線,這種宣傳意圖是可理解,但當核心矛盾轉變為內部矛盾時,這種政治控制就會顯得多麼的卑鄙而可恨。而當反思文革時候的宣傳畫的政治意圖時,抗戰時期共產黨內對藝術的非客觀,就早已預示50年後的人禍。

讀者以為,歷史來看,被束縛被制約的非自由創作,作品所表現出劃一的主題,在顏色的使用、構圖又會呈現出不一樣的技法理解。

反藝術
當藝術被宣傳的政治意圖所束縛,也就意味藝術的思想受到威脅,作者的思想不再自由。但“藝術應該是自由的。”殊不知,在反對藝術本應的時候,也是在記錄政治的真面目。在當下語境,天真地將政治和藝術進行割裂的時候,卻不知這正反映出當下政治思想控制的反智。

在大陸是被馬克思主義指導,而對岸的台灣則以為是保留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意識,雖兩地同樣都是集權主義的政體,但對藝術截然不同的思想,導致藝術家決絕而堅定的選擇。多少曾經的大師是選擇成為“人民的叛徒”,乘上巨輪逃離中國大陸。而這樣的結果,就是當下失去敬畏之心的大陸人民,以近乎無賴的思想價值觀來度日,“科學驗證法”和“發展理論”,一套相互補充的思想體系來將不同時期的荒謬理論進行修補。“前人的教誨今日卻無人尊重履行。”

中國近代有“師夷長技以製夷”,其中起碼保留有老祖宗的傳統,也起碼留有對老祖宗的尊畏。但當代,隨著文革結束,80年代末的學運至90年代鄧小平南巡,大量的現代藝術不經思考和消化地吸收國內後,使得當下國內藝術充斥了太多的荒誕、諷刺和醜陋。曾經的藝術還能作技藝人的術學呈現,但當下的藝術卻更多見得是浮躁和譁眾取寵,甚而連政治宣傳也談不上的浮誇。

其實閱讀這麼厚重的藝術史書,所回望的不單是中國藝術,更是中國的變遷,那種由盛變衰,那種冉冉希望卻最終熄滅的悲涼感,在閱畢時尤為強烈。究竟是什麼導致這千年古國喪失了它所本應可有的舊貌,哪怕歷史中它是封閉而落後的,但也留有其性格面貌,可惜盲目的顛覆和改造,終使得它貌美天下卻是那麼陌生而欠缺個性。

心理陰影面積 – 迷家

關於動畫監督水島努,其對懸疑題材動畫的情有獨鍾也確在觀眾心中墊下期待的,無論是當年的《xxxHolic》,抑或之後的《Another》,其對恐怖懸疑氛圍的鋪墊是有一手的,雖然偶有時候還是會讓觀眾覺得美中不足,如這一部《迷家》。

一輛旅遊大巴載著一幫陌生的男女,他們在車上做了一番自我介紹,朝著一個不曾前往的神秘村莊,想要擺脫自己的真實生活從新開始期望的將來。當經歷同伴們的相互猜疑矛盾,與司機的爭吵和突發事故,讓這趟旅程埋下了不安的種子。而目的地的空無一人與神秘,始終無法找到離開村莊的神秘,更讓這十幾個人在惶恐中呼喚出內心陰暗的惡魔。

雖然隨著劇情推進,這十幾個人中開始發生了人員失踪的事件,但在計劃12話的劇情長度的動畫,這是到中段才開始發生人員失踪,則讓觀眾以為這奇怪的故事推進節奏是讓人摸不清的。而隨著人員的失踪,參團成員開始見到讓他們畏懼的怪物在面前時,對於這個在日本地圖沒有印出的村莊更是蒙上了神秘和恐怖的氣氛。

其實日本流傳著很多的都市傳說,類似的神秘村莊更是時有耳聞。但隨著故事的結束,觀眾會意識到這並非是關於神秘村莊的恐怖,而是人內心的陰暗和恐懼,之所以來到村莊,則是因為他們內心存在著所無法擺脫的束縛,不願去面對接受的。而他們在村里所見到的怪物,就是他們內心恐懼或不願面對的實體化,所以有破爛的貓娃娃、猙獰的老婦、巨型玩具車,和俊秀的少年。

雖然動畫主題意向刻畫人性的陰暗面,是有深意的,但在表現手法上就並非多麼如意。在節奏控制上始終讓觀眾難以接受且鬱悶的,觀眾一直被隔絕在謎團之外,這觀後的感覺就猶如之前看過的《失踪者》一般,最後是有種被自說自話般欺騙的感覺,觀眾並不能夠從故事中獲得任何的娛樂,是哪怕有震驚的想法也不想承認的。

命運 – 火焰之紋章:命運

多年前看過一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Przypadek(機遇之歌)》,所大概說的是一個男人所可能遇到的三段命運支流。如今在[火焰紋章]系列的最新一作[命運]中,也讓玩家做出不同的抉擇,從而體驗到不同的命運之路。

-故事-
暗夜王國與白夜王國長年戰爭。一直受到兄弟姐妹寵愛的暗夜四王子在一次出外執行任務的時候誤被白夜王國救下,更被告知其實自己是被擄走多年的四王子。兩國大戰再一次要展開的時候,玩家所控制的王子將有做出選擇,是要回到自己所一直成長的暗夜王國,還是回到自己真正的家庭白夜王國,又抑或是選擇與兩國為敵走自己所堅信的第三條路呢?[命運]就由這個選擇而演繹出不同的故事。

三個故事基本都是28個關卡,最終關和第27關連在一起,意味著玩家如果最終關失敗了,就得重新將第27關再攻略一次。這在暗夜王國就尤其折磨,當玩家以為通過雙路線巧妙利用傳送樓梯來合力將暗夜國王打敗後可以松一口氣時,最終關BOSS的地圖炮攻擊、強力兵種會不停刷新,讓玩家苦苦嘗試都意興闌珊,終究得降低難度才能夠觀看第二個遺憾結局。要問Takumi在玩家心中的陰影面積嗎?

-系統-
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遊戲卡帶,(不過玩家也可以只購買一個遊戲卡帶再下載另外兩個版本路線補丁),對應有不同的難易度。白夜基本可以理解是面向初級玩家,玩家可以通過不同的挑戰練級來提升角色能力來碾壓過關;暗夜則是面向資深玩家,無法主動練級提升角色能力,到後段關卡更是考驗玩家的排兵列陣能力;而中立路線的透魔王國則難度上處於兩者之間,玩家可以不斷練級,但關卡的兵力到後段關卡也是有一定難度的,要想無損傷通關則要多加思考戰路。

在攻略暗夜王國時,玩家尤其苦惱,多次都要利用S/L大法來重新嘗試不同的戰術和兵種組合。

-改動-
玩家說不上是遊戲系列的忠實支持者,而起碼在帶來新希望的《火焰紋章:覺醒》還是有多次遊玩經驗的,當年的GBA三作也是有所體驗過的,雖然是基本忘記系統設定的了。於是以為這次的續作是基本延續《覺醒》的系統和人物3D建模,角色的界面也大同小異,只是給過場動畫的3D人物補回了雙腳。所一直沿用的武器耐久度,這次被多數捨棄了,雖然法杖還是有使用次數的限制。且在轉職系統上,更利用上了角色羈絆來帶出更多的轉職選擇。

而還有個大改動,就是增加了城池的設定。玩家通過贏取戰爭獲得DRAGON POINT建設城池設施,玩家要購買武器、補充物品、鍛造升級武器、查看動畫音樂記錄等等,都是通過在城池設施內進行。但其實,玩家覺得這個系統略乏味。雖然會有外敵入侵城池的關卡,戰略上和常規會有所不同,因為有了城池設施及防衛設施的協助。除此之外,玩家以為那些購買和聊天的操作也不需要依靠一個城池實體來完成,而且這一設定讓玩家完全忽略了劇情地圖的推進。玩家不否認有《覺醒》的先入為主原因,但這也是因為前作沒有一些畫蛇添足般的元素。

想想《火焰紋章》系列的吸引之處,所關注的就是眾多的出場角色,要想透魔篇能夠將原來暗夜王國和白夜王國的戰友都收入,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呀!以及對角色的培養,這個培養出了是人物屬性的提升外,也有角色之間的羈絆培養。當玩家聽到遊戲竟然能夠有同性戀愛的元素,有種萬語千言縈在心卻一語難言盡的感受呀。而在當看到暗夜王國多數女角色的露出度是多麼不合理是,就又是別樣滋味在心頭了。其實玩家不單是喜歡《火焰紋章》系列,更該是喜歡具有多樣性的SLG類型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