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還沒有一觀電影之前,觀眾並不明白片名“夜奔”的意義,所指或所意涵的都完全沒有概念於心。直到開場後的崑曲唱起,一武生在台上踱步練手,通過少東的理解所看到的林沖夜奔,才明白,夜奔,是三個男女羈絆的開始,也是他們的結局。
有時以為,國人壓抑百年的情慾,都是要通過戲曲來發洩,通過角色以及融入角色來讓自己得到釋放。林沖在對自己的身世所描繪的,他沒有父母沒有身世,他飾演的每一個角色就是他的自己。少東愛的是舞台上的林沖,還是舞台下的林沖?英兒愛的是舞台上的林沖,還是舞台下的林沖?他們都因為看林沖飾演的林沖而痴迷,而痴迷的是戲還是人?
欣賞於國人的戲曲,因為在於其對意境的營造,點到即止,無限遐想留待觀眾回味。簡單的舞台就靠旦生淨墨醜在上面的唱段以及練手踱步來得到無限的擴大,當中一場就是少東通過自己的理解來將舞台上的戲曲表演轉為影像豐富的充實呈現,於是電影觀眾看到的是崑曲觀眾所看到的世界,通過鏡頭來將兩個世界進行了連接切換。
舞台上的林沖因為誤殺而逃難,而戲外的林沖則先後兩次逃難,第一次是為了逃離富家少爺的糾纏,第二次是為了逃離殺害師傅的通緝追捕,但這先後兩次其實都因為林沖的沒有得到醒悟不自救所致,戲班是他的世界,師傅是他的救命恩人,黃少爺是他的情人,哪怕這些都似乎有所排斥去接受,但他不作反抗甚而甘於接受就注定悲劇的人生。
但悲劇之所以悲劇,又何不是時代眾生相的一面而已呢?沒有誰是高尚沒有誰是卑微的。不願面對自己真實情感而選擇遠逃美國的少東就是善良嗎?似乎一直強迫林沖接受自己的愛的黃少爺有是惡嗎?難道不該認為他的愛是那般的卑微而誠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