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12 年 2 月

愛情學 – 理科愛情

愛情如果可以計算,那是否可以得到一個滿分成績而順利畢業無需再做研究呢?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實在有着太多人類當今科技所難以解釋的情況。所謂的學科研究,真不過是為了節日所作的命題作文,純粹一個紀念禮物。你會為之相信嗎?甚至乎,僅僅是以為這期的專題完全是毫無營養的快餐,但求過得一習慣性閱讀。

緣分說之是概率學,婚姻資本重組說之是經濟學,兩性吸引說之是量子學,愛情所帶來的喜悅幸福感則說之是生物學。愛情似乎變得如此的清楚明確,猶如公式般言之即明。但,真的如此明白嗎?開玩笑!最終告訴你,不外是數據理論遊戲。

從未如此完整地將特刊的短篇愛情小說閱讀,一如對當今男女愛情觀的印象,讀來盡是消極與疏離,人與人之間盡隔着一道無法且又不願逾越的心坎,以保護不被人看透的安全感。

孤獨的人最可恥

孤獨的人最可恥嗎?開玩笑!

昨天,跑去了車陂,想要找一個獨居地,卻徬徨在密密麻麻的握手樓間,於是又再愧疚於半年前的衝動,劃傷了自己的冷靜,也破滅了自己的夢。你還好嗎?2月16日凌晨2時35分,就像現在這樣坐在電腦前,親睹地震,身體隨著樓房搖晃,窗簾放肆擺動,當時的惶恐至今也隱約記得,搖晃搖晃,以為頃刻間所有都會坍塌而下。於是,那天3時多在床上,衝動給三個人發了三條短信。次日,一個人沒有任何回复;一個人回了短信;一個人回了電話,當時在戲院看著《高海拔之戀II》而沒有接到,但也沒有打回去。

看罷電影看到手機顯示着的未接電話,那是一種很難以言明的情緒,有種豁然開朗似乎一切都看淡的感覺,步伐也似乎因此而大了起來。但其實是如喝醉了酒般的錯覺,被劇情所感動而麻木了自己複雜的情緒。當重臨那些曾經留有腳印的街道小樓,過去的記憶會可恥地來襲。

那三條短信是為什麼,乞求喚起別人對自己的記憶嗎?但得到了一個結果又會怎樣。其實並不會怎樣,也懼怕且逃避任何的怎樣。正如……

看電影有時候竟有酗酒般的錯覺,迷失在虛幻的故事劇情中,被其中的感動麻木了可恥的現實。

贖罪 – Le chiavi di casa

一個自我救贖的故事。彌補,反而成為了被安慰。往往習慣了站在高處俯視弱者,卻不知自己方是最需要被俯身擁抱的虛弱靈魂,被太多太多所約束,過去,現在,所要面對的種種不如意。在與兒子重逢的數日中,不經意卻得到了感動。

鏡頭多是靜止的,關注在人物表情變化中所體現出來的情緒波動與思想變化。悲傷,在靜止的表情上細緻表現,輕微的面容變化流露出內心的脆弱,而這些,只在所謂正常人的面容上表現。虛弱的靈魂,卻只徘徊在簡單而枯燥的日常瑣事中,“我要搞衛生,我要去買東西,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很忙的,我要回家。”或者這是他們逃避責備和怨懟的咒語。

這個幾乎從未見面的兒子,患有先天的惡疾,一瘸一拐行動不便,旁人皆對其抱有好奇與憐憫之心,而且包括他的父親。父親的當年也因此而離開。正如在醫院裡面所遇到的女病人母親所說的,很多時候父親都無法面對如此讓人手足無措的情況。

沒有過分的戲劇衝突,所唯一的是兒子的走失以及結尾嘎然的父子矛盾,影片更多是在堆砌父子交往時的細節,瑣碎,而無趣。

執念 – 高海拔之戀II

當爬上高海拔,因為空氣的稀薄一時未能適應而產生缺氧的反應。高海拔,有着太多的艱險,戶外的野獸,寒冷的天氣,神秘的樹海,而相對地,是這高海拔所擁有的壯麗自然風光,叫人沉醉,叫人放下城市的繁囂。但是,心中的糾結並沒有。

其實依舊是一個離開的人纏繞心間而無法從中走出來的故事,不自覺會想到幾乎同樣製作陣容的《我左眼見到鬼》,甚至連古天樂在戲中戲裡說的台詞,都是可以從《我》中照搬出來的。不過古天樂戲中也是飾演一個演員,可以想這是導演編劇對自己過往作品的一次聯動,通過銀河映像過往的作品來堆砌出戲中Michael輝煌的電影歷程。

但是,那也只是解釋了對白,然而兩部影片總不自覺地讓觀眾產生聯想。鄭秀文所飾演的角色最後都還是放下了昔日愛人的羈絆,開始自己往後的人生歷程。舊作是自省,新作是他人的圓滿,對內心缺失的圓滿。

在高海拔的缺氧,可以利用氧氣噴霧來緩解,而內心的缺失,卻需要釋懷,這是執念。固執於那個沒有找到丈夫屍體的固執信念,殘存的希望以及遺憾,當這種殘存的執念長期下來,成為了糾纏內心的束縛,猶如在樹海中,無法走出。

戲中戲,不過是給予阿秀內心的一個圓滿,一次釋懷的機會。說來,Michael在片中說他真的很喜歡電影,或者,這也是導演編劇的一次表白,電影的虛幻彌補了現實的遺憾。

作為觀眾,認為影片好嗎?真不是,甚至情節鋪排得讓人洩氣,僅依靠零碎的片段與細節來牽動情緒,音樂無疑是其中的關鍵。沒有DoReMi的鋼琴貫穿全片,哀傷的鋼琴曲一再響起都喚出深沉的悲傷。但也僅此而已。

阿四 – 九龍皇后

正如愛蓮問四姐說的:“你為什麼會跟我爸?”一個在香港無依無靠的女人,因為一個男人對他稍微的好就死心塌地地為了這男人付出一切,忍受一切,包括正室太太對自己如傭人般的看待,丈夫女兒對自己的矛盾怨恨。而忍受之後,是承擔,這種承擔是相當無來由的約束。因為那是自己的“丈夫”,那是自己“丈夫”的正室妻子,那是自己“丈夫”的女兒,所以要為了“丈夫”守喪,為了“丈夫”甘受白眼,然而倒頭來的是“丈夫”對自己的懷疑,對自己的埋怨與冤枉。

一個所謂偉大的女人,就是要遭受這種種不應該的對待,且甘心於此。葉德嫻再次演繹這種甘於忍受一切不公及苦難而為他人付出的女人,而這種形象在她之後參演的電視劇中亦屢見不鮮地繼續重複演繹着。同樣的樂觀,同樣的平淡,同樣的洗盡鉛華。

但依然會被她演出的角色遭遇所牽動情緒,而莫論成片出來其實並無明顯讓人加之讚賞之處。

請相信我 – A Seperation

“我沒有偷錢。”“我不知道她懷孕了的。”“我是因為他推我才摔倒流產的。”請相信我。這又是一個羅生門般的故事,但影片並非是要展現不同面,而是要刻畫出在不同立場上的人所產生出來的人性弱點,謊言,既是對自己,也是對他人。但終於,這是一個相信真主的國度,哪怕騙得了自己,也無法欺騙深藏心中的真主。

故事就猶如一座天平,搖擺於兩個家庭之間,當一個個答案被揭露,一個個謊言被袒露的時候,觀眾也隨之在兩個家庭之間搖擺。他們誰是對的,誰是無辜的?但最終告訴觀眾,他們都是撒謊者,都並非無辜。但他們最後所展現出來的善,又讓人無法去加罪於他們。可憐之人自有其可恨之處,此乃也。

故事是因為一對夫妻分居離婚而帶出的,觀眾隨著攝影機目睹一切的發生經過,也不自覺地會以為是否一切都因為離婚而引起。但理性而言,這完全是不應該牽連一起,卻感性地認為如果沒有夫妻離婚或者就不會有此爭執事件。就如雇主與傭人兩人,何不也是在理性與感性之間的矛盾嗎!

畫面構圖經常使用門窗等矩形框架來將畫面劃分,將人物限制在封閉空間中,或者對立空間,以表現人物之間的心理、矛盾。但手搖鏡頭始終讓觀眾覺得不適,雖然是力圖引領觀眾參與故事其中。

女人 – Loving Couples

三個女人,先後來到醫院,兩個待產一個要拿出死胎,三個女人的碰面,帶出三段迥然的人生。是要尊於的意願而不需理會他人的議論,抑或縱情自我樂得開懷,又抑或在壓抑的婚姻中緬懷昔日的美好。電影沿用Ingmar Bergman”Secrets of Women”的女演員陣容,不禁讓人認為這是延續前作對女性內心的表現,同樣隱含壓抑的痛苦與不幸的遭遇,同樣具有女性主義的意圖。

影片尤為突出的是其閃回的運用,但頻繁而情緒化的切換難免讓人混淆角色之間的跳換。但鏡頭調度是共整的,尤其是一場葬禮的群戲,鏡頭原地搖動來觀察每一個人物;當葬禮結束,再次以原地搖鏡,但會將角色進行分組跟拍,這種分組可以造出鏡頭調度的共整美感,然而放在實際卻會是可想而知的不真實情況。

二月十日

醒了,在床上輾轉,十一點起床刷牙洗臉,更衣出門準備面對第X次面試,挎包裡放了錢包、nano3、3DS、工作筆記本、眼鏡、筆,乘地鐵去信和大家樂要了一個豬排拉麵和竹蔗薏米水共29.5元,坐69路車到坑口站大感後悔原來離地鐵站很遠,坐地鐵由總站西朗去總站魁奇路,出站內急找洗手間不果,在7-eleven買了一瓶蒸餾水要2.7元,坐118路到面試公司,在公司樓下徘徊十幾五分鐘上樓,做了一份陌生的網編試題和回答了幾個沒有標準的問題,離開,坐公交在祖廟站下車,借用麥當勞A店洗手間,轉去麥當勞B店點了一杯摩卡配紙杯蛋糕要35元,遊戲3DS了20分鐘後離開,乘地鐵從祖廟回去西朗總站,出站轉公交70路,六點到家,電腦依舊開著電驢沒進度,吃飯,八點十五分出門給親人修電腦,等公交250回荔灣,下車在書報攤買了一本《城市畫報》,收到女孩表白短信,婉拒,終於修完電腦,十點離開等公交回家,在新一城下車,在麥當勞買了一個菠菜卷和一對雞翅共19元,等車,錯過一輛車夜22路,用手機拍了一段10分鐘的短片,終於等了20分鐘後上錯車夜37路,在華海大廈下車,從華海大廈走路,在全家便利店買了一杯酸奶7.5元,凌晨十二點回到家樓下。

又是一個奔波而不自知的一天,討厭這諸事的一天。

記於二零一二年二月十一日一時十三分

連體嬰 – Sisters

一個人,會有著善與惡的兩面,有時善會壓過惡而表現出美好,有時惡會壓過善而表現出醜陋。一對連體嬰,長大成人後,人家都認為這又是一奇蹟,然而卻被告知其中一個孩子不過是作為附屬品般地出生。有意無意間,人內心的善惡會發生偏差,姐妹也因為擁有相連的身體而發生情緒的波動轉移,愈加的兇惡與愈加的善良。

其實用導演的話來說,這是女權甦醒的恐怖片,對男權社會的一次反抗。當曾經為自己承擔負面情緒的連體姐妹死去,那種負面能量要尋找一個“容器”來存放,於是產生了另外一個人格,而這都是因為醫生教授一直以來的人體實驗所造成的惡果。

觀眾被告知的信息其實並不完整,導演試圖使用閃回來將懸疑逐一揭開,但明顯這些懸疑都並沒有明確告知就匆匆結尾,而且是一個讓觀眾摸不著頭腦的結局。是要說兩個都遭受過男性傷害的女人得到了共鳴嗎?而後來醒悟其實女人都是一個連體生命,其實彼此的身體都留有一道疤痕作為分體的刻記,於是有了結尾劃破腰間肚皮的情節嗎?

好吧,如此說來,女權的甦醒是可以說得過去的,理解完畢。只是,導演為此所做的鋪墊以及情節推進相當不濟。

吐槽 – 毒舌北野武

所知道的北野武,有著他獨特的冷幽默,冷眼旁觀而一針見血,對事情有著他獨特的見解,且又以他獨特的態度來針砭所看到的奇怪現象。但當翻譯過來後,猜想那種原來應該有的在話語間流露出來的冷言冷語因此而削減弱化,總覺得讀來生硬。

書中談及日本舉辦世界杯、大阪申辦奧運會、法官向未成年少年買春醜聞、從《國富論》來看貧富,以及全書最有意思的談“戀愛論”與“相對論”。談戀愛論,是北野武肆無忌憚地以一個色胚的角度來討論男女情愛,實在而又在話語間招人厭。而相對論更是看出北野武的聰明,尤其他將核分裂比喻成同性戀三角關係,相當有意思。

雖然,有時候是以為北野武是那種正兒八經的木訥導演,誤會他的性格也猶如他的面容。而其實,他也依舊有著普通男人的俗氣,追求,慾望。他的聰明不是他是否看透這一切,而是他看透且理所當然自己所具有的一切,“是一個爛貨,又如何”的態度。在書中,是這樣讀到出來的。

有時候,就因為是一個爛貨,才能夠肆無忌憚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以聰明的話語來挑釁所看到的一切。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