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 薩爾達傳說:禦天之劍HD

哪怕原作是已經10年前在Wii上首發的遊戲,但因為Switch首發的『薩爾達傳說:荒野之息』所帶來的聲譽,使得機會讓當年未接觸此原作的玩家可以感受這部佳作,畫面哪怕並非是完全重制,但起碼是因應新機能而得到了高清化重置。所以呢,玩家對畫面也並沒有什麼大意見啦,雖則人設確實不完全玩家喜好呀,而且能夠用Joy-con雙搖桿體感控制呀,玩著就是新鮮呀!

-故事-
回到了荒野之息的幾千年前,薩爾達公主也都還不是薩爾達公主,林克也還不是精靈林克。他們都只是天上世界的一對青梅竹馬,两人都只是天空洛夫特上的飛行騎士學院的學生,薩爾達作为校长的女儿,是校園裡面的優秀學生,而林克則是遲遲未能掌握飛行要領的勇敢少年。而兩人就在畢業的當天,因爲一股神秘的黑暗力量突襲而被分開了,林克爲了找到墜落到神秘大地之上的薩爾達,決定在神劍精靈法伊的帶領下探索這片以往人類所不曾踏足的大地之上。在追尋薩爾達的一路上,林克是闖過了三片神秘而陌生的地區,既有森林又有沙漠和火山,都是過去在天空之上所不曾認識過的地貌,且在這些陌生之地上,他既會遇到陌生的友人,也會遇到强大的勁敵,以及重重地機關險阻。而玩家要如何化解這些機關,達到强敵,將薩爾達從危難中解救出來,就是這次游戲的目的了。

-系統-
話説當年在Wii上首發的本作,就有應用到Wii的雙搖桿操控方式,就猶如林克在游戲中一手抓盾一手抓劍般,相當有沉浸感覺,所以玩家也是因爲這設定而專門購入了一套新Joy-con來游玩,感受當年錯過了的新鮮游玩方式。而當實際開始游玩后,就覺得這操控方式確實是新鮮且有意思,但因爲微操作的判定,總是會造成誤判導致攻擊無效。尤其本作林克的攻擊都是為揮劍,有縱劈、橫斬、斜砍,以及絕技旋風斬的攻擊,都會根據玩家操作搖桿時候的方向來判定攻擊方式,但就因爲搖桿的機能設計,而導致在與BOSS戰時攻擊失敗。當中玩家是必須要提及與最終BOSS終焉者對戰時,因爲需要舉起退魔之劍達到引雷的效果才能給予終焉者致命攻擊,但就因爲搖桿方向的誤判,好幾次的擧劍判定失敗,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時機,最終導致慘敗。這過程是讓玩家好幾次想要摔手柄的了。

而除了這新鮮的體感控制方式呢,游戲是延續了薩爾達傳説經典的道具系統,玩家能夠隨著林克的冒險進程,收集到各種關鍵道具,從而破解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阻攔林克前進的機關。而針對說道具,玩家是最喜歡爪索和飛甲蟲了,是完全發揮到Joy-con控制的樂趣。那種用爪索抓到控制點之後就能到達原本不能到達的地點,當繩索收縮一跳而至,這短暫的過程是説不上的痛快。而飛甲蟲呢,則是能夠以飛行替身般進行環境探索,使得林克可以在狹小的通道中尋找關鍵機關。而操作飛甲蟲就完全有一種像孩童時玩玩具飛機那樣擺弄Joy-con的操作,相當有趣,過程的判定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擺渡人 – Spiritfarer

想不到玩家自己會這麽沉迷這個游戲,當屬8月的時候最愛不釋手,好幾晚是爲了開出新的設施或者探索到新的島嶼而熬到凌晨2、3點才入睡。不過,就當時某場任天堂獨立游戲發佈會的時候,就對這款游戲有所期待了,當時看到預告的時候以爲是動作游戲,但隨著片段持續釋出,竟然是一款2D模擬經營游戲,而且還是靈魂題材的游戲,就愈加之覺得這游戲是合味道了。

都忘了什麽時候開始,覺得Switch很適合類似的2D畫風游戲,這種看著輕量級的作品就很適合可以隨時拿起機器開始。就如這部[靈魂旅者],可以控制著主角Stella,駕駛著自己的船,周游在的海洋之上尋找等待轉生的靈魂,將他們接上船,接受他們的各種委托任務,並隨著在海洋上可探索的範圍擴張,可登錄的島嶼增加,玩家控制的Stella能夠獲得能力也隨之增加。整個游戲就是一種很舒服的節奏推動:先是得到初始的靈魂乘客,然後獲得能力上島嶼獲取資源,然後不斷探索新的海洋區域和島嶼,獲取更多的資源來擴充船隻的容量和船上建築,來滿足乘客的更多委托,然後又再獲得更多的資源來擴充船隻,接納更多的靈魂,然後將他們都送入重生之門。整個游戲的循環就是這樣來進行。

只不過,其實游戲是有結局的,隨著Stella送走的乘客愈多,她將能夠獲得關於自己生前的記憶碎片就愈多,並愈能夠想起自己的過去。最後就是要面對哈迪斯,在與之對話的過程中,回憶起真實而曾經的自己,那個曾經爲了照顧重病患者而讓自己也心神俱疲的護士,哪怕如今徘徊在靈魂的世界,也不忘給與這些即將重生的靈魂予擁抱關懷。

回想玩家之所以沉迷這游戲,除了因爲節奏實在把控得完美外,還有裡面的各種動物角色都實在太有個性了,都有著各自的性格,在航行的旅途上真如同伴那樣陪伴,都會噓寒問暖(雖然是系統設定的重複話語),而且他們都有著各自的食物和物品喜好,要滿足他們每天的需求有時也確實是煩心的,但當這些夥伴在得到滿足之後所回報的不同感激之詞也是一種溫暖。雖然看著這些夥伴都是動物的形態, 但其實他們生前都是人類,甚至彼此都有著伴隨不散的執念,要待到在重生之們離別的時候才能真正釋懷,與自己和解。想想,這游戲其實又何不是一身心靈的認識自我的過程呢,是游戲的人物得到治愈同時,作爲玩家也得到了治愈。故事治愈,畫面治愈,玩法也治愈。當船隻上的設施不斷增加,且玩家自由調整這些設施在船上的位置,從而填滿畫面的穿上空間,也讓Stella在船上移動也順暢爽快,尤其是當可以建設穿上電綫杆的時候,Stella可以在杆綫之間穿越縱橫,不可不説這操作的爽快。

咎由自取 – 地獄星

其實看多了伊藤潤二的漫畫之後,會覺得他作品裡面的恐怖,很多時候都是因為當事人自己的咎由自取,本來萬物都與之並無惡意的,偏偏是人這樣東西要冒犯,最終導致了自我毀滅的結局。

這漫畫開始與一科學家發現了一顆行星,於是得到了給這星星命名的權利,於是她用自己女兒的名字給了這顆行星名字。但人性的恐怖愚昧也就由此開始圍剿這對父女了。

這顆行星被發現正高速接近太陽系,並在過程中吞噬太陽系裡面的行星,這讓本來還為發現了新宇宙星體而興奮的人類惶恐不安。這些無知又愛跟風的人類更將這些驚恐情緒轉嫁到發現這未知星球的科學家父女身上,甚至乎有一種上世紀追捕巫女般的盲目狂熱,以全世界的人力來追捕這對父女,天真地以為將這父女燒死就能夠令到。

隨著星球接近到地球,整個天空都被星球恐怖的地表所籠罩,完全沒有因為科學家父女被抓捕而停下來。讀者看到的時候,甚至是覺得這完全是少女的守護星,只要人類對女孩有任何輕舉妄動,都會受到星球的恐怖襲擊,這種襲擊會像觸手那般纏繞地球,並由此導致地球出現各種災難變化。這些災難變化是會導致人類受到大範圍的傷亡,但諷刺的是,他們所要追殺的女孩都能為此逃過劫難,善良的願意伸出援手的人們也能夠為此化險為夷,逃離地球的毀滅。

其實這部伊藤潤二的新作,已經鮮少看到那些恐怖噁心的畫面了,(或者是讀者的接受能力已經被訓練提高了原因吧),筆墨更多的是刻畫地獄星的恐怖地貌和環境,以及人性扭曲之下面容的醜陋。

污染 – 魚

相當直白的標題,讀者知道呀,單看罷漫畫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污染”呀。要不是人類的過度開發和貪婪,企圖成神改造物種,又怎會導致漫畫裡萬物的反噬呢!

故事開始於一對在海邊度假的情侶,野蠻的少女莫名染上了怪疾,總疑心周遭充斥惡臭味道,而隨著她的這種心理反應,身體也開始發生變異。與此同時,他們所在的沿海城市遭到大量變異海底生物襲擊,這些生物有著魚的外型,卻有多隻足腳爬行疾馳,看著都叫人生畏,更別說這些生物會釋放惡臭味道。當這情侶從災區逃離回到家裡後,少女的異常情況並不見緩解,反更為惡化,甚至發現也變異成了之前在海邊那種變異生物那般,失去了意志,成了半人半機器的爬行生物。

其實觀眾當時看這刁蠻的少女是並沒有好印象,也就疑惑為什麼男主角會對她有著如此堅定的愛,為了將少女從這噁心的變形復原回來,找了各種方法也冒了各樣風險。但慶幸都徒勞無功,就算周遭全世界的大部分人類都變異了,他自己卻仍安然無恙,甚至加入到最後的救助隊裡,試圖將人類從這次危機中拯救出來。但其實可能嗎?!

至於這些變異生物是為什麼出現的?起源是什麼的?讀者從這些生物的機器構造外型來推測,就是因為人類過度污染及貪婪的生物改造實驗而導致的,最後結果都不過是自食其果了,也可覺得是一大快人心的結果不是!

伴隨 – 在回家之後重新開始

真是不知道有多久才看到這麼一部這麼純愛的同志漫畫了,而且不揪心沒有太多的自我否定和粗淺的自怨自艾。就會如所有的所謂正常的男男女女愛情般,在點滴相知和相伴之後,慢慢心靈得到了互通。

作為這麼一部純愛的漫畫,人物當然要繪畫精美呀,筆線簡潔,場景也精緻,而且人物塑造上一個悶騷且傲嬌一個則外表熱情下掩藏自卑,不能不說這彼此性格互補,完全就是最佳的CP配置呀。於是整部漫畫就在相互交疊述說兩人性格因由與過去,而因為這種彼此掩藏在內心不為外人道卻被彼此察覺的祕密,讓“城市人”光臣打破了內心的隔膜,透露自己的軟弱,也溫暖作為養子的大和,也讓他有得一個可以釋放內心樂觀外表下的憂傷。

因為在企業裡被裁員而回到家鄉,想繼承父親的家族事業,但因為當年拒絕父親的想法而一意孤行向外獨闖如今回到家裡,那面遭到父親的為難,但任性傲嬌的外表下,其實內裡有著溫柔的想法,這就被大和的熱情所發現到。當然啦,這種“發現”也是因為光臣因為對大和有妒忌而透露出自己的小心意(過來人見解)。而看著熱情陽光的大和,其實一直因為自己是作為養子的身分,而不敢流露出作為孩子的任性,更多是以一種服從和報恩般的陪伴在爺爺奶奶家裡,但其實村里的大家都是對他有不一樣的眼神。這些都因為作為村里的“外來人”所打破,一眼就看穿了大和外表下的軟弱。所以說,當外表被察覺之後真相,就會把心防所有都摧毀。(過來人的又見解)

而看聞漫畫其實是有真人劇場版翻拍,但,選角就很有問題的,大和的演員不見得多麼陽光爽朗,光臣同樣不見傲嬌。不過這些都是題外話啦,還是看漫畫更好呀!

獵人 – MONSTER HUNTER RISE

遊戲算是斷斷續續地給通關了本篇,說不上是在過程中操作技巧有玩得多麼成熟了,但起碼是比當年在舊同事的PSP上和在那台遺失的3DS上玩得成熟了(怎說也是有通關了本篇故事嘛!),掌握到了這次新作裡的翔蟲技的使用。

所以,在玩了這個遊戲的可能20個小時裡面,最大的樂趣就是選用了斬擊斧,並恰逢時機的轉換武器型態及使出翔蟲技,盡可能地造成大傷害(起碼在玩家的水平而言的大傷害啦~)其實本來遊戲未發售時有出過試玩版,當時是用了雙刀,以為輕量級地武器是適合自己,卻不知就因為試玩版的時候並不熟悉的操作,而大大地勸退了興致。若不是因為後來依然不死心在發售後仍然堅持購入遊戲完整版,選擇使用了重量級的武器,或者也不會發現其實玩家自己是能夠享受這部經典IP動作遊戲的。

玩家幾乎是作為新手來開始遊戲,進入村莊之後跟隨著新手教程的指引開始冒險,接下了從一星到四星的獵殺怪物任務。現在遊戲都必然有的捏臉,在對自己的審美有著莫名自信的時候,以為自己是捏出了一個遊戲的英雄,帶領一隻可以騎乘又可以參與獵殺怪物的犬和一隻能夠輔助的貓,穿過雨林涉足荒原攀過火山走過神社,作為一個對A級大作涉獵甚少的玩家而言,這作的場景畫面也並不是那些外界核心玩家所言那般呀,玩家自己是覺得相當驚豔的,更別說因為翔蟲的原因可以跳得更高看得更遠。

而說到怪物的數量及遊戲長度,拜託,像玩家這種輕度玩家,這遊戲的體量實在不能更適合了。而且以Switch這樣的機能也可以有順暢的聯機體驗和網上的陌生獵人一起獵殺怪物農素材呀。玩家也不是有多熱衷製造裝備呀,而因為有這聯機的功能得以可以相對輕鬆的採集素材。雖然,偶爾回頭,確實是覺得自己沒有完全感受到遊戲的價值,起碼裝備的BUFF試煉效果也沒有怎麼多嘗試。更別說HR至今都還只是2級而已了,也可能是考慮自己這樣的遊戲狀態,所以當初就是購入數字版,以為自己會在閒時也打開遊戲來偶爾嘗試了。

怪物獵人,對於玩家而言,會覺得像可以輕鬆拿出來遊玩的,就像自己也並沒有多花時間遊玩的splatoon2和ARMS,是覺得自己也沒有多會玩和多花時間玩,但是就覺得既然這平台有發售新作了,就必須要擁有且能玩明白遊戲的一二。畢竟你會知道,這遊戲是必然好玩的,只是現在的你已未必有耐性遊玩主線之外的海量內容了。

兄弟 – upstream

這部電影徹底是滿足觀眾的兩個願望,既可以看到Sergi Lopez又可以看到Oliver Gourmet的,一個風流不羈的男人,一個是悶騷沈穩,但在這電影卻一反他們的固有形象,整一副選角對調般。Sergi是冷靜而細膩,Oliver則浮躁且暴力。讓觀眾顛覆了對兩人過往印象。

電影故事開始於這對同父異母的兄弟,因為得知父親在山裡意外身亡,於是兩人相約前往尋找父親的遺體。但一路逆流而上,攀山涉水,讓這兩個中年男人受盡苦頭,終於是在一陌生男人的領路下來到山裡的一教堂,在別人的話語裡知道兄弟二人所不曾知道的父親。想想,這戲裡戲外也都是“顛覆固有印象”的話題。

要說電影的主題,觀眾又怎麼會在乎呢!觀眾只要能夠看到兩個喜歡的男演員通常就已經花痴迷醉了,更別說裡面兩人在峽谷河流上行船時各種赤身化險的情節了,看著都喜樂。雖然要想這兩直男再共演同性情人實在癡心妄想,而且也能夠想像成品所可能的糟心,所以能夠合演一對兄弟也是很美好的事情了。

家庭 – 秘密訪客

想想,這還是第一次看陳正道的電影,雖則有所聞他的類型風格,但當實際觀看過后,則是更延續了對他的印象(和八卦)。

電影的故事從一起交通事故而起,特效拍得很是“特效”,就是要告訴觀衆這車禍很嚴重,車上的孩子必然傷亡不輕的。又果然的是,車上的小學生都幾乎不能幸免地在這車禍中身亡,除了一個遭受同學欺凌的小孩。而後負責要接載這群學生的司機,就因爲這事故,遭到家長們的追討。而為了逃避這些家長的追究,這個司機決定隱藏到一個善心商人的地下室內⋯⋯

其實如果解釋這個司機為什麼會甘心失去自由躲藏在不見天日的地下室內的手段有那些,是頗有意思的,為了要將這個男人甘心被剝奪自由又做了些什麼。但當之後解釋附富商一家費盡心機做出了這些事背後的因由,及這些人彼此之間有著如何的關係時,就見得太狗血了。一個拼湊的家庭,原來都是和那場車禍有關係的,家庭之所以開始,是因為這陌生富商要為了自己的兒子而懲罰這個司機,用自己的手段來讓這個司機失去自由,承擔起他認為這個司機需要承擔的罪責。而富商之所以大費周章“報仇”,都是因為情人所留下來的兒子因為這場車禍而離世,而這個情人的身分,就與開篇提到導演的八卦有關了。

香港女兒 -梅艷芳

經過了多時的宣傳及期待之後,終於是看到這電影真容了,怎麽說呢,觀衆是不捨得對這部電影有太過的苛責。在觀看的過程中,會更多覺得是將這電影當作是一個串聯起對梅艷芳的追憶的機會,而女主角則更覺得是一個指路人、一個容器,將觀衆的情緒作慢慢的醖釀回味。

觀衆不否定在觀看電影之前,是對之有著百分百的肯定期待,期待這電影是能夠給予到不一樣的滿足感動。雖則事實事與願違,但起碼能夠通過這電影看到早前不停回味重看的舊錄像以及未見過的記錄,也算是不錯的事情呀……在之前,觀衆很反感看到評論説演員與真人的差距,就覺得本來就不是要完全重現,不過是將曾經耳熟能詳的事情及故事通過他人演繹來敘説一次而已。但實際看過電影成品之後,就覺得演出是有讓觀衆失望的,那種失望是看到演員刻意模仿,尤其是説話方式。這種模仿演出的痕跡明顯加之夾雜的影像記錄,就會覺得這個人物情緒是零碎,更影響了觀衆對演員演出的一致性印象。其實是理解這種手法的意圖,但就是覺得實際手法觀感粗暴。尤其是張國榮送別的影像記錄和拍攝重現的交曡,情緒是跳的,真情實感與演出相當明顯被劃分。另外就是對白,聽著看著就是讓觀衆有懷疑。

整部電影下來,觀衆并不是為這電影作爲故事而感動,而是為了逝去的人的回憶而感動。每當看到那些影像記錄裡的梅艷芳,結尾字幕滾動時與身邊人的舊影合照的梅艷芳,就覺得感動。所以這部電影,裡面的演員,觀衆並不是將他們看作是人物重現,而是覺得他們是作爲故事串講人,是將一些場面重現的演出。

當看到開場時80年代初那個曾經璀璨斑斕的香港,霓虹燈點綴整條馬路,卻在幾十年過去之後,昔日的輝煌,竟然也如一代巨星般落下,那一聲豪邁的“BYE BYE!”今日看到,不自覺也聯想到今日的香港。20年前SARS讓市民人心惶惶?又可曾料想今日全球被疫情肆虐,她所珍惜的小島在這過程前後又經歷著數之不盡的動蕩。這樣想想,其實觀衆未必只是緬懷一代巨星,更是追憶那個人人向往的東方之珠。

拍電影 – 欺詐劇團

感覺是已經很久沒有再完整追看新電視劇呢,尤其還是TVB劇,説是19年開始對這陪伴成長的電視臺印象大減,且其多年一家獨大及固步自封的狀態,使得它内部的製作是每況愈下堪憂。但難能可貴也是偶有驚喜,就譬如説道的這一部。以行業中人來講述一連串的荒誕事件,這些事件荒誕之餘也不失諷刺。

劇集先從第一集鋪墊,揭開劇團7人之間的關係,埋下幾人在過去所曾經發生過未知過去的關係,待日後逐步揭開。而關於劇集節奏,也是會不失套路地以每集一個劇團成員的角度來講述自己作爲電影從業員的無奈和當下的抉擇。前段時間幾乎每天都在重看經典老劇[男親女愛],會為裡面每個案件之間的順暢過度而拍案。而多年之後的今日,還似乎能夠看到前輩們的相似功力,就真每個案件幾乎無縫的串聯起來,會讓觀衆感受共同經歷時間。

-第一案件:神棍大戰-
開場就是以這麽一個悲喜交雜的案件,悲者是涉案者背後所發生的悲傷故事:因爲痛失愛女卻發現原來人的無知迷信可以帶來數之不盡的錢財,但卻不知其實痛失愛女的過去也并不只是她一人承擔,丈夫也同樣背負著這悲傷,同時也承受著欺騙別人的良心譴責。這也成就了劇團能夠“黑吃黑”的欺騙他們的不義之財。

荒誕劇團之所以“荒誕”,是因爲人員在過程中就是會出現各種超出預期的意外,是使得他們的計劃都不能順利進行而鬧出各種讓觀衆捏汗的情況。你看似是團員都合作無間朝著目標前進嗎?但其實他們過程中發生了各種讓觀衆都以爲是必然失敗的事故卻又偏偏可以被順利化解的情況。

-第二案件:民初的呻吟-
這個案件是觀衆覺得最搞笑的,製片二世祖想要借拍電影之名實質想強占婦女,更不料有其子必有其父,而落入到欺詐劇團手中就徒有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結局了。爲了伸張正義及報當年劇團拍電影遭受這奸詐商人壓榨的仇,劇團假裝了一個電影拍攝計劃,騙得父子色迷心竅陷入天仙局。這裡也更加實在地將電影從業員的工作内容,或者是會讓對行業有興趣的觀衆更能有吸引力了,也讓表面光鮮實質暗含各種陰暗的真實揭示得更爲具説服力。

-第三案件:Memento-
額,這個案件觀衆看著是有種矛盾的,觀衆也是如劇裡面角色樓家齡那般是難以跨越要跟一個阿伯接吻呀,哪怕這是劇情需要呀!在開始時看預告,會以爲這又是一個天仙局的橋段,卻不知原來是爲了給失智老人如願的報答義舉,讓他一圓過去所不能達成的心願。之前説到這劇的劇本案件之間的串聯是順暢的,但這次難料的是原來過去與現在的鋪墊是那麽的長遠,會感受每個人之間的因緣際會原來是早有安排的。

-第四案件:劇本孕育計劃-
劇團最後的案件,但感覺也是最“師奶”套路最政治正確的案件,尤其是最後連環反轉的情節,看是精心安排的反轉再反轉,但轉頭就感覺最牽强且自説自話。更別說導演陳志陽一個人承擔起所有的罪責而被捕,將劇集之前鋪下的反英雄惡搞的設定給一舉倒。看完就是讓觀衆生氣是人格分裂咯。就徹底讓觀衆要問:爲什麽爲什麽!雖則,劇團其餘人員都因爲志陽的犧牲可以繼續向自己的初衷前行而不再徘徊過去的迷惘,又雖則這最後的案件串聯起了開始兩個案件涉案犯人的理智失控原因,又雖則志楊的警察朋友身份是早有鋪墊這結局的合理性……但,難道就非要這麽政治正確(發爛渣的觀衆)。

好吧,觀衆不否定這電視劇的情節其實是推敲得通的,但這種合情合理就很師奶呀,這樣想想,是有驚喜,但這驚喜突破也沒有讓人覺得是大進步呀。

人 – 非人族类

又是一套意外收到的驚喜短篇合集,畫功精緻又不失有壯闊的分鏡,箇中還不失有讓觀衆叫絕的反轉佳作。

納普達姆
開篇首作,一個少女與鳥人的意外相會相戀的故事。跨越種族的愛戀從來是歷久不衰的話題,種族間的矛盾與疑惑,從來都是隔絕愛情的藩籬。那要如何越過這些障礙?就是靠不計收穫的愛呀。

人魚
其實人魚本來就是在大海之上迷惑人類的妖魔呀!別看那討巧的外形,更別因爲她每天送小禮物的殷勤,這些都是爲了讓熱血青年被迷惑到的小手段。這部是開篇提到的反轉佳作之一,先是將青年漁夫不爲周遭老人們接納的環境鋪墊出來,而後將人魚的乖巧形象給樹立起來,將之後漁夫勇闖暴風雨的衝動給説得理所當然,而人魚最後現身的險惡才更見“驚悚”。

人造人
到底人造人是不是人?故事就是將這樣的疑問跑出來,這些人造人雖然只有代號,但他們是由人類所養育成長,與人類及夥伴在日積月纍之下有著彼此的情感羈絆,但他們也會如人類那樣有著壽命,且更爲短暫。那生而作爲武器的他們,他們的生命就是否不值一提?

非人之花
這一部是整個短篇集最佳的,某個程度可以說是離題,但某個程度又不能説是錯誤。故事以一個男人與一朵百合花的相親來開場,當時讀者是完全抱著獵奇的心態來看這朵百合花是如何高攀面前的俊俏男生,而這男生又是如何使儘手段來挑逗面前的嬌艷花朵。但當回頭,才知道讀者只是站在了男生的視角來看女生,是他因爲太癡迷而將一人類女性看成了一朵百合花,而讓人心寒的是,他的癡迷完全是出於對女性的變態企圖……

軀幹的戰士
有著前面[非人之花]的驚喜提高了讀者的口味,於是往後的故事都多少會讓人覺得落差。就如這部篇幅是豐富,但總覺得是老生常談的橋段,就不過是將人物的身份立場給換成了外星軀幹人(沒有四肢卻在頭上有一對翅膀)和人類,人類女性因爲在火星研究而遇上他們,更在彼此的碰撞下發生了微妙情愫,但此時女主角已經是別人的未婚妻,軀幹人的犧牲其實已無聲息的在女主角心中埋下了種子,可能他日會成爲與丈夫矛盾的根源。

族長的故事
算是納普達姆的前傳故事,講解鳥人族長當時是爲什麽對人類抱有如此大的敵意和懷疑,這原來都是出於年輕時候的族長也曾有過一段與人類刻骨銘心的愛戀,但當時的人類及族長都沒有如今日漢娜和納普達姆那般的堅定和勇敢,尤其是當時的女孩在與鳥人發生關係后的惶恐使她舉起手槍對著自己所愛的鳥人。説到底,人與人之間實在有各種區別。

好奇之下,剛才又搜索了一下作者墨佳遼,還怎發覺他對非人類角色有著情意結,搜索結果就見到他另外有人馬的角色。

戲劇 – 第十一回

自從[一個勺子]之後,是對陳建斌的作品有所期待的,期待他的單純,也期待他角色的執拗。但不知道是因爲新鮮感過後的冷靜,又抑或是這次他終於放開手放肆自己的喜愛了,他的劇場情結這回是從裡到外的肆無忌憚了。那種“詩人”的孤高更是讓觀衆摸不清頭腦個因由。

故事緣於一場改編自真實事件的劇場演出,當年殺害妻子和情夫的男人,到底是最有應得抑或是無辜擔罪?如若殺害,那對被殺害的奸夫淫婦又是罪有應得嗎?就是這樣的執拗,促就了演員導演和事件當事人之間的矛盾。也就是因爲這樣的矛盾,帶出演員和導演之間的齷齪事,又帶出主人公新家庭内部的矛盾。寫著寫著,其實覺得這故事的架構其實挺巧妙工整的,雖則電影本身被劃分成了劇場演出的場次來交代進度也是有工整。

關於角色,陳建斌飾演的馬福禮自然是這電影故事的穿針人,就總覺他在電影的角色塑造上會延續了以前那種執拗勁,就是一種質樸的單純直接。到最後,其實真是懷疑他是否真殺了自己的妻子,雖則開場他的自白和他的愛人都堅持他是無辜的。但最終,在舞臺之上他所“回憶”當日情景時,所演出的真是讓觀衆懷疑他當日是惱羞成怒的錯失之舉。雖則周迅飾演的金財鈴看來更多是一種對比襯托般的存在,對比襯托的對象是馬福禮死去的妻子,能夠看得出真心在意相愛相伴的人會是怎樣的。

而導演胡昆汀和女主角賈梅怡私情,則是牽出馬福禮妻子當年爲什麽和情人私通,揭開那紅杏出墻的女人的内心感受。借今喻古,敘説一個女人的無奈。但就因爲是在劇場上真一對出軌男女所演出,就甚是讓觀衆反感那賈梅怡那種自以爲是與角色共情的辯駁,更別説胡昆汀那種窩囊,無論從造型抑或選角,都令觀衆難對他喜愛。雖則感覺這樣的安排是刻意爲之的橋段安排。

關於演員的演出,倒想提周迅飾演金財鈴,觀衆還真有覺得她演出到一中年女人的堅韌和粗魯,角色回歸到角色是可信的,哪怕她與竇靖童所配合的母女在情感上顯得那麽誇張地隱忍,但她的角色確實是可信的,她的妝容和設計的動作都加强了這角色的現實可信度。

奸細 – Kingsman: THE GOLDEN CIRCLE

因爲第一部實在精彩有趣,於是對第二部這陣容的豐富,主角的成長似乎該有值得期待的。但經觀衆多年的觀影經驗而言,其實這會是大失所望的徵象,實際上也確實是不出意外。

Gary繼承了上一任「Galahad」稱號,承擔起了Kingsman組織的諸多特務任務,也因爲上次“范倫坦事件”而與Tilde公主戀愛了。但因爲行動多了,組織被盯上了,突襲行動就幾乎粉碎了整個英國Kingsman組織了。當初以爲組織這麽濃厚的英倫王室背景,就該是純屬英國本土的背景故事呀,結果這續集就告訴你,“不是!”然後又有美國的分部,英國是王室風,那麽美國就是西部牛仔風。英國是各種紳士配備武器化嗎?那麽美國就是各種牛仔配備武器化了。整個英國分部就只剩下Gary和Merlin,因得到美國分部隊員的支援才得到機會尋找突襲事件的真凶,并且因此發現背後“龐大”的販毒利益集團。

這裡組織「黃金圈」說是“龐大”,占了柬埔寨的整整一個山頭,但原來當中成員架構簡單得奇妙,徒有一個老闆Poppy Adams能出場對付一下主角隊伍,哪怕算上曾經的學院夥伴而今日背叛的Charlie,及混入到Statesman成雙面間諜的 「 威士忌 」 。但就這樣子的三個主要敵人,就撐起了整個販毒集團組織?要想這個組織可是威脅了全球人類並讓白宮政府也苦無對策……回想起來,原來第一部的敵我集團設定也同樣是這麽的小氣。

要説第一部室有關注到主角的成長歷程,並將高科技的武器結合到各種紳士道具中,帶來了新穎有趣的觀感,但今日呢?就已經了無新意了,純粹看敵我之間如何互博。哪怕以爲在上集壯烈犧牲的Harry Hart,也劇情安排得到Statesman的搶救能夠在續集裡重新出場,但,會覺得這一集的故事很多都是刻意安排而成,無所謂的樂趣,純粹的為矛盾而矛盾,為打鬥而打鬥,好難看到興奮咯。

世界末日 – 20世紀少年

每次看浦澤直樹的漫畫,都會有種被他的故事牽著鼻子追看而欲罷不能的情況,他講故事的厲害之處在於每次的懸念伏筆每次都鋪排得那麽恰到好處,正當講述主綫關鍵劇情的時候,他會編排戛然而止,轉而去講述其他支綫角色的情節,分支不斷的展開,最終在高潮進行匯攏。之所以奉浦澤為偶像,就因爲他講故事的這種技巧。

但,就每次作品的結局都讓人失落……

曾經孩童時所發起的“朋友”組織,成爲了孩子們成年之後,意求統治世界的集團,這一切都只因爲當中一個資優孩子强大的自尊心作祟。曾經誇下海口的謊言竟然被同學夏季鬼屋的經歷所奪下了其他同學的關注,而這些又是因爲自己的謊言所導致,諷刺嗎?諷刺!所以當大家都成年後,各自都背負起自己的責任時,稚嫩的怨恨并不曾消去,復仇的計劃依然肆意進行著。曾經熱血的孩子王更是擔起了要拯救世界的責任,拉攏了昔日的夥伴們以單薄的力量去抵抗人數龐大的地下神秘組織。

也確實讓讀者難以預測的是,『血腥除夕夜』這種看似結局的情節卻早早進行,想想當年要是追看連載的讀者,該是會被整得多麽的情緒跌宕……結局終究只是暫時的。救世的青年終究是失敗,徒留下他的外甥女在人世。而懷抱著舅父意志的少女,經歷過大風大浪,在“世界末日”之後,日本已經不復往日的時候,在黑幫對峙也不見退縮,反更是英勇的化解兩方的矛盾。而一如她舅父的經歷,她同樣牽扯進了神秘組織的追殺中。

想想,浦澤的故事都會有這種公式,在故事推進的過程中會轉移角色聚焦點,通過第三者的角度來將事件敘述得更加多方位,於是乎每一個角色都那麽的飽滿立體,又使得整個故事看起來都龐大而史詩性。所以讀者與當中主角七人小組都建立起了情感,都不捨得他們會因爲正邪大戰而有犧牲。更別説那個因爲目睹凶案而一路逃亡的「人妖」,讀者當時也為她的被害而心有憂傷,會覺得類似這種路人配角該能夠逃過劇本的殺害生存至結局。雖然她不能得以幸存下來,但她的姐妹,還有那些一直對抗「朋友」的路上所認識的人們,都有這位那位能夠幸存下來,也有那些會因爲大義而犧牲。

一如過去看[MONSTER],看結局的時候有種擺脫不了的莫名其妙觀後感,會知道福平是幕後的朋友,也理解小孩子的時候他那自尊受挫的經歷,但他身旁的夥伴卻爲了這「朋友」做出的不同舉動及反應,讀者看著就覺得靈異超現實。而那存活于虛擬世界的精神靈魂,又將孩提時不解的情緒給化解。到最後的時候,會感慨大人世界的一切原來都是因為孩童時所纍積叠加而成的果,哪怕是會引起世界末日傷亡無數,而這因由卻竟然是暑假期間不受關注的挫敗。

夏天 – 八月

要説80年代初中國有傷痕文學傷痕電影,那麽到了21世紀之後,就會有電影是關注到國企改革工人下崗潮的大背景之下,百姓們的衆生相故事。既有緬懷曾經的大鍋飯歲月,也有反思當時工人下崗前后的彷徨與無措。於是這部[八月]就是後者,以孩子的角度來看當時市場經濟改革大環境下,大人們的點滴。

雖然故事是發生在内蒙古,但卻竟然意外地讓南方觀衆也能夠有共鳴感,或者畢竟是同一個國家政策之下的必然聯係經歷吧。小雷終於要小升初了,這個暑假他也隨著父親下崗隨他人遠赴他鄉的時候,才驀然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周遭的變化。 孩子放假或者還真不能太閑,否則他們所看到感受到的會讓一夜長大。想想觀衆是什麽時候覺得自己長大了?其實通過小孩的角度來看一個時代的轉變,也并不是新鮮事了,早在之前的[我11]已經有所感受。故事發生的工廠職工宿舍,觀衆也是在國企員工宿舍内生活,也曾經歷企業組織的娛樂活動,在活動中所現身的職工家屬也真會如小雷所景仰的大哥哥般的存在,在宿舍小孩子群裡面流傳,不過那些都會在成長之後消逝在人事列車上。

觀衆是覺得,這種借小孩子的視覺來看大人世界的變遷,通過他們自身的表現來傳達時代變遷,是有著特別的觀影樂趣,有種“藉刀殺人”般的奇妙。并不是共情于變遷當事人的彷徨與無力,卻是代入關係人的旁觀者,從他們的不明所以看待變遷世代中的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