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 – 五個小孩的校長

Little-Big-master

明知道故事的必然觸動而仍然去觀看,過程的感受是如此的明知故犯以及可預知的,也仍然去觀看。其實故事不能再簡單的,一名被當下壓抑孩童天性的教育所打壓的校長來到一家只有五個小孩的老舊幼兒園,不為那4500月薪,而是為了將這五個在困境中的女孩解救出來。

陰謀論而言,這不是一種中產階級對底層社會的憐憫嗎?半百老伯獨自照顧年幼的女兒但自豪地稱自己的生活依靠自己並沒有申請綜援,而因工截肢的爸爸堅守自己的鐵皮屋也沒有想到尋求政府幫助,但因為這些男人的自尊,都讓自己的女兒經歷著較之同齡孩子所不幸的底層生活。若不是那名生活無憂的校長的到來,這些底層的父親仍然會用自己的方法照顧自己的女兒。但其實,這陰謀論的想法何不是對為人師表的侮辱!

教師,應該是“人影響人,生命影響生命”的職業。這是校長多麼善良的想法。但社會上,何不充斥著陰謀論中的憐憫嗎?對弱勢群體的支持不外是為了名聲,而靠獲取的名聲來贏得名譽,是的,校長原來所處的幼兒園以及後來尋求幫助的補習社的老師們,何不正正體現著貧富差距下,中產階級對底層社會的憐憫和虛偽。

感動,是因為校長回歸到久違的教師尊嚴和職業道德,而在她影響下孩子們所得到的關愛和美好的成長。

英國 – PADDINGTON

PADDINGTON

“歡迎你們到來英國,這裡的人們都相當有禮且歡迎你們的到來……”這是那個來到神秘秘魯的英國探險家離開時所留給熊叔叔和熊嬸嬸的話。小熊帕丁頓也是抱著這話,而來到了這陌生的國家,尋找留下帽子的主人,希望能提供自己一個“家”。

雖然整場下來,都會覺得很多橋段相似故意為之的設定,將一直擬人的熊置身於人類世界中,格格不入所鬧出的種種笑話,刻意而又理所當然。明白當中要傳達觀眾是關於“愛”和“家庭”,人類接納異族進入到自己的家庭,並慢慢將它視作為自己的家庭成員,最後更將這家庭成員從壞蛋的手中解救出來。所有橋段都是那般的童話而不會讓觀眾感覺反感,種種的邪惡在電影中都被處理成愚蠢。當中的反派,小賊以及冒險家的女兒,他們的結局都以“安全”來懲罰,從樓頂摔下所幸抓住桿子而倖免摔死的結局;而之後被罰服務令清理動物圈,本來是那般有愛的行為就是對壞人們最大的懲罰。

電影必然是發生在英國,開場的一段航拍英倫,再次展現了這麼一個國度全景,密集創新卻更見守舊堅持。細雨紛飛是這國家不變的話題,而當鵝毛白雪飄落,一家人在劃一的樓宇街道中打起雪仗來,又是滿滿的溫情。觀眾為這一幕幕而感動,被入侵,心馳神往地能如小熊那般,融入到這陌生的大家庭,得到一個家庭的溫暖庇護。

超級英雄 – BIG HERO 6

BIG-HERO-6

想想其他觀眾為角色的感動,其實是為了作者編寫的一堆代碼而呈現出來的機器人而已,就覺得是多麼的冷漠而不懂風情。這麼一個可愛處處關懷自己且能夠在需要的時候給予溫暖的橡膠機器人,不是很美好的事物嗎?

但這事物,真的都只是因為冷冰冰的代碼所撰寫呈現出來的而已呀,哪怕最後的捨身取義救主人。

故事還是大路之作,基本每一個角色的出場都對之後劇情的推進有所鋪墊,例如哥哥出場所呈現出來對弟弟的處處關懷以及對弟弟天賦的引導,說明你要不久於人世了;例如主角們猜測事故背後的兇手就是大財團總裁,說明觀眾的看到總裁出場料想其是反派的預期是錯誤的(不過另一角度而言他又是反派來的);而當哥哥的夥伴們以排比形式出場被介紹的時候,說明他們會是之後和弟弟一起冒險征討壞人的夥伴們……其實諸多的橋段鋪墊,於有所觀影經驗的觀眾而言都是能夠預期準確的。

但沒有突破觀眾預期就否定電影的精彩嗎?非也,能夠用其畫面來實現觀眾的預期且將預期表達得多麼精彩,就是別樣的樂趣了。就如哥哥的四個科學怪胎夥伴們,各具特色符合他們研究課題的裝備能力,自是英雄電影觀眾所熱切的,而且喜歡看“顏色戰隊”的觀眾看到這樣的排場列陣,還能夠說不好嗎!

互聯網與家庭 – 夏日大作戰

SUMMER-WARS

動畫架構了互聯網高度融合到現代的世界(或該理解是當下這個世界的平行世界吧)。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諸多管理都與互聯網有關,市民在這互聯網系統中有著虛擬的形象,各種現實中的事務管理諮詢,都猶如虛擬人物在系統中漂游闖蕩。虛擬世界所發生的種種,就猶如現實世界中的各種。

套路的開場,男孩被邀去當女孩的臨時男友回老家,為年邁的奶奶慶祝生日。而聰明的男孩因為一則充滿挑戰的代碼而耗費一晚費盡心思作出答案,所不料的是此挑戰是給駭客程序入侵掌控互聯網世界OZ系統,竊取愈來愈多的用戶信息,掌控並且破壞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而同時,男孩還要苦惱於如何在女孩這大家庭中贏取自己作為男友的尊嚴。

該如何評說這樣的故事呢?或也不該對故事作任何立場評說,因為動畫建立的一個與現實高度結合的虛擬世界,倒會更加具有趣味性。因為將故事剝開,其實還就是男主角如何集結所有力量粉碎敵人的威脅而已。但就是因為這樣套路的故事,包裝上了虛擬世界的形象,而將人物關係綁定在一個大家族成員之間,他們融洽團結和諧的氛圍,讓男孩背後的力量是如此強大。也讓觀眾有回歸到家庭感受家庭溫暖的想法。當都已經高歌互聯網讓彼此陌生的人們能夠發生讓人意外的團結力量時,動畫卻告知,大家庭裡面成員的相互支持理解,會是讓對抗邪惡的力量會是那麼的義無反顧。也是因為親人,才會有那麼痛徹堅定的力量;也是因為親人,才會有那麼悲切的痛心。

除了那幾十口人的大家庭,他們所在的那座日式大宅子,自是讓觀眾有更實際的嚮往和企及了。不過,依舊很反感為了造成戲劇強烈衝突製造一波又一波的劇情高潮,而設定出情況外的成員,讓處於俯視制高點的觀眾頗不舒服的。

和解 – THE RAILWAY MAN

THE-RAILWAY-MAN

在二戰中,佔據了東南亞的日軍還並沒有知道祖國所遭受到的狂轟亂炸,自豪不已的戰爭優勢讓他們驕傲殘忍,無視所作出的任何殘虐。他們俘虜敵軍和當地人民幫他們修築鐵路,而這鐵路鋪滿的是工人們的血與骨。當中就有一名英軍少年Lomax俘虜,他憑藉自己的機電知識,用有限的資源組合了一台收音機,收聽來自祖國的聲音。這事情被監工日軍發現,對他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虐打酷刑,逼迫他說出這台收音機背後的陰謀。而這些酷刑,將少年作為軍人的尊嚴剝奪得只剩下如孩童般呼喊遠方的母親。對少年身體及心靈的虐待,哪怕在戰爭結束後多年,也不曾將他釋放。小黑房就如黑洞般,會將所有的幸福都吸入。

電影敘事平淡陰鬱,猶如中年Lomax獨自坐在海岸邊,孤獨壓抑。並非當事人,或無法理解曾經的傷害及仇恨會如何將一個人的人生毀滅,曾經的噩夢會將生存下來的勇氣磨滅,結束這段不堪的人生。

當以為了卻罪人也能夠了卻纏繞內心的夢魘時,最終也無法做到如罪人一般,而仇恨也隨著年月變遷發生了變化,對當事人的他與自己,有了除了仇恨之外的理解。無論是作惡者抑或是被害者,原來都不過是戰爭的俘虜。電影在表現人物內心的複雜矛盾時,多少覺得是猶豫不決,日軍年青軍官當聽到Lomax說出日本遭受到轟炸時,演員面容上的猙獰明顯是用力過度而不到位的觀感。

或者,並非當事人,並不能理解作為當事人所經歷過的切身體會,也無法理解仇恨化解,對人生的意義。仇恨是過去的,拋下仇恨,才能拋下纏繞當下的夢魘。

天使 – 等一個人咖啡

Café-Waiting-Love

只有經歷過生死邊緣的人才能夠看到天使……於是女孩看到了天使,但卻不知道所以為救自己的帥氣男生是天使。男孩也看見過天使,那個賣香腸的天使叔叔還給他留了一個魔法,當遇見自己喜歡的女孩,就能夠從女孩的後腦勺中找到香腸,而如果女孩也是喜歡他的,就能夠找到豆花,同時滿足到他的兩個食慾。

那麼的荒誕有那麼的無厘頭,無厘頭得讓人覺得可愛,讓觀眾以為這是在看著一檔關於天使的綜藝節目。男孩愿賭服輸,要穿著比肩尼和直排輪遊走在校園,還要拖著一顆白菜做寵物……其實會以為這都是原作小說作者的惡趣味集合,又或是曾經青春的熱血與莫名其妙。當劇中看到那一句字幕,驀然有另一種關於天使的理解,其實阿拓,是如天使那般的,守護著想念他的人身旁,留有他們關於愛的魔法。

電影立足在角色上,每一個出場角色都使得有作用,都想用他們來說“等”的故事,等遇到自己愛的女孩,等向自己愛的人表白的勇氣,等放下心中的悲傷,等TA的道歉,等自己找到讓她不再悲傷的咖啡配方。

奴 – 阿Q正傳

The-True-Story-of-Ah-Q

其實觀眾一直都沒能完全明白《阿Q正傳》的諸多描寫與情節鋪墊意圖。從開篇關於阿Quei在未莊的窩囊日常、任何人都可以欺負的苦惱日子,到之後調戲吳媽的遭遇,再輾轉到城裡打工未果回鄉,想造反而不得造反更悲哀地掛上搶劫之罪名被槍斃,這本都是一環扣一環,環環相關的,但從觀眾所看到阿Quei的眼中,這都是分開無所相關的。觀眾與主角之間的這種反差矛盾,讓整個觀看過程是那般地難以理解而疏離的。

這觀看過程的思考,同樣發生在當年讀者的閱讀過程。

從一個政權的角度來評點小說中的因由,認為這是舊社會人食人的殘酷冷漠無情。但其實,作者當年所想說的,為何不是國人的劣根奴性,那種欺善怕惡呢!這種奴性,是深入在國人的骨子裡的,並非關於社會制度,而是從一代又一代不斷種植下來的。

較之於通過文字的描述,電影中對阿Quei想像的世界,通過影像的手法呈現,卻是如此的生動,使之原來小說的荒誕帶有那麼點的奇幻色彩於其中,而這種奇幻是中國所獨有具戲曲形象的。

女人 – 女演員們

Actress

偽紀錄片形式,一次雜誌封面拍攝計劃聚集了20~60年齡段的6位當時得令的女演員,對韓國演藝圈接觸愈多,對於電影的代入感自然愈強。紀錄片的形式,如讓觀眾站在一旁的視角,營造出切入女明星們的生活來探窺到鎂光燈之下的真實,如當真也不過是一場美好的誤會。

電影基本上通過演員之間的對話來推進,營造人物衝突。開場即是尹汝貞提早到達而引起自己是候補邀請的誤會,之後各演員在內心矛盾是否參與及對同場會有其他女演員的內心不安的表現,而後也仍然陸續到場。同期演員之間的競爭以及性格造就的不安,都在六人相互碰撞過程中顯現。其實觀眾們所期待的,也就是這麼些在光鮮表面下不能看到的“真實”,女演員對自我的否定:老、過時、體態不再、狀態欠佳、知名度不夠……等等的想法,都致使在相處過程中不經意流露,有意表演

對白中所談及的內容,都會讓觀眾真假難分,是否藉著表演的外殼來表達作為女演員、作為自己的真實想法:對同期演員的敵意,對國外市場的在意,對大眾評論的在乎,對婚姻挫敗的感傷,以及對年歲增長青春不再的坦誠……因為他們都在用著自己來表演。

其實她們都在通過“自己”的表演來訴說著作為女人的種種,她們無奈、她們恐慌、她們壓抑、她們無所適從。

婚外情 – Tuesday, After Christmas

Tuesday-After-Christmas

婚外情的故事其實老生常態的戲劇主題,從觀眾而言能夠期待或者能夠獲得的其實皆已氾濫,如何能演繹出戲劇衝突來,就這主題的唯一樂趣了。

開篇就鋪墊了男人與情人在床上的纏綿愛膩,但轉頭時男人與妻子在為給女兒的聖誕禮物的情節,意圖是於這對比中就讓觀眾對男人的選擇有了暗示。諸多的生活細節都將兩個女人在男人的意義形成愈加強烈的反差,情人是愛,妻子是習慣,與情人相處有著太多的愉悅,但與妻子的相處則有著太多的瑣碎。在人物表演的架構上,男人有兩場全裸,一場是開篇的時候和情人在床上的纏綿與嬉鬧,另一場是妻子在洗手間幫他理髮,肉體呈現的兩個場景也暗示了與兩個女人關係的兩種狀態。

在牙醫診所的一場戲實在是“岌岌可危”,早知所有的男人及其情人,在壓抑的對話中讓妻兒都認為他們不過是醫生與病人的關係而已,他們之間並沒有其他的任何關係。每一個對視,三人的每一次對話,都猶如走在危險關係的邊緣,隨時能夠被觀眾察覺所表現出來的不自然,而其實是的,情人的每一次冷靜專業都與之前和男人一起時候的每一個微笑是那般的反差甚遠。這一場戲以一個鏡頭下來,從女兒坐在椅子上,夫妻在情人的說明下了解女兒牙齒的治療,再到之後關於矯牙器的討論,整段戲漫長的觀感也如將觀眾帶入男人的心理狀態中,期盼早早結束這一切。

電影之外,故事的後續有著太多的發展空間,男人離開妻子選擇了情人,但這建立在虛假的幸福家庭關係之上的愛情,能夠走得多遠?

電影的格局偏小,沒有太多的場景以及人物,鏡頭調度上基本以中景為主,固定機位,鏡頭數量並不豐富,帶出來的觀感偏向冷靜,哪怕唯一一場較為衝突的男人跟妻子坦誠一切的情節,也是讓觀眾置於角落來旁觀夫妻的爭執控訴。

救贖 – The Crossing Guard

THE-CROSSING-GUARD

一場意外,年幼的女孩被撞死,而造成事故的車主被判入獄,父母兩人也因此墜入關係的黑洞,父親一蹶不振地流連在酒精與女色之中,母親把剩下的兩個兒子帶走。多年後,造成事故的車主被釋放出獄,他始終無法擺脫奪去女孩生命的罪惡感所折磨,反思着自己的愧疚感。而此時,女孩的父親決定要親自為女兒報仇,一命償一命。

兩個男人的自我囚禁。一個是受害者,一個是施害者,仇恨並沒有因為自由被剝奪而消解,一個用著囚禁過去麻醉現在的浪蕩狀態來記著着自己的仇恨,一個等待罪惡感的制裁。3天的時間,讓一個對於復仇還手足無措的受害者變得信誓旦旦,一個平靜看待被復仇的施害者變得戰戰兢兢。2個小時的觀影時間詮釋這麼一個人性的身份對換過程。

電影帶著相當鮮明的時代感,90年代初期好萊塢電影對於場景選擇、鏡頭調度都有著如此相似的感覺。電影作為Sean Penn的編導作品,會讓人有所期待遐想的,但所實際呈現的整體觀感卻是那般的慵懶疲態,就如結局那般。

盲人 – 推拿

BLIND-MASSAGE

其實對於導演,大抵的想法就是從不能得到公映的導演,每每出品都是要刺激審查的底線,然而這次竟然過審了,大抵是看出為了讓作品能夠稍微廣的接觸到觀眾,該在內容所有所退步的,起碼在情節與畫面上,較之已知的內容是有刪減的。

少了憤怒,多了沉鬱。

一家推拿中心,凝聚了多少失去光明人的生活點滴,生活大小都發生在這裡面,人與人之間的碰撞也發生在這裡面。與妻子小孔私奔的老王投靠老同學沙老闆,沙老闆是個想融入“主流社會”的盲人,他以為自己被都紅的美所吸引而愛慕着她,但其實都紅心中隱隱掩藏有對小馬的情愫,去不知躁動的小馬壓抑着對小孔的激情,這激情甚至讓他借別人的身體來疏泄。一幕幕其實在正常人中司空見慣的情感碰撞,發生在盲人當中,原來也有著那般的“耐人尋味”。

推拿中心每個人都有著每個人的故事,都想要通過每個人的故事表現盲人的遭遇其實跟正常人是那般的相似而又那般的不同。相似,因為都是人,不同,因為是盲。喜歡當中結尾的一段旁白,描述盲人的內心世界,大意是這樣的:

“正常人在盲人的世界中,猶如是鬼神在正常人的世界,對他們又敬又畏。”

有人想融入正常人的世界成為神,有人想反抗正常人的世界與之抗爭,有人安於在盲人的世界中過自己的日子,有人在正常人與盲人的世界左右徘徊。但無論是抗爭抑或安於平淡,都付出着一次又一次的血紅代價。

盲人,就只有靠那一雙手,來開創自己的生活嗎?那一幕停電夾斷大拇指的情節,哭喊得如此撕心,那剖破身體的一刀又一刀驚悚震撼不已,其實細究這一幕,是感受到父母對兄弟倆的偏心,正常二兒子欠下的錢找來大兒子來解決,當大兒子依靠血來解決時,母親那句“兒子你是好樣的!”觀眾感受,這卻是更沉重的一刀。小馬刎頸的一幕,在這公映中並沒有呈現,但那所留在頸項上的疤痕,如他的躁動內斂,卻貫穿全片。

宇宙 – INTERSTELLAR

INTERSTELLAR

其實應該怎麼去描述這電影的感受?震撼嗎,並沒有在巨幕環境下去感受浩瀚迷茫的宇宙,但音效使得觀影環境發生強烈震動是著實讓心臟也為之產生共鳴的。開篇鋪墊是對近未來地球的末日描寫,進入太空是勢在必行的選擇。而往後關於人性弱點的深挖以及人與人情感羈絆之間的糾纏,則是伴隨這單程真相讓觀眾感動的。其實電影無論是獨立角色抑或群體,都是體現出人性面對末路時候的選擇。為了地球如是,為了女兒如是,為了自己也如是,不過選擇不同而已。

宇宙中的其他星體是如何的?電影不過是根據所知印象描繪出一個個的可能,一切都建立在理論之上的想像。凍結睡眠、蟲洞、黑洞、五維抑或時空跳躍,電影很形象地詮釋了科幻物理理論,但這些理論呈現其實還是驗證著一點,人類無法跳脫自己的認識對所處宇宙空間時間表現出真實,當然,導演也並非意在要呈現真實。

而是想通過一個近未來穿越太空的故事,訴說着父女兩人之間的情感紐帶,卻因為跨越光年的距離而無法傳達。因為認知之外的宇宙與所熟知的地球,認知之外的五維空間與所處的三維時空,這無法正面傳達的情感被鋪墊得如此動人而新奇。

是的,父親的時間不過是幾天,但女兒的光陰卻已數十年。忽然想到其實這與導演的前作《INCEPTION》竟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過一個是人內在的夢境,一個是外在的宇宙太空,卻竟然都是無重力而能夠跳躍跨層級的,而目的竟然都是要尋找遙遠空間(夢境與宇宙)之外的錯失情感(妻子與女兒)。

女作家 – 黃金時代

THE-GOLDEN-ERA

“黃金時代”,因為在慌亂之下卻得以肆無忌憚為了生存而過有自己的人生,但過自己的人生,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有人看電影是為了演員,有人看電影是為了文學,有人看電影是為了故事……於是感受一種截然的觀影感受,首其衝的就是鏡頭對電影的入侵,角色不期然的望向鏡頭念白,讓觀眾與故事過程中的人物遭到折斷。

關於故事,隨著蕭紅命運的推進,如其在電影中的對白般“我的緋聞將流傳百世”,其人生一直圍繞著男人而顛沛流離,也遭受到男人們的一再拋棄背叛欺騙,然也繼續活著自己的人生,活著自己的愛情,而無怨無悔,哪怕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傷痛。但讓人怨恨的是,縱使悲苦也堅持着對男人的依賴。不免會問,女人為什麼就要圍著男人轉圈,為什麼就不能為自己而活。當蕭紅第一次遇上蕭軍時,她說她有著尚可以死不瞑目的緣由繼續活著而不選擇自殺,但當沉溺於與蕭軍的愛情之後,她的這份執拗卻失去了。

其實觀影期間,總時而閃過一陣擔心,許鞍華是否能夠掌控這壯闊波瀾的大時代眾生相。但其實電影總能夠看到其過去作品的影子與熟習風格,也於是偏見以為她還是拍當代社會眾生相會絲絲入扣,在平靜中讓人感動。

作家 – DANS LA MAISON

DANS-LA-MAISON

“他失去了所有,但他最後有我一直陪在身旁。”如何解讀這句獨白,所有的一切,是否都為了成為這男人身旁的唯一。到底什麼是真實的?影像所演繹出來的故事是真實,抑或導演所講述出來的真實是真實?從形式來說,是要表現文學與電影直接的關係,而從電影結構來說,則是要道明文學與現實之間相互侵入的關係,但如果再站高一層,更為反轉的故事形式且戲劇衝突來說,這不過是為男學生為了接近男老師而進行的一場借文學欺騙現實的陰謀。

房子裡所發生的一切,在電影觀眾看來是與現實共同的存在般,但不可忘記的是這是要通過影像來呈現所撰寫的故事,而這故事是男學生在男老師的指導下推進的,那是否真實呢?觀眾和老師是被告知真實的,但其實呢?只有學生和編劇知道。

所以,大膽假設房子裡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假的,為何不呢!正如學生來到老師家中所寫下來的故事,老師所看到的不過是通過學生的記述文字所想像出來的現實。但正如老師教導學生作文時所說的,作者描寫人物是有意圖性和立場的,讀者會因為作者的文字而受到影響(欺騙)。

而師生兩人在故事中關於一個男生之間的吻而發生了爭辯,“難道你以為我會因為這吻而開心嗎?”關於這段描寫,也一定程度證實了觀眾的這想法。而其實一個老男人因為被一個年輕男學生一篇文學而喚起內心的慾望,何不極具戲劇衝突而大俗共賞嗎。結尾,師生兩人關於一房間裡兩個女人的爭吵所引起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想像,也呈現出兩種不同立場。開篇關於學生校服的決定,男老師的不屑其實也從側面暗示其內心的反叛。

戰士 – Time Has Come

VOICI-VENU-LE-TEMPS

自從[湖畔陌生人]後,對Alain Guiraudie的風格印象以為是帶有寓言性的,在漸進的故事中其實掩埋了另一重的說法。“時間到了”,“當我可以做愛的時候,我已經死了。(直譯)”這麼一句互文的對白,串聯出兩條故事線之間的意圖。主線是主角戰士要追捕那綁架城中富翁女兒的綁匪,另一主線是主角男人掩藏着自己內心的愛慕而不得的失落。

其實在此作中,能夠看到之後[湖畔陌生人]相似的元素,同性戀和森林。雖然主角Fogo一直愛慕着那已婚的白髮男人,但卻苦於男人對自己感情的一直排斥而讓他抑鬱不已,只有與銀行家的婚外情才能稍微滿足情感和肉體的意欲,其實觀眾對此中有着那麼道德價值觀排斥,心意和行為並非一致的

故事有着後現代的表現,故事時代背景是架空的,現代與中古之間的穿插讓人物的服飾和場景不時有種強烈的衝突感呈現。也是因為此中衝突感,使得電影所帶有的寓言意圖更加明顯。白髮男人一直研究的做夢機器被妻子破壞了,當他想要找妻子問個因由的時候,卻發現妻子在勾引Fogo玩弄着他的陰莖。但這段撞破的橋段並沒有所預期的對於情感欺騙的肢體衝突,而是因為妻子破壞自己的“夢想”所發出的抗議。當“夢想”和“家庭”的束縛不在的時候,白髮男人也釋放了所有,嘗試去接受Fogo的情感。但最後,他站在被破壞的機器旁自慰,當Fogo醒來發現的時候,時間已經錯過了。時間到了,但時間也錯過了。

其實,這是關於“錯位”的寓言,其他戰士將之前那個綁架富翁女兒的戰士給處決了,但其實殺害富翁的兇手是另有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