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族 – 駱駝移動圖書館

THE-CAMEL-BOOKMOBILE

書中提到這麼個問題:當外來以為擁有先進文化的人進入到原始部族,以為用他們先進的文化可以幫助原始部族的落後,而這幫助,又是否真能夠幫助原始部族的人們擺脫生活的困境呢?

而問題的答案,並不以為作者有給出,因為這是一個不同立場有不同答案的問題。正如結尾時圖書館長發表的意見所提到,“他們想要成為你們所謂的‘更廣大的世界’的一部分嗎?”“當然咯,如斯維尼小姐發掘出的那樣,他們中間有些人是真心想加入我們的。”有時候人們抱著善意地去幫助,其實可能是好心做壞事,起碼在對方的眼中是這樣子的,那就已經失去了幫助的意義了。這甚至僅僅是為了滿足幫助者自己的虛榮心而已。

這是一個矛盾的問題。

所謂先進的西方國家因各種理由利用駱駝將圖書運送到所謂落後的非洲部族,將他們自以為現代的知識教予給被認為落後的部族成員,他們用他們的眼光來衡量落後,用自己的意願去解救落後。無可否認落後是有所需要解救的,如非人性的割禮,但是,部族本身所有的智慧和領悟有時是現代文明所無法解釋且不如的。但在文化的碰撞下,“先進”會以自身的富有來證明其正確,而讓“落後”屈服受教。

文化單一性,可能這也可有所解釋了。而有時候這些幫助,可能是對一種文明的毀滅,畢竟,這些幫助並非真為了“理想主義”而開展的,這是圖書館長說的。

電子閱讀 – 荒島圖書館5

CityPictorial300

《城畫》每年最值得期待的一期,就該是《荒島圖書館》了,不單是因為其專題以“書”圍繞,更讓讀者欣喜的是整期的欄目都能夠從大小角度地以“書”來切入討論,完整一氣讓人翻來不覺神散。

已出版至第五期了,專題也就進行到第五年,結合如今出版閱讀環境,傳統紙質書也日趨衰落,新興的電子讀物也成為燙手香芋,必然地成為熱議的話題。數碼產品的熱鬧推出,其平台上豐富的電子閱讀軟件更是讓讀者可以擺脫以往沉重的磚頭而選擇數字化的讀物。而且不再受到紙質出版地多重環節約束,出版週期也大幅縮減,出版普及範圍更是得到全球化的開拓。於是,那本《喬布斯傳》成為當今電子出版的一個典型案例分析,不過,本人沒有且並無意願拜讀

特刊有趣的編排是,由傳統銷售紙質書籍的獨立書店,至介紹古老的活版印務,更像是對傳統出版銷售的一次祭祀儀式。之後就是各種的書籍推薦。如以往專題都能夠讓讀者看到日後的“想讀”選擇,那今年或是讓讀者們開始思考“想用”的選擇,是繼續傳統紙質閱讀抑或被專題的各種介紹來嚐新地去接觸電子閱讀。

想來,過去曾如此熱衷於在各種環境下翻看口袋漫畫,猶在睡前更是翻看得歡愉。如今,不單是因為翻漫畫的慾望減了,閱讀工具也開始往電子轉移,這兩年中不曾購買過一本漫畫,都是在動漫網站來在線閱讀。想到如此情況,是因為國內漫畫印製依舊頹廢的情況,抑或真是電子閱讀的即時便捷的優勢吸引呢?

而對於傳統閱讀,是否應該慶幸,如今開始熱衷文字閱讀,而都是在紙質讀物上進行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傳統閱讀情懷是否依舊有其存在的意義,它更加可以讓讀者感受到深度閱讀的實在。

死亡 – 小貓奧斯卡

makingtheroundswithoscar

這是巧合嗎?開始發覺近些時間所接觸的各樣事物都與衰老與死亡有關,這本《小貓奧斯卡》也如是。

書名雖是以貓為題,但實際閱讀,不禁覺得這更像是在探討人面對死亡以及阿茲海默病症時病人以及親人所表現、所面對的種種苦難,或者,尤其是在身邊守候陪伴的親人們。大衛醫生因為想更多地了解這只可能可以感知死亡的貓而逐一探訪曾經和這只貓有接觸的病人的家屬們,借他們的經歷來更加確認自己的懷疑。但其實,作為讀者,跟隨醫生,所看到的是親人們因為最愛的人患病正不斷衰老瀕臨死亡時的哀傷,以及他們逐漸喪失記憶和自理能力時的無力感。那些病人,可能是自己的丈夫、妻子、父親、母親……自己最愛的人,但當他們已經慢慢失去對這世界的認知能力,失去對自己的記憶徒留下恐懼,那只能讓讀者讀到的是無奈。

作為一隻貓,可能就作為一個旁觀者,是可以感知到死亡,從而陪伴在將逝者的身旁。但,也就只是陪伴而已。魯本斯坦夫婦的故事作為一條副線貫穿全書,讀者見證着妻子魯本斯坦太太從被檢查出患有阿茲海默病,到後來身體日漸衰老變差,最後連相互扶持達半個世紀的丈夫也忘記,最後就只有一隻貓和護理院的護士們的照顧,獨自一人離開這個世界。而之後她所躺過的病床,會迎接下一位的病人。而那隻貓,可能也會一樣地在病人將死的時候陪伴身旁……

或者,阿茲海默病人都會孤獨的離開,他們忘記了自己所擁有過的,但身邊一隻小動物的相伴,讓他們可以抱有信賴與安慰。

雙面人 – 相生

bloomingmagazine02

《朝花》,這是又在歌頌青春與冒險的雜誌。

青春要勇於嘗試,為了那被人取笑的理想。但顯示又讓人無奈,選擇在不同場合飾演不同的自己,有時或者連自己都不齒。但於是,又在這現實中摸爬滾打。“相生”,重疊人像封面,只能理解是要表現雙面人生。

這又是一期文字脫離於攝影的雜誌,或者這不是命題作文的拍攝計劃,這僅是作為一本“攝影誌”。但作為讀者,翻看攝影作品真不陌生,還是那種小清新的色調,沉鬱的紅,清新的綠,透亮的藍,矛盾的黑與白。

人生課程 – 相約星期二

TUESDAYS-WITH-MORRIE

其實不過是一本“心靈雞湯”式的大眾讀物,告訴讀者對生活的種種認識,勸告放下生活的種種自我壓制,重新認識自己的人生。但,這一切都是出自一個即將死去的大學教授的體會,但現實中多數的人是為着生存而生活,而他們的生存依賴着財富、尊嚴、婚姻、子女等等而繼續。

更多的人是依舊沉溺在大眾建立的價值體系中而無法自拔,他們不斷爭鬥以獲取更多的財富來證明自己的成功,來引起大眾的關注,雖然書中說“如果你想對社會的上層炫耀自己,那就打消這個念頭,他們照樣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對社會的底層炫耀自己,也請打消這個念頭,他們只會忌妒你。”是的,這似乎告訴讀者不需要去爭鬥,因為其實沒有人在意,但其實當擁有更多的財富時,就不是別人看不起你,而是你看不起別人;而底層忌妒你,所帶來的虛榮感已讓你欲罷不能。而雖然,這一切所可能換來的是內心的空虛與寂寞。

愛情和婚姻還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對方,你們的關係就會有麻煩;如果你不懂怎樣妥協,你們的關係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彼此不能開誠佈公地交流,你們的關係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沒有共同的價值觀,你們同樣會有麻煩。你們必須有相同的價值觀。

可以說,這是整本書最為首肯的一點。所謂的價值觀,其實包括着太多太多,對自我的價值認識,對尊嚴的價值認識,對對方的價值認識,對外物的價值認識,對他人的價值認識,對性的價值認識……如此種種的價值觀,統一的價值方向才能夠更好地相伴同行。而要在關係進行當中相互影響對方以改變,那是一個麻煩,或者是無法逾越的道坎。但另外,這僅僅是維持關係的重點,而開始一段關係的各自的審美價值則又是另一個重點。

人生的課程何其多,而要將他們一一學習且轉化為實際生活應用,則又是另一門的學問了。讀一本書,就僅僅是對自我的提醒,給自我的一次心靈安慰,讓自己繼續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其實再想想,這都不過是各大社交網絡上不斷被轉載的罐頭話語而已。

選擇 – 2011電影黑皮書

MovieView502

2011年應該是看新片最少的一年,無論從任何途徑看的。於是不知道好萊塢電影的依舊熱鬧,也不知道中國電影的虛火,也不知道台灣電影的復甦與香港電影的沉寂,更不知道歐洲電影的繁花似錦,更更不知道日本電影的沉悶與韓國電影的多樣。其實,認為專題所涉及範圍應該囊括至東南亞電影,這新起被關注的影視製作地域有着更加鮮旺的活力。

2011選擇(專題推薦而尚未觀看而又有所興趣的片目)
Drive
Hugo
Midnight in Paris
鋼的琴
Melancholia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Carnage
了不起的亡靈
熔爐
我愛你

故事 – 這些人,那些事

These-people,-those-things

較之陳昇同樣所描寫的鄉土故事,吳念真所回憶記錄的故事要酸楚,無論結局是如何的大團圓,過程總帶著淚水與無奈,以及小聰明般的欺騙。

真如腰封宣傳文案所寫到的,“台灣最會講故事的人”,吳念真所描述的故事確實能夠牽動讀者情緒,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小故事,卻可在當中似乎看到了人的內心情緒波動,面容變化。

“心底最掛念的人”,是親人,尤其《遺書》一則,是作者弟弟的故事,作為人兄回首那個作為名人弟弟的弟弟,強烈的哀傷只能藉以第三人稱“他”的角度來敘述回憶,也再次表現出所謂的造化弄人,哪怕是同一個父母生出來的倆孩子,也會因為各自際遇不同而開始截然不同的人生。

“日夜惦記的地方”,那是台灣鄉下的故事,破落貧窮卻充滿溫情,落後封閉又充滿無奈。尤其當中《秘密》,賣婬女從良但終究敵不過所謂的生活重新走上賣肉的日子,作為讀者也就如作者以一旁人身份般看在眼裡卻無能為力。

“搏真情的朋友們”,是作者當兵的日子以及以後出來工作後夥伴的故事,五味雜陳。《茄子》一則尤其,雖是重口味然卻如此真摯,同袍長官撞火車被碾成一塊塊的碎骨爛肉,守在一旁是因為作為士兵聽命於上級的命令而不可逃,但這種經歷卻讓人感受到生命的荒誕。

“一封情書的重量”,盡是蠱惑的男女愛情故事,看似忠誠的男女關係其實充滿的是背叛與謊言,而彼此就天真地甘願去相信這些美好的謊言來維持美好的幻象。

“這些人,那些事”,想來,其實是否就不過是在看着《故事會》般,平凡的生活卻盡是簡單而感人的故事。引用他人所言的,導出的叫做“情意”二字。情意這事情是一樣很奇妙的事情,似乎就只存在於中國人中,它可以讓人被神化,也可以讓人沉淪腐敗。

愛情學 – 理科愛情

CityPictorial297

愛情如果可以計算,那是否可以得到一個滿分成績而順利畢業無需再做研究呢?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實在有着太多人類當今科技所難以解釋的情況。所謂的學科研究,真不過是為了節日所作的命題作文,純粹一個紀念禮物。你會為之相信嗎?甚至乎,僅僅是以為這期的專題完全是毫無營養的快餐,但求過得一習慣性閱讀。

緣分說之是概率學,婚姻資本重組說之是經濟學,兩性吸引說之是量子學,愛情所帶來的喜悅幸福感則說之是生物學。愛情似乎變得如此的清楚明確,猶如公式般言之即明。但,真的如此明白嗎?開玩笑!最終告訴你,不外是數據理論遊戲。

從未如此完整地將特刊的短篇愛情小說閱讀,一如對當今男女愛情觀的印象,讀來盡是消極與疏離,人與人之間盡隔着一道無法且又不願逾越的心坎,以保護不被人看透的安全感。

吐槽 – 毒舌北野武

WARUKUCHI-NO-GIJUTSU

所知道的北野武,有著他獨特的冷幽默,冷眼旁觀而一針見血,對事情有著他獨特的見解,且又以他獨特的態度來針砭所看到的奇怪現象。但當翻譯過來後,猜想那種原來應該有的在話語間流露出來的冷言冷語因此而削減弱化,總覺得讀來生硬。

書中談及日本舉辦世界杯、大阪申辦奧運會、法官向未成年少年買春醜聞、從《國富論》來看貧富,以及全書最有意思的談“戀愛論”與“相對論”。談戀愛論,是北野武肆無忌憚地以一個色胚的角度來討論男女情愛,實在而又在話語間招人厭。而相對論更是看出北野武的聰明,尤其他將核分裂比喻成同性戀三角關係,相當有意思。

雖然,有時候是以為北野武是那種正兒八經的木訥導演,誤會他的性格也猶如他的面容。而其實,他也依舊有著普通男人的俗氣,追求,慾望。他的聰明不是他是否看透這一切,而是他看透且理所當然自己所具有的一切,“是一個爛貨,又如何”的態度。在書中,是這樣讀到出來的。

有時候,就因為是一個爛貨,才能夠肆無忌憚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以聰明的話語來挑釁所看到的一切。

禪理 – 戒嗔的白粥館

JIECHEN-DE-BAIZHOU-GUAN

所謂禪理禪機,其實又何不熟悉,並不陌生。只是很多時候道理放在那裡,不願去從中學習教訓。偏要以看似生動的故事軀殼來包裝,待人欣然接受。明知故犯,人性本如此。又有時候,人性脆弱如此,需要稍微地來安慰那嬌嫩的內心,傾倒一碗心靈雞湯,告訴自己其實無需在意人生種種不如意,淡然面對自有人生樂趣。

一碗淡米粥,平白無奇得讓人乏味,其實人生種種或也就如此乏味,如果適從其變遷的話。當經歷風雨波折過後,看盡千帆逝去的時候,或可淡然面對一切,因為所有都曾經歷,已無憾無悔,能享用一碗淡米粥已是福氣。而尚未品嚐佳味未知酸甜苦辣咸盡是何的時候,能夠抵住內心的好奇而淡然享用一碗淡米粥,其才是最純真最質樸的內心。

十年 – 給十年後的我

Rice10

十年,如果2012世界末日並沒有對世界造成太大改變的話,那十年後的你,會是怎樣?依然孑然一身,在孤傲中冷眼周遭一切,徘徊在崩毀的邊緣?抑或是將自己從種種牢籠中解放,不受過去或現在的種種觀念所約束?又抑或是將自己推向另一個認為是適合的處境,在危險的平衡中壓抑摸索?

未來是不可預知的,因此才讓人生有着如此的樂趣。是有想過給十年後(或數年後)的自己寫一封信,提醒自己過去所曾經相信的,希望日後的自己能夠依然記得當初,只是行動力不濟,一直不曾實施。但又其實,那不過是給未來的自己一種情懷與哀傷,罷了。過去是不能改變的,未來或者是不能絕對決定的。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

一封十年前的信,不過讓自己或欣喜或感傷那些曾經,那些青春,但那都是如此無力的過去。曾經後悔“不曾”,也曾經後悔“曾”。十年前的信,玩具而已,名之為“感傷”的玩具。

追 – 睡遇而安

bloomingmagazine01

用了一程昌崗-寶崗的地鐵時間,看完雜誌,如封面言,攝影誌。為攝影作品而配文字的雜誌。

一本精緻的獨立誌,簡約幾乎無的排版設計,純粹得幾乎只是個人夢囈的文字,訴說着漂泊游離。內頁攝影作品幾乎都是一個瘦削的男孩在大街小巷枕着白色枕頭睡於路上。無需在考慮哪裡是家,哪裡是屋,只需一個枕頭,在海邊石灘亦可裸睡於天地間。

其實,編者不會在意於“睡”,但又確實是以“睡遇而安”為題。為了理想,拋棄所有,只需一個睡枕可讓身體恢復繼續追逐的力量。

又被提醒這句話,“我只知道,有些事如果不去做,那就會後悔一輩子。”但其實,有些事做了,也會後悔一輩子,不是嗎?

肌肉崇拜 – 健與美

THE-OUTLOOK-MAGAZINE-114

肌肉是什麼?是力量的象徵,當擁有力量愈大,就愈是迷人,潛意識裡不是對肌肉的崇拜,或者是對力量的崇拜,強大的外表會讓人誤會相應的強大力量。

美,是有所相對心理暗示而言的。

當Eugen Sandow第一個以“大力士”出現人前時,肌肉還只是作為長期體力勞動所練就的身體反應。而之後,經過精心鍛煉而具有線條美感的肌肉,則以身體藝術來呈現人前。曾經的肌肉還只是以希臘神像作為標準,而時代變遷,不斷追求外觀的強大成為主流價值,於是當今的健美大力士體型是遠超20世紀初大力士的數倍。

而因為肌肉所具有強烈的男性象徵,同時為展現肌肉所盡最大限度裸露的肉體,更是使得肌肉展現造成心理遐想的結果。有時觀賞的肌肉,不單是為線條的美感,更是對強大男性的心理渴求,這種渴求帶有強烈的性渴望於其中。

自殺 – 當我們一起去跳海

A-Charming-Mass-Suicide

自殺,真是想都不曾想過的事情,哪怕是經歷看似最不堪的時間,也不見有放棄的想法。又或者,其實是曾經有過,只是因為被之後更加不堪的經歷所覆蓋了記憶,而忘記了。

自殺,或者不過是一時衝動的。失敗、失意、失婚、失業,當面對失去了所習慣的現狀,就會變得徬徨,無法面對以及想像往後的一切。然而其實,當從所習慣的一切中跳脫出來,才發現世界原來並非所習慣的那般,其實有着很多美好,是過去所不曾感覺到的。而一次尋死之旅,不過是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去嘗試感受過去所不願意、不敢、不屑、不曾想過的世界。然後從這次旅途中,重新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故事更像是角色扮演的旅程,在經歷自殺者們的故事,也帶領他們同行往世界盡頭,共同與這個世界離別。其實,當人面臨盡頭,遇見與自己有著類似想法或者相似經歷的人,發生心靈共鳴的時候,也就發現了彼此的依靠,也就發現世界其實並非只有你一個,而因為這樣,世界才依然值得你去留下,你去愛。

自殺團,與其說是為了自殺,不如說是為了尋找不自殺的理由。當真正面對死亡的時候,求生的慾望就會如此可恨地背叛曾經的堅定尋死想法。諷刺的,有時是求死的並沒有死,欲生的卻因為長期因為生活折磨至病魔纏身而猝死。

其實,也一再告訴讀者,老天就是如此愛捉弄凡人眾生。

旅遊 – 一個人私奔

THE-SOLO-TRAVELLER

於一個幾乎從不曾離開家門遠行的人而言,旅遊是一件如何神秘的事情。有人說,假如放下小小的顧慮,邁出旅程的第一步,人生也就開始了。是吧,是吧,於自己享樂在過分保護中的怯懦,從不否認。

整本書,偶有幾篇是得到認同,而其他多數的作者個人風格之處,倒不得待見。但在《追》一篇中,是可以得到認同的,尤於本人而言。

德國哲學家康德,是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我不知道他需要多少女人(康德終身未娶),但他一輩子從未離開過出生地哥尼斯堡。如果無邊的想像勝過走萬里路,那一棵小樹也可勝過一片森林。

從不期求遠走,也不願歷遍人群種種,只想在斗室之中,煩膩地過著每一天,了卻殘生。

作者是一個喜愛中國的香港人,起碼從她的文字中可以感覺到她對這片神州的感情,但這種感情是相對的,沒有一面倒的讚譽,更沒有一面倒的不滿。或因如此,而讓人覺得其中的冷靜。行經世界,在遍尋各地風光之後,比較之間,才會覺得其言的客觀。

雖作者文字間會有所偏激而讓讀者不悅,但在昨讀到書中一篇,也能再引得共鳴的。

有人花了一輩子,就為了等一個人。一直等,一直等,有一天你終於等到了,竟發現也不開心。等待,往往最作弄人。

沒有人喜歡等人,但有時卻無奈地在等人。但當等到了,其實就不外如此,其實往往所等待的,不過是所幻想的,事實始終是殘酷的,並非如幻想那般美好,幻想總會不受控制地向右走,走向美好的一端,然而到盡頭時才會告知:對不起哦,您走錯路了。

其實不喜歡看遊記,尤其於筆者此類從不敢邁出旅程第一步的人而言,那一幅幅美景猶如對自己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