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漫畫 – 日漫物語

THE-OUTLOOK-MAGAZINE-138

關於日漫,有着太多的話語憶記,哪怕業已疏遠多年,一但碰觸其中歷史,讀者的青蔥憶記也被一起牽連拉出。對於漫畫的定義,其實偏向於狹義的日產漫畫,黑白的點線間,演繹出無窮無盡的故事。如今想來,對於漫畫的鍾情,或在於其創作的“霸道”,幾乎完全可以一人獨力完成一部鴻篇大作,一切就只需要一雙手描繪點線,當中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其既融合了文學的文字詮釋也結合了電影的鏡頭觀感。

其實雜誌專題中的報導記述,已是不知被反复講述多少回的歷史。而日本漫畫歷史的元祖人物手塚治虫的奮鬥歷史,卻才曉得跟印像中的某些日本“故事者”有如此類似的經歷:年少被欺負逃躲在自己的世界當中,而往後就更將自己的世界掩藏在自己的創作中。但往往就是在這種人身上,更能看出堅強的毅力和氣魄,以及面對困難的決心。自卑者,卻往往為了掩飾自己的內心脆弱,而要使用各種手段來掩飾武裝自己。

而關於日本漫畫的發展歷程,以及創作者背後的輝煌及心酸,又及三大漫畫連載誌的興起競爭以及萎縮,其實也從側面講述了讀者所經歷,90年代初日本漫畫的經由海南美術出版社的正規OR非正規出版,而後口袋漫畫的大肆蔓延及推動國產漫畫的加快步伐,而後在“指引”下的發展以及非正規日本漫畫出版物被互聯網的蠶食……異國的演變又何不是讀者本國的所經歷所感受?

而日本漫畫的多樣性,也讓讀者感受到成長過程所經過的閱讀經歷,從少年熱血漫畫到口袋少女漫畫再到重口味的青年漫畫,後回歸到想覓尋曾經單純的少年漫畫而不得只可選擇多樣性的閱讀來滿足,最後致閱讀能力的衰退(可能)。其實翻閱這漫畫專題報到,又是一次讀者可憐地祈求回到年少過往曾經的希望。

而日漫專題之外,更驚喜雜誌結合到ACG的方向而撰寫了一篇關於任天堂遊戲公司中興之祖山內溥的回顧。文章雖短,但卻結合回顧到了任天堂電子遊戲的發展歷程。其帶領之下的任天堂所創造的電子遊戲王國,又何不是讀者另一段美好的憶記呢!

唱片鋪 – 漫步摩登老城區

c'est-si-bon-016

新發現的又一本關注城市人文的小雜誌,份量足夠不多不少,恰到好處。016封面故事,回到台灣一個老城區,大稻埕。

其實無論哪裡,是海此岸抑或海彼岸,在蒼舊之後,是亟待復生的朝氣,是記憶拯救了頹敗,是記憶的故事使之得以延續,以嶄新的面貌來保留衰老。可能昔日這裡不過都是瀰漫着腐朽的味道,一切都是讓人想到哦生活。而如今,饒有想法的年輕人在世者,會以他們的手藝、見聞和經歷,填塞進這被掏空的舊城,設計工作室、酒廊、小飯館、衣布店,又抑或唱片鋪,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去挽留昔日舊城的故事。

很喜歡當中關於一家唱片鋪的故事,昔日往年,還沒有數字音樂,都還是實體唱片的年代,聽眾要去買唱片,走進唱片鋪,是不能夠自己肆意挑選的,而是提出自己的所需,讓老闆來進行提供,想來這其實猶如藥房那般。“醫師”會根據“病人”的需求來提供針對的音樂療藥。而一家唱片老闆的作用,其實更明顯地是表現於此:通過自己的音樂經歷,來推廣介紹給更多聽眾更多好音樂,代代相傳之間是人與人之間美好的交流。

於是,讀者想起了以前經常光顧的影音店,客人雖可以自由挑選,但老闆更希望是被告訴所需要的類型或方向,來給予建議推薦。而讀者曾經因為在沒有把之前買到的電影看完就又去淘碟,而被老闆給重重地責備了幾句,相當尷尬。這故事,是否曾經一再又一再的講述過?

原來,舊城新貌往昔記憶這些故事,無論在哪裡,都是如此相似的,無論所說的是粵語抑或是台語。

堅持 – 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

Kiseki-no-Ringo

在日本一個蘋果園裡,一個叫木村的老人,他種的蘋果比一般的蘋果要美味很多很多,要食用上這蘋果所制的蘋果湯,需要等上半年的時間。而如果把蘋果切開兩半放着,它也不會像一般蘋果那樣果肉變灰,而會散發出一陣陣清香的果味。

而這,是因為這些蘋果是使用無農藥的方式來種植的,以最自然而不經人工養料農藥灌溉來進行培養,依靠蘋果自生的生長能力來結出這美味的果實。而果園主人木村,只是協助蘋果給予支持協助,讓蘋果順應自然地來成長。

於現代農業來說,無農藥是難以想像的,各種蟲害疾病就已經阻礙了這種培養方式的進行。在探索無農藥培植的過程中,漫長的探索等待是沉重的代價。遭受的鄙視質疑是無法迴避的過程,而為此探索所負上的時間耗費、期望落空是何其沉重的代價。在完全實現無農藥之前,探索是艱苦的過程,而要如何撐過這其中的艱苦,則是對人意志力的考驗。

讀者不樂於閱讀人物傳奇,往往認為執筆者的立場和角度會導致人物的真實性削減,藝術的後期創作會使得故事在真實與創作之間游離。但讀者因為書名“傻瓜”而有所觸動,敝認為,願意堅持的人往往因為有那麼一種“傻”才會讓之無悔堅持,而哪怕在面對到錯誤也甘願繼續自己的錯誤,“聰明”是不會這麼做的,聰明會機靈地進行變通,來讓自己避免錯誤和損失。而現代文明的發展,又何不是聰明所引領,而因為“傻”所以倒退,才會想要回歸到依賴自然而不是改變自然。

現代聰明的,但現代的蘋果不如原始的蘋果美味好吃。

詭計 – 失踪者

The-Missing-Person

敘述性詭計,經過這一次閱讀體驗後,徒認為是作者對信息的不均等處理,而將讀者置於信息不足的情況而處於一種一直受騙的狀態中,至結局揭曉之時,恍然大悟。又其實,並非“悟”,而是“竟是這樣”。讀者一直處於被動的情況中,本來推理小說所能夠得到參與樂趣,卻因此被否定,樂趣淪為最後的受騙。

十五年前在久喜,三個女性意外失踪,都在每週的星期一;十五年後,又開始出現女性失踪事件,而十五年前失踪的三名女性的屍骨也在此時被發現。這十五年間所出現的失踪事件,背後是否有所關聯,而這失踪事件背後,又隱藏了什麼樣的秘密……

一名紀實作家帶同他的女助手因為十五年後的久喜失踪事件,而開始調查十五年前的失踪事件,探尋其中所可能出現的關聯。當折原一以作家、助手的角度開始尋找失踪事件的相關人員,也似乎要帶同讀者可以探尋到真相。當各種描述和細節都將讀者指引去那名律師、要指正律師就是失踪事件的罪犯時,當所有關鍵人物都要聚集在那黑暗的雜物房地下室時,折原一告訴所有讀者,你們都被騙了,都錯了。那個兇手罪犯一直就與讀者同在。如此的詭計,當然可以認為這是將帶入又一場推理中,能夠察覺文字間的伏筆,則可將答案找到,而可以成為這故事的偵探。若不能,最後就只能遭到欺騙,被抹殺了推理閱讀的樂趣。

是的,讀者這是一次經歷亢奮與期待過後,被欺騙的失落,玻璃心之極。

助手在潛入嫌疑人家後被襲擊的經歷,為什麼沒有告訴自己的作家老師,這種疑問一直壓抑着讀者的閱讀過程,不但怨恨此女孩的愚笨和自作聰明。然而當答案揭曉時,讀者認為這是無可奈何的硬傷。

少年 – 綠野黑天鵝

Black-Swan-Green

這只是一個青春期男孩的故事,他的一年光景,一如所有少年的青春故事,除了各種暗自哀傷的煩惱,就是各種為情所困的壓抑。而可理解,這樣的一個男孩故事,是作者的憶記,藉此為線索,串連出一個時代的點滴,喚起那年代英國少年們的共鳴。

但這些共鳴不屬於讀者的。雖然知道當中泰勒想去看的1981年上映的《烈火戰車》,而因為2012年的倫敦奧運表演。但那個時代少年們對這電影的狂熱,是讀者所不能感受的。而當中少年所經歷的時代價值觀,也是讀者所不能感受的,就因為跟着媽媽一起去看電影,而被認為是同性戀,懦弱的。但當時的少年就只有十三歲,與媽媽相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被過分“催熟”的價值觀,扭曲了孩子們單純的時光。

到底是讀者過分單純,所以無法體會偷窺男女做愛那臉紅耳熱的快感。但那種被欺負的怯懦內心爭鬥倒是幾十年都不會改變的集體回憶。校園暴力無論在哪個國度哪個年代都不曾停歇。就因為男孩家境富裕而有稍微的結巴,於是受盡同學們的欺負取笑。但慶幸,又或憤怒,作者最後讓男孩還是成了一個善良的人。當他撿到經常欺負他的同學的錢包後,過去受欺負的憤懣和拾獲不報的內疚不安在強烈爭鬥,最後所謂的天使勝利了,把錢包還給那個同學,但他並沒有得到感激。當然,善惡必報是美好的,同學最後發現自己的女孩去跟別人偷情,一路之下驅車遠走,卻不料撞車,把自己的一隻腿也賠上了。

要說欺負別人的代價是永遠地失去一隻腿,太大了,那這就不過是旁觀者們不知痛癢的評論而已。

390頁的閱讀量和閱讀時間,較之以往,於讀者而言,是很好的一次進步。對於當中的譯文,偶有不解和囫圇,一是因為語句文法,二是當中的歷史背景,於讀者代入感而言是有所挑戰。

兒女 – 無後為大

無後為大

隨著年齡愈长,所要面對的問題就愈多,尤其到了而立之年,為之的親人會開始關心起往後的打算,婚姻生子自是首當。他們會問你為什麼不為什麼不,但其實很多時候這是一種相當無禮地暴力,私定義為情感暴力,以“關心”的名號來侵襲別人的私隱。

回想自己,該是高中開始已經有不生兒女的想法,而在到對自身了解之後,這種想法則更加確定。不過當時,其實並沒有如書中所提到是考慮到當下環境的原因,而僅僅是出於個人原因考量。但在近兩年,不單是要說服自己,更是要說服親人,而下意識地蒐集相關的理據來支持自己的想法。

環境:未來的環境還適合孩子們生存嗎?在未得到他們答允下而將他們帶到這個世界,讓他們經歷未來更加惡劣的環境(自然、社會),這是作為父母所思考過的問題嗎?如書中提到的,人在無休止的作惡,地球在不停息的惡化,天災人禍在不間斷地發生,真不知道孩子第二天醒來,看到的是否還是我們自己所熟知安心的世界。

學校:作為經歷過校園暴力的學生,對於子女之後所要進入學校,是要承受着多大的不安,連學校裡面的教師都不能保證學生的安全,那又如何能夠放心將他們養育至成人?而再說現在師不為師,做盡各種禽獸不如的事,則更加讓人卻步將孩子帶至這危險的當下。

父母:所謂父母,是孩子父母的父母,也就是祖父母。那種補償心態和情感轉移,都會讓祖父母們抱著多麼冠冕堂皇的言辭來溺愛孫兒。那種不合時宜的溺愛,將可能害到他們的子女,以及子女的子女。

到底生育孩子是為什麼?可曾問過自己,是為什麼。

都會故事 – 台北人

mogu-34

發現了又一本的台灣獨立雜誌,簡潔純粹的排版,更多以文字和圖片的簡單組合來詮釋專題故事。叫讀者所愛戀。

台北,非讀者所能明確認知的地方,關於它的一切都不過是從影像口耳傳遞間了解。它很國際,它也很本土,以致裡面居住着各色人物,或是本地或是過路,但在這城市裡都留下他們的腳印,他們的故事。

尤能在其中《台北人》同名文章中讀到這城市裡的故事,有他有她有他和她也有他和他。其實,這些故事,如此陌生又如此相識。這個台北不也是這個的廣州。所謂的陌生,其實都不過是發生着相似的故事,講述着相似的人與物。那個穿仿丹寧襯衫的男人、那個老外、那個壯碩的光頭、那些青春、那些喇嘛……雖然在遙遠的都會被見證他們的時刻點滴,原來在彼方的這裡,其實何不也是發生着同樣的故事。

翻看異城的故事,或者並非是要知道異城有着如何的差異,而是想在其中發現彼方的當下所在,其實有着類似的事情,不為自己所知的發生着,被擦肩而去。而從一個第三者的角度,才得以用稀奇的眼光,探尋本應熟悉的遙遠故事。

自由的工作者,又有誰不想在束縛的工作當中得到自由呢?自由,或在乎是否能夠放下被事物限制實現自由的束縛。

閱讀·惡 – 荒島圖書館6

CityPictorial325

何時開始,閱讀成為了重口味的宣洩,通過文字的各種描述來讓自己麻木的神經得到興奮。《腸子》算是惡嗎?《對鏡成三人》算是惡嗎?《只愛陌生人》算是惡嗎?

讀者應該也在踏著惡的閱讀之路,在閱讀人性之惡時感受自己的虛偽高尚。何其美好。

其實這一期的《荒島圖書館》,仍然延續了上一年的電子閱讀話題,只是這一年,因為移動端的出現以及各種應用軟件的成熟,讓這電子閱讀更具有思考性。讀者也開始使用豆瓣閱讀來進行電子閱讀了,但所選擇的多只是簡短而適合碎片閱讀的作品。畢竟閱讀紙質書籍,有著何其莊嚴的儀式美感,讓人痴迷。

而讓讀者疑惑的是,過去所定義的“閱讀”,如今有了那麼豐富的意義,閱讀郵件、閱讀微博、閱讀信息……然後這一切如今都已經擺脫了電腦,而直接在移動終端完成,然後閱讀因為移動而被分割成了碎片。於是,如今的文字,變得愈加的精簡,浮躁,為了吸引讀者,不惜用各種吸引眼球的字眼來索要讀者的注意。於是,惡在這些文字間流竄。

這是《城畫》改版以來唯一甘心要收藏的,那封面已經不再是前五輯那般的綠意悠然,而內容之零散也失卻了過去那般緊密,好吧,其實從第二輯開始就已經不再靈性了。而其實,讀者所希望看到的《荒島圖書館》其實會是什麼內容?起碼,是讓讀者會有重新翻書的衝動,而不是打開手機下載新軟件。

邪典 – 腸子

HAUNTED

其實,這種以描述各種血腥噁心橋段來讓讀者就範,確實是鮮有的閱讀體驗,不能說是過癮或快感,只能說是獵奇。不為冠冕地說從故事當中的諸多人物讀到人性的陰暗,因為只覺得人物的極端表現有著其形式化和符號化的創作企圖。於是,並非作為嚴肅文學般來閱讀,而是以娛樂那般的進行感受,跟隨“我”進入那幽閉的大宅,旁觀所有人的自虐自殘。

不得不說,未在書中刊印的聖無腸的故事是最過癮有感覺的,極端的個人情慾化和惡趣味。而其他“作家研習營”的成員也有他們的惡趣味故事,只是代入感自不如這位因縱慾自慰導致“殘疾”的少年那般。極力從各位的故事中讀到的是各種獵奇的經歷,不堪荒誕而又驚悚莫名,但又其實,翻閱過後就轉眼而逝,凡是他們在大宅所經歷的更加牽動讀者的心。因為在這時候,看似一眾正常人,其實已經因為各種惶恐而表現出非人的舉動,雖然敘說着過去的荒誕故事,但其實如今卻更為莫名。

於是,當大家開始失去了所謂道德和自我認知的時候,開始了自殘,而認為這是之後獲得高額版稅的手段,再然後,是人吃人,再然後,是失去理智地將自己封鎖在大宅中,等待“外面的人”來拯救。讀者才確定下來,這是一幫被逼瘋的瘋子的故事。

禁片 – 異端的影像

Pasolini-Rilegge-Pasolini

或者對於多數對電影有所興趣的普通觀眾而言,帕索里尼這名號,更多的是與那“世界十大禁片”之詞的聯繫了在一起。而對於稍為了解過意大利歷史的觀眾,第一次聽聞帕索里尼,是將他和墨索里尼混淆了,而誤會那個納粹主義的獨裁總統竟然有著如此獨立先行的藝術造詣。而再之後,認清那個總統並沒有當導演的經歷,但也還是將兩個只差一個字的名給繼續混淆着,以為那位拍攝一部臭名昭著禁片的導演跟獨裁總統同名。直到拿到這本書,才確實過來:原來那位拍攝了《索多瑪120天》的導演是叫帕索里尼!

其實翻閱這本訪談錄之前,是有什麼期待?想知道這個“臭名昭著”的導演是怎麼樣的創作者?如若如此,那讀者是失望的,起碼讀者不喜歡他在言談中不斷地要表現他的藝術理論修為。過於的自負者,並不可以討好自卑觀眾的喜好。而過去因為帕索里尼的“結局”所引發的憐憫情緒亦因為其在記錄中所體現出來的驕傲而變得態度中立。而這也不能保證這是因為翻譯三度傳播之故,又或者採訪者的引導之故,更又或者是帕索里尼將表述自我的時候,因為同性戀者的戒備心所造成的自我保護。

而在話語間,讀出的帕索里尼並非如期望中的電影製作者那樣有豐富的電影理論,或者他更多的,是美學、文學以及社會主義的理論,所以他在講述自己的作品時,更多是因為對自身理論理解的表現。而其實這些,多少與德國的法斯賓德有那麼的相似,不能否認這是讀者從兩人被標上的“同性戀者”標籤所影響些許。但其實可以比較兩人曾經的談話記錄,都能夠在他們的敘述中看出他們對現實以及電影之間關係的理解,是有着那麼多的相似。帕索里尼是以古典進行表現,而法斯賓德則是以現實進行表現,但他們內在想要表達的都是那麼如出一轍,且創作心理都是那麼的任性。

是的,帕索里尼是任性的創作者,而,又有哪些創作者不是任性而妄為的呢!或者,讀者並不能從書中讀到到導演在他電影作品背後的故事,而更多的是導演思想理念的故事。

尋人啟事 – 想念你的陌生人

Missed-Connections-Love-Lost-and-Found

其實,這是在讀者還沒有對這是什麼樣的書就決定買下來的,就因為書名“想念你的陌生人”。是的,讀者是不切實際的人,從來沉迷在無謂的幻想中,或者只有那些不可得的只曾擦肩一面的幻想才是最適合深愛的人,因為不可得,所以最是完美,無需去經歷其對錯。

其實,這就猶如那些公主王子的童話故事,他們都只有認識到相愛的過程,然後就“從此他們就幸福的在一起。”但真的嗎?

在互聯網上登記自己的相遇經歷,期求能夠藉此重遇那曾經動心的人,但真的重遇了,之後呢?對方已經有愛人呢?激情過後呢?很多未知的情況,在美好的充滿幻想的期待之後,等待着。也所以,讀者往往會被這浪漫而精美的尋人故事而感動,因為這是多麼珍貴的時光,因為不可得卻又寄予可得的期望,因為不是自己的故事,所以可以將無限美好的想法寄予所可能的結局,譬如“從此他們就幸福的在一起。”

一個男人一天會有多少次性衝動?而一天又會遇到多少個讓自己動心的人?而書中多數的主角,都是M4W或者M4M,也就是多數故事都是男人發出的。於是,翻閱繪本故事,更加動心的,還應該是那些精美的圖畫吧,就如那些只有開始的童話故事。

死亡的吐槽 – 向死而生

 TAKESHINOSHINUTAMENOIKIKATA

“北野武系列”的又一難讀之作,並非當中闡述多麼深澀的話題,而是中文翻譯導致的種種理解不能和北野武原來跳躍的行文思維,都讓讀者在主題之外徘徊莫名。而找回上一本《毒舌北野武》,才知道是同一個譯者,於是就明白都是同樣的不愉快閱讀感受。

書中第一部“北野武的:想死而生”也尚因為其比較專心在經歷車禍後的生命體悟而可以讀到其所思所想,能夠在當中讀到這個日本國際大導演在經歷如此導致面部癱瘓的意外之後的樂觀和自我戲謔,以及從中讀到所謂的成功人士的人生觀。但到了第二部“我們沒有明天”,就是重複了《毒舌北野武》的種種暢所欲言不著邊際,無論是政治社會抑或男女家庭關係。而其中的《“一夫一妻制”亡國論》就尤為讓信奉一夫一妻制的讀者看來不舒服,一個都承認自己是糟老頭的男人,也沒有什麼值得去在意的。哪怕他的電影被以為拍得很看,哪怕他被認為是一個好導演。

不過,此書的失敗還是在於翻譯的不專業,讀者也不確定是否因為翻譯的原因而導致北野武原文的意義造成曲解,讀者也開始考慮是否要繼續收藏此系列書。

英倫 – 酷倫敦,救世界

CityPictorial308

這是《城畫》久違的“新城市特輯”系列專題,於是,城市地點不再是中國國內,而是在倫敦,這個第三次舉辦奧運會的城市。就着話題熱點,如此專題安排,也正常,雖然會為讀者所以為流於俗套。專題內容?脫離了對國人品性的認知,那是一個有所好奇的城市,於是,也就陌生了,也就,總是缺少了一種親切感和求知欲,當中所說到的城市特色,都顯得如此遙不可及,而虛假。

無論是背包客在倫敦的遊歷線路故事,抑或是私家導遊團的倫敦指南,其實都以為是在告訴讀者,在倫敦這個地方,有很多景色、很多美味,你都只能夠通過我們的帶路和文字影像記錄,才能讓你有所感覺的了解,而你卻是難以前往……好吧,讀者承認這是一種很彆扭的閱讀心態。但有一點是確實的,專題的“東倫敦區報導”和“年輕反叛活力”要更加之好看,讀者想通過雜誌要看到的,可能是倫敦當中深層的內在,比如在這城市當中的人的故事。

但,需要提醒讀者自己的是,其實這是一本消費生活雜誌,雖然其標榜的是“城市”。較之專題,常規性欄目中的《私讀勢力:中國冊子》所說到的個人出版倒更是讓讀者感興趣。摘錄當中一句話“私出版行為,介於孤芳自賞的網絡傳播與不考慮讀者-作者-出版者這根鏈條之平衡的大眾出版模式之間。後者縱容讀者,引誘讀者或培養讀者,前者不考慮讀者,只考慮價值。”

家具 – 酷家具 中國造

CityPictorial305

這確實是因為曾經半年的家具行業工作經歷共鳴所導致的雜誌消費,或者該這樣說,感受過家具行業的工作經歷。對於那半年度日仿如年的工作,其實也無所謂多言,但其確實讓讀者從中積累了沉重的工作經驗,是的,是沉重。對於專題所提到中國製造家具所帶來的新希望,或者說新氣象,作為曾經的旁觀者,是如此以為的:

專題所提到的電子商務,確實是讓這一行業在這個國家有了新的希望,雖然它仍然要面臨的是困難的運輸難題,畢竟家具在運輸過程中所可能出現的耗損是在所難免的,而且家具在不同地域所可能出現的不同變化也是讓消費者始料不及的,木材、油漆、皮藝、布藝在不同氣候環境下所出現的熱脹冷縮和各種反應都會讓一件家具徹底的毀滅。

電子商務可能打破了中國家具所一直依賴的賣場習慣,消費者無需再跑去家具賣場在茫茫的展示品中挑選固定的樣式,而是可以通過互聯網根據展示圖片來選購心頭好,當然實際使用感這就是無法與賣場消費比較的了,但起碼是節省了選購過程的時間與精力。

要知道,跑家具賣場足可以讓人報銷一雙鞋。就從廣東順德的樂从家具城來說,就順聯家具城就已經分了南北大館,裡面再分佈數以百計的商舖。而這就只是樂从家具城其中一個集中賣場而已,再往後就有更高檔次價位的羅浮宮家具城,再往後是零散商家的聚集賣場。你無法想像每天在這家具城的停車場裡一天要進行多少輪的裝貨卸貨過程,而全世界又有多少人會來這地方進行採購,你確實可以在其中擦身而過不同國籍的採購商。

中國創意家居,其實最大的敵人,是山寨複製品。你無法想像在大賣場裡能夠看到多少世界大設計師的家具設計產品出現其中,而他們就如此理所當然的散佈在其他只有功能性不具設計性的家具當中,因為在此時,這些大師設計複製品就已經只是具有大師標籤的功能性家具,而已。

家具山寨廠有著他們成熟的複製技術,可能僅僅依靠一張相片就能夠在AutoCAD上將比例、材質、作工進行複製,同時他們還會考慮到利潤來進行材質的替換和工序的節省,以實現最大的利潤價值。中國家具所欠缺的並非是技術,而是創意以及新的審美理念。而這又是一種破壞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現象。

所以很多時候,每年的廣州國際家具展的參展商們都很反感觀眾的拍攝,畏懼是同行通過拍攝記錄來進行創意剽竊。

獨立 – 自主出版

THEOUTLOOKMAGAZINE121

關於獨立雜誌的專題,又是一個必須閱讀意淫的專題,且能提供自己以幻想的專題,在前人的堅持背後,看到的是任性獨立不顧及他人市場需求的雜誌製作堅持。

它可以是反抗制度的製作,團結志同道合之士的地下製作,多少的社會變遷改革不正是因為這些地下製作所推動!當然,它也可以是同好之人的集中地,哪怕這共同嗜好有著多麼的齷齪不堪,但一本雜誌所帶來的更多更豐富的同好世界。就如首段開篇所言,是有任性的,有出於個人喜好的,肆意地展示所收集的圖片與物品,無論是圖片抑或是原始物品。

無論是同人誌,個人誌,抑或任何的誌,專題所告知的,往往是背後編者的堅持,以及對於雜誌定位和內容的堅持。